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甾酸和甾烷醇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精炼植物油时脱胶产生油脚和脱臭副产馏出物内富含植物甾醇,这些副产物系为制取植物甾醇良好来源;所含植物甾醇主要有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等,其中,尤以β-谷甾醇量最丰。其化学结构与胆固醇相似,但在侧链上有部分不同。另外,与植物甾醇共存的还有一种天然微量的双链饱和型甾醇,即甾烷醇。由于从植物甾醇内难以分离精制甾烷醇,一般是通过将植物甾醇加氢饱和而成。制取β-谷甾烷醇以β-谷甾醇、豆甾醇为原料,菜油甾烷醇以菜油甾醇为原料。  相似文献   

2.
结晶法分离纯化大豆甾醇中β-谷甾醇和豆甾醇单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β-谷甾醇和豆甾醇在环己酮中的溶解度,利用β-谷甾醇和豆甾醇在环己酮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差异,分别用重结晶法提纯β-谷甾醇和豆甾醇,并对豆甾醇的结晶条件(料液比、结晶温度和养晶时间)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过4次结晶操作,β-谷甾醇的纯度可达到90%;豆甾醇结晶过程中采用料液比(混合植物甾醇与环己酮的比,g/mL)为1:3.3、结晶温度25℃、养晶5 h的条件下,经5次结晶豆甾醇的纯度达到96%.  相似文献   

3.
采用薄层层析、溶剂结晶、高分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等方法对翅果油植物甾醇的成分进行了提取分离与分析,确定了β-谷甾醇、豆甾醇、豆甾烷醇、麦角甾醇、5-氯-豆甾烷-3-醇乙酸酯、麦角甾-5-烯-3β-醇、豆甾-5,24(28)-双烯-3β-醇、豆甾烷-7,24(28)-双烯-3β-醇、豆甾烷-3,5-二烯等10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4.
无溶剂直接酯化法合成亚油酸甾烷醇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甾烷醇与亚油酸在无溶剂条件下,直接酯化法合成亚油酸甾烷醇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以酯化率和体系氧化程度为考察指标,单因素考察筛选利于合成的底物酸醇摩尔比、催化剂添加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并采用L9(34)正交实验进一步优化得出最佳合成工艺:亚油酸与甾烷醇的摩尔比3∶1,催化剂用量3%,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150℃,在此条件下,亚油酸甾烷醇酯的酯化率达到81.23%。采用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近红外光谱对亚油酸甾烷醇酯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亚油酸甾烷醇酯的热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薄层色谱和GC-MS/FID结合的方法分析玉米胚芽毛油中的总甾醇、游离甾醇和甾醇酯的组成及含量,并且对甾醇酯上的甾醇和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胚芽毛油的总甾醇含量为(1 1.01±0.01)g/kg,其中谷甾醇(59.04%)、菜油甾醇(21.16%)和谷甾烷醇(1 1.08%)是占比最多的3种甾醇。甾醇酯是玉米胚芽油甾醇的主要存在形式,占总甾醇的47.59%,游离甾醇占总甾醇的35.33%。谷甾醇(61.45%)、菜油甾醇(20.42%)、谷甾烷醇(11.26%)和豆甾醇(4.77%)是甾醇酯中的主要甾醇,亚油酸(57.81%)、油酸(21.09%)、棕榈酸(10.94%)和硬脂酸(2.86%)是甾醇酯中的主要脂肪酸。  相似文献   

6.
以干玉米须为原料,研究其植物甾醇的提纯结晶工艺。皂化处理后的玉米须的提取条件经过优化后,在超声波功率220 W、液料比12∶1(m L/g)、35℃超声处理55 min的条件下,玉米须总甾醇得率达到10.5886 mg/g。得到的粗品经氯仿萃取后,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得到结晶,再滴加甲醇抽滤后得到甾醇重结晶。其中,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纯度分别为47.5%±0.24%和36.7%±0.13%,植物甾醇纯度为92.76%。  相似文献   

7.
葡萄籽油中植物甾醇的提取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种酿酒葡萄(美乐、赤霞珠、龙眼、霞多丽)的种籽为原料,提取葡萄籽油,经皂化、萃取制得植物甾醇。采用GC-MS方法首次分析了葡萄籽油中植物甾醇的组成及含量,结果从葡萄籽油中检测到6种植物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岩藻甾醇、豆甾烷醇、环木菠萝烯醇),其中白葡萄品种(龙眼、霞多丽)籽油中总甾醇含量高于红葡萄品种(龙眼、霞多丽)。在鉴定出的6种植物甾醇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其次是豆甾醇和菜油甾醇,岩藻甾醇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杜杰 《中国油脂》2021,46(9):145-148
对食用油进行皂化前处理,以胆甾烷醇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菜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4种植物甾醇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食用油中植物甾醇的专一性强,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3.00~3.30 mg/100 g和9.00~11.00 mg/100 g,精密度(RSD)为0.89%,回收率为90.51%~110.25%。该方法用于测定食用油中4种植物甾醇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棉油皂脚中植物甾醇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从棉油皂脚中提取植物甾醇的工艺条件。以皂脚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并对粗品进行纯化,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甾醇含量为考察指标。植物甾醇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皂化料液比1∶3,90℃下皂化3 h,用乙酸乙酯进行萃取,料液比为1∶20,粗甾醇的提取率为75.6%,其中提取得到的β-谷甾醇和菜油甾醇的纯度分别为(66.5±0.47)%、(5.67±0.08)%,其经无水乙醇重结晶两次后,纯度可达91.8%。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重现性较好;HPLC法测定甾醇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周蕾 《中国酿造》2021,40(5):177
该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同时测定植物蛋白饮料中β-谷甾醇、豆甾醇、菜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烷醇5种植物甾醇及胆固醇含量的方法。在优化升温程序、柱流速等仪器条件基础上,对比确定了样品取样量、皂化碱液浓度及最佳的衍生化条件。样品经皂化、提取、浓缩并衍生化后用正已烷定容,经GC-MS选择离子(SIM)扫描模式分析,5α-胆甾烷内标法定量。经方法学验证,各甾醇组分方法检出限为0.032~0.058 mg/kg,定量限为0.104~0.190 mg/kg,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9),在0.304~21.3 mg/kg质量浓度范围内,加标回收率为90.6%~101.2%,相对标准偏差(RSD)≤5.3%。  相似文献   

11.
常见精练油中植物甾醇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对我国常见的植物油中植物甾醇含量进行测定,建立了植物甾醇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对11类共25种精炼植物油中的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烷醇、菜油甾烷醇及菜籽甾醇等的含量进行分析.本方法相对标准差为1.1%~6.9%;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的回收率的RSD值范围为3.0%~4.7%.玉米胚芽油中植物甾醇含量最高,其次是菜籽油和芝麻油.不同种类的植物油植物甾醇的含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同一种类不同品牌的植物油中各植物甾醇所占的比例基本接近.对我国居民植物油中植物甾醇的摄入量进行了初步估计.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靠,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以作为精炼植物油中植物甾醇的测定方法.建议我国居民可以通过食用含植物甾醇较高的食用油来增加植物甾醇的摄入量。  相似文献   

12.
以大豆甾醇和油酸为原料,在酶的催化下合成大豆甾醇油酸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催化剂脂肪酶的种类和用量、醇酸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大豆甾醇油酸酯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大豆甾醇油酸酯的合成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大豆甾醇油酸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催化剂N435脂肪酶用量6%(以大豆甾醇和油酸的总质量计)、醇酸摩尔比1∶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30 h、异辛烷用量10 mL(大豆甾醇为1 mmol时),在最佳条件下大豆甾醇油酸酯产率为86. 51%;红外表征说明合成的产物为大豆甾醇油酸酯。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一种高准确度、快速的HPLC方法测定初榨葡萄籽毛油中维生素E、植物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谷甾烷醇)及角鲨烯的含量。样品经高温皂化,以无水乙醚为提取剂提取,纯化后采用HPLC检测。流动相采用A相甲醇-乙腈-叔丁基甲醚(体积比85.5∶8∶6.5),B相超纯水-冰醋酸(体积比99∶1),梯度洗脱,进样量20μL,流速1.0 m L/min,维生素E与3种常见植物甾醇、角鲨烯检测波长分别为292 nm与210 nm,柱温25℃,谷甾烷醇采用ELSD检测,运行时间25 min。结果表明:11种目标物的质量浓度均与峰面积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0.10~5.00μg/m L,定量限为0.17~6.25μg/m L;样品中维生素E总含量为357.09~655.06mg/kg,植物甾醇总含量为1 220.11~3 178.76 mg/kg,角鲨烯含量为24.21~67.98 mg/kg。该方法测定相对偏差较小,结果准确,可以成批次测定初榨葡萄籽毛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固体粉状保健品中豆甾醇、菜油甾醇、β-谷甾醇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保健品经过KOH和乙醇的皂化反应, 用乙酸调节pH至6.5~7.5, 使用C18色谱柱(100 mm×2. 1 mm, 1.8 μm), 甲醇为流动相, 等梯度洗脱, 用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04 nm进行检测。结果 本方法可以在 10 min内完成3种植物甾醇的分离分析。3种植物甾醇线性范围为10~200 mg/L, 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豆甾醇、菜油甾醇、β-谷甾醇的检出限分别为0.095、0.13、0.13 g/100 g (S/N=3), 定量限分别为0.32、0.43、 0.44 g/100 g (S/N=10), 豆甾醇、菜油甾醇、β-谷甾低中高3种浓度的加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102.9%、96.1%~101.9%和92.3%~98.7%, 6次重复性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RSD)均小于5%。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 适合测定保健品中豆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造纸法再造烟叶各工艺阶段甾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对5种甾醇(麦角甾醇、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及β-谷甾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烟叶原料中5种甾醇的含量(质量分数)均高于烟梗,且两种烟草原料中的甾醇类化合物均以豆甾醇和β-谷甾醇为主;②在提取和浓缩阶段,甾醇含量均降低,降低量分别占原料中甾醇总量的21.35%和15.13%;③在掺配阶段,低浓浆中甾醇实际增加量占原料中甾醇总量的10.64%;④在打浆和抄造阶段,甾醇含量均降低,降低量分别占原料中甾醇总量的14.06%和14.18%;⑤其余工艺阶段的甾醇含量变化不大,最终再造烟叶产品中甾醇量占原料中甾醇总量的48.67%。   相似文献   

16.
植物油中常见的几种植物甾醇的薄层色谱分离与鉴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和  李玉帼 《中国油脂》1997,22(2):20-22
采用薄层色谱法分离与鉴别植物油中常见的豆甾烷醇、β-谷甾醇、豆甾醇、△5-燕麦甾醇、△7-豆甾烯醇、α—菠菜甾醇、△7-燕麦甾醇等七种植物甾醇。  相似文献   

1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9):200-204
采用高速剪切闪式提取技术从灵芝中提取总甾醇。GC-MS分析表明:灵芝总甾醇提取物中主要含有麦角甾醇和麦角甾-7,22-二烯-3β-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在剪切机转速8 400 r/min、液料比25∶1(mL∶g)、剪切时间9 min的最优条件下,麦角甾醇实际得率为0.072 1%。对灵芝总甾醇提取物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的测定,V C做阳性对照,灵芝总甾醇(以麦角甾醇计)浓度为1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达95.16%,对ABTS+·的清除率达81.33%,对·OH的清除率达55.41%,还原力吸光度为1.746。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一种利用紫外高效液相法(HPLC-UV)测定植物甾醇中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的方法。采用 Waters Symmetry 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柱温30 ℃,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8 nm。实验结果表明: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在38 min内均能实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2.52~50.30、5.08~101.60、5.10~102.00 μg/mL时,甾醇单体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1、0.9989、0.9991,检测限为2.5 μg/mL;日内精密度在0.06%~3.06%范围内,日间精密度介于1.56%~6.61%;加样回收率介于92.74%~106.25%之间。本方法能够准确测定4种植物甾醇中3种甾醇单体的含量,其中大豆甾醇和木甾醇中3种甾醇单体的含量组成差异较大,大豆甾醇中菜油甾醇和豆甾醇的含量分别为163.80~251.23 mg/g和134.89~235.04 mg/g,远高于木甾醇中的菜油甾醇和豆甾醇含量,而木甾醇中β-谷甾醇含量为(685.10±7.55) mg/g,则明显高于β-谷甾醇在大豆甾醇中的含量。相对现有的高效液相方法,本方法实现了对混合甾醇中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3种甾醇单体的精确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68种保健食品常用原料植物甾醇含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68种中草药植物甾醇的含量进行检测,为进一步认识和利用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目前保健食品原料中批准可用的中草药68种,按照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了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烷醇的含量,并计算各成分占总量的百分比。结果保健食品原料中可用的68种中草药中,植物甾醇的总含量从5.2mg/100g(诃子、鲜白茅根)到321.4mg/100g(蒲黄)。来源于植物的"花"、"种子"、"皮"等部位的样品中植物甾醇的含量较高。本次研究发现所有检测样品中都含有β-谷甾醇,且在绝大多数样品中此成分的含量最多;传统用来降血脂、抗炎的中草药中均含有较高的植物甾醇。结论 68种中草药中均含有一定量的植物甾醇,这可能是中药发挥作用的功能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添加胆固醇、β-谷甾醇和豆甾醇,采用乙醇注入法结合动态高压微流射技术制备甾醇脂质体,研究不同甾醇对脂质体膜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加入,使甾醇脂质体粒径从(48.35±0.41)nm分别增至(106.27±0.90)nm和(107.27±0.59)nm, Zeta电位保持不变,均在-30 mV左右;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添加甾醇的脂质体形成了稳定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甾醇可以使脂质体的盐稳定性和pH稳定性增强,但对温度稳定性无显著影响;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加入使脂质体膜的流动性、疏水性和微极性都显著减小,这表明脂质体磷脂双分子膜的结构变得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