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堆浸浸出速率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臻  李广悦 《矿冶》2003,12(4):4-6
针对堆浸浸出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堆浸浸出速率的灰色预测进行了研究。根据堆浸的浸出动力学特点,结合实例,建立了堆浸浸出速率的等维灰数递补GM(1,1)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进行预测,预测方法合理,预测精度可靠,其最大相对误差仅为2 5%。  相似文献   

2.
原地爆破浸出速率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广悦  谭臻  王小波  杨建明 《矿冶工程》2004,24(1):19-21,25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原地爆破浸出速率的预测进行了研究。根据原地爆破浸出工艺的特点,结合实例,建立了原地爆破浸出速率的等维灰数递补GM(1,1)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进行预测,方法合理,精度可靠。结合强化浸出对浸出速率的影响,将预测结果加以修正,会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数学原理及建模过程,建立了堆浸浸出率的GM(1,1)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某铀矿石室内模拟试验的浸出率进行灰色预测,采用“残差检验法”和“灰关联度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高,适合于具有灰色特征的地质、采矿、选矿、经济等原始数据序列的模拟控制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原地爆破浸出率的时间序列预测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原地爆破浸出工艺的浸出动力学特点,结合现场实例,建立了某铀矿山原地爆破浸出率时间序列预测的短期等维新息GM(1,1)模型和长期等维灰数递补GM(1,1)模型。分别采用这两个模型进行了短期和长期预测,其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4.4%和10%,预测结果表明:预测方法合理,预测精度可靠。  相似文献   

5.
原生矿柱浸中铜的浸出率灰色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灰色预测模型在原生矿浸出预测中的应用。基于灰色预测理论建立了GM(1,1)模型,并叙述了运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的详细步骤,并以预测室内柱浸试验的浸出率为例进行了实际应用,最后用“残差大小检验法”和“均方差比值检验法”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试验测试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紫金山铜矿的特点,进行生物堆浸提铜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紫金山铜矿生物堆浸效果良好,不同浸矿堆累计浸出时间1000h,浸出率在40%~60%,浸出半年,浸出率达80%以上。次生硫化铜矿物的生物堆浸具有两个阶段,在浸出前一阶段,浸出速率较快,而浸出第二阶段浸出速率较慢。随着浸出的进行,浸出液pH连续下降,溶液电位逐步升高。微生物的存在加速堆中Fe^2 氧化使溶液电位上升,同时氧化中间过程的产物元素硫,从而加速硫化矿的氧化溶解。  相似文献   

7.
中国铀矿冶生产技术进展综述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由于铀矿资源的特点,中国的铀矿冶生产目前所采用的工艺包括原地浸出、堆浸、井下爆破堆浸以及常规搅拌浸出等四大类,此外,渗滤浸出提铀工程也正在加紧建设之中。尽管原地浸出提铀工艺是中国铀矿冶生产发展的重点方向,但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硬岩铀矿的堆浸抽钽工艺一直在中国铀矿冶生产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近年来中国在以上几种提铀工艺及其配套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硬岩铀矿堆浸提铀技术的研究进展,并根据中国铀资源的现状,对各种提铀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预测及评价。  相似文献   

8.
刚果(民)Ruashi和Etoile尾矿中钴和铜的浸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华 《有色金属》2002,54(2):45-47,57
采用制粒堆浸工艺处理刚果(民)Ruashi和Etoile的浮选尾矿,制粒后矿堆的渗透速率大于100L.m^-2.h^-1,满足堆浸的要求,控制浸出条件,经分步浸出,分别获得含铜10g/L以上的富铜液和含钴3g/L以上的富钴液,有于生产1#电铜和氧化钴或其他钴产品,酸法制粒堆浸技术,可以有效地从Ruashi和Etoile的浮选尾矿中回收钴和铜。  相似文献   

9.
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硫化铜矿生物堆浸过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紫金山铜矿的特点 ,进行生物堆浸提铜工业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紫金山铜矿生物堆浸效果良好 ,不同浸矿堆累计浸出时间 10 0 0h ,浸出率在 40 %~ 60 % ,浸出半年 ,浸出率达 80 %以上。次生硫化铜矿物的生物堆浸具有两个阶段 ,在浸出前一阶段 ,浸出速率较快 ,而浸出第二阶段浸出速率较慢。随着浸出的进行 ,浸出液 pH连续下降 ,溶液电位逐步升高。微生物的存在加速堆中Fe2 氧化使溶液电位上升 ,同时氧化中间过程的产物元素硫 ,从而加速硫化矿的氧化溶解。  相似文献   

10.
在硫酸铁酸性介质体系下,为揭示次生硫化铜矿堆浸过程中铜蓝与黄铁矿的浸出过程,利用纯矿物进行浸出模拟试验。纯矿物电位控制试验结果的化学动力学分析表明:铜蓝与黄铁矿浸出速率受表面化学反应控制,500mV(vs.Ag/AgCl)浸出条件下,黄铁矿浸出速率的提升量比铜蓝高出1倍,黄铁矿对电位表现出更强的相关性。结合低品位次生硫化铜矿生物浸出生产实际,进行了实际矿石柱浸验证试验,电位调控能使铁浸出率最高降低2个百分点,控制电位浸出的方式为次生硫化铜矿生物堆浸的过程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建华  向秋林  毛拥军 《铀矿冶》2004,23(3):134-137
破碎花岗岩型铀矿石渗透性差,不能直接堆浸。采用制粒技术,改变矿石的颗粒及其粒级分布,不但提高了溶液通过堆浸矿石的渗透速率,而且有效地改善了全矿堆渗透的均匀性。研究了硫酸浸出条件下影响制粒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各因素的最佳水平。浸出结果表明,在酸性介质中,矿粒完好率大于92%。与直接堆浸相比,制粒堆浸矿石的渗透速率从32 5L/(m2·h)提高到638L/(m2·h)以上,液固质量比2 5时铀浸出率从56 2%提高到96 9%。  相似文献   

12.
某铀矿床矿石堆浸粒度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粒度是矿石堆浸的重要参数之一。本文从浸出率,钼的浸出浓度等方面对该矿山四种不同粒度的矿石浸出性能进行了探讨,通过不同粒度浸出试验,得出该铀矿床矿石有堆浸的经济粒度。为该矿堆浸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酸法制粒堆浸研究的现状、原理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曾毅君 《铀矿冶》2004,23(4):175-181
对于含泥低渗透性酸性矿石,搅拌浸出或常规堆浸工艺均难以获得理想的浸出效果及经济指标,采用酸法制粒堆浸是目前最有效的处理办法。对酸法制粒堆浸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基本原理等进行了探讨,并对该技术在中国进行的首次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大布铀矿床矿石堆浸初步设计中,堆浸初期采用较高酸度(50g/L左右)的浸出剂喷淋浸出,然后根据浸出液余酸逐步降低浸出剂酸度。由于堆浸后期采用低酸度淋浸,浸出时间主要消耗在浸出率达到80%以后,致使浸出周期长,渣品位偏高,后处理能耗高。采用强化堆浸技术可达到缩短浸出周期、降低渣品位、减少能耗的目的。介绍强化堆浸技术在大布铀矿的应用,并进行经济技术评价。  相似文献   

15.
堆浸萃取工艺中,困扰生产的两大难题是浸出速率及萃取中的絮状物。絮状物的大量产生,直接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有机损失大,造成成本高,本文从堆浸萃取中絮状物的成因着手,研究其有效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6.
国外强化金矿堆浸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国外金矿堆浸所采取的强化浸出措施,包括制粒和喷淋方法的改造、细菌强化堆浸、氧气强化浸出、化学试剂强化浸出等,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以期对国内黄金堆浸技术和工艺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堆浸萃取工艺中,困扰生产的两大难题是浸出速率及萃取中的絮状物。絮状物的大量产生。直接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有机损失大,造成成本高,本文从堆浸萃取中絮状物的成因着手,研究其有效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8.
韩静  刘光萍 《金属矿山》2012,41(10):33-35
将混沌理论引入到铀矿堆浸工艺中,分析工艺中产生的数据,得出铀矿堆浸工艺具有混沌特性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新的局部预测方法,对铀矿的累计浸出率进行了几组多维预测分析,为建立合理的堆浸工艺数学模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布液是堆浸浸出工艺中一个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布液方法——雾化布液。用铀矿石模拟矿堆,通过堆浸雾化布液条件实验,得出使用该布液法能得到较高的浸出液铀平均浓度及较高的浸出率,能缩短浸出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从而验证了雾化布液的优越性。为堆浸矿山采用雾化布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江铜集团永平铜矿低品位原生硫化矿细菌浸出半工业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下一阶段进行的堆浸产业化工程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该矿的矿石中存在大量的低于露采工业品位的原生硫化矿,为有效利用此矿石,进一步加快堆浸产业化进程,该矿联合有关科研单位对堆浸产业化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从2004年7月开始进行5000t级低品位原生硫化矿细菌浸出半工业试验。试验场地设在西部排土场,采用细菌浸出的新方法,通过跟踪检测、及时统计、科学分析等,获得了可靠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