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实现近距离煤层巷道顶板的稳定性分类,首先根据近距离煤层下开采顶板岩层的结构特点构建"散体—块体"力学模型,分析其顶板围岩破坏机理;然后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顶板稳定性的不同因素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将顶板划分为三类;最后经各钻孔顶板稳定性计算绘制出各煤层顶板稳定性分区图。  相似文献   

2.
李晶 《中州煤炭》2020,(9):239-243,249
煤炭开采过程中极易发生顶板事故。基于王坡煤矿的地质条件,利用钻孔、井下钻探、物探、生产揭露资料,分别对该矿煤层顶板沉积特征、煤层顶板岩石结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研究,通过实验室室内测试,获取了煤层顶板岩石抗压强度、泊松比、坚固性系数、黏聚力等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最终确定了影响煤层顶板稳定性相关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影响因素的权重值,得出岩石力学性质是影响煤层顶板稳定性的主控因素。研究可为类似煤矿顶板稳定性因素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7,(11):87-89
煤层顶板稳定性问题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前提。择优分析影响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因素,建立了因素集和评价集。引进了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综合评价煤层顶板稳定性的模型,输出决策结果。得到煤层顶板稳定性位于Ⅱ级较稳定等级,给出了煤层顶板稳定性预测图,为煤矿的开采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7,(10):83-85
煤层顶板稳定性是采煤工作面顶板支护、管理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分析木康煤矿主要煤层顶板工程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该煤矿M_2、M_3、M_6、M_8、M_(10)煤层顶板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煤层顶板岩性、厚度、岩体质量、抗压强度等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顶板稳定性进行综合评判,得出煤层顶板稳定性评价结果。评价结果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瓦斯地质理论为指导,选取煤层埋深、煤厚、底板标高、顶板厚度、底板厚度5个因素,基于DPS数据处理系统,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应用3种不同的归一化处理对崔家沟煤矿煤层瓦斯含量进行分区研究。通过对各相关因素的关联度计算,并进行排序,对4-2煤层瓦斯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评价。最终确定了埋深、顶板覆盖层厚度、构造是影响崔家沟煤矿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从而为瓦斯含量预测相关因素的选取和矿井瓦斯防治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特定条件下4m厚煤层分层开采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由于特定条件的限制,分层开采仍然是厚煤层开采的重要方法之一.以白庄煤矿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煤层厚度、采深、顶板岩性等影响分层开采的主要因素,确定端面顶板的稳定性是影响工作面采煤方法选择重要因素.合理的采煤方法必须能保证其端面顶板的稳定性,通过对端面顶板稳定性和煤壁片帮特征的分析,综合对比大采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浅埋煤层开采顶板涌(突)水危险性预测问题,在详细分析钻孔和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对矿井顶板涌(突)水的预测涉及到的各类数据进行了组织与管理,设计了由预测数据管理和顶板水害预测两大模块构成的预测系统,建立了矿井顶板涌(突)水多因素叠加分区预测模型,并通过陕北张家峁煤矿的实际数据进行预测,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李鹏  樊怀仁  郭鹏程 《陕西煤炭》2009,28(4):31-33,39
对董家河井田5号煤层顶板稳定性特征进行分析,把影响煤层顶板稳定性的因素归纳为岩石的沉积学特征、构造特征、岩石力学性质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影响煤层顶板稳定性因素,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对井田所分4个区块分别进行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井下大断面巷道的支护安全问题,参考行业内学者对巷道冒顶机理和顶板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理论,将数学分析和实测考察相结合,通过层次分析法、加权平均法处理不同因素对顶板稳定影响权重;建立指标量化准确、考察简便、层次清晰的顶板稳定性评价体系和冒顶隐患分区预测模型;经过锦界矿开切眼应用实践,该方法预测分级准确,可对薄弱危险区域支护进行针对性的补强完善。  相似文献   

10.
煤层顶板稳定性分析评价对煤矿安全高效稳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以山西省四台矿为例,将影响煤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分类,并且在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了递阶层次模型,构建了三级对比矩阵,据此构建了研究区顶板稳定性分区图,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李村煤矿地质勘探钻孔资料、试井资料及井田地质条件的分析,应用瓦斯地质理论和线性回归的方法,对李村煤矿3#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主控地质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埋深、上覆基岩厚度是影响李村煤矿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控制因素,地质构造在局部构造部位影响煤层瓦斯赋存和富集,煤厚、顶底板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刘明举  崔凯 《煤矿安全》2012,43(4):112-115
通过对煤田地质勘探、钻孔揭煤资料的分析,应用瓦斯地质理论和线性回归的分析方法,分析了车集煤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探讨了煤层瓦斯赋存与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煤层厚度、岩浆岩侵入、顶底板岩性等地质因素之间的关系,综合分析认为断层、岩浆岩侵入及分布是影响车集煤矿二2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东胜—神府矿区煤层顶板水害特点,提出了煤层顶板含水层富水性探查、煤层顶板水害预测、矿井涌水量预测及其水害防治技术体系,在分析以上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认为井上下联合探查、钻探与物探并用及“顶板钻探+孔内物探”的思路是顶板含水层富水性探查的方向,基于GIS的煤层顶板水害预测方法的应用是提高其预测准确性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樊敏 《中州煤炭》2021,(2):65-68
构造裂隙是含水层富水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矿井充水通道之一.渭北煤田某矿井5煤直接顶板为山西组砂岩含水层,是煤层采掘中的直接充水水源.对井田内已知构造进行了分形、量化,并结合含水层岩性特征、层位特征等多种主控因素,采用富水性指数法对煤层直接顶板含水层富水性进行了评价和分区,指导了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Fisher判别理论建立了急倾斜煤层项煤可放性分类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选取老顶、直接顶、底板、瓦斯、采深、倾角、煤层厚度、坚固性系数、夹矸等9项指标作为Fisher判别分析模型的分类判别指标.利用国内矿区急倾斜煤层可放性分类实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建立顶煤可放性分类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求得判别函数.用建立的模型对5个矿山的急倾斜煤层顶煤可放性进行分类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王长征 《山西焦煤科技》2012,36(5):15-16,21
斜沟煤矿二水平21采区辅运大巷上山掘进遇特厚煤层垂直导水裂隙带,沟通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水,造成工作面钻孔突水,累计突水量26 511 m3,影响大巷施工2个月。通过本次钻孔突水,对煤层浅埋薄基岩区顶板砂岩裂隙水影响矿井安全生产有了进一步认识,为今后斜沟煤矿及相似地质条件矿井防治顶板砂岩裂隙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王润红  郭联宏  朱文胜  郭华 《煤矿安全》2012,43(10):135-138
根据华晟荣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提取评价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关键指标,在工程实践中分析煤层底板突水灾害发生的各方面因素,通过对井田钻探揭露奥灰岩的15个钻孔数据分析确定了隔水层厚度及底板承压水的水压值,分析了突水系数公式的演化,计算出突水系数,确定了华晟荣煤矿3#煤层带压开采分区均处在相对安全区。同时进一步预测了矿井涌水量,核验了矿井排水能力,为华晟荣煤矿3#煤层工作面回采时采用带压系数进行复核验证提供了数据基础,对制定完善带压开采技术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Fisher判别理论建立了急倾斜煤层顶煤可放性分类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选取老顶、直接顶、底板、瓦斯、采深、倾角、煤层厚度、坚固性系数、夹矸等9项指标作为Fisher判别分析模型的分类判别指标.利用国内矿区急倾斜煤层可放性分类实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进行训练,建立顶煤可放性分类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求得判别函数.用建立的模型对5个矿山的急倾斜煤层顶煤可放性进行分类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确定巷道顶板不同区域的稳定性,采用岩芯采取和描述、岩石切片显微观测为主要研究方法,以煤岩沉积学为理论基础,以岩层砂泥比值为主要指标,将矿井顶板稳定性分为Ⅰ~Ⅴ级。结果表明:将砂泥比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可以做为顶板岩层稳定性分类的重要依据,并据此得出矿井的顶板稳定性分类图;试验矿井顶板砂岩层强度低、湿式钻眼时岩层强度弱化、锚杆锚索锚固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原始沉积环境的不同而使砂泥比值过小、泥岩含量大、顶板稳定性大部分区域为Ⅲ~Ⅴ级所致。在进行Ⅳ,Ⅴ级顶板支护参数设计时,要重点监控岩层强度下降造成的支护结构失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