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硅作为重要的植物营养元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植物对硅的吸收及硅在植物体内的输送和分布、硅素在提高植物抗病虫害能力和增强植物抗逆性上的作用、影响土壤硅素肥力的因素以及硅素肥料的施用技术等几个方面,对土壤硅素肥力及植物硅素营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一段时间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植物修复技术是现在环境污染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植物提取是植物修复技术一个重要分支。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综述了植物提取中土壤重金属活化的机制问题。1.植物本身分泌特殊物质来螯合溶解难溶性金属;2.通过某些微生物或微生物和植物的共生体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3.通过一些土壤改良措施如螯合剂、酸性肥料等的施用增加重金属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提取效率。土壤重金属的植物修复涉及到的学科很多,在进行研究时应加强学科之间的协作研究。  相似文献   

3.
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是一种"巨人"分析法,在土壤肥料及植物营养科学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在土壤肥料及植物营养学科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及其在土壤肥料及植物营养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牧场试验,探讨了黑龙江省西部草地土壤无机磷形态,结果表明,四种草地土壤均以Ca-P为主,约占无机磷总量的60%左右,O-P含量少于Fe-P和Al-P.草甸黑钙土无机磷总量最高,Ca2-P、Ca8-P和Al-P都是草甸黑钙土重要的贮磷库;草甸风沙土无机磷总量最低,但Ca8-P含量相对较高;草甸碱土无机磷总量、Ca2-P和Al-P含量显著高于碱化草甸土.向草甸碱土和碱化草甸土施磷酸二铵能显著增加土壤无机磷的总量,尤其显著提高土壤中Ca8-P和Al-P含量.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池栽方式,利用植物源实物及提取物与有机无机营养成分合理组配研制成的植物源药肥,以相同投入成本的有机无机肥与化学农药组配使用为对比,研究比较了各处理对花生生长、产质、防效和土壤微生物活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用药相比,施用植物源药肥降低花生植株高度,显著增加茎粗、侧枝长度和果针数量,增强花生抗倒伏能力,增产9.4%~11.5%,产量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害虫防治效果相当,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使用该肥料对土壤生态环境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在河西走廊旱塬灌漠土上连续11年肥料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料、化学N肥、P肥3种肥料配合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小麦产量有良好的影响。其中有机肥料与化学N肥、P肥(MNP)配合施用与化学N肥、P肥(NP)配合施用比较,0~20 cm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分别增加1.40g kg-1、14.01mg kg-1、7.04 mg kg-1、14.80mg kg-1;土壤总孔度、团粒结构、自然含水量、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4.15%、8.32%、66.85g kg-1、177.15m3hm-2;小麦产量、产值、施肥利润分别增加1.94 t hm-2、0.21×104元hm-2、0.14×104元hm-2;肥料投资效率达1.39元/元。不同处理间的肥效是MNP>MN、MP、NP>M、N、P>CK。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颗粒有机碳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关系,对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地第27年耕层土壤的颗粒有机碳和主要酶活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总有机碳(TOC)、游离态颗粒有机碳(FPOM-C)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碳(OPOM-C)含量及土壤颗粒有机碳POM-C/TOC和FPOM-C/OPOM-C.单施化肥使土壤的TOC含量有所增加,但显著降低了FPOM-C和OPOM-C含量及POM-C/TOC和FPOM-C/OPOM-C;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且均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单施化肥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差异较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的TOC、POM-C、FPOM-C和OPOM-C含最两两之间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的TOC、POM-C、FPOM-C和OPOM-C含量与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实验室培养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综合分析 ,表明与硝化抑制剂 ,2 ,5 二氯硝基苯有相似结构的 2 氯 5 氟 硝基苯也具有硝化抑制作用 ,但在不同的土壤上 ,其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在土壤肥力高的潮土上的效果显著 ,抑制剂的施用与否可使用土壤中NO3 N的含量相差 2— 3倍。玉米以碳铵作N源 ,减少正常N肥用量 2 0 % ,施用 2 氯 5 氟 硝基苯 ,玉米产量较对照增产 12 6% ,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硝化/脲酶抑制剂对于解决氮肥,特别是尿素及含尿素肥料施用带来的问题已经显示其效果和很好的应用前景。大量的实验室和田间实验表明,与传统肥料相比,添加硝化/脲酶抑制剂的肥料对尿素氮的转化、氨的挥发、土壤中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作物产量、环境效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今,在世界肥料市场已经有几十种抑制剂申请了专利,其中有四种抑制剂西吡(Nitrapyrin)、双氰胺(DCD)、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和氰醌(HQ)大量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对东北典型黑土区长期不同培肥黑土脱氢酶活性在作物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生长季黑土总体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不施肥,其生长季脱氢酶活性保护容量在5.5 mg TPF/kg土.h以上,黑土总体脱氢酶活性施用高量有机肥>低量有机肥>不施肥>化肥,季节性变化波动性大。长期施用高量有机肥脱氢酶活性最大峰值出现在拔节期,施用低量有机肥、化肥和不施肥最大峰值出现在完熟期;长期施用不同数量和种类肥料所引起的黑土总体脱氢酶活性差异并未因玉米生长影响而改变,说明长期施用高量有机肥黑土微生物氧化活性能力增强,土壤自身调解和维持肥力能力增强。黑土脱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绝大多数土壤生物、理化特性指标的动态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总体脱氢酶活性与多数土壤生物、理化特性因子、植物全磷、钾含量有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用密度泛函B3LYP/STO-3G^*和B3LYP/6-311+(2d,2p)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两个铁卟啉分子FePCl和Fe(TPP)Cl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和单点计算研究,根据计算结果对这两个铁卟啉分子的结构、电荷密度和自旋密度分布做了详细分析,数据表明有部分自旋密度由Fe原子向卟啉环转移,同时有部分电子由卟啉环向Fe原子迁移。对它们的分子轨道结构也做了详细的讨论,根据计算的相关数据和分子轨道特征分析了铁卟啉活性中心的性质并讨论了其催化活化分子O2的机理,为氯化铁卟啉活化氧催化相关有机分子氧化反应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蔬菜土壤养分状况与大田露地土壤有很大差别.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露地,一般在15~40g/kg,土壤有酸化的趋势.土壤中有效氮的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硝态氮的平均含量超过190mg/kg.土壤有效磷的含量158.8mg/kg,比露地土壤高出6倍多.土壤有效钾的平均含量274.52mg/kg,比露地土壤高出2.56倍.土壤中交换性钙和镁的含量在临界指标以上,但某些情况下作物出现缺钙和缺镁症.化肥施用量大,决定了保护地蔬菜土壤养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广东省香蕉主产区蕉园土壤对各主要营养元素的吸附特点,本论文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广东省番禺南沙点、东涌点和灵山点、高州沙田点、博罗长宁点、四会大沙点及中山横档点七个有代表性的蕉园土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蕉园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博罗长宁>番禺灵山>番禺南沙>四会大沙>中山横档>番禺东涌>高州沙田。(2)蕉园土壤对钾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中山横档>番禺南沙>番禺灵山>番禺东涌>博罗长宁>四会大沙>高州沙田。(3)蕉园土壤对硫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高州沙田>番禺灵山>番禺东涌>中山横档>博罗长宁>番禺南沙>四会大沙。(4)蕉园土壤对硼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博罗长宁>番禺灵山>四会大沙>番禺南沙>中山横档>高州沙田>番禺东涌。(5)番禺南沙和东涌点蕉园土壤对锰的吸附固定能力很强;番禺灵山点蕉园土壤对铜的吸附强于番禺南沙点,但两者都非常弱;番禺南沙和灵山点蕉园土壤对锌的吸附较强,番禺东涌点蕉园土壤则较弱。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城市土壤有机碳具明显的积累并具较大的空间变异性,城区土壤表土(0~10 cm)和0~100 cm深度土壤平均有机碳贮量约为远郊区土壤的4.3和5.7倍。城市土壤有机碳中含较高比例的碳黑、颗粒态碳和较低比例的易氧化态碳,表明城市土壤有机碳较为稳定。随着人为影响程度的增加,土壤碳黑、颗粒状碳量增加,易氧化态碳的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沈阳市不同功能区中6个公园的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的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探讨了沈阳市绿地土壤有机质、氮、磷和钾的含量及分布规律的变异性。结果表明,与周边非城区土壤比较,沈阳市城市绿地土壤的养分失衡,呈高度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甘肃景电灌区次生盐化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 .该区次生盐渍化土壤主要为硫酸盐氯化物和氯化物硫酸盐型 ,水溶性钠离子在阳离子中占绝对优势 .土壤通体碳酸钙含量很高 ,并有少量的石膏 .钠离子饱和度很高 ,具有钠质特性或钠质化现象 ,盐化与钠质化同时进行 .在此基础上对次生盐渍化的机理和改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湘北丘岗地区红壤和水稻土微量元素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湘北丘岗区土壤微量元素Cu、Zn、B、Mo、Mn和Fe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该区大面积土壤缺Zn、缺B ,也有部分土壤缺Cu和Mo,而有效Mn含量较为丰富 .微量元素有效性与成土母质的关系极为密切 ,土壤 pH、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质地也是影响微量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河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典型地块采集大量土壤和烟叶样品进行分析化验 ,结果表明 :河南省主要植烟土壤的 pH介于中性—微碱性范围 ,有机质和有效氮含量中等偏高 ,大部分土壤有效磷含量偏低 ,有效钾含量较高 ;中量元素钙含量过高 ,最高含量达 4 0 66mg/kg,钾钙关系失调 ;微量元素中锌较缺乏 .烟叶品质突出表现为钾素中等偏低 ,氯离子含量偏高 .为此提出该区烟草施肥中应掌握“稳氮、增磷、补钾、控钙、降氯、配微”的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19.
研究海南岛尖峰岭和广东鼎湖山两样地采集的土壤样品及森林凋落物样品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三类微生物数量的季节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两样地的土壤及凋落物中各类群微生物数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同一微生物类群在凋落物和土壤中的数量均有明显而相似的季节变化;凋落物中各类微生物的数量都较土壤中的多。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和化学方法研究了广东几种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的钾素的固定与释放特性。结果表明,砂页岩、珠江三角洲沉积物、石灰岩和玄武岩发育的水稻土的固钾量均随钾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但花岗岩发育的水稻土却相反;砂页岩、花岗岩和玄武岩发育的水稻土的固钾量在淹水时最高,而沉积物和石灰岩发育的水稻土则在恒湿时最高;沉积物发育的水稻土的非交换性钾累计释放量和平均释放速率显著高于其它母质发育的水稻土;施钾肥对非交换性钾释放的影响因土壤所含粘土矿物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