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NO与Co(NH3)2+6气液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湘犁  肖文德  袁渭康 《化工学报》2003,54(9):1264-1268
用Co(NH3)2+6的氨水溶液可同时实现NO的氧化和吸收过程.NO 与Co(NH3)2+6气液反应动力学研究表明,NO与Co(NH3)2+6的反应为瞬间反应,当Co(NH3)2+6浓度低于20mmol•L-1时过程为双膜控制,当Co(NH3)2+6浓度大于20mmol•L-1时过程逐渐变为气膜控制.NO的吸收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气相中氧的存在有利于NO的吸收,但当氧的含量高于5.2%后再继续增加氧的含量NO吸收速率提高不大.经研究建立了有氧时NO 与Co(NH3)2+6气液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2.
亚硫酸盐强制氧化传递与化学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湿法烟气脱硫的过程中,吸收塔底部发生的反应主要是亚硫酸钙和空气或氧气之间的气液传递与化学反应过程,根据双膜理论模型,分析了该反应的吸收机理,用一种图像边界识别的方法分析亚硫酸盐强制氧化气液反应.在没有催化剂或固定钴离子催化剂浓度时,SO2-3存在临界浓度0.328 mol•L-1.当SO2-3的浓度低于0.328 mol•L-1时,过程为双膜控制,SO2-3的反应级数为1;当SO2-3的浓度大于0.328 mol•L-1时,过程逐渐变为气膜控制,SO2-3反应级数为0.当固定SO2-3浓度时,催化剂钴离子的反应级数则受到气液传质的影响,分为几个阶段,且反应级数不同.  相似文献   

3.
傅铁祥  曹军  陶钧 《化工学报》2004,55(1):121-124
以无水CuCl2和2,2′-联吡啶-1,1′-二氧化物为原料,在DMF溶剂中合成了一种气敏配合物[Cu5(bipy O2)6 Cl8]Cl2,并经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摩尔电导率表征.对该配合物的气敏特性研究表明,该配合物对氨气有一定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工作电压为3 V时,在浓度为0.05~0.40 mmol•L-1范围,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产生突跃性变化,从66 mV 增加到1756 mV.当工作电压为2 V时,输出电压随氨气浓度增大产生两次突跃:第1次突跃范围是0.10~0.40 mmol•L-1,突跃值约为450 mV;第2次突跃范围是0.40~0.60 mmol•L-1,突跃值约为960 mV.用其制作的传感器在涉氨化工生产的自动控制和氨气泄漏报警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许淳淳  王紫色  王菊琳 《化工学报》2005,56(12):2373-2379
采用金相、显微激光拉曼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研究了仿古铸铁在模拟土壤介质(0.06 mol•L-1 NaCl+0.03 mol•L-1 Na2SO4+0.01 mol•L-1 NaHCO3溶液)中的腐蚀形态、腐蚀产物的形貌及其生长和发展过程.结果表明,在最初的34 h内,铸铁发生铁的选择性腐蚀,在试样表面留下许多白色圈状的Fe(OH)2沉淀,圈内则是分散状的Fe(OH)2;浸泡120 h时,观察到试样表面有一层深绿色的腐蚀产物,其组分主要为GR(Cl-)(化学式为Fe3Fe(OH)8Cl•2H2O)和GR(SO2-4)(化学式为Fe4Fe2(OH)12SO4•2H2O),绿锈表面呈黄色;约288 h后,腐蚀产物呈现分层,内层主要由黑色结晶状的FeO和Fe3O4组成,外层主要为疏松多孔的砖红色γ-FeOOH,后者是铁器表面的一种有害锈.  相似文献   

5.
乙二胺合钴/尿素湿法同时吸收SO2和NO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春琼  邓先和  徐伟  马进 《化工学报》2006,57(3):645-649
利用Co(en)3+3吸收和催化氧化模拟烟气中的NO,同时加入尿素提高SO2-3的氧化率,避免产生亚硫酸钴沉淀,以保证长时间烟气高效同时吸收SO2和NO.实验研究表明,Co(en)3+3浓度大小对脱NO率影响很大,而尿素有无对NO脱除率影响较大;保持高的脱NO率和SO2-3氧化率的最佳温度为60~70 ℃;脱NO率和SO2-3氧化率受气液传质表面积和传质系数控制.  相似文献   

6.
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合成及阻垢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天冬氨酸热缩聚产物聚琥珀酰亚胺(PSI)和天冬氨酸(ASP)合成了一种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研究了聚琥珀酰亚胺与天冬氨酸不同比例时的接枝率,考察了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阻垢性能。利用红外光谱对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CaCO3晶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PSI与ASP的摩尔比为1∶1.8时,产物的接枝率最高,达到了66.45%,其阻垢效果也最好。当Ca2+质量浓度为400 mg•L-1、HCO-3质量浓度为800 mg•L-1、聚天冬氨酸衍生物用量为6 mg•L-1时,阻垢率达到100%。聚天冬氨酸衍生物对CaCO3有晶格扭曲和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伟  吴成志  马碧瑶  施耀 《化工学报》2005,56(10):1843-1848
以半胱氨酸亚铁络合物Fe(Ⅱ)(CyS)2作为吸收剂,在双搅拌釜内探讨了NO吸收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pH=8.0,T=323 K实验条件下,半胱氨酸亚铁溶液吸收NO气体为快速拟一级反应,得到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2=1.18×105 m3•mol-1•s-1.3种理论模型即膜模型、Danckwerts表面更新模型、Higbie渗透模型应用于该拟一级反应,增强因子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实验获得的增强因子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最大相对偏差不超过13%.  相似文献   

8.
海因酶法制备D-苯丙氨酸的酶催化过程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自行筛选的兼有海因酶和N-氨甲酰氨基酸水解酶活性的Burkholderia cepecia 1003菌种,利用海因酶法大规模制备D-苯丙氨酸,对其中涉及的各过程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L-苄基海因的消旋速率常数为3.975×10-3min-1;海因酶的米氏常数为16.7894 mmol•L-1,最大反应速率为0.6127 mmol•L-1•min-1;N-氨甲酰氨基酸水解酶的米氏常数为0.82688 mmol•L-1,最大反应速率为4.828×10-4 mmol•L-1•min-1.对DL-5-苄基海因的溶解、L-苄基海因的消旋、D-海因的水解开环及其中间产物(N-氨甲酰苯丙氨酸)的水解脱酰氨过程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力学参数显著性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对于这一级联酶转化反应,D-海因酶的水解反应是快速反应,而N-氨甲酰氨基酸脱氨甲酰的反应速率极小,是该过程的控制步骤.提高氨甲酰水解酶的活力将有助于提高总体的转化速率,而L-海因的消旋速率则是影响外消旋苄基海因转化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硝基苯胺臭氧化反应动力学和吸收过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停流光谱法研究了T=298 K,pH=2.1~6范围内对硝基苯胺与臭氧在水溶液中的臭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降解1 mol的对硝基苯胺需要4 mol臭氧,对硝基苯胺臭氧化总的反应是二级,对臭氧浓度和对硝基苯胺浓度分别为一级.臭氧化反应速率常数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加快:在T=298 K时,当pH值从2.1变化到6,总的反应速率常数从6.17×104 (mol•L-1)-1•s-1增大到1.55×106(mol•L-1)-1•s-1.为了验证其适用性,进行了臭氧在搅拌釜中在对硝基苯胺溶液中吸收过程的模拟.采用Matlab软件求解吸收过程的质量平衡方程,模拟了吸收过程中臭氧和对硝基苯胺浓度的变化,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80%的对硝基苯胺降解之前,模拟值和实验值能很好地一致.  相似文献   

10.
反相悬浮共聚法合成耐盐快吸水性树脂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密峰  张秀娟 《化工学报》2003,54(11):1627-1631
以AA(丙烯酸)、AMPS(2-丙烯酰胺-2-甲基丙烷磺酸)为单体,APS(过硫酸铵)为引发剂,MBAM(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十八醇磷酸单酯为分散稳定剂,环己烷为连续相,采用反相悬浮法合成吸盐水率高、吸水速率快的共聚型吸水树脂.研究了单体组成、交联剂浓度、AA中和度(Dn)、引发剂浓度、共聚温度(T)、油水相体积比对树脂吸盐水率和吸水率、吸水速率及物理性状的影响.当w(AMPS)=40%、c(MBAM)=1.62mmol• L-1、Dn=75%、c(APS)=24.70mmol•L-1、T=65℃、V(油)∶V(水)=1.5∶1.0时,共聚物的吸盐水率和吸水率分别为:A生理盐水=264ml• g-1,A蒸馏水=1200ml•g-1,15min可吸水饱和.通过热分析发现,提高共聚物的交联密度利于改进共聚物的保水性.  相似文献   

11.
用乙二胺合钴水溶液实现NO的液相催化氧化,乙二胺合钴离子作氧化催化剂,废气中残存的氧气作氧化剂,使NO的氧化和吸收同时进行。采用搅拌反应器分别在有氧和无氧时,对NO与乙二胺合钴离子气液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乙二胺合钴浓度大于0.02mol/L时,过程为气膜控制。氧的存在有利于NO的吸收,其分压越大,越有利于NO的氧化和脱除。气体中有氧存在时,最佳NO脱除温度为50℃,并推得吸收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在线研究NH3和NO在CuO/γ-Al2O3催化剂表面吸附和氧化的反应过程。NH3不仅能被吸附在L酸位,也能被吸附在B酸位。NH3氧化脱氢形成NH2物种是反应的中间步骤。NO和NO2以多种形态吸附在催化剂表面。O2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吸附的NO物种被氧化成高价的NO2。暂态实验中,吸附NH3饱和的催化剂载体通入NO和O2后,共价吸附的NH3首先消失,而NH+4没有参加反应。吸附NO饱和的催化剂载体通入NH3和O2后,吸附态NO特征峰基本没有变化。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发生在吸附态NH3和气态NO之间,吸附态的NO及其氧化生成的亚硝基和硝基物种不参与SCR反应。  相似文献   

13.
伍斌  郑毅  谷宏专  童志权 《工业催化》2007,15(10):43-47
研究了NO在新型MnO2/NH4NaY催化剂上的低温转化行为,并对MnO2/NH4NaY的再生及稳态操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以MnO2/NaY为母体,用硫酸铵溶液离子交换制备的新型MnO2/NH4+NaY分子筛催化剂具有良好的低温活性,120 ℃时,NO转化率近100%。但催化剂不能在高于150 ℃的反应温度下操作,防止NH4+挥发解吸。离子交换过程中,NH4+的交换度可达40%,在120 ℃、氧体积分数6%、空速3 000h-1和水体积分数7%和无外加还原剂条件下,MnO2/NH4NaY可保证入口浓度为1 000×10-6的NOx在连续7 h内达到完全转化。在高空速(12 000 h-1)有稳定氨源下,于MnO2/NH4NaY上进行的SCR稳态实验充分证明,存在于MnO2/NH4NaY的NH4+对催化反应明显有利。 它可使NH3与NOx物质的量比从以往的1.2降至1,大大减少由于NH3泄露而造成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4.
堇青石蜂窝陶瓷载CuO选择催化还原NO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堇青石蜂窝陶瓷(CC)为载体、CuO和不同助剂为活性组分,用浸渍法制备CuO/CC、CuO-NiO/CC和CuO-NiO-CeO2/CC催化剂, 采用TPR、XRD和XPS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TPR结果表明,催化剂主要以Cu2+形式存在。采用程序升温和恒温法在固定床反应器常压条件下研究了以尿素作还原剂还原模拟汽车尾气中的NO。结果显示,CuO-NiO-CeO2/CC催化剂在(150~350) ℃具有较高的活性,250 ℃时具有较高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NO已被证明是血管舒张因子,临床上用来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医疗要求的NO体积分数一般为5×10-6~20×10-6。在干燥空气中进行脉冲放电可以产生满足临床要求的NO,但同时也会产生对人体有很大伤害的NO2。因此,必须把NO2的体积分数降低到满足临床要求的<3×10-6,V(NO2)∶V(NOx)<5%。利用钼丝在一定的温度下将NO2转化为NO,在350~500 ℃时NO2转化率为30%~60%。研究了温度和钼丝直径对催化反应效率的影响,并对催化反应器设计和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将活性炭纤维毡用浸渍法进行处理,实验确定的浸渍条件为:浸渍混合液中含NH4VO3 质量分数为197%, CsNO3质量分数为068%,浸渍液温度70 ℃,1 250 mL浸渍液浸渍活性炭纤维(ACF) 20 g,每次浸渍时间6 h,重复浸渍3次。随后在N2保护下于250 ℃焙烧50 min,冷却至室温得到ACF催化剂。在实验室模拟试验装置上对ACF催化剂的烟气脱硫反应特性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对烟气脱硫的反应活性次序为:KI-ACF>V2O5-Cs2O-ACF>空白-ACF。并且在烟气中含 SO20.225 mol·m-3,空速为2 400 h-1,反应温度348 K,测取实验数据,回归得到烟气在V2O5-Cs2O-ACF上脱除硫的反应动力学方程:dcSO2/dt=0.072exp(-7.843×103/RT)cSO21.025·cO20.579。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段串联固定床反应器,以Co/SiO2 作为F-T合成催化剂,以β分子筛负载金属作为加氢裂解/异构化催化剂,研究了从合成气经F-T反应途径一步法选择性合成汽油馏分异构烷烃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两段固定床系统的F-T合成产物主要为C1~C10烃,而且异构烷烃的选择性较高(I/C+4≈70%)。同时,钯盐前驱体对0.5%Pd/β的加氢裂解/异构化反应性能有很大影响。保持金属总负载质量分数为0.5%,在Pd/β中引入少量Pt或Ni,可以明显改善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固体超强酸SO2-4/TiO2催化合成乙酸苯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刚 《工业催化》2009,17(9):62-66
以沉淀法制备了SO2-4/TiO2和SO2-4/ZrO2固体超强酸,采用Hammett指示剂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比较了不同催化剂对乙酸酐与苯酚直接酯化合成乙酸苯酯的催化活性,并考察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及酯化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2-4/TiO22固体超强酸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最佳合成条件:SO2-4/TiO2于600 ℃焙烧4 h,固体超强酸SO2-4/TiO2用量为原料总质量的3%,原料乙酸酐与苯酚物质的量比为1.05∶1.00,反应温度(140~150) ℃,反应时间1.5 h,乙酸苯酯收率为98.0%。  相似文献   

19.
于富红 《工业催化》2009,17(9):28-32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单层分散的MoO3/γ-Al2O3催化剂。以C+10重芳烃为原料,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所制备的催化剂加氢脱烷基性能。研究表明,MoO3/γ-Al2O3是C+10重芳烃加氢脱烷基反应的高活性催化剂,并考察该催化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加氢脱烷基性能。在反应温度(550~575) ℃、压力5 MPa、空速(1.0 ~1.5) h-1和氢烃物质的量比为7~10条件下,C+10重芳烃转化率达67%以上,C-9芳烃的选择性超过80%。100 h的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