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陶果  曾琪  徐友辉  陈自然 《广州化工》2013,(14):9-10,32
介绍了乳液聚合制备法、无皂乳液聚合制备法、悬浮聚合制备法、分散聚合制备法和种子聚合制备法等高分子微球的主要制备方法的特点,并对其在制备聚合物微粒子中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将大豆油进行改性制备大豆油多元醇,替代石油基聚醚多元醇制备聚氨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大豆油在制备聚氨酯泡沫塑料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了介绍:羟基化合物改性大豆油制备聚氨酯泡沫塑料、巯基乙醇改性大豆油制备聚氨酯泡沫塑料、引入第三组分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特殊官能团改性大豆油多元醇制备聚氨酯泡沫塑料等。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利用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质炭的研究进展,对不同制备原料的性质、特征,不同制备条件,如炭化、活化温度、活化类型,以及应用等进行了介绍,讨论了不同的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质炭的最佳条件及不同用途,并展望了未来生物质炭制备和应用研究的前景。利用可再生的、廉价的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质炭,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达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超声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化学处理作为制备纳米材料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技术,已引起越来越多科学研究者的重视。综合介绍了超声应用于制备纳米材料的主要方法,阐述了近几年超声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超声应用于制备纳米材料的机理、通用性以及在超声条件下各种方法制备纳米材料对形貌控制、颗粒粒径大小的关键作用,并展望了应用超声技术制备纳米材料的发展前景,为制备可控制性纳米材料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水热法制备陶瓷粉体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进行了综述。分别从水热法制备压电陶瓷粉体、水热法制备微波陶瓷粉体和水热法制备形貌可控的纳米陶瓷粉体的研究进程来简述水热法制备陶瓷粉体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并介绍了水热法制备陶瓷粉体的原理、特点,并且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单体聚合制备高吸水树脂按照单体数目不同可分为一元均聚制备法、二元共聚制备法、三元共聚制备法和多元共聚制备法,分别对这四类单体聚合制备高吸水树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思路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炭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利用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质炭的研究进展,对不同制备原料的性质、特征,不同制备条件,如炭化、活化温度、活化类型,以及应用等进行了介绍,讨论了不同的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质炭的最佳条件及不同用途,并展望了未来生物质炭制备和应用研究的前景。利用可再生的、廉价的农业废弃物制备生物质炭,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还达到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结合笔者的工作综述了碳纳米管的制备技术及生长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近两年来碳纳米管制备的进情况,包括传统制备方法的改进(电弧放电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和激光蒸发法)、新型制备技术、特殊结构的碳纳米管制备;同时探讨了碳纳米管的各种生长机理;最后提出了碳纳米管制备技术和生长机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纳米二硫化钼制备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还原法、氧化法、电化学法等方面入手,评述了化学法制备纳米二硫化钼的现状。介绍了用单层MoS2重堆积制备纳米插层化合物的方法,包括制备机理、客体物质的种类及MoS2插层化合物的性能与应用等。简要介绍了二硫化钼的结构、性质与功能以及制备纳米MoS2的物理方法。最后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并展望了纳米MoS2的制备方法的发展前景,强调纳米MoS2的制备应是多种方法相结合,朝着制备纳米复合型材料的方向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纳米二硫化钼制备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还原法、分解法、氧化法、电化学法等方面入手 ,评述了化学法制备纳米二硫化钼的现状。介绍了用单层MoS2 重堆积制备纳米插层化合物 (夹层化合物 )的方法 ,包括制备的机理、客体物质的种类及MoS2 插层化合物的性能与应用等。简要介绍了二硫化钼的结构、性质与功能以及制备纳米MoS2 的物理方法。最后对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与对比 ,并展望了纳米MoS2 的制备技术与方法的发展前景 ,强调纳米MoS2 的制备应是多种方法相结合 ,朝着制备纳米复合型材料的方向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结构,综述了它的合成及应用,阐述了制备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的硅氢化反应和磷酸化反应,这两步反应决定了它兼具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双重性质;从物质结构角度讨论了聚醚改性硅氧烷磷酸酯具有优异的抗静电、润湿渗透、乳化分散、低泡等性能,从而能在日用化学品等诸多领域应用的原因。最后指出了这种表面活性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红细胞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断,探讨红细胞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试验,筛检和鉴定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根据抗体是否凝集其自身红细胞,鉴别同种抗体或自身抗体;对鉴定存在红细胞自身抗体的患者,进行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并分析其临床诊断。结果在46000名检测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患者中,检出23名红细胞自身抗体阳性,其中红细胞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者13名。在23名红细胞自身抗体阳性者中,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溶血性疾病6名,系统性红斑狼疮5名,Evans综合征2名,自身免疫性肝炎2名,药物性急性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1名,过敏性紫癜性肾炎1名,Ⅰ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名,溃疡性结肠炎1名,4名未检出与自身免疫相关。结论红细胞自身抗体可出现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或与自身免疫相关疾病患者的血浆中,检测红细胞自身抗体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某些烷基二茂铁与丙酮的缩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酰氯为酰化剂,无水三氯化铝为催化剂,二氯乙烷为溶剂,对二茂铁进行酰化反应得到一系列酰基二茂铁,经Clemmenson还原法得到相应的烷基二茂铁,再用浓硫酸一甲醇体系做为催化剂,进行二茂铁与丙酮的缩合反应,经层析分离得到相应的双(烷基二茂铁基)丙烷。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折光率的测定,对目标化合物进行表征,并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其电化学性质,同时测试其在复合固体推进剂中的燃速催化性。  相似文献   

14.
一种功能性化妆品原料--透明质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延坤  金京顺 《日用化学工业》2004,34(2):111-114,118
论述了透明质酸的理化与生物特性、简易制备方法、特殊功能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同时提供了几个常用的化妆品基础配方。透明质酸是一种对人体具有一系列特殊保护功能且性能优良的天然酸性黏多糖物质。它用于化妆品,可起到保湿护肤、抗衰老、营养皮肤、促进伤口愈合、抗菌消炎及稳定乳化等功能。展望了其在今后国内日化市场上的发展前景,为国内透明质酸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提供一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5.
改性木粉/PVC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PVC木塑复合材料的发展和背景与性能。简述了木质材料的性质和木粉改性的方法,如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介绍了木塑复合材料的生产流程、成型方法(模压成型、挤出成型、注射成型及其成型设备,讨论了对工艺参数的一些要求。指出目前国内PVC木塑复合材料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指明了PVC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乙醇/水的混合溶液中,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分散聚合法制备出聚苯乙烯(PS)微球。然后以微球为模板,PS粒子作为核,SiO_2作为壳,在600℃时经过热分解得到SiO_2空心球。通过热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制得的空心球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讨论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戴平望 《应用化工》2013,(12):2147-2150
以隐色染料结晶紫内酯、酚酞、苯酚红、甲基红为电子给予体、显色剂双酚A为电子接受体和十二醇为溶剂,制备了可逆热致变色复配物,以密胺脂为壁材,通过原位聚合法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对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法等对微胶囊进行了结构与性能表征。  相似文献   

18.
天然防紫外线产品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综述了国内外已研究的天然防紫外线成分的种类(国内:芩芦凝胶、复配天然紫外吸收剂、沙棘油、扇贝多肽、人参和绿茶等;国外:芦荟、水飞蓟和陈皮等);介绍了研究采用的方法和结果;并从头发防晒、儿童防晒、防晒剂复合运用和口服防晒剂等角度展望了天然防紫外线产品的应用潜力和发展趋势;同时也指出了现阶段研究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赖氨酸及其盐酸盐与硫酸盐的理化性能,主导工艺线路,市场应用情况以及国内外生产的规模。阐述了赖氨酸的生产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药妆品的发展历史、目前对于药妆品的定义、药妆品的特点和功效,以及药妆品的一些作用等。对我国目前的药妆品类及市场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市场上的一些药妆品知名品牌进行了介绍。对植物和中草药在化妆品中的应用现状以及中医理论在药妆品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对植物药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并对植物药妆的开发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