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本文在前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测定氯乙烯(VC)与纤维素醚类分散剂水溶液的界面张力,研究温度、分散剂浓度以及纤维素醚的分子量和取代基团对界面张力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其对聚氯乙烯(PVC)颗粒质量的影响及合理选用分散剂提供参考。并以三氯乙烯(TCE)代替VC作模试,发现真实值与模拟值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活化过硫酸钠(PS)耦合甲酸(FA)技术处理水溶液中三氯乙烯(TCE)与六价铬[Cr(Ⅵ)],并考察温度的影响以及复合污染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50℃时,当过PS和FA浓度均为100 mmol/L时,单独TCE或Cr(Ⅵ)分别在45 min和60min内基本完全去除。在TCE和Cr(Ⅵ)复合污染体系中,升高温度可提升复合污染的去除效率;TCE对Cr(Ⅵ)的还原具有轻微促进作用,而Cr(Ⅵ)会抑制TCE的降解。电子顺磁共振(EPR)试验证实了热活化PS耦合FA体系中羟自由基(·OH)和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_2~(·-))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 天津化工厂和天津有机化工实验厂从1974年8月开始进行改性聚乙烯醇(PVA)的合成及其在氯乙烯(VC)悬浮聚合中的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此种改性PVA为分散剂,在VC于30立升、300立升、13.5米~3及30米~3釜中进行悬浮聚合结果表明: 1.所得树脂为疏松型棉球树脂。假比重在0.45~0.5之间,与日本S_(1001)型树脂相近。  相似文献   

4.
邹莎莎 《净水技术》2023,(S1):227-233+269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工业遗留污染场地,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氯代烯烃是普遍存在的污染物之一。针对受氯代乙烯污染的地下水,采用零价铁和微生物强化技术进行原位修复。在受污染场地地下16.5 m处注入零价铁生物强化药剂后,考察地下水中三氯乙烯(TCE)、二氯乙烯(DCE)和氯乙烯(VC)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对地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注入药剂之后,TCE在7 d时完全降解。60 d时DCE和VC的浓度均已降至风险控制值以下,达到修复标准。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经过修复后的地下水中,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明显升高。在修复之前,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丰度占比高达91.6%,药剂注入后,Pseudomonas的丰度急剧下降,相应地,主要的TCE降解菌梭菌属(Clos tridium)和厌氧发酵菌毛球菌属(Trichococcus)的丰度明显升高,注药后期修复系统以厌氧发酵过程为主,克里斯滕森菌属(Christensenellaceae R-7group)、互营单胞菌属(Syntrophomonas)逐渐成为优势菌。利用零价铁/生物强化技术可...  相似文献   

5.
在聚乙烯醇(PVA)/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复合主分散体系基础上加入牌号为LM22的PVA助分散剂,研究LM22含量对分散体系界面张力、保胶能力和聚氯乙烯(PVC)树脂颗粒形态的影响。发现随着LM22含量增加,分散剂水溶液-三氯乙烯界面张力和保胶能力降低,PVC树脂平均粒径和增塑剂吸收量增加;随着LM22用量增加,颗粒内部孔隙率增加,初级粒子聚集程度降低,颗粒内部孔径分布变窄。  相似文献   

6.
采用DCPD—PVA体系进行氯乙烯 (VC)聚合,我们力求配方简单和操作易行。根据中试400升釜的试验结果,进行了13米~3生产釜120多釜次的工业试验。 一、工业试验条件 加料方式以倒加料为主,同时试验了分次加料方式。引发剂DCPD以直投不溶解为主,同时也试验用溶剂溶解(二甲苯、乙醇)对聚合的效果。聚合用水为无  相似文献   

7.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是聚氯乙烯(PVC)工业的主要分散剂品种之一。氯乙烯悬浮聚合时,它可以降低VCM和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帮助氯乙烯单体(VCM)均匀而稳定地分散在水介质当中;在聚合过程初期防止VCM液滴并合;在聚合过程中后期防止聚合物颗粒之间聚并。在悬浮聚合体系中,它起着分散和保护稳定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氯乙烯—丙烯酸丁酯(VC/BA)共混物作为聚氯乙烯(PVC)/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物的增容剂,通过冲击实验、拉仲实验、动态力学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共混体系性能与其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Brabender流变仪测定了VC/BA共混物增容PVC/HDPE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VC/BA共混物是PVC/HDPE共混体系的良好增容剂。在一定范围内,VC/BA共混物与HDPE对PVC有协同增韧效应。vC/BA和HDPE的加入改善了PVC的塑化和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9.
将维生素(VC)溶解在质量分数8%的聚乙烯醇(PVA)水溶液中,通过静电纺丝制得PVA/VC共混纳米纤维。分析了VC含量对溶液性能及静电纺丝速度的影响;测试了纤维的形貌结构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VA/VC共混溶液属于切力变稀流体;当PVA/VC质量比为100/10或100/20时,共混溶液的电导率和静电纺丝速度较纯PVA溶液明显提高,制得的纳米纤维表面光滑,粗细均匀;与纯PVA纳米纤维比较,其平均直径和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1 氯乙烯悬浮聚合颗粒形成过程在氯乙烯 -水系统中 ,借机械搅拌的剪切力使较大的液滴破裂后 ,在水相中分散 ,形成不稳定的油珠。这些油珠由于界面张力的因素 ,又存在聚集成大液滴的趋势 ,当体系中存在分散剂时 ,由于分散剂吸附于这些油珠表面 ,形成一层保护膜 ,并降低氯乙烯 -水两相间的界面张力 ,使分散于水相中的单体油珠趋于稳定的分散与聚集的动平衡状态 ,这种状态将决定树脂的颗粒形态。溶于单体相中的引发剂 ,在反应温度下产生初级游离基 ,使油珠内氯乙烯发生反应 ,生成不溶于单体的固体聚合物 ;外层分散剂保护膜与氯乙烯也发生反应 …  相似文献   

11.
使用界面张力仪上的旋转滴法,测定了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及其无碱二元复合体系对大庆一厂和六厂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因素,研究了甜菜碱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同时还对该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的乳化性能及稳定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显示:该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可在较宽浓度范围内(0.025%~0.03%)与一厂、六厂原油形成10~(-3)m N·m~(-1)数量级超低界面张力。浓度高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虽然有利于降低瞬时界面张力,但不利于保持界面张力。甜菜碱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具有较好的粘度稳定性和界面张力稳定性,二元体系粘度保留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2.
在氯乙烯悬浮聚合的各种配方体系中,由于引发剂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以下简称IPP)比偶氮化合物较易溶解于水,分散剂聚乙烯醇(以下简称PVA)的保护能力比明胶差,因而IPP—明胶聚合体系,IPP—PVA聚合体系比偶氯化合物—明胶聚合体系的粘釜程度更为严重,这是在普遍推广使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全氟丁基为基础的、在酸性环境中具有高表面活性的叔胺盐酸盐型阳离子氟表面活性剂C_4F_9SO_2NH(CH_2)_3NH(CH_3)_2+Cl~-(简称PFB-MC)的油水界面张力以及不同添加物的影响。通过界面张力测定,考察Na Cl、盐酸、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正己醇,以及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nH_(2n+1)N(CH_3)_3Cl,n=12,16,18〕对PFB-MC水溶液-正庚烷界面张力的影响。分别测定PFB-MC与烷基磺酸钠CnH_(2n+1)SO_3Na(n=4,6,8)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及正庚烷-水界面张力,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复配的界面张力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NaCl、盐酸、脂肪醇均能使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降低,但仅降低1~3 m N/m;烷基磺酸钠与PFB-MC表现出很好的协同性,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显著降低(降低4~9 m N/m),且界面张力随烷基磺酸钠碳链的增长而降低;而PFB-MC与SDBS复配由于溶解性的原因体系界面张力很高,其清液的界面张力为18.6m N/m。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中三氯乙烯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包括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在内的对地下水中三氯乙烯(TCE)污染修复的研究现状。从经济有效性和降解产物无害化角度,指出以脱氯菌(Dehalococcoides spp.)降解TCE是目前最为安全的修复方法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其处理效率,综合考虑脱氯菌所需合适的电子供体、适宜p H和氧化还原电位条件等方面,提出了以天然矿物电气石协同脱氯菌降解地下水中三氯乙烯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气相色谱技术研究氯化聚乙烯(CPE)-接枝(g)-氯乙烯(VC)聚合动力学,对不同引发剂体系分析热负荷分布,并对7 m~3聚合釜传热面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16.
采用Klett光电比色计考察了C14-16 α-烯基磺酸钠和烷基二苯醚双磺酸盐(C14-16AOS/Dowfax8390)复配体系的耐盐(NaCl)能力,并考察了NaCl质量浓度对C14-16AOS/Dowfax8390复配体系与癸烷间的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Dowfax8390质量浓度的增加,复配体系的耐盐能力增加;C14-16AOS与癸烷间的动态界面张力迅速达到平衡。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Dowfax8390与癸烷间的动态界面张力达到平衡的时间明显缩短。组成为m(C14-16 AOS)∶m(Dowfax8390)=5∶5的复配体系与癸烷之间的界面张力比组成为8∶2的高,但低于单一的Dowfax8390与癸烷之间的界面张力,而与单一的C14-16AOS与癸烷之间的界面张力相近。复配体系与癸烷间的界面张力随NaCl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NaCl质量浓度相同条件下,复配体系中Dowfax8390含量的增加导致复配体系与癸烷间的界面张力升高。  相似文献   

17.
冯茹森  蒲迪  周洋  陈俊华  寇将  姜雪  郭拥军 《化工进展》2015,34(8):2955-2960
为了探究混合型烷醇酰胺复杂组成对油/水界面张力的作用机制,采用GC-MS联用分析了混合型烷醇酰胺(GYD)的组成,并用自制的不同烷基链长醇酰胺(简记为CnDEA,n=8,10,12,14,16)在大庆原油条件下研究了GYD组成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能力强弱为C14DEA> C12DEA≈GYD> C16DEA> C10DEA> C8DEA,C14DEA、C12DEA和GYD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10-3mN/m数量级;CnDEA之间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取决于体系中各单分子结构烷醇酰胺相对含量,其中C14DEA/C12DEA相对含量是影响体系油/水界面活性的关键因素,当C14DEA/C12DEA复配比大于1时,体系达到超低界面张力浓度窗口更宽,界面动态特性更好;适量助剂(月桂酸和二乙醇胺)的加入对体系降低界面张力有一定的协同效应;GYD/C14DEA复配体系随C14DEA浓度增加,体系界面活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两种石油磺酸盐与不同原油间界面张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不同体系与不同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变化.主要讨论了Na2CO3质量浓度、体系组成和原油种类对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使用石油磺酸盐的体系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较低,且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Na2SCO3质量浓度范围较窄.1#石油磺酸盐/异丙醇/磺酸盐表面活性剂DS复配体系(F3)降低大庆原油界面张力的能力最优,且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的碱范围较宽.2#石油磺酸盐复配前后与大庆原油、大港原油间界面张力的变化不太显著,界面张力在10-3mN/m-1~10-2mN/m-1.  相似文献   

19.
张强  侯岳  翁大丽  陈平 《当代化工》2016,(4):690-692
探讨了了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浓度、温度、二价离子、矿化度等因素对表面活性剂体系界面特性的影响。评价该新型无碱二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能够达到10-3数量级的油藏应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二元复合体系在很低的活性剂浓度(0.005%)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达到超低;聚合物浓度对二元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影响较大;配制二元体系用水中矿化度、二价离子对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影响不大,该活性剂能够适合于较高矿化度或者二价离子浓度含量较高的油层;温度对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基本无影响,在45~80℃范围区间内均可以达到超低。  相似文献   

20.
以聚乙烯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H20/60SH50)为主分散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an 60为助分散剂,考察氯乙烯悬浮聚合中油-水界面张力和保胶能力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变化,发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和效率都强于主分散剂,但界面保胶能力不如后者;从Gibbs界面吸附公式和R值理论出发建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主分散剂在油-水界面上的竞争吸附模型,认为主分散剂/助分散剂混合使用时,助分散剂优先吸附于界面,在降低界面张力的同时也使分散体系保胶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