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采用紫外光接枝法在聚丙烯膜表面接枝甲基丙稀酸缩水甘油酯,再在碱性条件下,使环氧基与半胱氨酸发生开环反应,得到半胱氨酸改性聚丙烯膜PP-g-Cys。通过红外与X光电子能谱分析表明:改性膜表面新增了羧基、酯羰基、羟基等基团,且膜表面C元素含量下降,O元素含量增加,并出现S、Na元素。改性膜具有明显的两性荷电特征,接枝率为7.6%的改性膜等电点为7.2,而接枝率为16.1%的改性膜等电点为6.5。改性膜的电镜照片显示,随着接枝率的增加,膜表面微孔逐渐出现堵塞现象。改性膜的水通量随接枝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在较高的接枝率下,由于膜表面微孔大量堵塞,水通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李怡薇 《中国油脂》2021,46(11):78-82
采用环氧氯丙烷和聚乙烯亚胺对壳聚糖进行改性得到改性壳聚糖,并利用聚乙烯亚胺、壳聚糖和改性壳聚糖分别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改性处理,共混浇铸制备大豆蛋白膜材料。探讨了不同改性处理对大豆蛋白膜微观结构、疏水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性壳聚糖处理得到的大豆蛋白膜的结晶度增加,表面疏水性增强,力学性能提高,热稳定性提升。当改性壳聚糖添加量为5%(以大豆分离蛋白质量计)时,整体改性效果最优,此时大豆蛋白膜的表面疏水性增强了23.32%,力学强度提高了36.27%。  相似文献   

3.
宦庆松  范雪荣  王强  王平  崔莉 《纺织学报》2009,30(10):80-84
为提高聚丙烯纤维的生物相容性,实现漆酶在纤维上的固定化,以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接枝单体,采用紫外光辐射对聚丙烯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通过对比改性前后聚丙烯纤维的红外光谱,证实MMA可通过紫外光引发接枝到聚丙烯纤维上。考察了接枝反应中光引发剂用量、反应单体体积分数和紫外辐照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得到聚丙烯纤维改性的较优工艺条件:BP浓度为0.3mol/L,MMA体积分数40%,紫外辐照时间为60 min。改性纤维固定化的漆酶具备一定的脱色作用和操作稳定性,在证明接枝反应发生的同时,也通过漆酶的固定化实现了对聚丙烯纤维生物相容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变聚丙烯薄膜的物理力学性能及阻隔性能,研制了一种自制的纳米SiO2改性助剂,通过与聚丙烯树脂熔融共混,吹制出聚丙烯/纳米SiO2复合薄膜,并对其拉伸性能、穿刺性能、摩擦系数、剥离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以及透氧、透湿等阻隔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当纳米SiO2的添加量为0.061%时,改性聚丙烯复合薄膜的拉伸性能及剥离强度有较大提高,穿刺性能、摩擦系数降低,同时,随着纳米SiO2添加量的增加,改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对水蒸气及氧气的阻隔性能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探讨半胱氨酸偶联蛋白改性莱赛尔纤维的制备方法和性能。对改性前后莱赛尔纤维的微观形貌、元素含量、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力学性能及接枝率进行测试及分析。蛋白接技后的莱赛尔纤维在微观形貌上变化明显,平均直径相比洗涤除杂后的莱赛尔纤维增加了8.07%,表面形成了明显的蛋白质膜;元素含量和红外光谱变化表明该制备方法可使蛋白质成功接枝于莱赛尔纤维表面;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改性前后分子内部结构和序态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改性后的莱赛尔纤维断裂强力与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9.21%与4.4%。认为:半胱氨酸偶联蛋白改性方法保证了较高的接枝率,改善了莱赛尔纤维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木质素对甲酚与聚乳酸(PLA)复合时的界面相容性,进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利用甲基丙烯酰氯对木质素对甲酚进行接枝改性,然后将改性前后的木质素对甲酚分别与PLA共混制备复合膜,分析了改性前后木质素对甲酚的分子结构及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甲基丙烯酰基可成功接枝到木质素对甲酚上,其对木质素对甲酚的用量为0.5 mL/0.5 g、改性次数为4次时,木质素对甲酚的改性效果最佳。随改性木质素对甲酚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膜拉伸强度虽逐渐下降,但下降的程度低于添加未改性木质素对甲酚的复合膜;改性木质素对甲酚与PLA形成的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远高于纯PLA膜的断裂伸长率,且随改性木质素对甲酚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呈先升高后平稳的趋势;综合考虑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改性木质素对甲酚的最佳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羊毛角蛋白的成膜性能,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改性剂,将其与羊毛角蛋白进行共混制备改性羊毛角蛋白膜。借助激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以及热性能分析仪等对羧甲基纤维素钠改性膜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CMCNa改性的羊毛角蛋白膜,其结构更加致密,热稳定性和疏水性增强,伸长率由未改性前的1.8%增加至6.4%;改性羊毛角蛋白膜在水中的降解性由原来的20.4%增加至78.6%,但其强度由原来的35 MPa降低至16.3 MPa;CMCNa与羊毛角蛋白在共混过程中由于氢键的相互作用,降低了角蛋白的分子内氢键作用力,同时CMCNa的加入使羊毛角蛋白膜的结晶结构由原来的α-螺旋结晶结构转变为α-螺旋和 β-折叠共存的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8.
利用超声波、微波、紫外光及其协同改性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黑木耳多糖复合膜,研究不同改性方法对膜性质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微波、紫外光改性处理可改善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能,其中超声波微波协同改性作用最明显,膜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21.67 MPa和78.02%);水蒸气透过系数和氧气透过率达到最小值(1.34×10-12 g/(cm·s·Pa)、0.47×10-2 g/(m2·d))。超声波微波协同改性亦可显著增加膜的亮度和白度,提高膜的透光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复合膜进行表征,表明经过超声波、微波、紫外光改性处理加强了膜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致密、稳定的网络结构,提高了复合膜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用等离子体改性淀粉膜的处理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等离子体对淀粉膜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测量改性后丙烯酸接枝率,分析了等离子体放电功率、放电时的气压、放电时间和放电后静置时间对淀粉膜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接枝率在2.0%~7.0%之间;接枝率随等离子体放电功率增加有增加趋势,随真空腔气压升高呈下降趋势,随等离子体处理时间增加呈先增加后逐渐饱和态势,随静置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且时间过长会大幅衰减,接枝率趋向于零.  相似文献   

10.
丝素蛋白改性聚氨酯膜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预聚体接枝一扩链法制备了丝素蛋白改性聚氨酯膜,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和湿度等因素对膜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聚氨酯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其力学性能明显优于脆性的纯丝素膜,有希望成为一种新的生物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合理利用废弃丙纶,开辟废弃纺织品再利用新途径,通过对其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改性后丙纶的吸油性能。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纤维的外观形态、结晶度等进行表征,比较了改性前后纤维的接触角和吸油量,分析了温度、时间、废水含油量、重复吸油次数等参数对吸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丙纶具有较好的吸油性能,吸油量约是原丙纶的3倍;在废水温度为20℃、吸附时间为10 min、废水含油量为200 m L/L时,改性丙纶的吸油量最大,改性丙纶具有较好的重复吸油能力。  相似文献   

12.
纤维素膜具有可降解的优点,但是同时又存在强度过低的缺点。本研究以LiCl/DMAc体系作为纤维素溶剂,对纤维素浆粕进行溶解并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纤维素膜,使用戊二醛对纤维素膜进行表面交联改性,通过研究交联反应时间、交联剂戊二醛浓度和反应温度等条件对纤维素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交联条件:交联时间为40min,戊二醛质量浓度为5wt%,交联反应温度为70℃。在该条件下的纤维素膜的断裂强度达25.53MPa。交联后纤维素膜的机械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红外光谱(FT-IR)分析也证实了交联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聚乳酸(PLA)纤维的力学性能,采用聚丙烯(PP)与聚乳酸(PLA)通过熔融纺丝制备PLA/PP纤维,并借助差示扫描热量仪、热重分析仪、万能材料测试仪、纤维双折射仪对其热学性能、热稳定性、拉伸性能和纤维取向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P的引入对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融温度没有显著影响,但促进了PLA的结晶,结晶度提高了585.9%;随着PP质量分数的增加,PLA的热稳定性降低(特别是在初始分解阶段),但其残炭率提高,同时PLA/PP共混纤维的取向度提高,力学性能得到改善;当PP质量分数为20%时,PLA/PP共混纤维的取向度、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55.6%,98.2%和44.4%。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中空载银聚酯纤维的结构、吸水吸湿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对酸、碱的化学稳定性能和银离子释放性能。结果表明:中空载银聚酯纤维中的银粒子颗粒小,具有较强的活性和一定的抗菌作用。从红外衍射图中发现,附着于中空聚酯纤维内表面的银粒子对聚酯纤维的内部结构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中空载银聚酯纤维回潮率低,但其中空结构使其吸水性能大大提高。中空载银聚酯纤维的化学性能较稳定,在低温条件下,经酸碱处理后,其强力损失很小,高温处理后,其强力有部分损失;断裂伸长率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上升呈现下降趋势。随着时间和纤维根数的增加,水中银离子的溶度呈现上升趋势,在一定时间后银离子溶度趋于饱和,浓度值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超熔点状态下对聚丙烯针刺非织造基布进行热压成型生产聚丙烯固液分离膜(PP-SLSM)的生产工艺,并对影响其使用效果的主要性能进行测试,讨论了热压温度和时间与各项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热压温度低于165℃时,基布被热压面纤维没有发生明显的熔融,当热压温度高于170℃时,基布被热压面纤维发生熔融软化形成致密的微孔膜且该微孔膜影响着PP-SLSM的最终使用效果;当热压温度达到180℃时,基布被热压面的致密微孔膜发生破坏,PP-SLSM的使用性能随之被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AS1.398 中性蛋白酶水解花生蛋白得到花生多肽粗品,对影响花生蛋白水解的各种影响因素,如酶制剂的筛选,酶解工艺参数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pH6.7、反应温度50℃、酶解时间2.5h、加酶量为6500U/g 底物。超滤截取相对分子量小于5kD 和3kD 以下的两部分,冷冻干燥后用Sephadex G-25 柱层析分别得到两个和一个活性峰。在三甲基甘氨酸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上显示单一条带的纯品。相对分子量分别在6.5kD 和 2kD 左右。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能,使其达到阴离子染料可染的效果,设计合成了一种主链是阳离子型的聚离子液体,对其与聚丙烯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研究;将共混体系通过熔融纺丝得到阴离子可染聚丙烯纤维,借助纱线强伸度仪研究了纤维的力学性能,并通过染色实验对纤维的染色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聚丙烯与聚离子液体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相容性,聚离子液体的加入使聚丙烯的结晶度和取向度降低,从而使得其改性聚丙烯纤维更有利于与染料结合;改性聚丙烯纤维的上染率达到17.0%,染色深度值达到5.450 3,且改性纤维的断裂强度为4.4 cN/dtex,符合纺织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溶液相转化法制备的聚氯乙烯(PVC)膜存在强度及通透性能难以同步提高的问题,以MT-I型复合粉为成孔剂,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为稀释剂,采用螺杆挤出法制备了PVC中空纤维膜,研究了拉伸和萃取过程对纤维膜形貌及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水通量、碳素墨水截留率及拉伸强力测试分析了纤维膜的分离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拉伸倍数的增加,PVC中空纤维膜的断裂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减小;经乙醇萃取后纤维膜表面出现了更多微孔,纤维膜的通透性能提高;当拉伸倍数为3时,纤维膜具有较高通透性和较好的力学性能,水通量为798 L/(m2·h),拉伸断裂强度为17.7 MPa,断裂伸长率为70.67%。  相似文献   

19.
针对聚偏氟乙烯(PVDF)膜强度与渗透性能难以同步提高的问题,以矿物油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为复合稀释剂,通过热致相分离法制备了PVDF/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共混中空纤维膜,探究不同冷却温度对膜形貌及孔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气通量、水通量及拉伸强力测试表征了中空纤维膜的渗透性能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原纤状UHMWPE增加了PVDF球晶聚集体的连接性;冷却温度对共混中空纤维膜的结构与性能影响显著;随着冷却温度的升高,PVDF/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UHMWPE/矿物油的相分离与结晶时间均延长,纤维膜的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增加,渗透性能改善,但大孔的出现和UHMWPE原纤数量的减少使纤维膜的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