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 《烹调知识》2009,(3):62-62
张大千是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他生平两大嗜好:一是讲求吃,二是爱听京戏。他认为“吃”不仅是裹腹而已,更是人生最高的艺术,只要能力所及,他都在追求吃的艺术。他的吃,不仅博食中国美味,遍尝世界佳肴,而且他综合中外饮食文化,结合中国书画艺术刨造的“大千菜”,也同他的画一样驰名海外。张大千爱自制菜肴与家人并二三知交共食,不喜赴大宴,不喜去一般餐馆进食。在京时常与亲友家人吃谭家菜,冬季亦去西单安儿胡同吃蒙古同胞经营之烤牛羊肉。张大千一生好游名山大川,足迹遍踏祖国大地,  相似文献   

2.
高原 《烹调知识》2011,(8):11-11
张大千是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生平两大嗜好一是讲求吃,二是爱听京戏。他认为“吃”不仅是果腹而已,更是人生最高的艺术,只要时间允许,他都在追求吃的艺术。他的吃,不仅博食中国美味,遍尝世界佳肴,而且他综合中外饮食文化,结合中国画艺术创造的“大千菜”,也同他的画一样驰名海外。张大千爱自制莱肴与家人并二三知交共食,不喜赴大宴,不喜去一般餐馆进食。  相似文献   

3.
悦读     
《中国烹饪》2014,(12):134-134
《第九味》 世上有八味,酸甜苫辣成涩腥冲,可是曾先生说,一根舌头九样味。至于第九味是什么.曾先生说:“小子你才几岁?就想尝遍天下,滚你的蛋去。”那年我十岁。  相似文献   

4.
光明 《美食》2010,(5):73-73
湖南人爱吃辣,“不怕辣”是对湖南人的真实写照,而绝味的“辣”正是对了湖南人的口味,这就是为什么绝味鸭脖街头巷尾广布的原因。所谓“湘情绵绵,绝味满宴”,满宴绝味摆,你等你来尝。  相似文献   

5.
麻辣重庆     
易水寒 《美食》2006,(5):31-31
我们到重庆后第一顿饭吃的就是火锅。都说这里是“火锅之都”,不尝火锅怎么成?去得太早,火锅店里只有我们这一桌客人。一个服务员问我:“锅底要辣的还是要清汤?”“当然是辣的了!”“先生你是外地人吧?”“是的。”“那就给你们上个微辣的吧!”瞧不起外地人?转念一想,人家也是善意,就按你说的上吧!然后点菜,都是在我们那个城市吃不到的,有仙人掌、竹笋、豌豆苗等。碟子里的调料是麻油,而在我们那儿,调料是麻酱、腐乳汁加韭菜花。锅子端上来,通红通红的一层油!把菜下进去,烫好,夹出来,往嘴里一放,哇塞,这哪里是微辣,分明是狂辣!辣死我老人家了。不仅脑门子上顿时汗水淋漓。这种辣,夹杂着诸多麻的因素,据说锅底里除了辣椒之外,还放了很多花椒,“麻”给“辣”火上浇油,推波助澜,两狼狈为奸、互相依恃、水涨船高,将“辣”推进到极致。但是既然点了,也不能让人家看出咱外行来,只好硬着头皮开始吃。好在麻油是凉的。把烫好的菜放进去,使劲涮啊涮,估计涮凉了,才把它放进嘴里。不一会工夫,我的嘴巴已经彻底麻木了,只能机械地一张一合,感觉自己好像是在吃饭,但又不敢太确认。买完单,我落荒而逃,回头看看饭店,心里充满了恐惧。  相似文献   

6.
如今下馆子,还有人吃上海本帮菜吗?估计做个调查,十个人里头,有一增亍时髦吃辣去了,还有几个假模假样,拿起刀叉品西餐,又或者打着“追求健康” 的牌子陪美眉尝日本,韩国料理,惟独剩下那一半想起来吃上海菜,那半个还是吃得大兴的。  相似文献   

7.
高原 《餐饮世界》2008,(1):70-70
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除了在绘画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生平还有两大嗜好:一是讲求吃.二是爱听京戏。他认为.“吃”不仅是果腹而已.更是人生最高的艺术.只要能力所及,他都在追求吃的艺术。他的吃.不仅博食中国美味.遍尝世界佳肴.而且综合中外饮食文化,他结合中国书画艺术创造的“大千菜”.也同他的画一样驰名海外。  相似文献   

8.
吃热     
有人说,爱“吃热”是咱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相信这话没多少人会表示反对。早年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写道,他曾在小馆里买饺子吃,“外加一碗热汤,吃得满头大汗,十分满足。”他还回忆小时候夏天喝北京豆汁儿——总要“先脱光脊梁”,咽为豆汁儿之妙。在于酸烫辣,“越辣越喝,越喝越烫”,“最后是满头大汗”。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  相似文献   

9.
钟新亮 《新食品》2007,(14):108-108
“生在战争年代,我们就要去打仗,生在和平年代,我们就去搞营销。”不知是谁说的这句话,在下很是认同。因为只要稍加留意,你会发现处处皆营销,人人会营销。大到在北京举办的中非论坛,营销的是友善、合作、共同发展的中国形象;小到街边的“新辣道”饭店招牌,一看就知道,卖的就是“辣味”和“辣道”。  相似文献   

10.
古人言称饮食为“人之大欲”,是谓“生命不息,饮食不止。 偏偏中国人又极讲究吃,讲究喝,搞成了一门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将平日三餐也变得高深莫测了。这还不够,又将奇馔佳肴的百般滋味引伸到人生的各个断面,每每让人尝遍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  相似文献   

11.
贵州酸食     
“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就这一句民谣,便生动地描绘出了贵州人对酸味的喜爱。贵州虽然毗邻四川、湖南两个吃辣大省,受其影响吃辣有过之风盛行,但贵州人吃酸的习俗却较之吃辣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贵州各地还有许多著名的富有民族特色的酸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烹饪》2009,(8):126-126
一个人尝遍珍馐美味后告诉你,他最喜欢吃的却是顺德农村的米心粥,最让他难忘、的美食是一杯廉价的果冻,他就是香港资深食评家、国际饮食旅游作家协会远东区主席唯灵先生。  相似文献   

13.
1、黄永玉招待友朋家宴,席上有碗自己腌制的湖南凤凰家乡小山椒。他介绍说:“这东西可香了,吃一口想两口,下饭。”友朋问:“辣否?”黄答:“看你从什么角度说这个问题了。耐辣的人认为不辣,不善辣的人会认为它太辣,站的高度、起点不一同,立场观点也就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4.
吃“苦”被人们视为最时尚的选择,苦味能促进食欲,因为其味苦而清香可口。我国自古就有“苦味能清热”、“苦味能健胃”的经验之谈。酸、甜、苦、辣、咸,五味之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是甜还是辣?是苦还是甜?营养学专家告诉我们,从现代人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来说,自讨“苦”吃可以带来很大的甜头。听  相似文献   

15.
小弦 《北京纺织》2009,(1):212-215
美面是吃出来的!如果新春时候能尝遍京城民族地域风情的美食,定会让你明年喜气洋洋,一副好气色。新春来临之际,大家都在煞费苦心的搜寻天下美食,渴望在这个特殊的节日一饱口福。看看我们为美食主义者收集来的京城“新春美食记”,让您的“味”道十足。  相似文献   

16.
美面是吃出来的!如果新春时候能尝遍京城民族地域风情的美食,定会让你明年喜气洋洋,一副好气色。新春来临之际,大家都在煞费苦心的搜寻天下美食,渴望在这个特殊的节日一饱口福。看看我们为美食主义者收集来的京城“新春美食记”,让您的“味”道十足。  相似文献   

17.
张大千是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生平两大嗜好:一是讲求吃,二是爱听京戏。他认为吃不仅是果腹而已,更是人生最高的艺术,只要时间允许,他都在追求吃的艺术。他的吃,不仅博食中国美味,遍尝世界佳肴,而且他综合中外饮食文化,结合中国画艺术创造的大千菜,也同  相似文献   

18.
丁正琪 《烹调知识》2008,(12):44-45
贾母摆宴大观园,凤姐取笑刘姥姥。吃饱喝足,闹够笑够,又摆上几盒点心。每盒两样,这盒糖糕油卷,那盒各色小面果,又一盒一样是一寸来大的小饺儿……贾母问是什么馅儿,回答道是螃蟹馅儿。贾母听了皱眉,说:“这油腻腻的,谁吃这个!”贾母只拣了一个卷子,只尝了尝,剩下大半个都给了丫环。薛姨妈只拣了一块糕,也只尝了尝。  相似文献   

19.
侗乡腌酸菜     
强春云 《四川烹饪》2006,(10):24-24
今年刚放暑假,便有黔东南的老同学盛情相邀前往一聚,想想假期也无甚要事,便欣然应了下来。多年不见,昔日同为清苦学子的老同学,如今已身居要职.风光得不行,这自然让依然清贫的我产生了吃大户的想法。见面不到十分钟,我便向老同学提了一大串吃住行的要求.而且特别强调,本人生来一张馋嘴,一生奉“吃”为第一要事,你千万安排妥当了。老同学挠了半天头皮,才说了些诸如苗家酸汤鱼、布依族八大碗之类的特色菜。我说,这些早都领教过了,没兴趣。最后他才一咬牙说:“到黎平去,吃腌酸菜,酸死你个馋猫”!侗族的腌酸菜我是早有耳闻的,但真吃过的却只有腌鱼,那味道至今犹存于心。“好,我就跟你去黎平!”  相似文献   

20.
张大千是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他生平两大嗜好:一是讲求吃,二是爱听京戏。他认为"吃"不仅是裹腹而已,更是人生最高的艺术,只要能力所及,他都在追求吃的艺术。他的吃,不仅博食中国美味,遍尝世界佳肴,而且他综合中外饮食文化,结合中国书画艺术创造的"大千菜",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