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左光明  谭斌  王金华  秦礼康 《食品科学》2009,30(14):183-187
苦荞米与苦荞粉加工中各组分主要营养功能性成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制粉工艺中,营养功能性成分主要富集于麸皮,蛋白质和黄酮含量分别高达23.88% 和6.58%,但利用率仅为34.57% 和13.65%,而按蒸谷米工艺加工的苦荞香米和全营养苦荞米,其营养功能成分含量显著(p < 0.01)高于苦荞粉,蛋白质和黄酮的利用率可达78.95%~89.58% 和66.44%~77.78%,同时还形成了较多的抗性淀粉,含量分别为4.68% 和6.84%。因此,苦荞米比苦荞粉具有更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2.
如今,吃粗粮已不等同于艰辛的生活,由于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正威胁着现代人的身体健康,于是追求清新自然的饮食方式和绿色低热量的健康食品正成为一种趋势,苦荞、高粱、玉米等杂粮食品又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其中,苦荞食品更是由于丰富的营养构成,独有的药用成分和显著的食疗功效而成为餐桌上的新宠。  相似文献   

3.
郭元新  周军 《食品工业科技》2005,26(11):100-102
介绍了苦荞饼干的加工技术及质量标准,重点应用正交实验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产品的配方进行了优化。研究表明,苦荞粉∶小麦粉∶油脂∶水=30∶70∶8∶34为适宜配比。   相似文献   

4.
新型苦荞茶的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荞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类值得开发的食用和药用资源。从多种苦荞品种中筛选芦丁成分最高的选荞Ⅰ号为原料,与选荞Ⅰ号的叶粉混合,经成型、烘培等工序加工研制新型的苦荞茶。研制的茶汤色清澈明净,黄绿色。有明显的苦荞风味,制品因创新的引入黄酮物质含量高的叶粉,充分利用的苦荞资源,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对加工过程中的各参数比,感官质量进行探讨,得出最佳工艺。确定产品中叶粉的添加量为2.4%,采用苦荞麦粉和叶粉混合后再进行烤制的工艺所制成的产品感官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5.
6.
以苦荞茶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按1∶1为发酵剂,发酵温度为42℃下,对苦荞茶酸奶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最佳试验工艺为:苦荞茶鲜牛奶比为1∶60;蔗糖添加量为7%;接种量为4%;发酵时间为3 h。以最佳工艺生产的苦荞茶酸奶色、香、味、组织状态等俱佳。  相似文献   

7.
本文精选苦荞灌肠,苦荞凉粉,威宁荞酥,云南荞等四种传统食品,通过试验对其传统制作方法了适当是,提出较为合理,便于掌握的传统优质苦荞传统食品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8.
苦荞米及萌动苦荞米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苦荞米及萌动苦荞米加工过程中浸泡和蒸煮时间对熟化度,以及熟化后苦荞含水量对脱壳率和整米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浸泡时间≥4h,蒸煮≥30min和浸泡时间≥5h,蒸煮≥20min的各处理,熟化度都能达到100%;当熟化后的苦荞水分含量在24.0%~26.0%时,脱壳率达到100%,整米率>90%。萌动苦荞米与苦荞米的加工工艺,可以采用相同的熟化条件和脱壳条件。苦荞及萌动苦荞脱壳工艺条件的研究为苦荞米及萌动苦荞米的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苦荞是我国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苦荞保健功能食品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苦荞叶中富含黄酮化合物和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癌等多种功效,该文对苦荞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苦荞叶的充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丽江苦荞茶为原料,开发营养丰富的茉莉花苦荞茶饮料,研究茉莉花苦荞茶饮料的加工工艺,为苦荞茶的深加工提供一定的参考。茉莉花、苦荞茶经过浸提,通过一定的配比调配成茉莉花苦荞茶饮料。对茉莉花苦荞茶饮料加工过程及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通过感官评分和方差分析确定茉莉花苦荞茶饮料配方及最佳加工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茉莉花0.4%,苦荞茶6%,蔗糖6%,柠檬酸0.04%,蜂蜜0.5%的配比得到的茉莉花苦荞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苦荞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农作物,含有多酚、蛋白质和多糖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以黄酮含量高而出名。这些活性物质通过自身性质特点和彼此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苦荞表现出抗氧化、抗癌、降血压、降血糖和降胆固醇等多种健康益处。因此,苦荞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保健食品原料,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接受。本文主要从苦荞的活性物质和保健功效两方面出发,深层次探讨研究国内外苦荞中活性物质和保健功效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苦荞进一步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苦荞麦麸皮中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肖诗明  张忠  李勇  曾继光 《食品科学》2006,27(1):156-158
采用乙醇溶液浸提、水溶液浸提、乙醇抽提三种方法提取苦荞麦麸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乙醇溶液浸提的最佳提取上艺条件是:A3B2C2D2,即用10倍75%乙醇在70-75℃下浸提4h;水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最佳提取组合为A3B3C3,即用20倍水量在70-75℃下浸提6h。乙醇溶液抽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95%的乙醇回流抽提8h。  相似文献   

13.
苦荞黄酮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以四川和山西两种苦荞黄酮为研究对象,用甜荞黄酮和茶多酚作为对照,比较了它们对化学发光法产生的超氧化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稳定自由基—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苦荞黄酮清除三种自由基的有效浓度范围为 10- 3~ 10- 4mg/mL,并且表现为其内各组分的协同效应。苦荞黄酮清除三种自由基的能力,以对羟基自由基的消除效果 (川 SC50=1 3378× 10- 4mg/mL,晋 SC50=0 9329× 10- 4mg/mL)最显著;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 (川 SC50=4 1961× 10- 4mg/mL,晋 SC50=3 1995× 10- 4mg/mL)和超氧化阴离子自由基 (川 SC50=7 2461× 10- 4mg/mL,晋 SC50=8 0848× 10- 4mg/mL)的能力要强于甜荞黄酮;清除超氧化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要强于茶多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贵州地区不同品种苦荞的灰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淀粉、直链淀粉、总糖、粗纤维、总黄酮、出粉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品种苦荞粉对苦荞面条感官品质、蒸煮损失、拉伸特性、质构特性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加工苦荞面条的苦荞品种。结果表明:10个品种总黄酮含量均值可达2.07 g/100 g,黔苦7号中总黄酮含量(2.95±0.11)g/100 g显著多于其他品种(P<0.05),粗蛋白含量均值为10.91 g/100 g,黔苦7号粗蛋白含量最高(12.09±0.77)g/100 g,直链淀粉含量均值达到22.85 g/100 g,出粉率均值达到70.32%。在苦荞粉添加量40%,小麦粉添加量60%,面团含水量35%的条件下制作苦荞面条,黔苦7号感官评分最高,拉伸阻力最大,弹性较好,更适用于苦荞面条加工。  相似文献   

15.
苦荞麦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可作为糖尿病和高血脂症患者的饮食长期食用。用苦荞粉作为主要原料,可加工制作焙烤食品,但在高温下其生物活性物质芦丁等的稳定性会受到影响,并直接关系到产品的降糖功效。本实验通过测定在不同焙烤温度、不同焙烤时间下处理的苦荞麦样品中芦丁的含量,发现在一定焙烤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中芦丁的含量略有升高;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随着焙烤时间的延长,样品中芦丁的含量同样略有升高。因此,苦荞麦适合加工制作焙烤食品,其最佳加工工艺条件为:焙烤温度190~200℃、焙烤时间30min以内。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不同品种苦荞种子的正确分类方法,以11个不同品种的苦荞种子为研究材料,使用扫描仪获取种子彩色图像,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提取每个种子的特征变量28个,建立了一个包含11个品种440个苦荞种子,12 320个数据的矩阵。通过逐步法筛选有效特征变量,并利用有效变量构建判别模型。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8个变量中,颜色变量为苦荞品种判别的主要变量。颜色变量和形态变量相结合,构建的贝叶斯判别模型,回判正确率达到了96.8%,交互验证正确率达到了94.7%。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现代统计方法,能有效地对苦荞种子的颜色与形态特征进行精确量化和快速分析,可作为不同品种苦荞种子分类鉴别的一种客观,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全营养苦荞米抗性淀粉形成的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苦荞为原料,按蒸谷米工艺生产全营养苦荞米。在单因素筛选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产品中高含量抗性淀粉(Rs)形成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水分含量对营养苦养米RS的形成影响最大,4℃静置有利于RS晶束的形成,60℃干燥有利于RS晶束的生长,pH值无显著影响。全营养苦养米抗性淀粉形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渍籽粒水分含量50%、汽蒸压热温度130℃、时间60min、干燥温度60℃。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盐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等方法,获得一种苦荞麦种子贮藏蛋白。经非变性SDS-PAGE分析,纯化后的蛋白质纯度达到了95%以上,分子量约58kD。进一步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VB1与纯化的苦荞麦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VB1与该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后,内源荧光发生改变,其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VB1与苦荞蛋白作用的结合常数为3.9×104L/mol,结合位点数为1。分子间的结合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  相似文献   

19.
苦荞保健茶开发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苦荞麦营养成分独特,现代医学表明苦荞麦在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防止内出血、抗癌、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该研究以苦荞籽粒加工过程中总黄酮含量、芦丁含量、抗氧化性、感观质量为指标,对苦荞保健茶加工工艺进行探讨,得出最佳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