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渗透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岩红  丁昀  杨庆  李鹏 《化工进展》2014,33(12):3299-3303
正渗透技术因其低能耗、耐污染等优势受到国际和国内众多学者的关注,尤其近几年来,取得了迅速发展。本文对正渗透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浓差极化现象作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内浓差极化是影响正渗透技术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而制备适当的膜材料是有效改善内浓差极化的关键技术。回顾了正渗透分离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通过不懈的探索和研发,先后成功制备得到不同材料和结构的正渗透膜。重点讲述膜材料在正渗透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众多正渗透膜材料由于条件限制难以推广应用,希望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突破这项技术难题,缩短科研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在膜材料的实际应用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正渗透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渗透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其分离的驱动力来源于原料液和汲取液之间自然存在的渗透压差,近年来正渗透技术已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关注。简述了基于此技术的正渗透水处理过程的基本原理,指出了这种新型水处理过程的关键技术——正渗透膜和汲取液,根据各自的技术特点对其进行分类概述,并从实验室基础研究和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两方面介绍了这两项关键技术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从水通量角度对不同体系进行了简单比较,分析了各材料和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它们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正渗透膜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渗透技术为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提供了低能耗、高效率的解决方法,同时正渗透技术还是一种绿色能源技术,可以将自然界中常见的渗透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近年来,正渗透技术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探索和研究工作正不断发展。本文就正渗透技术中的膜材料最新进展和正渗透技术在海水淡化、绿色能源、污水回用、航空航天、食品浓缩等行业的应用进行了详实的综述,并展望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正渗透技术的基本原理,对膜材料性能的研究以及正渗透技术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列举了目前常见的商业正渗透膜;分析了聚酰胺薄膜复合膜的研究进展,包括碳纳米管、石墨烯、有机骨架、纳米银、纳米纤维的改性以及新型膜的制备;简述了国内外电厂的正渗透技术应用案例。正渗透技术在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中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了其在盐分复杂的脱硫废水处理中应用的可行性,从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来看,正渗透技术在脱硫废水预处理中具有较大优势,是未来很有前景的电厂零排放水处理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正渗透过程的基本原理;介绍了气体溶液、无机盐类、有机类、磁性纳米粒子、水凝胶等汲取液的性能特点及研究进展;详述了醋酸纤维素类膜、聚酰胺类薄层复合膜、水通道蛋白膜等正渗透膜的特征性能、存在问题及研究现状;综述了正渗透技术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了正渗透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正>向渗透膜技术因其特有的优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正渗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膜污染是限制其应用的重要因素。文中综述了目前正渗透过程中膜污染的种类和特征,介绍了膜污染清洗技术的研究进展,并简要展望了正渗透清洗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渗透膜分离技术具有低能耗、低污染、高回收的特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在海水淡化、污水净化和能源等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简述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其关键技术——正渗透膜和汲取液的最新动向,并对正渗透膜技术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渗透膜分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渗透是浓度驱动的膜技术,是指水通过选择性渗透膜从高水化学势区域向低水化学势区域的传递过程。本文介绍了正渗透的基本构成(驱动力、汲取液和正渗透膜材料),指出膜两侧的浓差极化是水通量性能的最大障碍,采用通量模型说明了膜在两种放置方向下存在的内浓差极化和外浓差极化,内浓差极化对驱动力的减小起着重要的作用;论述了膜材料、原料液浓度、汲取液浓度对正渗透和压力延迟渗透水通量的影响;此外,评述了正渗透过程的膜污染和能耗。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介绍了渗透汽化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离膜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影响渗透汽化分离操作的影响因素。最后对渗透汽化分离技术的工业应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正向渗透膜的不同制备方式及为了达到更优性能所使用的共混、物理涂覆、化学涂覆、植入纳米材料等改性手段进行了概况总结。梳理了正向渗透膜最新研究进展,分析表明改善正向渗透膜的支撑层厚度、表面亲水性是未来研究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