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横向极板电收尘器极线、极板的形状及其配置进行了试验。首先,通过一组六因素五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每一因子对收尘效率的影响,并且初步得出每一因子在其不同的作用水平下收尘效率变化的规律性;其次,再进行单因素试验,以验证收尘效率随每个因素单独变化时的规律性,最后依据上面的试验结果,得出收尘效率最高时极线,极板的最佳配置参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横向EP与常规EP进行试验对比分析,最后得出,横向EP与常规EP相比较,具有驱进速度大,收尘效率高,体积小,钢耗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高电阻率收尘极板是指收尘极板的电阻率远远大于金属极板的极板,能很好地防止因烟气中的有腐蚀的物质而使极板受到腐蚀,在相同的条件下,从高电阻率极板上粉尘层的电荷释放方程来看,高电阻率收尘极板增加了电荷释放的时间,从而有利于收集低比电阻粉尘,试验时测得,金属板对碳黑粉尘收集效率为24.72%,高电阻率极板对碳黑粉尘收集效率为71.96%。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微元法,基于紊流传质理论,建立了粒子静电收集的数学模型。根据静电除尘器中浓度不均的实验结果,确立了新的边界条件。通过边界条件得到了粒子有效驱进速度的表达式,We=-1/c((?)c/(?)x)Vb.由数学模型的解导出了粒子在静电除尘器中的收集效率公式,此式比Deutsch效率公式在指数上多一个F因子。由效率公式得到的粒子另一有效驱进速度表达式和We=-1/c((?)c/(?)x)Vb是致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粉尘粒子在电场中荷电速度快、沉降缓慢的特点,以收尘电场为目标函数建立极间距的优化设计模型;以粒子有效驱进速度为目标函数建立极-板间距优化设计模型;对优化模型进行实例模型计算,同时对计算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超宽间距长芒刺电除尘器电场结构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6.
宽间距除尘器的有效驱进速度或收尘效果为什么会优于常规除尘器的有效驱进速度或收尘效果,已有的理论对此的解释还很不圆满。本文用流体力学的观点,以紊流掺混静电输运数学模型为基础,探讨了这一非Deutsch现象。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收尘来净化塑料加工尾气是一项先进的技术。本文从收尘效率讨论入手,阐述电收尘器设计的关键——工程上确定有效驱进速度的方法。结合塑料烟雾的特殊性质对收尘器集尘性能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作者回顾了粒子驱进速度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各种驱进速度的相互关系,概述了粒径及紊流流动对粒子驱进速度的影响。通过分析认为,对于单区式电除尘器,可用多依奇公式计算除尘效率;对于双区式电除尘器,粒子的理论驱进速度大于实际驱进速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新理论和以往典型理论及实验模型中的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的局部阻力系数(?)对收集效率影响很大,(?)大,收集效率低;(?)小,收集效率高,新理论计算所得效率值和实测效率值很接近.通过讨论得出:新理论是一个包含静电力、重力、紊流混合及电风综合影响的静电收集通用理论模型,Deutsch公式只是一种简化的特殊形式。同时粒子有效驱进速度随风速变化有一最大值出现在本文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电晕线是电除尘器电场中一种极其重要的部件,其性能优劣直接影响除尘效率的高低。本文通过在实验室中电除尘器模拟台上的大量试验,对电晕线的芒刺间距、芒刺长度、支撑管直径大小、芒刺平行与垂直极板布置等对放电性能如起晕电压、击穿电压、伏——安特性、板电流密度分布均匀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推荐出三种芒刺线型,以期进一步提高粒子驱进速度和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形状、尺寸的收尘极板电流密度分布及背部涡流结构,其结果表明:板型、板宽及回风沟槽高度对电流密度分布具有很大的影响;板宽对背部涡流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而板型及回风沟槽高度对背部涡流几乎没有影响.通过比较分析,选出了一种比较理想的极板形状和尺寸.  相似文献   

12.
Deutsch公式推导的一个基本假设就是除尘器极间断面上粒子浓度分布是均一的.一些研究者如Weber和Wiggers用长管中紊流扩散的量级来研究实验除尘器中的浓度分布现象,认为符合Deutsch假设.笔者基于紊流弥散数学模型,利用实验与计算机研究了除尘器中粒子的浓度分布现象,并对Weber和Wiggers所观察到的现象加以解释并给予澄清.的确,静电除尘器中粒子的浓度分布是一非Deutsch现象.同时,简要地阐述了浓度分布与除尘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离子流场角度分析电晕电极形状对除尘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求解电除尘器中各种不同形状的电极间的电场分布,特别是当电晕电极具有复杂形状时,必须考虑电极间的空间电荷的影响,将问题归结为离子流场来研究。本文综述了离子流场的各种求解方法,利用针板电极的离子流场解答的结果,结合管状芒刺形电晕电极的实际形状,描绘出电力线,计及针尖电晕电极放电形成的空间电荷,对实验测得的收尘极极板上的电流密度分布曲线作了定性分析。解释了极板中间存在一个电气密度为零的“死区”的造成原因。同时也说明了锯齿条形电晕电极两种不同布置情况下,极板上电流密度分布曲线的差别及其变化趋势。为了提高收尘效率,减少或消除这个“死区”,提出了适当的改进措施来克服这一不利因素。对进一步定量计算应考虑的因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粉尘粒子堆积模型的合理假设,运用电介质极化理论,详细研究了沉积粉尘粒子在高电场作用下的极化过程,建立了粉尘层与收尘极板间的平均电场和粉尘层内部空气隙局部电场的理论关系式.实验表明,这一关系式在电收尘的范围内与实测值很相符.  相似文献   

15.
采用K-ε湍流模型计算了板式除尘器的流场;利用一个经验公式拟合Self和Sproull给出的实测返流曲线,从而求得了粒子返流随粒子下落距离和局部流速的关系。根据流场计算结果和上述返流函数,提出了一种新的二维计算机模型,用以预测电除尘器的捕集效率。返流函数被应用于计算一台均匀流的实尺寸电收尘器粒子飞损中返流份量,得到了和实测结果吻合良好的预测值。接着用此返流函数计算了入口和出口流速分布改变所引起的捕集效率的改变。结果证明:使用某种特定的不均匀出入口气流分布,可能得到高于均匀气流分布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电除尘器中气溶胶粒子的空间凝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场中气溶胶粒子的空间凝集行为及其产生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流场气溶胶粒子的碰撞理论,建立了气溶胶粒子凝集状态下不连续粒度分布的动力学方程,得到了气溶胶粒子在热力凝集和流体力学凝集条件下的粒子凝集碰撞频率函数。研究结果表明,热力凝集主要发生在小粒径的气溶胶粒子间,而梯度凝集明显受到速度梯度和粒径变化的影响,主要在邻近收尘极板的壁面层内。  相似文献   

17.
在湿式高压静电除尘器(WESP)中以聚氯乙烯(PVC)槽板为收尘极,对收尘极的板面水膜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搭建试验台,研究不同尺寸沟槽板对水膜厚度、成膜率和收尘效率的影响。在给定供水流量条件下发现4种带槽PVC板的水膜厚度和成膜率随着沟槽宽度和深度的增加。4种沟槽板均比平板PVC成膜效果好,其中板4能达到最好水膜效果,在供水流量为700 L/h时成膜率为96.5%。水膜的存在抑制了反电晕和二次扬尘的产生,通过实验测试不同供水流量下各板的收尘效率,增大供水流量收尘效率明显增加,在700 L/h时沟槽板4达到最大收尘效率为99.702%。  相似文献   

18.
用于空气净化的电吸尘器理论分析及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电吸尘器用于工业除尘与室内空气净化时的异同性,对电吸尘器的吸尘效率、有效驱进速度等重要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对室内用空气净化器的电场及其参数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具有扩缩板结构的线板式静电除尘器,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不同电压、进口气速和颗粒粒径条件下,扩缩板不同排列方式对电场强度分布、气流场、颗粒轨迹和收尘率的影响,并与平行板式静电除尘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扩缩板扩展了收尘极的表面积,增强了收尘极附近电场强度,并随其高度的增加,电场强度和影响范围随之增大,因其产生的低速涡旋有助于延长颗粒的滞留时间,利于颗粒脱除.总体上,带有扩缩板结构的静电除尘器收尘率优于平行板式静电除尘器.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三维电极在实际应用中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电解槽的模型装置.实验采用自制的有机玻璃电解槽,阳极板选用Ti/RuO2 IrO2,阴极板选用1Gr18Ni9Ti.用一对钛平板电极作为模拟粒子,通过改变主极板电压和粒子间距来测量粒子电流、虚拟槽电压和主极板电流,研究粒子电流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主极板电压和模拟粒子间距是影响粒子电流的主要因素,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模拟粒子电化学反应产物的增加以及主极板电化学产物的增加产生了一个综合效应,三维电极电化学反应器比二维电极电化学反应器能量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