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永红  邹兵 《规划师》2012,(8):18-22
城市总体规划的转型应更多地体现在实施上,因为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实施机制,以便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需要。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深圳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转型探索包括:从城市总体规划到近期建设规划,有效应对土地与空间、资源、人口、环境的"四个难以为继"问题;从近期建设规划到年度实施计划,深化指导规划管理工作,探索"两型社会"建设新手段;从年度实施计划到城市发展单元,实现多方协作,深化落实"两型社会"建设要求。  相似文献   

2.
徐鑫  李晓  李鹏飞  刘笑 《城市规划》2016,(Z1):28-33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空港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依托空港的经济区建设已经成为城市新的功能区与经济增长点。空港经济区产业构成、产业布局也因此成为了规划学、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热点。沈阳是东北中心城市,桃仙机场也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围绕桃仙机场发展空港经济已经成为沈阳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空港经济区与沈阳城市发展相结合,从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角度,分析空港经济区的产业选择,并通过应用空间分析工具,探索充分利用空港周边城市用地和实现产业合理布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1970年代提出以来,生态城市经历了从构想和概念到目标体系,再到具体行动的演进过程,是美国城市规划理念应用和务实演进的典型代表,研究其演进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总结美国城市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发展阶段来看,生态城市可细分为理念探索,目标设定和应用,指标评价体系构建和广泛实践、完善和务实推进四个阶段。在城市规模扩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以及各类主体对城市治理诉求增加的背景下,美国的生态城市理念也产生了新的内涵和特点,在目标体系方面,更加注重经济的生态化转型、社会进步和以人为本,更加突出目标体系对行动的指导性和政策有效性的评价,强调基于"目标—行动路线"的建设模式,在建设行动方面,更加强调行动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以及管理手段的信息化。总结美国生态城市理念的务实演进规律和发展趋势,有利于推动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实现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现代资源型城镇具有经济发展迅速、发展理念先进、建设速度快的特点。资源型城市按照转型时期的先后分为先导转型、竞争转型和危机转型三类。借鉴这些成功案例规划建设新型能源城市,高标准规划、多产业发展、注重生态节能等措施是促进现代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本质新思考和战略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有"生态城市"理念具有理想化色彩.其建设存在明显现实差距."生态城市"本质应是能量资源节用低耗再生创造、环境生态去污自净循环更新、城市的自然化生态①与生态化的现代人居城市有机融合;而经济、社会、人文,地理.气候、环境,资源一定程度的和谐是生态城市构建的基础前提条件和良性反馈对象.利用城市优越的光热水气土肥"人化气候"资源,集约化"稼禾式"经营城市高效生态植被,构建"新森林城市"或城市型森林气候的良性生态系统,是生态城市的现实实现路径,具有重大战略意叉.  相似文献   

6.
自然环境的恶化促使了新型生态村、生态区和生态城市的建设。生态认证的建筑快速发展,决定了有必要揭示生态标准在城市建设空间的形成中的作用,以完善此标准的要求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人为压力。笔者分析了国内外符合国际生态标准的现代城市建设的设计与实践,包括已建成的生态村、生态区和生态城市。明确了未被国际生态分类标准考虑到的在生态村、生态区和生态城市中采取的基本生态措施。确定了生态认证的工程技术方向。在形成弹性的城市建设空间方面,给出完善生态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建设生态、宜居的旅游城市的政策的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针对煤炭工业生产加工难以为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从居民生活环境恶化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和旅游城市的目标,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保护目前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环境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双赢的战略目标。但是小城市居住区跟旅游区与过去  相似文献   

8.
日本第一个获"全球500佳奖"城市—北九州 北九州城市规模小、资源匮乏,曾经是日本污染最严重的重工业城市,如今却成为环境治理的模板,在1990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日本第一个"全球500佳奖"的城市.它提出了"堵住废物源头,推进废物利用,靠环境产业振兴地方经济,创造资源循环型社会"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由重工业城市向生态文明城市转变.北九州市从上世纪70年代初就开始以减少垃圾、实现循环型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城市建设.九州市提出的"从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别的产业所利用,地区整体的废弃物排放为零"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包括了环境产业的建设、环境新技术的开发和社会综合开发三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到经济、社会、人口、科技、资源和环境等因子,时空尺度都高度融合的复杂动态开放系统工程。生态城市建设的目的是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而且这种新的发展模式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得整个社会健康、和谐、有序的发展,使城市规模和城市地域空间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供给相适应,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0.
在快速城市化和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城市边缘地区(城乡结合部)的生态型新区成为拉开城市空间架构、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发展转型的重要手段。本文以西安浐灞生态区为案例,研究城市边缘地区生态型新区的规划和开发建设模式,重点关注复合型产业、生态化空间、循环可持续的开发模式三个方面:复合型产业方面,应当从城市发展战略层面谋划产业,加强生态导向和产业发展的耦合分析;生态化空间方面,构建"斑块跳板结构"的生态网络、大开大合的网络式空间形态,通过生态网络有机组织城市功能;开发模式方面,需要构建"生态治理-新区开发-生态提升"的循环推进路径,以优质生态环境促进新区开发,以新区开发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形成可持续的生态-经济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快速发展与急剧膨胀给经济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需要与有限的资源承载力、脆弱的生态环境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选择。生态城市建设要以生态学原理和方法为指导。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依据生态控制论原理协调城市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确定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生态适宜度,使城市规模和城市地域空间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供给相适应,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生态城市建设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遵循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2.
《规划师》2021,(3)
"花园城市"建设是在生态城市的基础上对建成环境空间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提升,在明确城市建设对既有生态和生活方式造成威胁的基础上,通过改善建成环境建设更适于人们生活的城市形态。舟山虽具有营建"海上花园城市"的独特优势,但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潜在的生态风险制约了城市的改造和提升,如何对现状生态环境进行优化提升,将其转化成有利于促进城市发展的条件、实现"建成环境—生态资源"协同发展的路径是构建"海上花园城市"的关键。文章提出在建成环境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构建促进景观环境感知提升的"海上花园城市"生态化建设框架,探索从夯实生态本底到提升景观感知体验的规划路径,以期制定适应自然生态过程、"让自然做功"的可持续绿色发展规划策略,促进舟山"海上花园城市"的整体空间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3.
王瑞林  李庆 《浙江建筑》2011,28(7):11-13
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从生态城市的定义与内涵为依据,对临安市建设生态城市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临安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背景下,机场已从单一的交通运输设施演变为具备强大影响辐射力的城市经济综合体,机场及周边地区的规划与开发逐渐成为热点。与此同时,空港经济正成为时下的热点,受到国家和许多城市的广泛关注,并被作为战略发展重点,但相关布局模式缺乏系统研究。文章从港城一体新理念出发,从机场核心影响、区域影响、枢纽影响以及生态资源影响四个方面对空港的布局模式进行研究,以期为国内空港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由于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对目前的环境、空气等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坏,为了弥补造成的损失,我们又引进了"生态"的概念。目前,各个城市都在加快脚步建设生态城市,尤其是一些大城市早就走在了生态的前列,就像仇保兴所说的"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提出了生态化的城市发展道路,没有任何一种城市发展战略像生态化城市发展战略这样存在如此普遍的共识,生态城市发展战略必然是中国城市未来的发展模式"。但是生态城市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一个什么样的城市?生态城市发展的道路到底该怎样走呢?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生态城指标体系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指导生态城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从而实现其整体愿景,即成为响誉世界的"以人为本、社会进步、经济繁荣、气候中性、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16.
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的建设用地规模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爱华  范钟铭 《城市规划》2011,35(8):88-90,96
为从根本上实现城市转型,深圳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以新的发展和资源观念为指导,以构建经济发展与用地、人口、环境、资源的和谐关系为目标,试图探索一种"非扩张型"的建设用地规模调控思路,强调建设用地规模调控对城市转型的重要推动作用。通过从传统的"以需定供"转向"以供调需",从过去的"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从被动的"终极控制"转向"过程引导",以及以土地供应调整为核心,建立科学的城市转型机制,从而在根本上推动城市发展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7.
臧亭  李晓策  张浪 《园林》2021,(2):25-30
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是当代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最重要的演进。伴随着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演进,上海生态空间建设立足当下,克服土地资源极缺等主要困难,艰难起步、跨越发展、转型升级,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探索出一种高效集约、统筹兼顾的韧性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展望中国两个百年目标及上海2035卓越全球城市目标,上海生态空间建设将以建设韧性生态之城为目标,努力营造更加"人民"、更加"生态"、更加"上海"的城市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8.
生态价值的提升转换是当前政府、学界、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城市近郊生态区作为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生态资源,除生态功能外,也成为城市服务产业发展和居民日常休闲游憩的重要区域,其生态价值转换更是成为关注和研究重点。文章以成都市近郊环城生态区为例,探索其不同阶段生态价值转换的举措、成效和问题,以期为其他城市近郊生态区生态价值提升转换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新天津生态城:低碳发展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合作项目,其建设目标要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为"能实行、能推广、能复制"的未来城市建设样板。为此,天津生态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建立"低碳城市"的需要,积极适应全球气候变化,认真研究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环境的理念和方法,努力构建新型的资源利用体系和生态产业体系,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王宝强  彭翀  杨磊 《规划师》2016,(4):62-67
编制城市生态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有利于明晰生态用地"保护"与"开发"界限、弥补法定规划对生态区管控引导不足的缺陷及明确多元的管理权限,有利于解决城市生态区管控难的问题。研究建议按照管控的手段和强度,将城市生态区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生态建设区和生态协调区,探讨城市生态区控规分区划分原则、编制流程、控制内容体系和生态要素控制指标等内容;提出将城市生态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利益协调的工具、土地出让和规划实施监控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