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智能提高都具有积极影响。提升舞蹈教学艺术感染力必须努力提高舞蹈教学过程中受众兴趣、审美引导以及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舞蹈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展学生想象空间,提高舞蹈艺术的感受力.  相似文献   

3.
舞蹈艺术是依赖身体语言体现内涵的形体艺术。它的“只能意会 ,不能言传”的特性 ,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口传身授”也就是边讲边实践。舞蹈教学中 ,理论离不开实践。“口传身授”教学法它是符合舞蹈教学规律的 ,是一种重要的或主要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舞蹈艺术是依赖身体语言体现内涵的形体艺术。它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特性,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承认。“口传身授”也就是边讲边实践。舞蹈教学中,理论离不开实践。“口传身授”教学法它是符合舞蹈教学规律的,是一种重要的或主要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职民族舞蹈教学设计是高职舞蹈教师进行民族舞蹈课堂教学的行动计划和预想方案,有助于指导高职舞蹈教师完成民族舞蹈教学目标,预测民族舞蹈教学内容,学习环境,提高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高职民族舞蹈教学设计反映了高职舞蹈教师民族舞蹈教学的教育观、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责任感。同时高职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发展,也对高职舞蹈教师的民族舞蹈教学设计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起源于淮北地区的淮北花鼓戏艺术源远流长,最早可以溯源到明朝初期,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嬗变过程发展成为了一种颇具特色的独立的剧种。淮北花鼓戏最具特色和最吸引观众的是淮北花鼓戏的舞蹈特色。探寻了淮北花鼓戏艺术的历史嬗变过程,分析了淮北花鼓戏的舞蹈艺术特色,瞻望了其舞蹈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技巧是基础部分,重视舞蹈的技术与内涵、深层次的舞蹈作品本质的体会,以及教学情景的营造。重视舞蹈表演人员舞蹈技巧的训练,把握舞蹈作品的情感层次和内涵,营造舞蹈表演的情景氛围,提升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结合平衡应用技巧内容进行教学,使得丰富的舞蹈表演内涵完美展现。  相似文献   

8.
审美创造作为一切艺术的特征,也是舞蹈艺术的精髓所在.如何创造出真正能给人以艺术吸引力、感染力的舞蹈作品,如何把握舞蹈艺术中的审美创造思维?笔者认为,可以从动作流的传情达意,"形神化"的意外之象,"诗情感"的气韵涌随三方面的来把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传统舞蹈教学和远程舞蹈教学的对比,指出远程舞蹈教学的优越性,并结合教学实践对互联网舞蹈教学的操作过程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主情是舞蹈的表质特征.魏晋时期是艺术自觉的时代,这个时期的舞蹈改变了在汉代被溶于"百戏"的综合形式,而向独立的艺术形式过渡.根据有关诗歌对这时期舞蹈的描述,认为魏晋舞蹈表达倾慕自然和旷达洒脱的情怀,表现生命易逝的哀叹,创造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象外有象"的审美特征,使舞蹈具有了意境美.  相似文献   

11.
少儿舞蹈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不仅可以使少儿受到美的熏陶,塑造完美的人格,还可以促进少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事少儿舞蹈教育的教师,首先要注意少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效的调动少儿参加舞蹈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善于观察和保护少儿的创新意识,让少儿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得到愉快的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清江流域的土家火笼是土家人的厨房,是土家特色风味的加工厂,也是土家人的餐厅、茶坐,长期以来土家人养成了“围着火笼吃粑粑”的饮食习惯。土家火笼还是家庭集体活动的场所,是治家方略和总结治家得失的重要会所,也是维系家庭情感的重要纽带,是土家人的终身学堂。土家文化中的说、唱、舞等民族艺术都是从火笼中孕育的。因此,火笼是土家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交谊舞在高校具有强身健体、心理保健、艺术审美、社交娱乐、校园文化等功能,结合目前高校开展交谊舞的情况,提出应将交谊舞列入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对交谊舞教师的培养、加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交谊舞社团等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交谊舞是一项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适合人们终身锻炼。要通过学习交谊舞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就必须具备终身体育的能力,它包括交谊舞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把交谊舞作为大学生终身体育能力来培养,可通过课堂教学,组织学校交谊舞协会以及周末舞会来实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舞在舞姿造型,动态动势上体现着”圆”和”终点回归起点”的走圆运动原则,本文就动态和静态两大特征对中国古典舞的”圆”之美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悲剧诗人总是强烈地渴望和寻找着灵魂的归宿和精神家园,当他在西方遇到了宗教的欢迎时,到中国一定会受到伦理观念的热情款待。当他在这种欢迎和款待的温馨气氛中陶醉时,他就变换了自己的角色而不再是悲剧诗人了。自儒家的伦理观念在中国美学史和思想史上开始显现威严时,中国艺术也就开始书写自己“温柔敦厚”的历史了。从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美学史的主导思想这一事实出发,分别以诗、戏剧、小说以及其它表现型艺术(音乐、舞蹈、绘画)为例论证中国传统思想(儒主道辅)导致中国艺术的悲剧精神的缺位。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中国古代舞蹈服饰的演变和发展,分析舞蹈服饰在不同社会阶段的功能属性以及不同历史时期舞者的社会角色和服饰文化内涵.研究发现,中国古代舞蹈服饰在特定时期打破了服饰流行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对古代服制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