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焊接结构水下无损检测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下无损检测技术基本问题与常规水下无损检测方法的特点,着重论述了水下无损检测新方法与遥控潜水器无损检测的新进展及其在焊缝检测中的应用,最后对水下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第八专题 水下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志虎 《无损检测》1998,20(8):232-236
对水下无损检测(UWNDT)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状况进行了简要介绍与分析,内容包括Magfoil磁膜检测法、管道超声波检测工具、水下电磁检测、交流电位降法及水下交流磁场测量等新的技术方法和英美等国资助的一系列研究工作与计划。  相似文献   

3.
程志虎 《无损检测》1997,19(9):266-269
介绍水下无损检测服务对象的类型及其工作环境特点,分析损伤缺陷的种类,形式及其对构件失效速率和可靠性的影响。简要阐述了水下无损检测的目的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蒋安之  程志虎 《无损检测》1998,20(6):172-176
介绍利用遥控潜水器(ROV)进行水下无损检测(UWNDT)工作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方法,对ROV的检测能力也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船级社《水下无损检测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求》及其ISO9000族标准的基本原理,对水下无损检测(UWNDT)质量保证的有关要求与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包括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目的与原则、质量保证体系要素的要求、体系文件的组成及验船师的现场监督等.  相似文献   

6.
介绍水下无损检测服务对象的类型及其工作环境特点,分析损伤缺陷的种类、形式及其对构件失效速率和可靠性的影响。简要阐述了水下无损检测的目的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程志虎 《无损检测》1997,19(11):322-325
介绍水下无损检测(UWNDT)的基本工艺过程与检测程序,包括检测计划、检测准备、操作方法、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等内容。同时还提出并阐述了UWNDT的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于冰 《无损检测》2006,28(8):422-422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在全国无损检测学会秘书处的关心与支持下,国内首届无损检测沙龙于7月1日在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北京办事处正式启动。来自国内各行业的二十多位专家、教授参加了本届沙龙,对我国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并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  相似文献   

9.
更快、更可靠和更直观--第16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综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耿荣生 《无损检测》2004,26(11):565-569
介绍了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第16届世界无损检测会议的概况,就我国当前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和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无损检测》期刊拟于2018年第8期组织"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新进展"专题。专题主要报道我国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的新进展,包括超声、射线、剪切热斑成像、声发射等,以反映我国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在检测方法与技术研究、仪器设备研制与生产、标准制定与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成绩与特色,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对于某水下热动力推进系统实施闭环控制是提高武器效能的需要。本文针对水下热动力推进系统闭环控制关键组、部件性能和联调试验的需要,研制了一套新型半物理仿真测控试验台设备,该试验台控制灵活、可靠性高、操作简便。该试验台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已被预研项目试验所验证。  相似文献   

12.
几种电磁无损检测方法的工作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宜华  宋凯  杨建桂  任吉林 《无损检测》2008,30(12):928-930
从工作原理入手,对电磁无损检测中的涡流(单、多频和脉冲涡流)、交流漏磁、交变磁场等方法,剖析了它们在激励磁场的成分、频段、作用区域及检测磁场的特性方面的联系和区别。对比了各方法的用途和特点,以期对无损检测应用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无损检测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治永  李应红  梁华  张百灵 《无损检测》2006,28(11):598-601
首先介绍了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和现状,给出了目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然后着重分析了无损检测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涡流检测技术和超声波检测技术,并对当前无损检测新技术作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对航空维修中无损检测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对在用地上常压储罐底板和壁板的腐蚀减薄情况进行可靠有效的定性、定量检测对于保障石化工业、油田集输站的安全运行非常关键。介绍了几种国外应用于常压储罐腐蚀检测的最新技术和设备,如能分辨上下表面缺陷的Floormap3D漏磁检测、应用于储罐底板的导波检测以及储罐罐壁的腐蚀检测技术和设备。更多地了解国际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对于我国的常压储罐检测技术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浅海资源探查与水下环境检测的需求,设计一种功能可扩展的模块化超小型ROV (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该水下机器人具有模块化、体积小、质量轻、运动特性良好等特点,主要应用于淡水或浅海的水下探测及水下养殖。重点介绍ROV的密封舱体设计及仿真。利用三维设计软件Solid Works建立水下机器人本体的模型,并利用Solid Works Simulation模块,对密封舱中间筒体部分在水下100 m进行强度校核,结果表明壁厚符合安全要求;在水下50、100、200和400 m对壁厚6 mm的亚克力半球罩的强度进行仿真分析,在水下400 m处,亚克力罩的最大变形为0. 46 mm,最大应力为29. 2MPa,满足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5 mm的304不锈钢板材,利用等离子电弧进行水下湿法焊接工艺试验.通过观察焊缝外观形貌和金相显微镜宏观组织,并借助超景深光学显微镜,评价了接头界面微观组织特征,最后通过拉伸试验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水下等离子湿法焊接可以获得稳定电弧和优质焊缝,满足焊接性能要求.焊缝晶粒以均匀但略微粗化的平行树枝状晶为主,其间存在有较为致密、均匀的树枝状等轴晶.焊缝抗拉强度达到母材的77.56%.断口形态为典型的韧性断裂,但其表面存在的气孔,影响了焊缝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鉴于现阶段水下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提出一种新型气控式水下滑翔机。该滑翔机以高压空气为控制动力源,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控制可靠、响应迅速、能耗低、作业时间长等优点,适用于水下设备故障探测、深水取样、水产养殖等民用领域。通过关键部件仿真分析,可以为相关部件耐压性检测、结构优化以及相关实验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水下高压局部干式自动焊接试验装置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制了一套用于水下高压局部干式自动焊接试验控制系统。此试验系统采用液压作为动力源,可在由排水罩形成的局部干式空间内进行MIG焊接。此系统采用西门子PLC、压力传感器、行程开关、水下摆心传感器等作为其主要的控制部件。由焊接环境控制、液压驱动自动焊机控制和水下摄像三套子系统构成。此系统可以实现在高压有水环境下远程遥控的局部干式自动焊接。结果表明,此焊接试验装置工作稳定,水下焊接焊缝质量良好。这些研究工作为核电厂水下焊接维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Alternating current field measurement (ACFM) technology has been used for sizing underwater structure cracks. However, conventional ACFM is more sensitive to cracks perpendicular to the induced current than cracks with other angles. In this paper, a rotating alternating current field measurement (RACFM) method and underwater test system are present for the detection of arbitrary-angle cracks with high sensitivity. The RACFM is proved by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Arbitrary-angle cracks detection results obtained from ACFM and RACFM have shown that the RACFM method overcomes the limitation of directional detection of ACFM and effectively achieves high detection sensitivity for arbitrary-angle cracks on underwater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