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采用真空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克拉玛依油区风城油田超稠油油藏水平共蒸汽驱的最佳注入率,不同竖井注汽,水平井生产的驱替方式对生产效果的影响以及蒸汽驱对油藏温度变化的影响。认为:用水平井蒸汽驱开发超稠油藏,能够有效地提高油藏温度,降低原油粘度,改善油藏内流体的流动性。从而为提高超稠油油藏原油采收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SAGD水平井是超稠油油藏高效开发的主要方式,而磁定位导向技术是SAGD水平井钻井的关键技术。目前,国内SAGD水平井钻井所采用的磁定位导向仪器均为国外产品。为此,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磁定位导向系统。  相似文献   

3.
针对冷41块在超稠油藏开发中存在着采注比高,油层能量消耗大,压力下降快,底水锥进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从有利于油藏整体开发为出发点,在分析油藏地质参数及水平井优化部署的基础上,在该区块第一口冷41-平1井的施工中,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轨迹控制及完井等技术,使油层钻遇率为80%,注汽后投产初期油产量为102.2t/d,取得了显著开发效果,为提高该块超稠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提供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冷东油田冷41块S23油层底水能量大,隔夹层不发育,直井开发底水锥进严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含水上升快,开发调整效果差,严重制约了该块开发.通过水平井优化部署及SAGD试验,利用水平井钻井技术,配合井下导向钻井技术可实现对底水活跃超稠油油藏的合理开采.以冷41-平13井为例,介绍了该井钻井实践,总结了利用水平井技术开采底水油藏的一般规律,对同类水平井的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开发优化设计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水平井在超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逐渐增加,地质设计及注采参数是决定其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了具底水的厚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的垂向位置、井距、水平段长度;结合矿场生产动态、井筒热损失计算,优选了水平井的注汽速度、初期注汽量、注汽递增幅度、放喷排液量等注采参数.在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的现场应用表明,水平井方案设计合理,开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2011年,河南油田陆续投产了20口超稠油水平井,受黏度高影响,开发效果不理想,与同类油藏直井产状相当,较特稠油水平井效果差。分析认为常规水平井注采工艺不适合超稠油水平井开发,2013年采取了“地层降黏、井下管柱、井筒举升”3方面的优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和认识,为今后该类油藏水平井开发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冷41块在超稠油藏开发中存在着采注比高,油层能量消耗大,压力下降快,底水锥进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从有利于油藏整体开发为出发点,在分析油藏地质参数及水平井优化部署的基础上,在该区块第一口冷41-平1井的施工中,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轨迹控制及完井等技术,使油层钻遇率为80%,注汽后投产初期油产量为102.2t/d,取得了显著开发效果,为提高该块超稠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提供一条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超稠油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水平井已经成为高效开发油田的重要手段,尤其在超稠油油藏开发中,水平井日益被广泛应用并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对水平井生产效果统计分析时发现,部署条件相似的水平井在产能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结合大量现场生产数据,从油藏参数、注采参数、生产控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其研究结果为提高水平井生产效果,进一步指导超稠油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合理界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为在经济、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合理地开发超稠油油藏,增加可利用的储量资源。本文应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达9块超稠油的流体组成,粘温关系和油藏渗流特征,以及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注汽工艺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建立蒸汽吞吐开采目标优化函数,提出开发超稠油油藏的合理工作制度和技术经济界限,研究认为,在实施超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时,应采取注高温,高干度,高强度的蒸汽和短周期,多周次的工作制度,同时在完井方式和注采工艺等方面采取配套措施,才能取得一定的效益,研究结果为该类油藏的热采开发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磁导向技术在SAGD双水平井轨迹精细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对稠油/超稠油油藏的开发力度越来越大,SAGD钻井技术已经成为开发这类油藏的一项前沿技术。SAGD双水平井轨迹精细控制成为这项技术的一个突出问题。MGT磁导向钻井技术能够在不考虑完成井的轨迹绝对误差前提下,根据已完成井的轨迹,对待钻井的轨迹实行闭环控制,以有效的减小轨迹误差,达到设计要求。MGT磁导向系统对SAGD双水平井轨迹的精确测量、控制技术,是在传统井眼轨迹测量、控制技术基础上的延伸与发展。这项技术具有性能可靠、高效率等特点.达到了商业化应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章跃 《特种油气藏》2003,10(3):50-52
冷41断块属深层超稠油砂砾岩油藏,开发过程存在着注汽压力高、井筒热损失大、汽窜等问题,为此开展了专项研究。通过积极试验、推广采油配套工艺技术。使该油藏得以成功开发。特别是通过研制应用新型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等配套工艺技术。实现了该油藏的高效开发。其成功的做法对于国内其它相似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冷41断块深层超稠油蒸汽吞吐开采历史为基础,采用动态分析、油藏工程等方法,对油藏生产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技术,为今后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水平井在杜84断块超稠油开发中的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成 《特种油气藏》2002,9(6):45-47
运用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手段。结合矿场试验,并与直井在完全投资,操作成本,完井方式,生产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表明,水平井在杜84块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应用水平井蒸汽吞吐开采技术,可以优选超稠油的开发方式,为超稠油开发方式的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在条件具备的区域选用该项技术,对提高超稠油储量动用程度,提高最终采收率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风城超稠油油藏属陆相辫状河流相沉积,夹层广泛发育,特别是超稠油Ⅲ类油藏,非均质性强,导致SAGD开发过程中存在水平段动用程度低、蒸汽腔扩展不均等问题,严重影响SAGD开发效果。针对该问题,在风城超稠油油藏辫状河储层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将夹层发育状况归纳分类为4种典型模式,分析了4种模式下SAGD蒸汽腔的发育形态,并对应提出了直井辅助SAGD、多分支SAGD及储层改造等开发技术,形成了一套针对超稠油Ⅲ类油藏SAGD高效开发技术体系,在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该成果对强非均质性储层超稠油油藏SAGD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水平井技术在超稠油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峰 《特种油气藏》2005,12(3):58-59,110
以曙一区杜84块兴隆台油层为例,探讨了水平井技术在超稠油油藏挖潜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块状超稠油油藏,直井小井距蒸汽吞吐开发方式下,利用水平井技术加密挖潜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既可以提高采收率,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同类油藏的挖潜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厚层块状稠油油藏产量劈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厚层块状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开发特征,在动态分析以及区块测试资料解释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油层动用范围随蒸汽吞吐周期变化的规律,并采取基于油井加热体积的新型产量劈分方法,对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研究。在辽河油田冷41,块的应用实践表明,该产量劈分方法既符合稠油热采蒸汽吞吐开发方式,又适应厚层块状油藏地质特征。该方法精确、实用,可信度较高,为类似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天鹏 《特种油气藏》2003,10(Z1):123-124
深层特稠油油藏冷42断块依靠蒸汽吞吐开发,由于回采水率较低,因此开发效果较差.利用GO2易溶于原油中、能够降低原油粘度、体积膨胀等特性,进行GO2吞吐研究.通过现场试验,改善了开发效果,提高了原油采收率,为同类型油藏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杜84-平46井钻井工艺在SAGD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曙一区杜84块已出现生产周期短、出油效果差、高含水及油层压力低,大量剩余油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在杜84-平46井采用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以下简称sAGD)技术.开采杜84块的超稠油油藏,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并为水平井技术提供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冷41断块边底水稠油油藏油井出水判别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勇 《特种油气藏》2003,10(Z1):50-52
通过分析油井的生产动态,识别深层块状边底水稠油油藏油井出水特征,从而分析总结地层水的有效识别方法.油井如果见地层水,其水油比曲线存在拐点,即水油比变化率大于0.研究结果表明,冷41断块油井周期回采水率上升迅速,周期回采水率大于100%,且居高不下,因此可以判定油井见地层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