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考证了杜甫与房琯布衣之交的可能性,考论了杜甫去成都赴梓州的原因;考证了杜甫入严武幕府的具体时间;对杜甫离蜀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理解和推测.  相似文献   

2.
简要分析了杜甫在株洲所写的十首诗的内容.通过考证,确定了这十首诗的写作时间、编次和地点,订正了前人和今人对这十首诗理解上某些错误.对杜甫湖湘、株洲诗作进行了评价,并说明研究杜甫湖湘、株洲诗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002年11月中国杜甫研究会第五届年会暨“杜甫与湖南“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举行,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台湾的12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杜甫与湖南“、杜甫的思想和性格以及杜诗的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为配合“杜甫与湖南“的论题,大会会程采用了颇具新意和特色的流动形式:即在长沙设主会场,而在岳阳、平江、株洲设分会场,让与会代表沿着杜甫当年在湖南的足迹进行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4.
杜甫在株洲作诗的时间、编次、地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杜甫在株洲所写的十首诗的内容。通过考证,确定了这十首诗的写作时间、编次和地点,订正了前人和令人对这十首诗理解上某些错误。对杜甫湖湘、株洲诗作进行了评价,并说明研究杜甫湖湘、株洲诗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结合现实主叉理论,重新审视杜甫诗歌"诗史"的称谓.认为"诗史"并不仅仅是指他的诗展现了那个时期的历史事件,而是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达到了一种真实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代"诗圣",杜甫在诗歌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对杜甫诗歌的研究也是从古至今,层出不穷。从篇章结构、音调变化、写作手法、修辞手段等四个方面对杜诗绝句艺术特色进行了简要解析。  相似文献   

7.
杜甫以其特有的生命活力,通过对神圣的消解、自我的的调侃以及人生苦难因果逻辑的荒诞化展示,使强大的外部异已力量,以一种巧妙的喜剧化方式呈现出来.个体生命也就摆脱了社会人生的重重重压,而可以张扬于自由的心灵空间,因而杜甫的诗歌于悲剧主调之外,又具有了一种喜剧精神.  相似文献   

8.
杜甫有151首诗歌中出现了暮字。由暮字所组成的意象深刻的反映了杜甫敏锐的时间观念和清醒的生命意识。强烈的迟暮之忧成为了杜甫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符号,对岁暮的焦灼又让他的诗歌始终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苍凉。然而杜甫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又让我们从暮色看到了一丝希望。  相似文献   

9.
"杜诗疗疟"之说兴于唐代,缘起于杜诗能"避疟鬼"和"驱疟鬼"的戏说,后来伴随历代读者对杜诗理解和感受的积累,读杜诗可以祛病的阅读体验逐渐被丰富和强化。"杜诗疗疟"之说的流传,不仅是杜诗文学接受史上一种独特的接受现象,也是我国阅读治疗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医案。  相似文献   

10.
"杜诗疗疟"之说兴于唐代,缘起于杜诗能"避疟鬼"和"驱疟鬼"的戏说,后来伴随历代读者对杜诗理解和感受的积累,读杜诗可以祛病的阅读体验逐渐被丰富和强化。"杜诗疗疟"之说的流传,不仅是杜诗文学接受史上一种独特的接受现象,也是我国阅读治疗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医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杜诗"诗酒"与"诗筵"角度入手进行研读与赏析,发现杜诗里不但有一股浓烈的酒香,还有许多美食的描述和记录。为此,笔者在研读杜诗的基础上,以唐时御席、华筵以及民间清宴、家宴等席谱为线索,并根据西蜀饮食文化特色和古今宴席特点,与川中有名川菜烹饪大师合作,再现杜诗中当年的美味佳肴,最终探索与设计出了一套完整的"杜甫诗宴"。  相似文献   

12.
严羽和叶燮所生活的时代氛围、所处的诗学环境,对杜甫的欣赏,对传统作家作品的态度与方式方面,都有极强的可比性,异、同交织。就这三个方面进行对话,具有很强的学术意义。他们在当时都面临着诗坛各种资源的强烈冲击,都重视对古书的承传和积累;在认同、推崇杜甫的同时,都没有跪倒在他面前,对杜甫的平淡之作都给予了辨证与合理的评析;在对待传统作家作品方面,他们都弘扬了传统艺术派的诗学思想,注重对作品整体的感知,但原因各不相同。相对而言,严羽对“诗-书-学”关系的把握更为辨证、透辟和鲜明。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诗学在唐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杜甫诗对于中国古典诗学的影响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直至今日仍旧对中国诗学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对于杜诗研究,南宋以来就流传一种说法——千家注杜,历代学者对杜诗倾注的心血之大没有哪个诗人可以媲美。本文从史学、诗法以及儒学三个方面入手,试图探讨杜甫诗在这三个方面的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杜甫酷爱《世说新语》,杜诗中多处使用《世说新语》中事典。杜诗用《世说新语》事典方式多样,多用于描写景物,叙述交往和抒发个人情感。杜诗善于叙事和语言精警的特点显然受到《世说新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提出“翻译行为”的概念,从翻译的预期功能和目的出发诠释翻译活动,打破了以原语为中心的静态研究模式,将翻译视作一种以译者为中介的有选择性和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从功能翻译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把严复的翻译看作是一种有特定目的的翻译行为,并将其置于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译著的选择、翻译方法以及采用的文体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咏史诗古已有之,至唐代杜牧遂成蔚然大观。杜牧的咏史诗,将精辟的史论融入到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善于采用翻案的手段,标新立异,放言高论,提出与传统观点相对立的新颖独到的见解。不但脍炙人口,而且对史论式七绝咏史诗体的确立和发展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哀江头》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被叛军羁押长安中所作,其艺术与思想水平均达到很高境界,是杜诗中的精品。并谈论此诗,多从其马嵬诗开山之作的角度对其文学史意义进行分析,至其中贵妃形象的象征意义,其与杜甫平生“致君尧舜上”的理想之关系,则少有涉及。本文试图通过上述角度对杜甫此时的心路历程,本诗的艺术手法与情感特征,进行分析,期借此探寻“安史之乱”后,杜甫具体表述。  相似文献   

18.
在语法化的作用下,"然"由具有实义的动词、代词意义逐渐虚化.作形容词词尾是其虚化后的重要功能之一,唐宋时期是"然"作词尾呈现出最活跃和最丰富形态的一个阶段,对唐宋时期词尾"然"的构词形式的归纳分析,并和现代口语中保留下来的词尾"然"的词语比较研究,即是对语法化作用于"然"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就《诗经》的研究史而言,崔述《读风偶识》的问世,打破了传统的汉学、宋学、古文、今文并行的格局,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他倡导的大胆质疑、大胆刨新的学术精神以及关于《诗经》的学术见解。对其后的整个学术界都有指导意义。崔述对《诗经》研究从经学向文学的复归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