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从建筑文化的六次会议,从《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出版背景,从《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内容,评述了《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出版的意义及价值,并提出了中国建筑文化学的走向问题。  相似文献   

2.
建筑·文化·自然──从中国文化传统看中国建筑的“天人合一”性安阳市建筑设计院牛彦军我国的文化传统就象奔腾的黄河源源流长,而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仿佛就是镶嵌在这条长河中的一串闪光的珠链,它无论何时何地都赤裸裸地反映着中国人的道德、伦理及审美观念。“宇...  相似文献   

3.
"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建筑文明与建筑文化的关联性:建筑文明是建筑文化的内在价值,建筑文化是建筑文明的外在形式;建筑文明尺度对建筑文化品位的内在制约,建筑文明的价值转换,充实为建筑文化的历史积淀,全球化文明散布引发的建筑文化增熵及抗衡文化增熵的三种“负熵流”。  相似文献   

4.
羊恂 《四川建筑》2003,23(2):29-30
从分析建筑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入手,总结了中国近年来优秀的建筑作品中的象征性表现的不同类型和手法,试图从中深入理解建筑创作的本质,以期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5.
徐强  王晓青 《山西建筑》2003,29(8):20-20,66
通过分析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的深层含义,揭示出传统建筑的内在生命力,提出只有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汲取“精”、“气”、“神”,才能创造具有民族性和现代性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6.
该文首先对新时期的建筑文化危机作了阐述,认为其主要表现在于建筑市场中地域文化的失落以及大建设高潮中对传统文化的“大破坏”。文章在阐明“城市黄金时代”与城市振兴的机遇时特别指出:中国的城市黄金时代已经到来。文章认为,当前我们应开拓性地,创造性地研究中国建筑文化遗产。文章最后对“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编繁出版有所评价--应视为近十年来中国建筑研究工作的一大进展,它必将对中国建筑研究以大的推动。  相似文献   

7.
建筑文化的春天——"中国建筑新文化运动"回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回顾自1989年第一班“全国建筑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以来先后8次会议的历程、特点和成果,首次概括并提出“中国建筑新文化运动”这一概念,而且对“科学与民主,创新与复兴”这一文化主题所引起的建筑思想变革以及其社会反响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剖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总序(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康 《华中建筑》2002,20(6):6-9
该文对中华民族深厚广博的文化作了扼要的提示;对中国古代建筑木结构体系的形成,技艺,形制及其重要人伦的思想以及地域建筑文化的差异作了详尽的阐述。文章又对近代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建筑形态所具有的五大特征进行了分析以及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的十大问题作了综述。文章认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文库”的编纂出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对于全社会 建筑意识的提高。培养大众的建筑鉴赏兴趣,提高大众的建筑素养,以及对于古代建筑历史和传统建筑文化 整体研究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蔡镇钰 《华中建筑》2005,23(2):14-14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出版了,这是建筑界的一件大事,它再一次地吹响了弘扬中华建筑文化的号角,是对崇洋媚外建筑思潮一次有力的抨击。 华夏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建筑文化,不但是自立于世界之林且展现了自己的光辉历程,建筑是石头的历史,是华夏文化中光辉灿烂的乐章!  相似文献   

10.
曾凡普  何俊萍 《山西建筑》2006,32(24):23-24
论述了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出现以及一系列背反现象,探讨了现代建筑运动的两个阶段以及对建筑发展的影响,阐述了中国近代建筑的发展历史,指明了其发展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介华 《华中建筑》2004,22(5):10-13
文章对“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中的第32号专著《中国古典建筑的意象化生存》的创新论点、导向价值及其回答的建筑学术疑难问题等作了肯定评价;对于该著主论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如对中、西方古典建筑的比较与评判以及著中的些重要册点也提出了质疑与商榷。  相似文献   

12.
The English countryside has, in recent years, been subject to an array of development pressures, many of which have been the focus of both national and local debate. Local planning authorities (LPAs) have been handed the task of negotiating these pressures and navigating a difficult path between the need to permit necessary development and the desire to sustain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local amenity. It is within this context that less contentious development sites have been sought which also offer sustainable solutions. Wartime airfields have, in many instances, been seen as suitable sites for redevelopment and it is patterns of land re-use on such sites that provide the focus of this research monograph.Through a national survey of local planning practice on wartime airfields, and a series of local case studies, the research which is reported within this monograph explores both the ways in which re-use has been regulated by the UK planning system and the nature of re-use on different sites. Maintaining the rights of aviation groups is an added pressure upon this process. More specifically, the monograph focuses attention on current uses on these sites, the regulatory role of the planning system and the compatibility of new and established uses.  相似文献   

13.
14.
《Progress in Planning》2002,57(2):91-140
Zhujiang delta region has been at the forefront of China's reforms and open door policy. There has been enormous investment from Hong Kong and elsewhere. The region has undergone dramatic economic growth and spatial transformations. Such changes have been brought about by various factors and the consequence of the development has not been evenly distributed in the region. This monograph will assess the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comprehensively by employing a county-level demographic/economic data set of the region. This will be complimented by other data. This monograph will update the previous studies that mainly used larger spatial units such as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a few key economic indicators such as GDP. The monograph focuses on the inflow of non-local investment,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factor contributions to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polarized development and the increasing links between Hong Kong and Zhujiang delta regio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the Zhujiang delta region will in no doubt shed light on the urba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both China and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5.
一个结构所承受的载荷和强度包含着若干不确定性的因素。在结构可靠性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提出灰色载荷和灰色强度的概念,对一个具体结构如何进行灰色结构可靠性分析作了阐述,并提出采用白化系数的白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曾北基 《特种结构》2005,22(2):97-98
通过对现场观察,依据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资料,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多年的玻璃厂混凝土部分的施工现场观察,结合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文献,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的控制和预防裂缝的措施等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8.
冯江 《华中建筑》2004,22(B07):A0001-A0003,A0008
《中国建筑文化之西渐》系“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第26号专著。该文介绍了国内外在中国建筑文化西传史领域的研究状况,以及作者在资料零散情况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在专题选择、时期划分等方面的特点,探索了一些新的史学方法在比较建筑史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蔡军 《建筑师》2018,(2):51-56
《园冶》是我国乃至世界一部关于造园技术与艺术的奠基式专著。建筑是造园四大要素之一,该文献也不乏关于建筑的精彩论述,但目前学界对于其中建筑的研究却不多见。本文作为《园冶》建筑研究的关键一环,通过分析《园冶》中关于建筑类型的记载内容,结合吴文化地域内古典园林建筑的调研,并与我国其他古典建筑文献进行比较,挖掘明代吴文化地域内园林建筑所着重表达的特征。为进一步研究我国古典建筑发展脉络,特别是厘清吴文化地域传统建筑的源流及变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毅捷  封云 《华中建筑》2010,28(11):126-127
李渔不仅是一位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同时,他也是一位造园家和造园理论家。他所著的《闲情偶寄》虽然不是系统论述造园的专著,但它却是研究中国园林艺术理论必读的著作。该文对李渔《闲情偶寄》中有关园林的论述以及他的创新意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