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两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冀东地区玉米秸秆连续直接还田对土壤氮素和磷素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氮素和磷素供应水平。在调节秸秆C/N15∶1~35∶1范围内,调节秸秆不同C/N未改变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其转化对土壤氮素和磷素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亦无明显差异。在调节秸秆C/N的前提下配施促腐剂,使秸秆还田后的转化进程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不同农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相关关系的研究,探讨了土壤酶活性作为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质和大多数土壤养分呈显著线性相关,可以作为敏感的土壤生物学指标。但土壤转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蔗园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不管是在旱地蔗园还是在水田蔗园,0~30cm土层的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主要养分含量明显高于30~60cm的土层,但全氮、全磷、全钾在0~30cm土层与30~60cm土层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2)旱地蔗园的有效铁、有效锰和有效铜0~30cm土层比30~60cm土层高,有效锌含量在0~30cm的土层与30~60cm的土层之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樱桃根际脲酶、磷酸酶活性与氮、磷、钾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生长季前期樱桃根际脲酶、磷酸酶活性明显提高,根际酶活性显著高于根外,随物候期进展土壤酶活性及R/S值逐渐降低。氮、磷、钾元素在年生长周期内整体上呈下降趋势,生长季前期根际全氮、碱解氮及全磷亏缺明显,而根际有效磷、速效钾明显富集,这种作用亦随物候期进展逐渐减弱。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与氮磷钾土壤营养元素含量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以春梢停长期相关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5.
保护地蔬菜土壤养分状况与大田露地土壤有很大差别.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露地,一般在15~40g/kg,土壤有酸化的趋势.土壤中有效氮的含量明显高于露地土壤,硝态氮的平均含量超过190mg/kg.土壤有效磷的含量158.8mg/kg,比露地土壤高出6倍多.土壤有效钾的平均含量274.52mg/kg,比露地土壤高出2.56倍.土壤中交换性钙和镁的含量在临界指标以上,但某些情况下作物出现缺钙和缺镁症.化肥施用量大,决定了保护地蔬菜土壤养分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坡地土壤养分流失与土壤侵蚀发生过程及面源污染的产生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养分流失途径、影响因素、数学模型及调控措施方面阐述了有关坡地土壤养分流失研究的基本情况,并建设性地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要点和趋势,以期为坡地养分相关研究提供信息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土壤本身对养分离子具有吸附固定特性降低了养分的有效性,运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通过吸附试验研究新疆两种土壤对养分离子的吸附固定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棕漠土对P、Zn、Cu的吸附固定能力比潮土强,两种土壤对K、B和Mn吸附固定差异不显著,棕漠土的养分限制因子是N>P>Mn>B,潮土的养分限制因子是N>Mn>P>K,因此施肥时考虑到土壤对养分离子的吸附固定能力确定合理的施肥量。  相似文献   

8.
土壤肥力状况信息可以为精准农田管理提供响应依据,对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农田土壤养分监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总结为直接监测方法和间接监测方法。直接监测方法主要利用土壤光谱特征监测土壤养分含量,而间接监测方法则通过不同土壤养分水平下的作物表现特征来估算土壤养分状况。在全面比较两种方法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指出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并可互为补充,通过结合可以有效提高监测的精度与全面性,并对土壤养分遥感监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应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贵州省植烟区土壤pH值和速效养分区域采集了3309个耕层(0~20cm)土壤样本进行了数据处理,并对其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贵州省土壤养分pH值、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半方差函数曲线的理论模型中,pH值和速效磷为球形(Spherical),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为高斯(Gaussion)。pH值、速效氮和速效磷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块金值/基台值小于25%,其变化主要受结构性因子的影响;有机质空间相关性也较强,速效钾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块金值/基台值在25%~75%之间,其变化主要受随机性因子的影响。利用地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对贵州省烟叶种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在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微区内进行,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监测,并对不同施肥处理玉米养分吸收量、产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长期施肥尤其是长期施用有机肥,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均有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速磷、速钾在玉米拔节期呈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至玉米灌浆期过后趋于平稳。玉米产量与生物量均以。M2N1P处理为最高,CK处理最低。相关分析表明,玉米N、P吸收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磷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玉米吸钾量与土壤养分相关性不显著。而与玉米N、P吸收量极显著相关。玉米产量及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速磷相关性达极显著或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土壤普查资料和实际采样测定结果,探讨了宁夏山区和灌区农田土壤耕层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1970年、1985年和2000年3个时段内,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或较显著增长态势,土壤速效钾含量近15年在灌区明显下降,土壤氮磷钾全量养分在30年间没有明显变化。从两个地区比较来看,除土壤全磷量外,土壤有机质和其它养分含量都是灌区显著高于山区,而变异系数除土壤全钾外都是山区显著大于灌区。  相似文献   

12.
对潮土区和黑土区的土壤样品进行采集和分析,结合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研究潮土区和黑土区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潮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提高的趋势,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出现这种变化的结果都与耕作制度,尤其是施肥管理水平等人为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 1 984~ 1 998年河南开封不同土壤耕层有机质与氮磷钾养分分析 ,论述了不同农业利用方式和农田管理措施下不同土壤耕层养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和硝态氮累积特性 .由于“重氮磷 ,轻有机肥 ,忽视钾素补给” ,土壤养分变化的总趋势以下降 ,钾素耗竭性明显 .土壤养分空间变化较为复杂 ,但不同土壤间耕层养分为普通淡色潮湿雏形土 >底锈干润雏形土 >石灰淡色潮湿雏形土 >灌淤旱耕人为土 >简育干润雏形土 >干润砂质新成土 .硝态氮累积表现为由上至下递减或由上至下递增和相对积累于土体某一深度 .最后研究提出了土壤持续利用的有效技术途径 .  相似文献   

14.
现今出露于中国北方地表的红色土壤是在红色古土壤和红色古风化壳上发育的,而且大多经历了不连续的成土过程。中国北方红色土壤分布广泛、成因复杂,在分类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我国土壤分类经历了由土壤发生学分类向土壤系统分类的重大转变,对北方红色土壤的分类也进行了多次修订。虽然每次修订都有所改进,但直到目前关于北方红色土壤的分类位置问题仍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此,今后需要对中国北方红色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土壤的性态特征和理化性状进行深入研究,建立适合北方红色土壤系统分类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以明确中国北方红色土壤在系统分类中的位置,进一步完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北京百花山地区山地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及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测定分析,得到了该地区山地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的肥力特征。该地区山地自然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的含量较高,速效钾的水平中等,而速效磷的水平很低,微量元素中铜的含量较高,锰的含量较低,而有效锌的含量极低。自然土壤开垦为耕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降低,全氮的含量变化不明显;由于施肥作用,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水平上升,个别耕地速效磷的水平极高,有过量使用磷肥的现象。对该地区山地土壤的开发利用,应坚持生态保护,防止水土流失,适当使用磷肥,注意使用微肥尤其是锌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形、不同的土壤类型、母质的差异制定合理的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6.
黑土区土壤肥力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通过选择在黑土区典型县份-德惠市的调查表明,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与1980年相比较,分别增加了3.2g kg-11,0.11 g kg-1和5.70 mg kg-1,但有效钾下降了33.3 mg kg-1。土壤中有机质2003年盈余量48.7kg hm-2,氮15.07 kg hm-2,磷25.35 kg hm-2;钾亏损量170.62 kg hm-2。笔者认为,单纯从土壤营养管理角度看,目前黑土区耕地土壤肥力状况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坏。但已有的研究也表明,黑土区耕地肥力的变化与现行的耕作制度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对河北省栾城县一15hm2试区里潮褐土全氮、全磷、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NH 3-N等土壤养分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为实现土壤养分的精准管理和4-N和NO-变量平衡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江苏省邳州市港上镇银杏基地不同年限 (2~ 6年生 )叶用银杏园土壤的氮、磷、钾及有效铁、铜、锌等养分元素的含量和脲酶、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栽培银杏年限延长 ,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锌的含量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均表现出降低的趋势 ,但土壤速效钾却出现增加。提出土壤碱性磷酸酶亦可作为表征叶用银杏园土壤肥力的一个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三江平原的三种典型类型湿地:小叶樟(Calamagrostisangustifolia)草甸、毛果苔草(Carexlasiocarpa)沼泽、乌拉苔草(Carexmeyeriana)沼泽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中硫的含量在水平及垂直变化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在自然环境下硫的分布特征。经过试验分析和数据处理,得出以下结论:总硫、水溶性硫、吸附性硫、盐酸可溶性硫、盐酸挥发性硫、有机硫含量均为小叶樟草甸<乌拉苔草沼泽<毛果苔草沼泽;别拉洪河、挠力河、鸭绿河、浓江是三江平原四条有代表性的沼泽性河流,流域土壤中的硫素含量为挠力河>鸭绿河>浓江>别拉洪河;在土壤层次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除盐酸挥发性硫以外,其余各硫组分自上而下含量呈递减趋势;在湿地土壤各形态硫中,有机硫是土壤总硫的主体,盐酸挥发性硫含量最低。总硫与有机硫相关性最显著,达极显著正相关(P=0.01),水溶性硫与盐酸可溶性硫的相关性最差。影响湿地土壤中硫素含量的因素为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物理粘粒及氧化-还原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