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高校道德教育存在理想化、抽象化和知识化倾向,道德教育与生治世界脱节,变成了单纯的思想品德知识灌输.研究认为,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的现实基础,回归生活世界是德育改革创新的重要价值取向,是高校德育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德育生活化目标的人本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的根基不是先验的理性,而是我们所生活的感性世界。道德源于生活,也应以生活为目的。生活的本意在于创造性地生活并创造可能生活,因此,德育生活化应当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回归生活世界,关注个体生命的健全发展和幸福,以促进主体对可能生活的追求与实现为目标。可能生活是具有实现可能性但尚未被实现的生活,要实现可能生活,需要有创造力的主体。因此,德育要实现其目标,必须着力培育主体的道德自由,从而激发创造可能生活的意愿、培养创造可能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教育理念与学习模式。为完成大学德育任务,增强德育有效性,在现代大学德育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思路,新模式。本文从回归德育出发点,优化“德育生态环境”和落实德育创新教育理念等方面,对大学德育中的研究性学习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德育负担过重。通过对大学德育负担过重的若干原因分析,提出减负的多种设想,以期改变当前大学德育现状,提高德育有效性,培养学生道德自觉性,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实现大学德育和人们期望的良性互动,使大学德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道德牵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本质是在时空的自由选择中实现自主自取。课余生活在价值上呈现“失落”、“失色”、“失足”与“得兴”、“得益”、“得志”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属性。控制大学生课余生活的负面影响,张扬其正面功能,从道德上牵引大学生按照“尊己重道、安身立命”的原则,以及“维公护他、清风净气”、“正身尽责、砺志成材”的要求去主宰自己的课余生活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疏忽的德育主题。  相似文献   

6.
德育实效是指德育活动的实际效果。目前人们对学校德育实效的普遍评价是低效,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既有德育自身的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深刻反思已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德育实效低下"的判断有待确认和商榷,它是功利主义、经济至上思想的反映。此论调若继续泛化,会影响德育工作者的信心,阻碍德育理论研究和学校德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研究发现,深入开展德育效果的实证研究,摸清学生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者的育人素养,遵循品德发展规律,构建相匹配的"育德"模式和方法,既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正确路径,也是澄清德育低效论调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7.
<正>云南铜业的生产管理能力提升工程正呈现出打破地域封闭格局,形成区域交流协调顺畅的新格局。抓住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契机,全面提升装备、管理和工艺技术,为云南铜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装备、技术、观念的充足准备。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网络德育的吸引注意力研究就是深入研究网络德育的有效性问题,是将心理学的理论与教育学的实际相结合,运用心理学的科学方法解决大学德育中的现实困惑的尝试。本文由四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9.
德育并非一门讲授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又叫育德,它不是说教,而是品行筑垒;基本途径不是课堂讲授,而是行为示范。行正为范,见贤思齐,这是育德的根本方法。教育反腐,既是生动的品行教育,又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实举措。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的道德研究分析 ,认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德育 ,实际上是信仰教育、政党教育、政治教育、党课教育等 ,亦即是阶级道德教育 ,而市场经济时代的道德教育倡导公民道德教育 ,其主要完成的目标是善良、诚信、责任。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 ,中国应该与世界建立共同的价值关系和伦理关系 ,如果我们仍然坚持计划经济时代的阶级道德 ,一则将直接毁灭市场经济 ,二则也难以建设中国与世界的现代关系 ,对此 ,文章提出德育转向的命题和实现转向的德育系统工程。德育系统工程由纵横两个座标组成。纵向座标包括 :道德养成阶段 ,道德认知阶段 ,道德情感阶段 ,道德情操阶段 ;横向座标包括 :家庭、学校、社会。  相似文献   

11.
12.
《资源再生》2006,(9):1-2
主持:申先生,山东方圆集团是我国铜行业的一个新秀,在近两年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下,电解铜产量达到了18万吨,跃居全国同行业第六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要求德育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这种转型因其受到国情,民情,社情,世情的制约,会很艰难,但当前大学生“三德”匮乏的现实增强了转型的紧迫感。改革传统的德育体制应首先从注重人格教育,公民教育,精英教育入手。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道德教育模式的探讨入手,对主体性道德教育与灌输式道德教育进行了辨析,并明确指出我国高校的主体性道德教育与西方提倡的“无灌输的”主体性道德教育有本质差别,认为我国高校提倡的主体性道德教育,应是整合了灌输式道德教育的合理内容的新型的主体性道德教育。并特别探讨了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几种适用类型,从而为我国高校的德育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道德教育模式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道德教育模式是联系道德教育理论和道德教育实践的中介。 2 0世纪的道德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许多道德教育模式 ,如何看待这些模式 ,如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需要 ,创建新的道德教育模式是提高道德教育实效的手段之一。理想的、有效的道德教育模式应为三个层次 ,即激发道德需要、道德情感的模式 ;提高道德认知能力的模式和德性修养模式。三个层次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 ,共同构成完整的道德教育模式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理念的走向与方法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指出了高校德育在主体、内容、目标、方法及研究上的困境 ,探讨了大学德育理念创新中的人性化、实证化、动态化、整合化、自主化走向 ,并提出了与德育理念更新相适应的大学德育新方法 ,如活动道德教育法、道德案例教学法、道德咨询测验法等。  相似文献   

17.
蔡元培的德育思想不仅包括"立于现象世界"的公民道德教育,而且也包括"有事于实体世界"的世界观和美感教育的部分内容.前者主要说明了德育的适应性功能,而后者则突出了德育的超越性品质.因此,蔡元培的德育目的既包括现象世界的德育目的,也包括实体世界的德育目的.在德育内容方面,既包括指向现实生活的德育内容,也包括指向精神生活的德育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