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醛淀粉制备工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高碘酸盐氧化玉米淀粉的方法制备双醛淀粉,探讨了pH值、高碘酸钠与淀粉摩尔比、高碘酸钠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投料方式对双醛淀粉中醛基含量的影响,得出双醛淀粉制备工艺的优化条件。结果显示,在pH值为1.2~1.5、高碘酸钠与淀粉的摩尔比为1.1∶1、高碘酸钠浓度为0.5mol/L、反应温度在33~40℃之间、反应时间3h条件下,并采用将淀粉加入到高碘酸钠溶液中的投料方式,可得到高醛基含量的双醛淀粉。  相似文献   

2.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钾为氧化剂制备双醛淀粉,然后添加一定的添加剂,采用流延法制备双醛淀粉复合膜。结果表明:超声处理能提高双醛淀粉醛基含量,当马铃薯淀粉质量分数为5%、高碘酸钾/淀粉质量比为1.4∶1时,醛基含量为62.39%;添加明胶的双醛淀粉复合膜表面光滑平整,力学性能高,综合性能好。  相似文献   

3.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高碘酸钠为氧化剂,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到双醛淀粉制备的最优工艺条件:高碘酸钠与淀粉物质的量之比1.1:1,反应pH3.0,温度30℃,反应时间2h,淀粉乳浓度8%,得到的双醛淀粉中醛基含量为87.36%。偏光显微镜图片显示,样品醛基含量越高,偏光十字越少;通过红外图谱的表征,发现在波长为1729cm-1处出现明显的吸收峰,说明反应产物中有醛基存在;布拉班德粘度曲线表明,双醛淀粉的起糊温度比原淀粉高,峰值粘度随氧化度的升高而降低;X-射线衍射图谱表明,强峰吸收随着醛基含量的升高而消失,说明淀粉的结晶结构被破坏。  相似文献   

4.
以山药淀粉为原料,高碘酸盐为氧化剂制备双醛山药淀粉,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淀粉浆液质量分数,高碘酸钠与淀粉葡萄糖单元的摩尔比对醛基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制备醛基含量大于90%的双醛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4 h,pH值为4.0,淀粉浆液质量分数为20%,高碘酸钠与淀粉葡萄糖单元摩尔比为1.1:1,在此条件下醛基含量高达97.5%。  相似文献   

5.
使用高碘酸钠氧化木薯淀粉制备了醛基含量5%~85%的双醛淀粉(DAS-5~DAS-85),利用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X射线衍射(XRD)、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研究了双醛淀粉的结构和性质,结果显示:木薯淀粉分子量高于1 000万,醛基含量为5%时淀粉重均分子量降为9300。氧化反应首先发生在淀粉非晶区,而后破坏结晶区,醛基含量高于39%时淀粉变为无定型结构。随醛基含量增加,双醛淀粉糊化温度升高,糊化焓减小,颗粒表面变粗糙,结构塌陷。在25℃下,质量分数为10%的DAS-85溶液放置6 h出现透明沉淀, DAS-53溶液放置12 h出现透明沉淀, DAS-39溶液48 h后仍澄清。  相似文献   

6.
以NaIO_4作氧化剂,氧化木薯淀粉制备双醛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淀粉乳含量10%,高碘酸钠与淀粉物质的量之比1.1:1,反应溶液pH值3,反应温度40℃,搅拌反应3h。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制备的双醛淀粉产品中双醛含量93.5%,产率96.7%。制得的双醛淀粉经红外光谱表征,波长1 750cm~(-1)处出现明显吸收峰,波长2 750cm~(-1)处出现弱吸收峰,说明产物中醛基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拟均相两段工艺氧化法制备双醛淀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绿豆淀粉为原料,NaIO4为氧化剂的拟均相两段工艺制备双醛淀粉(dialdehyde starch,DAS),考察预处理阶段中温度、酶处理、超声活化和氧化阶段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值、投料比、NaIO4浓度、淀粉乳浓度、相转移催化剂对制备双醛淀粉的影响,前段的预处理采用超声活化处理,后段的氧化工艺考察相转移催化剂的影响,并用正交法对制备双醛淀粉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以醛基含量为考察指标,预处理时不宜用酶,处理温度50~60℃,经30℃、40W、40kHz超声活化淀粉乳30min能有效提高淀粉与NaIO4的氧化反应活性,制得高醛基含量的DAS。相转移催化剂对提高产品醛基含量有一定作用。经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条件为: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反应时间2h、反应温度40℃、n(NaIO4):n(淀粉)=1.0:1.0、NaIO4浓度0.5mol/L、淀粉乳质量分数10%、体系pH2,在此条件下,制得的DAS双醛含量为96.81%。经光谱和理化性能等指标的检测证实所得的DAS与文献报道的DAS相符合。  相似文献   

8.
李富丽  罗发兴 《现代食品科技》2009,25(12):1448-1450,1453
脲酶是一种来源广泛的植物蛋白酶,能高效、专一的催化尿素分解.本文利用双醛淀粉(DAS)作为酶固定化载体对脲酶进行固定化.同时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载体的醛基含量,载体与酶的配比对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经实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双醛淀粉载体醛基含量80%,反应pH值6.0,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25h,酶与载体的配比为1:1(mL/g)  相似文献   

9.
用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棉纤维制得二醛纤维素,并采用FT-IR、XPS法分析了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棉纤维及经丝素蛋白溶液处理后氧化棉纤维的结构。结果表明:棉纤维经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生成了二醛纤维素(DAC),并且二醛纤维素上的醛基随着氧化程度的加深不断增多,氧化后纤维素大分子中的羟基及氢键结构逐渐减少,表明氧化的过程也是棉纤维大分子不断解聚的过程;氧化棉纤维经丝素蛋白溶液处理后,二醛纤维素上的醛基与丝素大分子上的氨基直接形成亚胺(席夫碱)结构。  相似文献   

10.
戊二醛是含两个具醛基官能团的醛,其化学结构式为:戊二醛的鞣性较甲醛、乙二醛、双醛淀粉为强,主要表现为裸皮吸收戊二醛的速度及结合量较为突出,但成革的收缩温度它们彼此很相近。  相似文献   

11.
郭庆启  张娜  方桂珍 《食品科学》2011,32(11):204-208
通过环氧氯丙烷和高碘酸钠依次对纤维素进行环氧化和双醛氧化,制得环氧化双醛氧化纤维素。以环氧化双醛氧化纤维素为载体固定化β-半乳糖苷酶,研究固定化酶的制备条件、酶学性质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固定化时间4h,固定化pH6.5,m酶:m载体=1:15时,固定化酶的活力最高为0.528U/g。与游离酶相比,β-半乳糖苷酶经过固定化后最适反应温度升高,热稳定性和耐酸碱性增强,米式方程分析表明,β-半乳糖苷酶经固定化后与底物的亲和力增加,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相对酶活力为64%。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固定化酶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环氧化双醛氧化纤维素的环氧基和醛基与β-半乳糖苷酶的氨基发生共价反应形成固定化酶。  相似文献   

12.
张波 《辽宁丝绸》2003,(4):10-12
利用高碘酸钠氧化可溶性淀粉制得双醛淀粉(DAS),用碱滴定法,测其氧化度(醛基含量).并研究不同反应时间、初始pH值、温度对产物氧化度的影响,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分别是反应时间1.2h,初始pH值1.4.  相似文献   

13.
选用机械力化学法制备纳米纤维素,使其内部氢键断裂,减少团聚效应。通过双醛纳米纤维素中的醛基与明胶中的氨基、羧基反应形成氢键及酰胺键,以此构筑出拥有超分子结构的自愈合材料。自愈合材料的成型速度快,在40s内便能完成制备;纳米纤维素与明胶均无毒无害,生物相容性好,拓宽了自愈合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双醛淀粉湿强剂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以高碘酸钠为氧化剂合成双醛淀粉的工艺条件,通过对不同氧化度双醛淀粉的红外光谱和结晶研究,对制备DAS的反应进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根据需要可制得不同氧化程度的双醛淀粉,与原淀粉相比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徐文娟  景宜等 《江苏造纸》2002,(4):41-44,46
本文研究了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以高碘酸钠为氧化剂合成双醛淀粉(Dialdehyde starch,简称DAS)的工艺条件。通过对不同氧化程度双醛淀粉的红外光谱和结晶度研究,对制备DAS的反应进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根据需要可制和不同氧化程度的DAS,双醛淀粉与原淀粉相比其物理和化学性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NaIO_4为氧化剂,用紫外光照催化拟均相制备双醛淀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氧化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pH为3,反应时间为2.5 h,高碘酸钠浓度为0.5 mol/L。此时产品的醛基质量分数可达97.68%、产率为85.65%;经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偏光显微、色度和理化等的测定,结果表明所制备产物为双醛淀粉,且品质质量与市售品或文献值相符。用紫外光照射对拟均相低温氧化法制备DAS有明显促进作用,且波长短、功率高和效果好。在活化阶段对淀粉的活化有提高作用,且有紫外光活化使DAS产率从无光照的71.82%增加至82.01%,醛基质量分数从80.78%提高到92.87%,且光照活化效果顺序是254 nm365nm无光照;在氧化反应阶段紫外光照对NaIO_4氧化淀粉成DAS有促催化作用,紫外光照产率提高了5.66%~8.85%,醛基含量提高了2.53%~8.68%,而光照催化氧化效果顺序是254 nm/25 W254 nm/15 W365 nm/25 W365nm/15 W无光照。  相似文献   

17.
以双醛氧化纤维素为载体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研究了固定化酶的制备条件、微观结构及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固定化时间4h,固定化温度4℃,酶/载体=1:3000(g:g)时,固定化酶的活力最高为50.9U/g。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固定化酶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双醛氧化纤维素的醛基与木瓜蛋白酶的氨基发生共价反应形成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木瓜蛋白酶经过固定化后,热稳定性和耐酸性增强,与底物酪蛋白的亲和力降低,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相对酶活力为55.1%。  相似文献   

18.
双醛淀粉毒性低、化学反应活性高,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工原料,而双醛淀粉的流变性会对双醛淀粉的应用产生重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pH下制备双醛淀粉的流变性,结果表明溶液呈胀流型,提高剪切速率,黏度略有增加,pH3.5下制备双醛淀粉的黏度比pH7下制备双醛淀粉的黏度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碘酸钠对亚麻纤维进行选择性氧化,可使纤维素链单元的2个仲羟基氧化成醛基,红外光谱图证实了活性醛基的生成。在高碘酸钠选择性氧化纤维素过程中,影响氧化程度的因素主要有高碘酸钠质量浓度、氧化时间等。研究了氧化时间和高碘酸钠质量浓度对氧化亚麻纤维醛基含量、失重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高碘酸钠质量浓度、延长氧化时间,亚麻纤维中的醛基含量增加,但亚麻纤维的失重率增加。随着氧化程度的加深,亚麻纤维的断裂强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王淼 《纺织科技进展》2016,(4):22-23,52
为制备出性质稳定的尿素-双醛淀粉,并确定与原淀粉的最佳配比,分析了合成尿素-双醛淀粉时的影响因素,并对比测试了不同配比的尿素-双醛淀粉与原淀粉浆膜的外观及浆液性能。结果表明尿素-双醛淀粉与原淀粉以一定配比使用时,性能优良,适宜用作浆料对经纱进行上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