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钢铁》1955,(3)
钢铁局一月份五种主要产品均完成了计划。其中铁矿石完成计划101%,生铁100.9%,钢102.1%(其中平炉钢103.4%,电炉钢101.3%,转炉钢102%),钢压延品102.9%冶金焦101%。完成计划的原因有几下几点:(一)学习和推广了苏联先进经验:天津钢厂推行平炉快速炼钢法,缩短了熔炼时间,全月较计划缩短炉数占全部炉数74%左右;推行厚层烧补炉底法后,缩减了修理时间。上钢一厂改善天车调度,创造了日产136炉的新纪录。  相似文献   

2.
《钢铁》1995,(5)
提高转炉生产率的措施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波斯港厂有三座300t转炉,其年均生产炉数由1978年的5700炉提高到1991年的6600炉,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用抗蠕变钢制造炉身原炉壳采用碳钢制作,每年炉壳厚度损失6.8~9.4毫米,最近将其改为A38...  相似文献   

3.
本文叙述首钢5吨底吹氧气转炉喷石灰粉吹炼低磷铁的工艺,分析其冶金效果.底吹氧气转炉喷石灰粉炼钢,具有脱碳、脱磷同时进行和较顶吹氧气转炉有较高的余锰含量、更高的脱硫效率、更大的供氧强度和较低的渣中(FeO)含量等冶金优点.由顶吹氧气转炉炉身改造的5吨底吹氧气转炉,已取得与同车间同吨位顶吹氧气转炉相当的炉令.载粉吹氧的氧枪单位消耗为1.65毫米/炉.钢铁料消耗为1126公斤/吨钢,金属收得率为92.5%,比顶吹高2%.底吹氧气转炉喷石灰粉炼钢,因供氧方式影响了氧化机理、反应速度和反应接近平衡的程度,所以与不喷粉的底吹氧气转炉炼钢,以及顶吹氧气转炉炼钢有不同的冶金特性.  相似文献   

4.
武钢二炼钢复吹转炉溅渣护炉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与钢铁研究总院共同进行了武钢二炼钢复吹转炉溅渣护炉技术开发研究。为适应武钢二炼钢品种多、出钢温度高等特点,开发出复吹转焖溅渣护炉的炉渣调质及氮气喷吹等工艺技术,创造了转炉炉衬寿命15208炉的国内最高炉龄龄,同时复吹比达到100%,创造了复吹炉龄及底部喷嘴寿命的世界纪录。  相似文献   

5.
针对武钢集团昆钢股份安宁公司炼钢厂三钢炼钢车间转炉维护现状,采取了优化渣料结构、调整终渣氧化性、降低转炉出钢温度等一系列措施。采取措施后,转炉耐材补炉料月均减少380.692t(其中补炉砖减少179.907t、补炉砂减少了200.785t),补炉次数减少了68次。  相似文献   

6.
天钢二厂氧气顶吹转炉过去一直使用焦油白云石砖砌炉衬,平均炉龄仅642炉。1987年以来采用综合砌炉法,以贴补及热喷补配合,使转炉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解决低碳钢冶炼中存在的炉衬侵蚀严重和铁损高等技术难题,河北敬业集团炼钢北区对现有转炉护炉工艺进行了改进,新工艺实现了终渣改质、留渣操作和渣补大面相结合的有效护炉。转炉护炉工艺改进后,取得了转炉冶炼5 000炉不补炉、钢铁料消耗降低4 kg/t钢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钢铁》1977,(1)
为适应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发展,并充分发挥φ76毫米和φ100毫米自动轧管机组的生产能力,在安阳钢铁厂开展了氧气顶吹转炉冶炼管坯钢并轧制无缝钢管的试验研究工作。在冶金部和省冶金局的关怀下,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由北京钢铁研究院和钢铁学院参加组成了以工人为主体的干部、技术人员“三结合”试验研究小组,于一九七四  相似文献   

9.
转炉修砌炉是转炉炼钢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大型转炉修砌炉需求,在以往常用的转炉简易上修法、简易修炉塔上修法以及从国外引进大型转炉上修法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了一套既适应国内钢铁厂的发展现况,又经济而有效的大型转炉上修法。多年的使用效果表明,该型式合理、可靠、经济,自动化程度高,很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极大地缩短了修炉时间,同时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0.
溅渣补炉技术是由美国LTV钢公司于1991年开发的,其原理是:转炉出钢后留下部分终渣,加入适量的调渣材料,使炉渣具有合适的粘度和耐火度,再利用氧枪喷吹高压氮气所形成的高速射流冲击炉渣,使其飞溅到炉壁上,形成保护层,达到补炉的目的。承德钢铁公司与钢铁研...  相似文献   

11.
消息报道     
西德和美国共同建立氧气底吹转炉工程公司[西德《钢和铁》一九七三年六期二百四十六页报道]西德马克西米利安钢铁公司和美国钢铁公司所属的美国钢铁工程和评价公司共同建立一个“氧气底吹转炉工程公司”,简称为“USS—MAX—TECH”,以便向全世界推广氧气底吹转炉炼钢法.  相似文献   

12.
《钢铁》1959,(23)
为了提高转炉炉龄,节约炉衬材料。冶金部与金属学会于十一月十二日至十七日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重点省、市和企业转炉炉衬座谈会。参加公议的代表有工人、技术人员、生产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先进生产者等共五十余人。会上交流并总结了大跃进以来转炉炉衬工作的先进经验,讨论并明确了转炉炉衬的技术改进方向和任务,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转炉炉龄,降低炉衬材料消耗的奋斗目标和措施,会议要求推广一系列的先进快速操作法(快速打砖、快速砌炉、快速烘炉以至不烘炉炼钢  相似文献   

13.
《钢铁》1960,(3)
上钢五厂转炉炉衬工段创造了转炉快速砌炉和快速拆炉的经验。使停炉到开炉的时间由原需的50~60小时缩短到22小时,其主要的经验为: (1)快速砌炉: 1)劳动组织的改善: 两个砌炉组集中力量砌一只炉,采取“休人不休马”的工作方法,解决了劳动力不平衡的现象,另外,根据每个人的体力进行适当的安排,使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开工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消除停工待料,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使砌炉时间由原来12小时缩短为49分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转炉经济炉龄生产模式的特点和意义,阐述了实现转炉经济炉龄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加强转炉砌炉管理、优化溅渣护炉和补炉工艺、改进转炉冶炼工艺、强化炉底喷枪的维护以及实施炉衬日常动态监控等措施,达到了降低耐材消耗,提高转炉冶炼作业率,降低终点碳氧积,降低终点渣样中(TFe)含量,提高金属收得率和钢水质量的目的,有效降低了炼钢生产的成本,为企业创造了更大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150吨顶底复吹转炉炼钢过程中生铁块补炉的应用实践。生铁块快速补炉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能够节约补炉料等耐火材料消耗,缩短补炉时间,同时也可以提高转炉作业率。该方法目前已作为炼钢生产的常态化工作任务,实践证明转炉炉况得到了稳定维护,同时在降本增效方面效果显著,实现了年创经济效益1123.2万元。  相似文献   

16.
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钢铁制造模式逐渐由人工生产转向无人化、智能化生产。目前转炉出钢过程工作强度大,设备操作繁琐,炉后工作环境较恶劣。以一键出钢、安全出钢为目标,对转炉出钢系统进行改造优化,建立了转炉智能出钢系统。对自动化系统改造,首先增加出钢曲线设定,完善合金溜槽功能设计;然后,增加安全连锁程序、钢车检测装置、转炉倾动检测装置,确保出钢过程安全。同时,利用机器视觉辅助系统、二级模型对出钢进行监控和校正计算,保证钢水、钢渣不外溢。通过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两座200 t转炉的实际应用,验证该系统促进了转炉炼钢标准化生产,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保证了出钢过程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承钢采用双联工艺,在用含钒钛铁水炼钢生产过程中通过改进砌炉工艺、执行一次拉成出钢操作、降低出钢温度、改造渣系、提高溅渣护炉效果等措施的实施大幅度提高转炉炉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莱钢120 t转炉副枪的应用情况,莱钢炼钢厂通过不断优化数学模型和完善修改各项规程制度使副枪运行得到了稳定,基本上取消了转炉倒炉作业,并对转炉炼钢工艺操作进行了优化。转炉各项指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碳温双命中率达到了90%以上,冶炼周期平均缩短了4 min,转炉生产能力提高了10%,钢铁料消耗降低11 kg/t(钢)。同时降低了耐材消耗,提高了钢水质量、稳定了钢水成分,为开发优质品种钢创造了有利条件,实现了从经验炼钢到智能炼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高温快补"是一种快速维护转炉炉衬的方法,其护炉原理是利用高温炉渣与镁碳耐火砖快速烧结,黏结在炉衬上,达到修补炉衬的目的。介绍了转炉生产中采用"高温快补"方法补炉的操作步骤和关键控制点,对比分析了"高温快补"和传统补炉的效果。实际生产证明,"高温快补"法提高了转炉作业效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了补炉的成本费用,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0.
富志生 《甘肃冶金》2021,43(1):24-27
以近年来国内转炉炉衬维护技术发展为基础,总结了转炉炉衬维护方式的技术原理,对比分析了各种炉衬维护技术实际应用效果,对实现经济长寿炉龄的主要途径提出具体建议.指出中小型转炉应用喷补与渣补结合,降本增效效果明显.转炉改进镁炭砖的材质,优化综合砌炉方案,优化炼钢工艺,提高溅渣护炉效果,是转炉炉衬维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