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收集正茬、重茬7年、重茬7年并经MB-生物制剂调控的大豆根系分泌物和加入根茬腐解物(20gkg-1土)的正茬、重茬、调控的大豆根系分泌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以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香草醛、苯甲酸、阿魏酸5种酚酸类物质作为标准物质,对根系分泌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正茬、重茬、调控根系分泌物中分别检测到了3种、5种、3种上述各标准物质,并且检测到的各物质的量为重茬>调控>正茬。在加入根茬腐解物的条件下,正茬和调控处理的根系分泌物中酚酸的种类和数量均有所增加。在重茬加根茬处理的根系分泌物中同样检测到了上述5种酚酸物质,并且各物质的量也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黑龙江省的黑河、安达、密山、汤原等9个市县,对大豆根潜蝇的种群数量与大豆重迎茬年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重迎茬加剧了大豆根潜蝇的危害,重茬1,2,3年的有虫株率分别比正茬高14.8%,23.5%和25.5%。在大豆根潜蝇的防治中,采用呋多福、甲多、大豆种衣剂、叶喷剂、绿肥和大豆硼肥等药剂进行防治,较对照明显降低了危害株率和有虫株率,对大豆根潜蝇防治效果达7.7%~88.5%。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收集正茬、重茬7年、重茬7年并经MB-生物制剂调控和加入根茬腐解物(20g kg-1土)的正茬、重茬、调控的大豆根系分泌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对根系分泌物中的大豆异黄酮—黄豆甙元(daidze in)进行了检测。结果在正茬根系分泌物中没有检测到该物质,在重茬、调控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了该物质,其检测出的量为重茬>调控。在加入根茬腐解物的各处理的根系分泌物中均检测到了大豆异黄酮,其检测出的量为重茬>正茬>调控。加入根茬腐解物的处理与不加根茬腐解物的相应的处理相比,在其根系分泌物中检测到的大豆异黄酮的量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大豆叶片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大豆灰斑病、霜霉病和细菌性斑点病进行诊断。首先,在东北农业大学教育部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的实验基地培育灰斑病、霜霉病和细菌性斑点病的纯正样本,然后通过对病斑特征的分析,确定病斑特征与病害种类的关系,建立大豆叶片病害的BP神经网络诊断模型。测试结果表明,针对轻度病害,灰斑病、霜霉病、细菌性斑点病和其它病害的识别精度分别为88.75%,87.50%,87.50%,85.00%;中度病害识别精度分别为91.25%,90.00%,91.25%,88.75%;重度病害识别精度分别为93.75%,92.50%,93.75%,92.50%。  相似文献   

5.
玉米灰斑病病原菌在干燥条件下,能够在地表的病残体上安全越冬。降雨量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玉米灰斑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环境因子。描述玉米灰斑病季节流行曲线(S型曲线),Gompertz模型比Logistic模型更切合实际。灰斑病的发病条件试验结果显示,此病害与玉米品种的抗性、土壤类型和种植形式等的关系密切,而与生育期、种植密度、地势和施肥的关系不密切。通过秋翻春耙和间套作种植形式等措施可有效地减轻玉米灰斑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地乐胺(dibutralin)可降低大豆幼苗根腐病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可使大豆幼苗的RNA含量和叶部蛋白质含量增加,RNA酶活性提高,对蛋白酶的活性无影响,这说明地乐胺可诱发某些应激蛋白的产生。另外DNA含量和根部蛋白质含量略减少,幼苗体内IAA,GA,Z,ABA4种激素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对大豆根腐病的发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玉米灰斑病是由玉蜀黍尾孢菌引起的,最早于1924年在美国亚历山大州和伊利诺斯州发现,该病现在美国普遍发生。1991年陈刚在辽宁发现该病,至今该病在辽宁、吉林、河北等地区均有发生。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玉米品系进行灰斑病抗性鉴定,其中常用的方法有病害发生率(DI)和病害严重度(DS)两种,两者相比各有优缺点。对玉米品系进行灰斑病抗性鉴定时,不仅要注意方法的选择,而且还要注意时间的选择和在整个玉米生长期内等级划分的次数。同时选择好一个适合鉴定的环境也是很关键的。国内外现已鉴定出一系列抗性品系,其中抗性品系主要存在于自交系中。玉为灰斑病的遗传属数量遗传,且主要受累加基因控制,并可以通过回交和轮回筛选转移。玉为灰斑病病原菌种群中致闰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是引起大豆萎黄病(俗称火龙秧子)的一种病原线虫。根据几年来的调查,在东北地区凡取样地块均有发生,尤其西部和北部的干旱、砂碱地区更为严重,有些地块甚至绝产。实行大豆——小麦二年轮作制,出现大面积迎茬大豆;实行大豆和玉米间作,机翻地后找不清茬口,事实上,很多地块出现大豆  相似文献   

9.
针对作物叶部病斑区域图像边界模糊和不确定性等因素,以大豆病叶为对象,提出采用遗传神经网络对叶片病斑进行分割的方法,引入遗传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提高了网络训练速度,避免了传统BP算法的局部最小值.通过对大豆灰斑病病斑图像分割的实验表明,该方法速度快且稳定性好,精度高且鲁棒性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大豆叶部病害识别方法存在的准确率低和鲁棒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的YOLOv5-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大豆叶片斑病图像识别方法。首先,对采集的大豆叶部病害图像进行预处理;其次,采用改进型深度学习网络提取特征,并训练分类模型,实现对大豆叶部斑病的快速识别;最后,通过和传统机器视觉系统相结合,完成了对大豆叶片斑病的智能化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大豆叶部斑病图像的识别精度和稳定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根据田间条件选择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大豆叶片,以验证所提算法的实用性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玉蜀黍尾孢菌(Gercosporazeae-maydis)引起的玉米灰斑病目前已经发展成一重要病害。该病主要发生在温暖、湿润的地区,各玉米品种之间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抗病性主要受附加基因控制国内外都有一些抗病品种,但是多数品种感病。  相似文献   

12.
王宏 《计算机科学》1999,(3):388-388
1996年玉米叶部病害在葫芦岛市大发生,此病发展速度之快和危害损失之严重,在该市历史上尚属首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播种的9.28万hm2玉米中,病害发生面积6.67万hm2,占种植面积的71.840;减产9成以上近于绝收的面积0.57万hm2,占发生面积的8.5%,全市共损失粮食1.75亿kg。1玉米叶部病害发生特点玉米叶部病害主要以弯孢菌叶斑病[Currularialuata(Wokker)Boed]为主,混以发生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等病害。弯抱菌叶斑病是继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圆斑病之后的又一种新的玉米叶部流行性病害,此病害近年在北京郊区和河北省的…  相似文献   

13.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唯一经济、有效和环境安全的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利用7个具有不同毒力公式的大豆疫霉菌株,对黄淮夏大豆产区的96个大豆品种(系)进行接种鉴定,96个大豆品种(系)对7个大豆疫霉菌株共产生38种反应型,有4种反应型分别与单个抗病基因的反应型一致,有10种反应型与2个已知基因组合的反应型相同,有5种反应型与3个已知基因组合的反应型相同,其它反应型为新的类型。根据“基因对基因”学说,抗病基因的推导结果有7个品种可能含有Rps3a,有4个品种可能含有Rps3b,有1个品种可能含有Rps3c,有5个品种可能含有Rps7,有一些品种可能含有国际上尚未命名的新的抗病基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以相似系数0.691聚类,96个大豆品种可以分成8类。研究结果为大豆抗病育种选择亲本和利用品种布局进行大豆疫霉根腐病生态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正确提取作物病害图像病斑,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与多特征选择的作物彩色病斑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用(2d+1)×(2d+1)大小的窗口遍历图像,计算图像亮度和色度通道的方差、均值差、最大梯度,以及空间位置特征和均值色差作为特征向量,实现支持向量机对病斑边缘识别。为提高检测病斑边缘的效率,提出了在遍历过程中,若特征值都小于阈值时,则跳过d行, d列再遍历。实验表明,该方法比传统的边缘检测算子具有更好的病斑边缘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5.
刘丽君  孙欣  薛永国  杨喆 《软件学报》2008,21(3):379-382
选用感病大豆品种合丰25和抗病大豆品种抗线2号作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F2种子。种植F2代种子获得F2,3家系,作为分子标记分离群体,进行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SSR标记。共筛选覆盖大豆全基因组的350对SSR引物,其中52对引物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在F2群体中通过BSA法筛选出与抗疫霉病基因相关的多态性差异引物1对,为Seaa003,位于大豆公共遗传图谱的J连锁群。同时该引物在其他10个抗病品种及4个感病品种中抗、感病谱带检出率均为100%,具有一定的检测通用性,可以为大豆疫霉根腐菌1号生理小种抗性材料的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危害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研究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成功构建了疫霉菌诱导的大豆抗病品种绥农10差异表达的cDNA消减文库,从文库中共筛选到2067个阳性克隆,PCR鉴定插入片段大部分集中在100—800bp之间,利用BLAST在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获得有功能的EST375个,分析表明这些EST功能涉及大豆的抑制病原菌生长、细胞自身保护、信号传导、系统获得抗性、蛋白质合成、呼吸作用等。  相似文献   

17.
在各类作物中,草坪植物遭受病虫为害仅次于果树、蔬菜和少数经济作物。目前,朝阳市草坪种植面积10万m2,病虫害发生面积6.8万m2,占总面积的62.8%。病虫害不仅严重降低了草坪的实用分值和观赏价值,而且还导致禾草早衰和草坪毁坏,因此,病虫害防治始终是草坪养护作业的内容之一。1草坪病害的发生与防治1.1锈病锈病是草坪禾草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朝阳市锈病发生面积达3.6万mZ。草坪禾草锈病种类很多,朝阳市常见的有秆锈病(PuccininiagraminisPers.)、叶锈病(P.reconditaRob.exDesm.)、条锈病(P.striiformisWest.)。3…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卷积神经网络在作物病害叶片图像中分割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级联卷积神经网络(Cascad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CNN)的作物病害叶片图像分割方法。该网络由区域病斑检测网络和区域病斑分割网络组成。基于传统VGG16模型构建区域病斑检测网络(Regional Detection Network,RD-net),利用全局池化层代替全连接层,由此减少模型参数,实现叶片病斑区域精确定位。基于Encoder-Decoder模型结构建立区域分割网络(Regional Segmentation Network,RS-net),并利用多尺度卷积核提高原始卷积核的局部感受野,对病斑区域精确分割。在不同环境下的病害叶片图像上进行分割实验,分割精度为87.04%、召回率为78.31%、综合评价指标值为88.22%、单幅图像分割速度为0.23?s。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的作物病害叶片图像分割需求,可为进一步的作物病害识别方法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贝叶斯方法在玉米叶部病害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锈病、弯孢菌叶斑病、灰斑病、小斑病及褐斑病等五种玉米病斑图像的实际情况,在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的基础上,利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统计学习方法,实现玉米叶部病斑的分类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对五种玉米叶部病害的诊断精度在83%以上。贝叶斯分类器具有网络结构简单、易于扩展等特点,对玉米叶部病害的分类识别效果较好,也为其它作物病害图像识别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根据作物叶片症状准确、快速检测作物病害是防治和控制作物病害的基础。为准确检测作物叶部病害,在窗阈值中心对称局部二值模式(WTCSLBP)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作物病斑检测方法。首先利用自适应局部二值模式获取正常叶片图像特征并确定病斑判断阈值,然后将待检测叶片图像分割为大小相同的检测窗,并提取同样特征与阈值进行比较,以判断该检测窗是否有病斑。在三种苹果病害叶片图像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作物病斑分布特性。与中心对称LBP(CS-LBP)和WTCSLBP相比,该方法具有更少的特征维数和更高的正确识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