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引言广州位于珠江水系之上,珠江干流穿城而过。珠江支流及大大小小的河涌纵横在市域之内,构成广州的蓝色网络。河涌见证了广州的沧桑变化,承载了广州的文化内涵,营造了广州的独特水环境。近现代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许多河涌受到严重污染,被盖板成路或成为暗渠,广州原有的水网结构遭到破坏~1。21世纪以来,随着宜居城市的建设,城市水网对于城市生态和生活环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广州展开了中心城区河涌的综合整治工作,希望重建具有岭南风情的中心城区河涌滨水环境,  相似文献   

2.
亳州市中心城区空间特色规划工作于2016年开展,规划定位了"涡河融六水,希夷映古今"的空间特色结构,确定了亳州市中心城区"一轴一带,六廊五心"的城市空间格局,即希夷大道城市中轴线、涡河城市滨水风光带、6条城市主要滨水廊道以及城市5个中心,从建筑风格、建筑色彩、建筑高度、整体风貌等角度进行空间特色控制和指引。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格局大多是以车辆为主导的,尤其是新建城区在进行城市建设时为方便车辆出行往往可能形成大面积的组团,使得城市内的很多边角地区成为了大片公众不可随意到达的区域,为当地居民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利性.南沙新区内部存在大量的河涌水系,被水系分割形成的不易到达地区比一般城市更多,其作为国家级新区在城市建设中避免大开大合的城市格局,注重居民的人居体验,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引入"小街区、密路网"的技术理念,对不同类型的片区因地制宜的进行研究与技术改造,本次研究基于南沙滨水、内部多河涌水系的自然条件下,探索南沙多河涌水系分割地块下的小街区发展路径,提高城市的生活体验和运行效率,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宜居城区.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中心城区长期受暴雨内涝问题困扰,城市水安全问题愈发突出.从暴雨强度、地表径流、市政系统和河涌排涝等方面详细分析和归纳了内涝的成因,并针对不同成因提出规划体系、开发评估、整治断面、达标改造等治理对策,以解决广州中心城区内涝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骏  林燕 《南方建筑》2010,(4):94-95
<正>一、项目概况增江位于广州东部的增城境内,与城市中心形成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的整体格局,水体蜿蜒曲折、收放自如,岸边的丘陵山体连绵起伏,两者相互依托的空间关系成为整个项目自然环境和视线景观环境的特色基础。规划地段内的河涌、水塘、沙  相似文献   

6.
郑璐  姜超 《华中建筑》2023,(9):101-104
要在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水乡城镇特色与城市化发生碰撞,对生态和景观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城市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水乡印象消逝等诸多问题。在“城市双修”理念引导下,该文以江浙地区典型的平原水网城镇——南浔中心城区的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将水系作为中心启动点,从水绿系统生态修复、滨水公共空间修补、文脉与特色风貌修补三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并总结水网城镇滨水空间体系构建的工作特点。  相似文献   

7.
以"5.12"地震后的都江堰市中心城区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震后都江堰滨水区域的城市功能现状的调研,以及采用多层次空间形态规划策略对滨水区域产生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的研究,对都江堰城市中心城区的滨水空间景观进行一次实际可行的规划探讨与景观设计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由于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排入河涌,使广州城区河涌变成纳污通道,生态遭受严重破坏。文中详细分析了河涌水环境整治的有效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并对河涌水生态修复等谈了一些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史学艳 《建筑》2013,(2):65-67
本文结合滨水建筑设计工程实践,探讨滨水建筑的设计方法.认为滨水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滨水建筑与城市整体的关系,利用原有城市格局、道路系统、绿地系统的特点,实现滨水建筑与整体环境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广州城市空间的格局的认识下,探讨了现时广州珠江当中的重要河道--前航道两岸的景观空间格局及分布特点等问题。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今后的城市滨水景观研究和实践出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广州是经济总量全国第三大的城市,从城市职能看也体现了较强的自身特点,在全国城市体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历史视角对广州城市职能演变进行分析,运用统计分析和GIS技术,对广州的区域辐射范围进行研究,以2000-2005年全国城市统计资料为基准,探讨不同区域层面上的城市核心职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务院发布的《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广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构建广州的核心职能体系。  相似文献   

12.
潘建非 《中国园林》2012,28(3):62-65
以广州市荔枝湾涌、东濠涌整治工程为例,从城市更新的角度探讨大事件促成的旧城中心区水系整治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及措施.先简要分析当前中国城市更新和旧城中心区水系整治的关系和主要特点,继而介绍广州市2项重点工程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从更新目标与效果差异、利益格局多元博弈、管理机制内在失谐、更新发展难以持续4个方面分析其中的冲突,并思考整治方法的不足.最后提出旧城中心区水系整治是历史文化生态综合廊道的建设,另外也需注意社会经济和管理制度2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溪在广州城的起源和发育阶段, 具有供水、排水、防洪、防御和交通的多重功 能,是广州城的立城之源。广州城常受季节 性洪涝灾害的威胁,隋唐采用以“蓄”为主的 排水策略,宋代则改为以“导”为主,在解决 水患的同时,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明代 广州城市扩张,致使水患加剧。为应对灾害, 地方官民迫使文溪改道,由此出现了水体萎 缩、积水成患等水环境效应。水系的改变带 动了城市人居环境的变迁,广州的发展呈现 出—?—城市街道“内聚外扩”,功能分区“内 缩西迁”,景观体系“内消北移”的结构性重 组,土地利用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文溪改 道虽然在短时间内抑制了城市洪灾的发生, 但未能彻底解决水患,绵延清代数百年仍未 解决,广州城也因此失去了水城的人居景观 特色。结合GIS分析,研究表明,重视城市水 循环系统、厘清水的脉络再对水系进行改造是非常重要的,以期为当代城市防洪和人居环境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相关史料和现存实物,探究广州作为海港贸易城市,其功能空间的演变过程。指出为了适应海外贸易的发展,政府 不断扩大城市空间、兴修水利、增设港口,最终形成了“三城并立”的城市空间格局,以及以水系为主要干道的城市交通网络体系。 与此同时,商业区、居住区和衙署区逐渐沿着水系和港口扩展,而文教区为了避免商业因素的干扰,则逐渐聚集在番山、禺山一带。 最终形成了空间复合性、发展统一性、山水融合性的城市功能空间特征,自然环境要素和城市职能的改变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演变 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肖刚  陈鸥  殷毅 《规划师》2005,21(8):71-73
对广州市东部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研究,是对城市“东进”战略的进一步深化。按照广州市城市空间布局基本思路的要求,广州市东部地区的城市空间应构建“三心三带”的布局结构。  相似文献   

16.
伴随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空间拓展的快速进程,城市绿色空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问题的研究对象已从城市公园绿地等狭义内涵扩展至更广泛的范围。在现行管理机制之下,由于各责任部门缺乏协调和明确分工,城市绿色空间的建设和管理效果难以与城市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集成管理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对多要素公共空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先进理念。本文将在介绍集成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分析我国城市绿色空间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广州的实践为例讨论对城市绿色空间实施集成管理的方式与效果,进而提出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平台完善城市绿色空间集成管理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中心城市交通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崇明 《城市规划》2006,30(7):75-78,8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行政区划的调整,给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提供了机遇,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将得到有力提升。本文以广州为例,基于“山水城田海”为特色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结合新一轮的广州城市发展战略,探讨构建一个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重点体现在构筑以机场、港口、铁路为龙头的现代化对外交通枢纽,以及建立高快速路和快速轨道的“双快”交通体系,缩小城市时空距离,满足大众出行需求和适应小汽车发展,促进城市空间拓展,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地位,保持城市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实现“适宜生活居住和适宜创业发展”的城市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钟烨  赵渺希 《城市规划》2019,43(1):100-108
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职住总量平衡,在城市多中心体系发育不完善的背景下,结构性的居住—就业组合问题更为隐蔽,其负面影响也更为广泛而深刻。基于社会分层视角,整合居住人口、企业从业人口的空间数据,开展广州城市职住人口分布、不同职业群体的交通特征及社会隔离、职住均衡度等多维分析。研究发现,广州职、住人口均集中于城市主城区和外围各中心地段;中心地段既是峰值人口密度分布地,也是多元融合区域,但以行业累计的职住失配程度也相对较大,呈现由内向外递减的趋势;相对于较低职业阶层人口,较高职业层级的人口主要集聚于市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具有城市主城区就业比重高而外围居住比重高的特点,由此进一步提炼广州职住匹配演化的社会分层空间模式。城市职住匹配的关键在于完善外围次级中心的就业吸纳能力和设施服务能力,一方面满足市民对于便捷交通、职住均衡的诉求,另一方面推动城市多中心培育,从空间维度完善城市功能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19.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其城市商贸空间跟随城市的发展,一直处于更新演变之中,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有其鲜明的特点。但在近些年,广州的老城区呈现出更新动力不足的趋势,老城设施陈旧、人口流失、房屋失修、房屋空置率提高等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找寻突破口,该文借助康泽恩城市形态学分析法,回溯城市物质形态的历史过程,结合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制理论,以状元坊这一著名商业街为例,分析广州历史城区商贸空间在不同时期其演变的特点及动因,并从政府力、市场力、社会力三大影响因素,指出广州城市更新动力来源及特点,分析导致衰败的原因,发掘未来能够推动历史城区更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对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 ,结合撤市改区的历史机遇 ,从城市生态规划的角度出发 ,对广州市域的生态系统进行了多因子评价 ,得出土地的生态适宜度和生态敏感度 ,并在此基础上 ,分别针对市域和都会区空间生态模式提出了初步的构想 ,确保 2 1世纪广州从“云山珠水”向“山城田海”的跃升。并试图确立以生态优先的“山水城市”为价值取向的广州城市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