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启喷压力下柴油机喷油特性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瀚  刘镇  常汉宝  张晓峰 《柴油机》2010,32(5):13-18
建立了柴油机可控启喷压力喷油器燃油喷射系统液力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利用CB-466燃烧分析仪测试该燃油喷射系统的喷油器针阀升程和喷油器端高压油管燃油压力,与仿真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可信性;在此基础下就不同启喷压力下柴油机喷油特性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启喷压力增大使得喷油延迟,喷油压力增大,燃油的喷雾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台四缸高速直喷柴油机的燃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研究了负荷及燃油喷射压力和供油提前角对该柴油机的着火延迟、瞬时放热率、NOx、CO及HC排放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负荷及燃油喷射压力的提高着火延迟缩短、NOx排放增加;随着供油提前角的推迟NOx排放显著减少;而CO和HC的排放量与负荷及供油提前角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邓东密 《内燃机》1997,(6):39-40
1喷油泵正确安装的意义为了提高柴油机的热效率,应使整个燃烧过程尽量在活塞上行到上止点附近进行。由于滞燃的影响,要达到上述目的,燃油必须在活塞到达上止点前开始喷入,所以喷油始点常以喷油提前角θ表示。不同燃烧室和不同工况的柴油机,对喷油站点有不同的要求,而不同的喷油始点又直接影响柴油机的经济性、动力性、排放、噪声等各项指标。因此选择合适的喷油始点是喷油系统与柴油机匹配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检查柴油机喷油始点比较困难,所以常以检查供油始点为依据。供油始点是喷油泵柱塞进、回油孔关闭时,柴油机活塞到上止点…  相似文献   

4.
在直喷式增压柴油机上进行了供油提前角对生物柴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推迟供油提前角后生物柴油的动力性下降,燃油经济性恶化,NO_x和烟度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推迟供油提前角对生物柴油的喷油压力和滞燃期影响不大,但喷油始点和燃烧始点均迟于柴油。与柴油相比,推迟供油提前角后最高气缸压力下降,放热峰值出现时刻提前,指示热效率降低。燃烧始点与NO_x排放的相关性最大,喷油始点和放热峰值出现时刻也与NO_x排放呈弱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船用中速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匹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4190船用中速柴油机,提出由电控组合泵替代传统机械泵,利用AMESim软件建立电控组合泵燃油喷射系统模型,确定试验用凸轮型线、喷孔直径、油泵柱塞直径、高压油管长度等参数。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研究凸轮工作段位置、喷油器伸出高度、喷孔直径及供油提前角对柴油机经济性和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凸轮工段位置影响喷油规律,从而影响经济性和排放;喷油器伸出高度减小会导致经济性变差;喷孔直径越小,最低燃油耗的供油提前角越大;减小喷孔直径,燃油喷射压力提高,有利于降低燃油消耗率和NOx排放,但小喷孔直径的喷油持续期长,后燃增加,效率下降且CO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加速工况喷油过程的测量分析及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量分析柴油机加速工况瞬时转速,油管嘴端压力,针阀升程等参数每循环变化,根据实测油管和及瞬时转速,进行喷油过程的模拟计算,分析了供油提前角、喷油提前角、喷油持续角、喷油规律、循环喷油量等参数在加速工况每循环的变化,并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7.
对某型高速柴油机采用电控高压共轨技术方案,分析燃烧室的几何形状对柴油机缸内燃烧的影响,借助Fire软件对燃烧室进行仿真分析,模拟缸内燃烧温度、燃油当量比分布等,设计满足高混合速率的凸台燃烧室,以优化共轨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结合台架标定试验,对共轨系统燃油喷射策略进行优化和调整,包括柴油机所有工况的喷油规律、喷油压力、喷...  相似文献   

8.
电子控制柴油机蓄压式喷油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新型电子控制蓄压式喷油系统进行了实验。该系统利用一中等供油压力源,通过蓄压器和压力放大机构,在高速电磁阀的控制下,实现高压喷射。当供油压力为10MPa时,最高喷射压力为80MPa。通过该系统的实验,测量出其喷射特性和电磁阀的动态特性,从而能为该系统的评价、改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是现代柴油机进行性能改进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随着燃烧理论的进步,对喷油率形状及喷射压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喷油率可调、多次喷射及超高喷射压力。常规高压共轨系统的喷油率形状近似于矩形,而且只能通过喷射压力调节矩形的高度,无法改变其形状。同时国内尚没研制出可以实现超高压喷射的压力源。本文结合国内外共轨电喷技术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双压共轨系统这一结构型式。双压共轨系统主要适用于非道路用大功率柴油机,该系统在单次喷射中能够提供两级压力-基压和高压,基压能够满足柴油机部分负荷的喷油需要,高压能够满足全负荷的需要。高低压的转换及组合通过喷油器电磁阀及增压器电磁阀配合完成。通过高低压的组合能够实现喷油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BQ2000型燃油系统与CA498柴油机配套过程中,在高速小负荷工况出现了断续喷射、喷油始点过度迟后等喷射特性异常问题,影响了CA498柴油机的总体性能。针对上述情况,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国产BQ2000型燃油系统的喷射特性进行机理分析和试验来揭示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高速小负荷工况喷射特性异常问题的方法,并进行燃油系统的改进设计,通过燃油系统与CA498柴油机的优化匹配,来进一步提高CA498柴油机性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高压电控共轨系统的喷油特性,利用EFS瞬时喷油测量仪试验台,采用位移法对Bosch高压电控共轨喷油系统进行了不同喷射压力、不同喷油提前角以及多次喷射的喷油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油压力越高,喷油率越大且喷油持续期越短;当实现多次喷射时,预喷油量为一定值而预喷间隔改变时,预喷射位置的变化相当于在x轴上横向平移;而当预喷定时相同、预喷油量不同时,在喷油率曲线上显示为在相同位置上峰值不同的预喷射喷油率;后喷射情形与此类似。  相似文献   

12.
通过AMESim软件建立了喷油速率可调的超高压共轨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相同喷油量条件下喷油率的变化特点。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单缸柴油机模型,将不同喷油率导入柴油机的燃烧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喷油率对柴油机缸内压力、缸内温度、放热率、NO_x排放、碳烟排放及输出转矩和油耗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靴形喷油速率匹配合适的喷油提前角可优化柴油机的综合性能。搭建了超高压共轨柴油机台架,开展了不同喷油速率的喷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与相同油量条件下的高压共轨喷射相比,柴油机实施变喷油速率超高压喷射可获得更优异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动力输出提高了5%,燃油消耗量下降了6%,碳烟排放降低,但NO_x排放升高。  相似文献   

13.
缸内燃油分层是改善HCCI燃烧控制的常用方法,为了解决燃油分层的控制问题,应用激光诱导荧光法研究了气道喷射和缸内直接喷射的缸内燃油分布,同时结合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分析了缸内流场对缸内燃油分布的影响.测量结果表明,气道喷射时缸内燃油分布较为均匀,难以形成燃油分层.而缸内直接喷射形成的燃油分层较为明显,且涡流流场测量结果表明,进气涡流对浓区位置分布有明显引导作用.同时采用缸内直喷时燃油的不均匀度的循环变动要比气道喷射的大,且随着缸内直喷喷油时刻的推迟,不均匀度的循环变动增大.  相似文献   

14.
电子控制是柴油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实现柔性喷射过程控制的有效途径。喷射定时对发动机的排放和经济性都有重要影响,传统的机械式供油系统无法兼顾对每一工况的定时优化,而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重要优势之一就是能对喷射定时进行全工况自由调节。新型脉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喷射定时需要根据输油泵的供油凸轮型线、不同工况、油量、压力、经济性及排放性能的要求进行优化匹配。本文以电控直列泵—管—阀—嘴燃油喷射系统喷射控制理论分析为基础,根据喷射系统应用的实际条件进行了大量试验,为新型电控燃油定时的优化和匹配提供了依据和准则。  相似文献   

15.
利用CONVERGE软件建立了半直喷式液压自由活塞发动机的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模型,研究了喷射角度、喷油定时、缸头倾角、进气压力对燃料捕集和混合气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喷射时刻的推迟,燃料捕获率增加,蒸发时间变长;喷射角度越大,燃料捕获率越高,蒸发时...  相似文献   

16.
柴油喷射系统的发展现状及潜力(上)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车用柴油机现在正面临降低有害排放和优化燃油经济性的重大挑战。对于柴油机技术来说 ,喷油系统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柴油机达到排放指标的决定性因素。喷射压力已从 5 0MPa逐步增加到了 2 0 0MPa ,高控制柔性的喷油系统必须能够进行多次喷射和喷油规律控制。喷油系统本身具有高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喷油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新技术如变喷孔面积的喷油嘴技术和新的执行器技术等等是关键的因素。用柔性控制的喷油系统 ,就有可能获得最佳的排放组合和燃油经济性的折中  相似文献   

17.
柴油喷射系统的发展现状及潜力(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车用柴油机现在正面临降低有害排放和优化燃油经济性的重大挑战。对于柴油机技术来说 ,喷油系统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柴油机达到排放指标的决定性因素。喷射压力已从 5 0MPa逐步增加到了 2 0 0MPa ,高控制柔性的喷油系统必须能够进行多次喷射和喷油规律控制。喷油系统本身具有高的效率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喷油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新技术如变喷孔面积的喷油嘴技术和新的执行器技术等等是关键的因素。用柔性控制的喷油系统 ,就有可能获得最佳的排放组合和燃油经济性的折中。  相似文献   

18.
针对采用普通泵-管-嘴燃油系统的液化石油气(LPG)直喷式发动机,建立了考虑高压油泵柱塞偶件燃油泄漏量影响的燃油系统数学模型,并对燃油喷射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及其计算结果的试验验证,揭示了LPG发动机燃油喷射过程的基本规律与工作特征。研究表明:由于LPG具有较高的饱和蒸汽压和可压缩性,致使其压力上升和下降都比较缓慢,供油持续期加长,油管内燃油残余压力较高,压力波动较大,容易发生二次喷射;通过增大出油阀卸载容积的办法,可以消除LPG的二次喷射等异常喷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柴油机喷油系统中的空泡及其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本文论述了柴油机喷油系统中出油阀紧帽腔、高压油管、油嘴盛油槽处空泡的测试及其产生与溃灭过程.供油系统中是否存在空泡,可从压力波尾部的振荡情况来判断.文中还阐明了空泡对发动机燃油消耗与不规则喷射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