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彩色金相在双相钢显微组织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彩色金相研究了双相钢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彩色金相可准确鉴别双相钢的显微组织,通过彩色金相和Image-Pro Plus软件还可以对双相钢组织中的马氏体和贝氏体进行准确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和耐磨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设计了一类新型系列贝氏体钢,研究了其组织和耐磨性,试验表明,在低碳范围几乎可得到全部贝氏体组织,随含碳量增加,贝氏体量减少,形态也发生变化,同时马氏体量增多。“C”曲线测定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钢具有高的贝氏体淬透性,可在较大截面上获得均匀的组织和性能。耐磨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成分和空冷时可得到近半贝氏体和半马氏体的组织,比目前使用的几种典型耐磨材料具有更高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线分析法测定了55SiMnMo钢上贝残奥,结果是35.4±1.8(体积%),并对测量技术和测量精确度作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低碳贝氏体钢不同回火工艺下金相组织与性能的研究,了解该类型钢的回火特性。在620℃回火时出现硬度峰值,在710℃回火出现硬度谷值,峰值与谷值相差不到20HV10,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回火稳定性;并得出二次析出和回火组织的转变是造成回火硬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Mn-Nb-B系低碳贝氏体钢,在MMS-300多功能热力模拟试验机上模拟不同的TMCP工艺制度,分析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及硬度,从而确定该试验钢最佳TMCP参数组合.变形量为15%、30%和50%时,试验钢相变组织均为单相粒状贝氏体.变形量为50%时,其显微组织均匀细小,硬度较高;变形温度为880、850、820、780℃时,试验钢相变组织都是以粒状贝氏体为主,变形温度较高时,组织较粗大.变形温度较低时,组织中铁素体较多,中间变形温度为850℃时,组织为均匀细小的粒状贝氏体,硬度较高;终冷温度为600、550、500、400℃时,相变组织都是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终冷温度越低,组织越细小,但在400℃出现板条贝氏体,在终冷温度为500℃时,组织为均匀细小的粒状贝氏体,硬度也较高.最终确定该试验钢最佳的TMCP工艺参数为:变形量50%、变形温度850℃、终冷温度500℃.  相似文献   

6.
利用复相TRIP钢中组织的电位差异将样品腐蚀、染色,从而鉴别、分析TRIP钢组织。结果表明,TRIP钢经Lepera试剂腐蚀染色后可鉴别、提取马氏体(M);TRIP钢经1%的硫代硫酸钠试剂腐蚀染色后可鉴别、提取贝氏体(B);TRIP钢经2%偏重亚硫酸钠试剂腐蚀染色后可鉴别、提取铁素体(F),从而实现了基于彩色金相基础上的定量分析。同时,利用Photoshop图片处理软件对金相图片进行处理,能够减小测量的误差,使定量分析结果更精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新型高碳Si-Mn-Mo系贝氏体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该钢空冷条件下得到贝氏体,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的复相组织。其中包括板条马氏体和孪晶马氏体,而贝氏体为变态下贝氏体组织,试验用钢空冷后经250 ̄300℃回火可获得较高的强度,硬度及良好的塑韧性配合,超过300℃回火,强度,硬度明显降低且有回火脆性出现。  相似文献   

8.
贝氏体组织与贝氏体钢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本文叙述了Mn-B系贝氏体钢在我国的最新发展、应用状况及发展前景,与Mo-B系对比,表明Mn-B系贝氏体钢的技术和效益的优越性,阐述了贝氏体显微组织、形貌、精细结构以及超精细结构的新发展及其对贝氏体钢断裂过程的影响,在理论上部分地解释了贝氏体钢的优越性能,并提出了新的成分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显微组织对低碳贝氏体钢缺口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捷 《金属热处理》1995,(6):18-20,44
本文研究了回火温度对低碳贝氏体钢静载缺口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正火后对缺口很敏感,而正火后再经300℃回火,可明显降低钢的缺口敏感性。通过光学、电子金相分析,并应用力学知识,探讨了组织因素对缺口敏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品质贝氏体钢的贝氏体铁素体和碳化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制的贝氏体钢在铸态、锻后空冷和锻后正火回后均可获得以贝氏体贝氏体/马氏体为主的组织。  相似文献   

11.
采用700、720、740、760℃临界区热处理的方法,依次获得了4种不同贝氏体体积分数(16%、28%、41%、48%)的铁素体/贝氏体(F/B)双相管线钢.利用SEM、TEM及力学性能测试手段,研究了贝氏体含量对管线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的综合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原始组织,F/B双相管线钢具有较低的屈服强度和相当...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Fe-C-Mn-Si超级贝氏体钢低温变形对等温转变贝氏体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下变形会明显缩短贝氏体等温转变的孕育期,同时与未变形等温相变相比,25%的小变形显著促进了贝氏体相变,50%的大变形则阻滞贝氏体相变,低温变形对超级贝氏体相变的影响存在临界变形量。同时,变形等温处理后,贝氏体束由规则的超细板条束改变为断续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贝氏体断续特征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王秋影  陈辉  胡智博  江超  李达 《焊接学报》2014,35(10):109-112
针对一种辙叉用贝氏体钢,采用Gleeble-3500对其焊接热循环过程进行了热模拟试验.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硬度试验对不同冷却速度下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作出加热和冷却膨胀曲线,并采用切线法测定奥氏体转变开始温度(Ac1)、奥氏体转变结束温度(Ac3)和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相转变温度.根据试验结果绘出辙叉用贝氏体钢的焊接热影响区连续冷却转变(simulated heat affected zone 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ing,SHCCT)曲线,为其焊接性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并用于预测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可用于指导贝氏体钢辙叉焊接及焊补工艺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4.
稀土对GDL-1型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稀土对GDL-1型贝氏体钢在空冷状态的贝氏体组织、亚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混合稀土含量的增加贝氏体条中的亚结构更加细化,亚片条、亚单元数量增加,在稀土含量为0.018wt%-0.022wt%状态,亚片条宽度尺寸0.2—0.9μm,亚单元宽度尺寸30—250nm。亚片条、亚单元之间为稳定的残留奥氏体,并对应强韧性大幅度提高。当稀土含量达到0.042wt%,强韧性降低,与钢中夹杂物显著增加有关。并从激发形核.台阶长大模型出发分析了RE对显微组织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采用Gleeble热模拟试验技术,确定贝氏体辙叉钢与U71Mn钢轨钢电阻对焊时热影响区的温度场分布及顶锻压力工艺参数;利用该参数在小型闪光焊机上进行小试件焊接试验,确定闪光焊接试验参数;利用Gaas 100次级直流闪光焊机对贝氏体钢辙叉与U71Mn钢轨进行整轨实际焊接,分析焊接接头拉伸、冲击、硬度分布等力学性能以及其组织结构.结果表明,贝氏体辙叉与钢轨闪光焊接的最佳顶锻压力为30 MPa左右,其焊接热影响区很小,焊接接头各项力学性能均达到了铁道部有关标准要求,贝氏体钢辙叉与U71Mn钢轨采用闪光对焊直接焊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TMCP和回火工艺参数对含Nb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后空冷可获得超高强无碳化物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屈服强度高于1000 MP、抗拉强度高于1800 MP;贝氏体含量略高,钢的回火稳定性较好。空冷有利于微合金元素Nb第二相粒子析出,发挥细晶强化作用,提高钢的强韧性。回火过程中,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逐渐降低,冲击性能呈现“W”型变化趋势。350~400 ℃回火时,强韧性最优,450 ℃回火时,发生回火脆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膨胀仪和热模拟试验机在880~1050 ℃奥氏体化后进行300 ℃等温转变试验,研究了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对中碳贝氏体钢等温相变动力学以及组织形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升高导致晶粒尺寸增加,Ms点下降,贝氏体等温相变的孕育期延长;降低奥氏体化温度,可明显缩短贝氏体转变速率峰值出现的时间,说明较低的奥氏体化温度有利于加速贝氏体的转变。在本试验温度范围内,880 ℃奥氏体化处理试样的综合力学性能优异,抗拉强度为1671 MPa, 伸长率为13.3%。  相似文献   

18.
模拟两阶段控轧控冷工艺,进行了低碳贝氏体钢轧制实验,分析了轧后快速水冷和空冷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钢轧后,在两种冷速下得到的组织形貌差别较大,快速水冷得到强度较高的板条贝氏体组织,缓冷得到强度较低的粒状贝氏体组织,粒状贝氏体的形成温度较高,没有明显板条特征;板条贝氏体屈服强度比粒状贝氏体高出278MPa,抗拉强度高出307MPa;而粒状贝氏体的塑性和韧性指标明显优于板条贝氏体,延伸率和-20℃低温冲击功指标是板条贝氏体的近3倍。  相似文献   

19.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C-Mn-Si-Mo系低碳贝氏体钢进行不同冷却速度的热模拟试验,并对其组织进行观察,以确定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果表明,试验钢的马氏体转变临界冷却速度大于20 ℃/s,为得到以贝氏体为主的组织,冷却速度应该控制在5~20 ℃/s之间;Mo的添加使得珠光体转变区和贝氏体转变区分离。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Si/Mn含量比对贝氏体铸钢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Mn含量比较低时,组织主要为马氏体,随Si/Mn含量比升高,马氏体量降低,下贝氏体量提高;耐磨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