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玉  杨维 《煤炭学报》2012,37(11):1935-1940
针对矿井应急救援无线Mesh网络,提出了一种修正分级信道分配策略。为满足矿井应急救援WMN对实时性与稳定性的需求,兼顾其长距离中继传输的通信特点,该策略采用了分布式静态信道分配方式,并针对应急救援网络链路带宽需求分布不平衡的特点,采用了基于链路预期负载的信道分配优先级机制。该机制根据数据流的网关汇聚性,利用链路距离网关的跳数,反比计算出链路的预期负载。仿真结果证明采用所提信道分配策略的矿井应急救援WMN传输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网络容量,且其业务传输的实时性得到了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煤矿灾后救援通讯系统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Mesh网络技术的煤矿救援通讯指挥系统,介绍了煤矿应急救援通讯系统网络结构,深入研究了煤矿井下无线Mesh网络通讯技术,设计了煤矿应急救援通讯系统节点硬件。研究结果将为矿井灾变条件下,极大提高救灾的安全性、可靠性奠定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矿井数据传输为研究背景,阐述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在井下应用的优势,通过网络路由模型的建立和路由算法的实现,完成了构建无线传感网络的理论研究,利用计算机仿真平台对该模型和算法进行了有效性验证,并取得了科学的结果。该方法的提出为煤矿井下数据传输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符合现代化煤矿开采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许磊 《煤炭技术》2014,33(11):337-339
针对煤矿应急通信系统的特点以及现存的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基于无线Mesh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结构,构建了井下应急救援无线通信系统,从系统的组网方式以及整体结构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为新的井下应急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张维  丁恩杰  赵亮 《煤炭技术》2012,31(8):177-178,181
提出一种自适应拥塞控制路由策略。从路由机制、拥塞监测、拥塞的自适应控制、邻居路由器的选择、广播区域半径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设计,对于无线Mesh网络路由控制技术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7.
陈鹏君 《煤》2015,24(3)
主要分析了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在生产中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煤矿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根据应急管理的实践经验,从应急救援评价体系的构建、无线Mesh网络技术在救援通讯系统中的应用、救援技术装备的配置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加强煤矿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煤矿井下巷道的特点和矿井无线Mesh网络的应用特殊性,提出了一种矿井低功耗无线Mesh网络的设计方案。根据该网络拓扑结构特点和应用场景,重点研究了时间同步技术,以及低功耗机制和数据通信等关键技术。测试表明,该网络组网灵活、安装快捷、通信可靠,在煤矿井下无线监测和无线传输领域有着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在煤矿特别重大事故中出现了一个新特点,即许多特别重大事故发生后,由于矿井应急救援能力薄弱,造成事故危害和灾害范围进一步扩大。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矿井火灾应急救援能力,了解应急救援中存在的问题,使矿井发生火灾后能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尽可能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以减少事故损失。  相似文献   

10.
无线Mesh技术在煤矿井下应急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煤矿复杂、危险的生产环境及井下应急通信的需求,探讨了井下应急通信技术的选择,介绍了基于无线以太网(WLAN)的Mesh技术与VoIP技术在煤矿应急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煤矿企业对煤矿事故救援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MESH网络的煤矿应急救援通信系统,介绍了煤矿应急救援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重点阐述了搭建无线MESH网应急救援通信系统的原理、总体设计方案和系统实现。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现对井下目标位置环境参数的远程采集、语音通信以及传达指令等功能,为救援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煤矿井下巷道的线型结构以及随着掘进工作的进行网络逐渐增大的特点,分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在矿井下的应用及制约网络的主要因素。从提高网络鲁棒性出发,提出一种线型网络动态路由算法,该算法结合定向扩散原理构建网络传输梯度,根据节点能量对路由节点进行量化分级,采用能量优先原则对传输路径进行动态选择。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均衡网络能耗,提高网络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3.
马尊云 《煤矿安全》2022,53(2):130-135
基于矿区紧急救援和突发事件处理时的现场音视频信息,利用H264协议实现视频编解码,利用Speex语音引擎实现音频编解码,依托无线Mesh网络,结合RTP实时传输协议和基于SIP协议的语音对讲技术,实现了基于音视频的应急救援可视化现场指挥系统;系统通过摄像仪、听说器、生命体征传感器、多参数气体测定器,将事发地点的现场图像、环境参数、救护队员生命体征等信息传输至后台指挥中心,同时系统支持前方和后方的双向语音对讲,供救援指挥人员实时掌握整个救援情况并进行可视化的管理和调度。通过国内煤炭行业多个救护队的应急救援演练实践表明:该系统提高了救灾工作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灵活性,对防止二次灾害的发生提供了有效的预防途径,取得了良好的救援效果。  相似文献   

14.
矿山无线救援通信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提出矿山无线救援通信环境特殊(有限空间,线状场景,短距离通信),对设备要求高(便携式,本质安全,动态拓扑,宽带自组网络,即铺即用等).分析并比较了小灵通、无线局域网、蓝牙、ZigBee、超宽带、Ad Hoe网络、无线Mesh网络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指出无线Mesh网络技术具有速率高、传输距离远、移动性强、自组织、自愈合等特点,目前更适合于井下无线救援通信.基于三核(DSP ARM MCU)技术实现的Mesh矿井无线救援终端由多媒体采集平台和无线Mesh网卡组成,将无线客户端与无线路由器连接到一起,能实时采集、传输井下现场的视频、音频、环境参数(氧气、一氧化碳、瓦斯浓度和环境温度)等信息,并具有存储、显示、报警等功能,实现了"即铺即用"的矿山救援应急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15.
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缺少设计方法的情况,分析了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特征,确立了煤矿应急救援组织设计方法。依据设计方法,对救援任务分解,进行任务-资源规划,将煤矿应急救援的各微观主体分为4个实体,建立煤矿应急救援组织结构模式,并将组织结构模型抽象为网络,通过对效率、效率比的计算来获得应急救援组织的效率。最后,通过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此应急救援组织模式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煤矿瓦斯事故应急救援技术的研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控件MapX建立了可视化的煤矿瓦斯事故应急救援系统,该系统拥有丰富的数据库和知识库,将井下危险源、工作面、避灾路线、瓦斯影响区域、救援设备分布等与煤矿瓦斯密切相关的信息在地图上动态显示,并且将其属性信息与图形信息紧密结合,图文并茂,为煤矿瓦斯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基于无线局域网的矿山井下定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山井下的无线人员和机车定位对于提高矿山的生产效率,增强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架构下,基于接入点(AP)接收信号强度信息(RSSI),利用经验和估值相结合的算法实现了矿山井下的无线定位.通过试验证明,该方法可实现定位精度在9 m以内,充分满足了矿山井下无线定位需求,克服了当前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仅能实现井下巡检功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周兢  杜兵建  阴慧胜  张彪  李红叶 《钻探工程》2021,48(S1):200-205
钻探作为一种有效的应急救援手段在矿山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得到了应用。本文根据应用目标不同将应急救援钻孔分为生命保障孔、救生孔、排水孔、灭火孔、瓦斯抽放孔等。生命保障孔钻探技术、排水孔钻探技术、大口径救生孔钻探技术等3种典型的矿山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钻探技术在矿山灾害应急救援工作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加强矿山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钻探技术配套设备的研发和相关钻探工艺研究将有力促进矿山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煤矿井下避难硐室与救生舱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继平 《煤炭学报》2011,36(5):713-717
提出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建设原则:无大功率和大容量电源、无安全隐患、不影响矿井通风和安全生产、便于快速紧急避险、免维护或易维护、经济实用等。提出严禁将救生舱的生存舱与设备舱分离;救生舱不宜设置在巷道中;在一定的区域内宜分布设置多个中小型避难硐室或救生舱。提出煤矿井下避难硐室和救生舱宜采用高压气体膨胀制冷;风机宜采用气动风机;宜利用制冷系统的热交换器表面凝水除湿;宜采用压缩氧供氧;不宜采用蓄电池或外接电源供电照明;宜配备便携式O 2、CO、CO 2、CH 4、温度、湿度等检测仪;传感器及分站、人员位置监测分站、调度电话等,应选用用户已有系统的配套设备;救生舱的排气孔、连接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安全监控、人员位置监测和通信等系统的管线,宜分两侧布置。提出软体救生舱不宜在煤矿井下使用;除掘进工作面和临时作业场所外,煤矿井下其他巷道和作业地点均应有不少于2条步行安全撤至地面的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