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刘博 《氮肥技术》2004,25(6):40-41
简要叙述了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的工艺、设备及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
4.
介绍造气吹风气余热回收装置的方案选择,工艺流程,设备特点及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5.
山东微山医药化工总厂1996年进行技术改造并形成4万t醇氨的生产能力,其中合成氨2.5万t,甲醇1.5万t。改造中积极地使用了化工部重点推广的新设备、新技术,如Φ2610造气炉,造气加压风机、造气油压微机控制系统和PSA提氢装置等。使综合能耗降为52MkJ。改造后两煤耗虽有下降,但未达到预期效果。针对上述情况,对造气工段的工艺、设备及操作方法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认为其两煤耗高的原因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对炼化企业低压瓦斯气回收的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探讨,使炼厂低压瓦斯气回收系统流程布局更加合理,在合理配置炼厂气回收工艺流程、优化系统结构、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环境污染和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有很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7.
魏长亭 《化肥工业》2000,27(5):51-51,53
介绍了φ3600煤气炉吹风气回收工艺运行情况及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中氮厂吹风气回收的必要性,结合本厂情况阐述了以焦炭为原料的中氮厂进行吹风气回收时方案的选定、装置的设计和选型,并指出具体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10.
张芳 《山西化工》2006,26(4):66-67,79
吹风气回收技术已在中氮厂逐渐推广应用。介绍了吹风气回收技术工艺设计、工艺条件、设备选型及操作要点等内容,使吹风气回收技术更趋完善。  相似文献   

11.
化学工业中产生的NOx废气是一种大气污染源,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具有极大的危害,用水或稀硝酸溶液吸收氮氧化物可以回收硝酸,是化学工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氮氧化物废气治理方法之一。文章通过对氮氧化物气体吸收过程中的气液相反应平衡和传质机理进行研究,结合板式塔吸收的特点,建立了水或稀硝酸在板式塔内吸收NOx废气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模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氮氧化物的吸收效果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压力对氮氧化物吸收效果的影响比温度对氮氧化物吸收效果的影响显著,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起初氮氧化物的吸收效果迅速增强,当停留时间达到10 s时,氮氧化物的吸收效果的增强不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NOx的来源、危害以及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详细介绍了SCR催化剂的分类、脱氮机理以及性能影响因素,此外还对SCR脱氮工艺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陆显石 《贵州化工》2010,35(3):19-21
介绍了碘的主要生产方法,并论述了采用吹出吸收工艺从稀磷酸中回收碘在工业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对比氧化冷却塔干法氧化工艺,简述湿法氧化的工艺流程及该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含氮氧化物(NOx)废气的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军 《河北化工》2007,30(3):44-46
介绍了氮氧化物废气的产生原理、处理方法,并结合某厂硝化废气处理装置改造过程的实例,对加压水吸收处理氮氧化物废气的方法做了详细介绍,同时将该法与其他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孔锦云 《化肥设计》2000,38(6):26-28
在硝酸生产中尾气的排放是否达标,采有作者提出的快速计算氮氧化物的方法,可为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硝酸尾气NOx治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诗敬  陆莹 《河南化工》2005,22(12):4-5,15
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硝酸尾气NOx治理技术的进展情况,对各种治理方法的原理进行了阐述,同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燃烧过程中的NOx形成机理与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冲明 《广州化工》2009,37(3):161-164
NOx是大气的一个重要污染源,简述了燃烧中和燃烧后控制NOx技术在各种工业燃烧源中的使用情况,这些燃烧源包括:工业锅炉、加热炉、燃气轮机和内燃机。  相似文献   

19.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have been made on the system Cu2+-adipic acid-HNO3 (which models the effluent from adipic acid plants)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for the observed low current efficiency for copper deposition from such solutions. The most probable cause is a cathodic shift in the deposition potential of copper making the reduction of NO3? the preferred process. Depletion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real effluent in two three-dimensional cells, a bipolar trickle tower and a porous reticulated carbon bed. Each performs reasonably well and, while the current efficiencies are low (c 20%), the deposition is essentially mass-transfer controlled.  相似文献   

20.
烟气脱硫脱氮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的机理出发,介绍了目前有代表性的3类烟气净化技术:烟气脱硫技术、烟气脱氮技术、烟气同时脱硫脱氮技术的机理和特点。相比于单独的脱硫脱氮技术,认为同时脱硫脱氮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灵活的技术选择性。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烟气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