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螺旋定子内螺旋曲面切削加工方法及仿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细长件复杂内孔切削制造技术,阐述了刨削加工大导程内螺旋曲面的可行性,提出一种数控刨削等壁厚螺杆钻具定子的加工工艺。分析刀具工件运动的基本几何关系,并且对切削过程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研究结果为数控装备的设计制造、切削参数的选择和优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螺旋曲面数控加工的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平面编程存在的不可消除的理论误差,对截面包络法数控加工螺旋面时刀触点和刀具运动轨迹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刀触点的“最小有向距离算法”,该算法不受初始点选取的限制,没有迭代收敛性问题,从理论上消除了加工误差,还可以推广到多轴联动数控机床。  相似文献   

3.
等壁厚橡胶衬套螺旋定子的出现,大幅提高了螺杆钻具和螺杆泵的性能.针对该种定子金属壳内螺旋曲面的复杂性和型线表达的不确定性,文章研究了采用NURBS构造螺旋定子端面型线及螺旋曲面的表达式.提出了根据测量数据点反求定子内螺旋曲面的两种方法,通过CAD软件的二次开发实现了螺旋定子内螺旋曲面的三维建模,为定子及其加工刀具廓形的设计和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根据锥形水射流钻头螺旋曲面叶轮的几何展成原理,研究了用数控电火花成形机对其展成加工一次成形的方法,讨论了展成加工中存在的电极干涉而导致的过切现象以及成形电极的修正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曲面数控加工精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曲面数控加工精度的因素,研究并提出了从数控程序设计、工艺系统和控制系统等方面提高曲面加工精度的方法。结果表明:数控加工工艺系统特性和数控系统误差是影响加工精度的重要因素,应尽量购置高精度的机床和数控系统,或采用工艺手段,或设置相应补偿参数,由系统自动补偿功能消除;程序设计的优劣也是影响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应从刀具、加工方法、进退刀与走刀方式的选择和刀具路径规划的验证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保证曲面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6.
等壁厚橡胶层定子的出现大幅提高了螺杆马达和螺杆泵的整体性能,其定子金属壳内螺旋曲面具有多头、大导程、连续光滑的几何特征,该类零件的高效低成本制造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内高压充模胀形工艺方法实现其加工制造。采用计算机仿真、优化设计与胀形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成形压力、管件壁厚、工件螺距和界面摩擦系数对成形的影响规律。胀形分析结果和实验结果一致性好,均达到了螺旋定子内曲面的加工要求,获得了壁厚均匀的内螺旋曲面。  相似文献   

7.
文章在研究螺旋曲面的加工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以工件旋转、刀具的坐标变化以及刀具的螺旋角度变化为基础,按空间包络法计算刀触点轨迹,由四轴插补形成了刀具沿螺旋线方向的进给运动,从而实现了前后两个加工截面之间的螺旋位置关系。该方法在国内首次提出四轴坐标系下应用无瞬心包络铣削理论实现螺旋曲面加工,为四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复杂螺旋曲面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活塞内芯模具曲面加工为例,从分析零件图样、建立实体模型和确定加工工艺,到生成及校验刀具轨迹,最后经后置处理生成实用有效的数控程序,详细叙述了在数控加工过程中运用MasterCAM软件的流程和步骤。  相似文献   

9.
1 引言文献 [1]提出在五坐标数控机床上用盘状刀具加工复杂曲面的高阶切触原理 ,但五坐标机床属于高挡机床 ,本文提出巧妙方法 ,可在常用的三坐标机床上仍然实现高阶切触。2 用三坐标半加工复杂曲面加工任意曲面的情形如图 1所示 ,有三个坐标系。图 1 高效加工的坐标系1)固定坐标系 :x( 0 ) y( 0 ) z( 0 ) 分别沿工作台纵向横向和铅垂方向 ,π( 0 ) 沿工件回转轴。2 )刀具坐标系 :o(s) 在铣刀底面中心 ,z(s) 为刀具轴线 ,x(s) y(s) z(s) 与x( 0 ) y( 0 ) z( 0 ) 分别平行。3)工件坐标系 :x( 1) 与x( 0 ) 重合 ,绕x( 0…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汽车转向器中齿轮活塞上内螺旋滚道加工的专用夹具。该夹具利用液性塑料作为传递压力的介质,使夹具产生均匀变形,从而使工件获得准确的定位和很高的定心精度。实践证明用该夹具加工齿轮活塞上内螺旋滚道类工件,其加工效果好、成本低、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1.
韩强 《机床与液压》2015,43(4):37-39,10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小型系统在航空、航天、工程物理、兵器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对现有的手动研磨过程进行分析,分析机械研磨过程自动化的可行性,设计恒弹性合金内表面自动研磨方案,并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防工业科技的微小型车铣复合加工机床上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针对恒弹性合金内表面的研磨规律。  相似文献   

12.
螺旋曲面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精度要求越来越高.针对螺旋桨制造工艺中螺旋曲面加工难度大,精度难以保证等问题,对螺旋曲面的螺距误差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局部螺距误差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局部螺距误差以及截面、叶片的误差计算控制,能够在螺旋曲面制造过程中控制曲面形状,提高制造精度.  相似文献   

13.
磁力研磨加工是提高小孔内表面质量的一种重要光整技术,利用该技术能高效提升小孔类零部件在极端环境下的使役性能。针对小孔内表面的磁力研磨光整加工,按其发展历程对磁力研磨加工技术进行总结,归纳了磁性磨粒研磨、磁针磁力研磨、液体磁性磨具研磨、超声辅助磁力研磨和电解磁力复合研磨等加工方法的技术特点,并分析评述了其局限性。对磁力研磨加工过程中材料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材料主要以微量切削与挤压、塑性变形磨损、腐蚀磨损、电化学磨损等方式去除,材料种类不同,去除机理也不同。其中,硬脆性材料主要以脆性断裂、塑性变形和粉末化的形式去除;塑性材料在经历滑擦阶段、耕犁阶段和材料去除阶段后主要以切屑的形式去除。此外,还对磁力研磨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模型进行了研究,对单颗磁性磨粒材料去除模型和“磁力刷”材料去除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对磁力研磨加工技术今后的研究发展给出了建议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磨损对比试验等对20钢钢管内表面激光熔覆Mn—Cr—WC—Fe复合合金层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熔覆层的组织细小、均匀,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硬度,相变区的硬度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熔覆处理后的试样不仅耐磨性能好于处理前,而且由于熔覆层存在大量的Mn元素,在磨损时产生位错强化,进一步提高了抗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5.
石岩  郭志  刘佳  马志乾 《表面技术》2021,50(9):361-369, 389
目的 解决SLM增材制造复杂流向微流道粗糙内孔表面精加工难题.方法 采用磨粒流抛光技术对SLM增材制造微流道内表面进行抛光,研究不同抛光压力下,磨粒流对微流道表面质量以及内孔形状精度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对磨粒的流动轨迹进行模拟,探究磨粒对微流道壁面的作用机理.结果 在相同的抛光时间内,抛光压力增大,微流道的表面粗糙度随之减小,且趋向于收敛到一个最小值.直管处粗糙度可达0.23μm,弯管外侧为0.24μm,抛光效果明显.微流道内孔的最大内切圆直径与最小外接圆直径也随之增大,且直管处变化趋势相对平稳.在微流道弯管处,当抛光压力小于5 MPa时,最大内切圆直径与最小外接圆直径变化趋势较为平稳;抛光压力大于5 MPa时,最大内切圆直径与最小外接圆直径变化趋势较大,此时微流道内孔形状变形较大.结论 在抛光时间为20 min,抛光压力小于5 MPa时,SLM增材制造微流道不仅具有良好的表面质量,而且微流道的内孔形状不会发生较大变形,形状精度较高,在此工艺条件下,能够符合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超声磁粒复合研磨与超声振动复合抛光两个试验阶段对石英玻璃管内表面加工的可能性,寻求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方法 在石英玻璃管内添加柱形径向充磁辅助磁极,并添加超声振动,组成复合光整装置。在辅助磁极表面包裹一层研磨粒子,构成超声磁粒研磨装置,在辅助磁极外表面包裹一层聚氨酯,构成超声振动抛光装置。结果 对上述的超声磁粒复合研磨阶段进行响应面优化,在主轴转速、振动频率、粒径三个变量中,保持其中一个变量不变,另外两个变量组合,使表面粗糙度值达到最低。选用最优的工艺参数组合作为第一阶段主要参数,经40 min研磨,表面粗糙度值从原始的4.40 μm下降到0.19 μm。在第一阶段基础上进行第二阶段抛光,经5 min抛光,表面粗糙度值从0.19 μm进一步下降到0.07 μm。结论 通过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优超声磁粒复合研磨组合为:主轴转速1000 r/min、粒径250 μm、振动频率20 kHz。经超声磁粒复合研磨与超声振动复合抛光两个阶段加工后,玻璃管内表面存在的凹坑、突起及划痕均得到有效去除,表面更加均匀、平整。  相似文献   

17.
皮子明 《铸造》2014,63(11)
针对离心铸造生产轧辊加工余量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在铸型内采用造型材料制造内衬层的方法,使轧辊毛坯可以依照轧辊外形形状生产。采用这种生产技术降低了离心铸造轧辊的加工余量,大幅节省了铸件材料消耗、减少了切削加工工作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8.
用电刷镀的方法,对尺寸为2000mm×1000mm×0.8mm 的 A_3钢板电刷镀锌保护层;并对影响镀锌层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管状构件内表面真空镀膜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彦辉  贾莹  于宝海  肖金泉 《表面技术》2014,43(2):118-125,149
综述了国内外真空镀膜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与物理气相沉积方法对管状构件内表面镀膜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热化学气相沉积及各种等离子体(包括直流、射频及电子自旋共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管状构件内表面镀膜方面的应用,分析了这种方法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了溅射镀膜方法 (包括直流二极(或三极)溅射、磁控溅射及离子束(或激光束)溅射)及电弧离子镀技术在管状构件内表面镀膜时对薄膜种类、沉积速率、薄膜厚度轴向均匀性、膜/基结合力等方面的特点。最后对管状构件内表面各种真空镀膜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