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情势下黄河口演变与整治研究思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基于黄河口水沙变异的新情况以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新需求,提出新情势下黄河口演变与整治的研究思路。针对目前研究中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瞄准国际河口学领域中的前沿问题,采用多学科交叉和多种研究手段,对黄河口开展创新研究。主要研究:黄河口水沙变异特征,尾闾河道枯萎机制及其演变响应,拦门沙演变响应过程及其反馈影响;河口泥沙通量,最大浑浊带、泥沙异重流形成机理,河口海岸淤进、蚀退及其动力平衡机制;黄河口陆海相互作用的整体数模,河口演变趋势与入海流路使用年限;新情势下黄河口治理对策及水土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现代过程和历史过程、河流动力学和地理学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时间尺度论述预测河口演变的途径,其中小时间尺度的河口演变与预测,可用定量方式来表示.至于中、长时间尺度的河口演变与预测,目前尚难用定量方式表示,它们只能从宏观上定性地阐明河床发展的趋势. 河口演变预测是指预测河口未来的变化规律.它是人们认识自然进而改造自然的重要依据.鉴于学科的发展水平,本学科目前尚停留在半定量阶段.本文根据预测成功的几个实例,结合用河流动力学分析方法和地理学宏观分析方法,探讨河口演变的预测途径,为了便于阐明问题,将时间尺度分成小尺度、中尺度和大尺度三类. 小时间尺度指短时间系列.较短时间内的河口演变规律,往往是工程建设中所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所以,亦是工程界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水利工作者为了获得近期河床演变规律,进而预测河床未来的变化,往往利用近代量测技术和力学原理找出河床形态与各水力要素间的定量关系.目前所以预测精度较低,除了理论上尚未完善外,主要是获得资料和累积资料的时间系列较短.我国由于起步较晚,累积到的资料更不完整. 因生产建设的需要,当前多数停留在特征水文年、特征水文条件诸要求下进行的预测,常常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 大、中时间尺度指更长的或较长的时间系列  相似文献   

3.
黄河口近期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泽刚 《人民黄河》1996,18(9):19-21
本文分析了河口近期三条流路的演变规律,阐明了清水沟河道发育特点,“洪冲枯淤”规律及河口淤积延伸反馈影响的范围。据入海水沙变化趋势,河口延伸速率将减缓,在加强河口治理条件下,预测现河道自然出汊可能性很小,流路寿命将更加延长。  相似文献   

4.
分析潮汐河口稳定性的突变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立松 《水利学报》2001,32(9):0010-0016
本文针对潮汐河口的演变特点,依据冲积河流稳定性概念,提出了以河床冲淤强度表征的纵向稳定指标和以宽深比表征的河床横向稳定指标,并利用突变理论建立了由上述两个指标组成的河口稳定性的尖点突变模型,给出了河口稳定性的综合判据和河口演变图式。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解释河口演变过程和描述河口的稳定状态,可为充分合理地整治及开发河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花园口河段和利津椨嫱莺佣挝对黄河河口给下游河道带来的反馈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花园口河段短时段的冲淤主要与来水来沙条件有关,而利津至改道点河段短时段的冲淤则主要受制于河口基准面的状况;黄河下游同流量水位、河段冲淤量和尾闾河段河长3方面演变发展过程的转折点均位于与河口改道相关的1953年、1975年和1996年;河口河段和下游河道的冲淤及水位升降均与河口尾闾入海流路的长度相应,只有当尾闾入海流路的长度超过改道前流路长度时,河口河段和下游河道水位方出现不再下降的稳定升高.同时证实了河口尾闾入海流路的绝对长度是河口河段及下游河道冲淤幅度和发展趋势的制约因素;黄河下游宏观的淤积趋势属于溯源淤积性质,河口基准面的影响波及整个黄河下游冲积性河段.  相似文献   

6.
运用Delft3D软件模拟钱塘江河口沙坎的形成演变过程,探讨钱塘江河口沙坎的演变机理.将钱塘江河口概化为喇叭形,假定底质泥沙粒径单一,不考虑波浪作用,在径流和潮汐的作用下,建立钱塘江河口沙坎演变的数值模拟,重现沙坎演变的过程.钱塘江河口沙坎的形成演变主要受水动力、泥沙输运、河床演变三者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控制.流域来水与外海潮汐的相互作用为沙坎提供了水动力条件,外海巨量泥沙输入为沙坎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泥沙来源.  相似文献   

7.
李先维 《人民珠江》1989,(3):17-20,35
一、问题的提出在潮汐河口模型试验研究中,流速测量是关键的项目之一,它可用来判断方案的优劣,预测工程后河床演变等.潮汐河口模型一般是变态模型(最大变率达20),为两向流.因水位、流速随时间呈周期变化而需同步采集,其流速的  相似文献   

8.
贾哲  郭庆军  郝倩雯 《人民长江》2019,50(1):202-206
为提高深基坑变形预测精度,在基坑地表沉降预测中引入反馈型Elman神经网络模型,利用Elman神经网络算法实现基坑沉降位移时间序列的滚动预测。以西安地铁5号线某车站基坑工程为例,基于组合预测思想,结合神经网络和马尔科夫链两种预测方法,建立了马尔科夫链优化的神经网络基坑地表沉降预测模型,借助马尔科夫链模型对其随机扰动误差进行修正,并与前馈型BP神经网络滚动预测模型对比。研究结果表明: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修正前、后的预测效果均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开发出的基于MATLAB的图形用户界面(GUI)预测系统实现了模型预测过程便捷化,使预测过程能够以图形结果动态展现,具有较强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潮汐河口分类指标与河床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前人关于河口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河口形态及其演变的主要因素,收集整理了水沙资料相对齐全的29个河口的相关数据及其演变特征,根据潮汐河口水流挟沙率与流速的关系,确定以径、潮流比值α和径、潮流含沙量比值β的组合αβ1/2作为潮汐河口分类指标,并采用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模型予以论证。在此基础上,应用分类指标α1β/2将潮汐河口分为河口湾型、过渡型和三角洲型三大类,其中,Ⅱ、Ⅲ类进一步各分成三个亚类。随后对不同类型河口的形成条件、水沙运动和河床演变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动态反馈和控制,引入四维模型建立地下洞室群动态安全信息模型,以"前期反演反馈分析结果检验—即时参数动态反演分析—下期开挖洞室围岩力学行为预测"为循环流程,把工程信息、地质信息、安全监测信息、数值仿真信息等耦合到地下洞室稳定性的动态反馈和控制研究中。耦合可视化技术、检测分析理论、参数反演理论、数值仿真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同时利用C#.NET编程技术来模拟动态施工过程,建立三维可视化综合集成工程模型与施工过程中动态信息的有效映射关系,实现地下洞室群施工环境下安全状态的快速、准确、实时的反映,从而对施工期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