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刘红张明姜明洪祁润岳 《饮料工业》2016,(6):38-41
"冷泡茶"概念出于台湾,即该茶可直接通过常温水进行冲泡,其茶汁内容物和感官品质与在相同条件下用沸水冲饮时相差无几。目前国内对"冷泡茶"的报道集中在速溶茶的溶解特性方面,而对茶叶的冲泡时间、茶水比、冲泡次数研究较少。本文就冲泡时间、茶水比和冲泡次数对红茶、绿茶、乌龙茶感官品质的影响进行探索研究。冲泡时间0.5、1.0、1.5、2.0、3.0h,冲泡茶水比3∶300、4∶300、5∶300、6∶300,冲泡次数:1、2、3次,分别进行感官审评评分。通过实验得知:红茶的茶水比为5∶300~6∶300,冲泡时间1.5~2.0h,其感官品质最好;绿茶的茶水比为4∶300~5∶300,冲泡时间1.0~1.5h,其感官品质最好;乌龙茶的茶水比为5∶300~6∶300,冲泡时间1.5~2.0h,其感官品质最好。并且红茶、绿茶、乌龙茶的冲泡次数最多2次,多于两次,基本无茶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研究绿茶提取物(green tea extract,GTE)、乌龙茶提取物(oolong tea extract,OTE)和红茶提取物(black tea extract,BTE)对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导致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害的影响。方法 用50 mg/L 2,4-D分别联合6.25、12.50和25.00 mg/L GTE,6.25、12.50和25.00 mg/L OTE以及50、100和150 mg/L BTE处理斑马鱼胚胎至96 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体视显微镜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并统计孵化率、死亡率、畸形率,测定斑马鱼心跳次数、体长、卵黄和心包面积。结果 各处理组斑马鱼胚胎孵化正常。除2,4-D + BTE处理组随BTE浓度提高死亡率升高,其他处理组没有发生显著死亡。GTE降低2,4-D导致的斑马鱼胚胎畸变率,提高2,4-D导致的心跳下降和体长缩短,缩小2,4-D导致的卵黄和心包面积;相反,BTE加重2,4-D导致的斑马鱼胚胎形态发育毒害;而OTE对2,4-D导致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害无明显影响。结论 GTE、OTE和BTE对2,4-D导致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害分别具有拮抗作用、无作用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7.
8.
不同季节翠玉品种3大茶类生化成分及 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季节(春、夏、秋)翠玉品种3大茶类(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生化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翠玉绿茶中,夏茶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茶多酚、儿茶素总量较春茶低,但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为最高;不同季节翠玉乌龙茶中,夏茶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茶多酚、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均为最高,其茶多糖的含量也较绿茶和红茶夏茶高;不同季节翠玉红茶的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大。从不同茶类来看,翠玉品种的茶叶的抗氧化能力表现为绿茶乌龙茶红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4类不同发酵类型16种茶叶样品总抗氧化能力。方法采用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法。结果闽红茶样品ORAC值最高,为1379.1μmol TE/g,其次为乌龙茶水仙,其ORAC值为1270.7μmol TE/g,第三位绿茶品种的古丈毛尖,其ORAC值为1247.1μmol TE/g。绿茶样品整体均具有较高的ORAC值,但4类茶叶的ORA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4类茶叶样品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尚不能认为不同种类茶叶的ORAC值不同。 相似文献
10.
建立HPLC法测定红茶、绿茶葵瓜子中食用合成色素的方法。样品溶液经聚酰胺吸附,用氨∶乙醇∶水溶液解吸附,中和后用水浴浓缩,定量,过滤。采用Agilent C18柱,以0.02 mol/L醋酸铵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进样体积为10μL。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柠檬黄、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亮蓝、诱惑红、赤藓红7种色素均可得到良好分离;7种色素在10.0~50.0μg/mL范围内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n=9)瓜子壳的为88.8%~97.3%,瓜子仁的为83.0%~92.6%。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瓜子中合成色素测定。 相似文献
11.
茶汤纳米聚集体是茶多酚和蛋白质等自组装而成的纳米胶粒,是各组分介于游离分子与沉淀颗粒的中间状态。为探究牛奶对茶汤茶多酚分布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云南大叶种蒸青绿茶、红茶为原料,以1:50茶水比浸提茶汤,按不同比例添加全脂、半脱脂和脱脂牛奶,利用超滤离心技术分离茶汤纳米聚集体,采用动态光散射技术分析各组茶汤纳米聚集体的总光强和平均直径,采用福林酚法分析其茶多酚浓度和分布率,比较研究牛奶添加比例、脂肪含量和茶类等因素对纳米聚集体物理化学特性和茶多酚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不同脂肪含量的牛奶均会促使部分牛奶纳米胶粒与茶汤纳米聚集体结合,导致茶汤超过90%的茶多酚富集于纳米聚集体,使绿茶和红茶的游离茶多酚比例分别降低78%和67%。初步证实:添加牛奶会促进绿茶、红茶的茶多酚参与分子聚集,使游离茶多酚比例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分别采用自由基对荧光试剂的氧化消光法和生物化学发光法对黑米、黑大豆、黑玉米3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提取物进行体外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作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总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黑大豆>黑米>黑玉米,其ORAC值分别为5.29 U/mL,3.13 U/mL和2.25 U/mL;在实验浓度0~0.5mg/mL范围内,3种黑色粮油作物的种皮提取物对O2^-.、.OH和H2O2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并呈现量效关系;清除O2^-.作用顺序为黑大豆>黑米>黑玉米,其IC50分别为0.455mg/mL,0.465mg/mL,0.488mg/mL;清除.OH作用顺序为黑大豆>黑玉米>黑米,其IC50分别为0.059mg/mL,0.142mg/mL,0.199mg/mL;清除H2O2.作用顺序则为黑大豆>黑米>黑玉米其IC50分别为0.079 mg/mL,0.123mg/mL,0.483mg/mL. 相似文献
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武陵地区湖北省恩施州内特有的利川红茶和恩施绿茶中游离态、键合态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川红茶中挥发性物质有52种,包括36种游离态挥发性物质和25种键合态挥发性物质,其中有9种相同挥发性物质;恩施绿茶中挥发性物质有56种,包括15种游离态挥发性物质和45种键合态挥发性物质,其中有4种相同挥发性物质。对两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香气活性进行了分析,发现构成利川红茶风味轮廓的重要组成是醛类、醇类和酯类;而构成恩施绿茶风味轮廓的重要组成是醛类、醇类和烯烃类。利川红茶中游离态香气活性物质主要为香叶醇和辛醛,键合态香气活性物质主要为水杨酸甲酯、α-柠檬醛和芳樟醇。恩施绿茶中游离态香气活性物质主要是辛醛和柠檬烯,键合态香气活性物质主要是芳樟醇和萘。对两茶叶香味轮廓分析发现,利川红茶的主要香气特征为果香和花香,恩施绿茶的主要香气特征为果香和化学气味。对两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分析发现,利川红茶与恩施绿茶游离态挥发性成分中酚类和羧酸类物质含量差异明显,键合态挥发性成分中酚类、酮类物质的含量存有较大差异。希望研究对阐述茶叶香味的组成及风味物质的生成提供参考,同时为利川红茶和恩施绿茶的精深加工和品质控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以传统加工的红茶为对照,分析了萎凋前冷冻处理及该处理与萎凋后一次、两次、三次摇青组合处理等新工艺对茶叶品质形成的影响,明确了最佳的工艺处理条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新工艺均可显著增加茶叶没食子酸、茶多酚、茶黄素、黄酮苷等含量(P<0.05),同时,冷冻处理会显著降低可溶性糖含量(P<0.05)(下降10.73%),冷冻和摇青组合处理可显著降低茶褐素含量(P<0.05)(平均下降6.77%);与冷冻处理相比,冷冻和摇青组合工艺处理可显著降低茶多酚含量(P<0.05)(平均下降3.55%),并显著增加茶黄素含量(P<0.05)(平均增加18.06%)。各处理中以冷冻和两次摇青组合工艺处理的茶叶同时具有相对较高的氨基酸、茶黄素、顺-己酸-3-己烯酯,以及相对较低的没食子酸、儿茶素、黄酮苷、茶褐素、3-辛烯-2-酮,所制红茶呈现橙黄明亮、甜香、甜醇等色香味兼具的品质,感官总分为91.30,分别较对照和冷冻处理高出了2.40、2.60分。综上可知,冷冻和两次摇青的组合处理为最佳新工艺。 相似文献
18.
19.
绿茶粉添加对黑色冲调粉抗氧化及消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绿茶粉添加对黑色冲调粉抗氧化及消化特性的影响,在黑色冲调粉中加入绿茶粉,比较不同梯度的添加量对黑色冲调粉抗氧化特性和体外消化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绿茶粉添加量的增加,黑色冲调粉表现出抗氧化性增强,淀粉水解率下降的趋势。添加绿茶粉的黑色冲调粉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OC)和总还原力的吸光度分别为97.29 %、12.34 U/g、0.715。绿茶粉添加有助于提高黑色冲调粉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消化特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