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响应面法优化藜麦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藜麦多酚提取工艺,以内蒙古种植的藜麦为实验材料,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四个因素对藜麦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案优化藜麦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藜麦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49%,料液比1∶26(g/m L),提取温度73℃,提取时间62 min。在此条件下,藜麦多酚得率为(226.77±1.94)mg/100 g,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对藜麦多酚的提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藜麦多酚的工艺研究,并对藜麦多酚提取液的活性、对自由基和亚硝酸根的清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藜麦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做溶剂、料液比1∶25(g/m L)、超声温度为50℃、以320 W功率超声波辅助提取20 min,藜麦多酚的得率为0.215%,藜麦多酚提取液对亚硝酸根离子的清除能力达到88.4%,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达到90.4%,对DPPH·的清除率为84.3%。  相似文献   

3.
藜麦叶片多酚最佳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藜麦叶为原料,研究藜麦叶片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研究,并运用Design Expect8.0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藜麦叶片多酚类物质的DPPH·和·OH清除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藜麦叶片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3%,物料比1:20,80℃水浴条件下浸提1.12 h;藜麦叶片多酚类物质具有很强的清除DPPH·和·OH清除能力,其IC_(50)分别为1.876μg/mL和6.520μg/mL;同时发现藜麦叶片多酚的含量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其中品种Temuco的多酚含量最高,达到0.675g/100 g。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kisonensis,JCM15041)发酵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以多酚和黄酮含量为响应值,在利用单因素实验明确原料比(藜麦:黑燕麦)、液料比、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等发酵工艺参数优化范围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四因素三水平),建立了可有效富集多酚及黄酮的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原料比(藜麦:黑燕麦)、液料比、接种量和发酵时间对发酵后多酚和黄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发酵优化工艺条件为:原料比(藜麦:黑燕麦)1:3.4(g/g)、液料比7.5:1(mL/g)、接种量4.9%、发酵时间36.5 h,且在该发酵工艺条件下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达到295.3和256.3 mg/100 g,均显著高于未发酵复合谷物(多酚和黄酮含量分别为216.2和202.4 mg/100 g)(P<0.05),也显著高于藜麦和黑燕麦单独发酵(多酚含量分别为256.7和255.3 mg/100 g;黄酮含量分别为209.0和163.3 mg/100 g)(P<0.05)。与单一谷物发酵相比,利用植物乳杆菌发酵藜麦-黑燕麦复合谷物可更有利于多酚和黄酮类功能性成分的富集,发酵产物可用于功能性谷物食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5.
以白、黄、红、黑等4种藜麦为材料,采用福林酚法、亚硝酸钠-硝酸铝法进行总多酚、总黄酮含量测定,以清除DPPH·、ABTS+2种自由基的能力为评价指标,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4种藜麦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分别为(1.6374±0.0047)~(2.8776±0.0699)mg/g和(4.4480±0.0646)~(10.3109±0.1131)mg/g。黑藜麦的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均最高。4种藜麦醇提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的为红藜麦(EC50=6.5440mg/mL),最弱的为黄藜麦(EC50=15.242 8 mg/mL)。只有红藜麦和黑藜麦醇提物均对ABTS+自由基有一定的清除效果,其EC50分别为42.0292mg/mL、49.2832mg/mL。4种藜麦均含有一定量的总多酚和总黄酮,红藜麦和黑藜麦的抗氧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开菲尔乳杆菌对藜麦浓浆的发酵效果及藜麦发酵乳的抗氧化特性,以酸度和活菌数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开菲尔发酵条件后,将其与混合果蔬汁复配、冻干,进行体外胃肠消化模拟,研究藜麦浓浆未发酵组、开菲尔藜麦发酵乳组和果蔬-开菲尔藜麦发酵乳混合组三者黄酮和多酚含量、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及铁还原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藜麦浓浆发酵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5.2%、发酵时间12.4 h、发酵温度37.4℃;藜麦浓浆未发酵组、开菲尔藜麦发酵乳组和果蔬-开菲尔藜麦发酵乳混合组三者经过消化后,黄酮和多酚含量明显升高;果蔬-开菲尔藜麦发酵乳混合组的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及铁还原力比藜麦浓浆未发酵组分别高10.9%、7.6%、11.8%、0.190,比开菲尔藜麦发酵乳组分别高4.8%、1.9%、4.1%、0.022。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关于藜麦营养和生物活性含量的研究状况,概述了加工方式对藜麦营养素含量、多酚成分和皂苷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主要涉及藜麦的常用加工方式:烹煮、挤压、烤、发芽等形式,研究的结果显示不同的加工对藜麦的营养、功能成分的含量及其功能特性的影响差异显著,但是,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元操作的影响,没有系统性地从藜麦原料到藜麦食物摄取全过程考察加工方式对藜麦营养和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青白藜1号(白粒)、贡扎4号(红粒)和青藜2号(黑粒)藜麦为原料,探究不同粒色藜麦营养物质含量、多酚品质与组成及抗氧化性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种粒色藜麦营养品质差异显著(P0.05),其中黑藜纤维、灰分与总氨基酸、白藜粗蛋白、红藜淀粉与脂肪含量分别最高。多酚以游离型为主要形式且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游离酚和结合酚含量依次为黑色红色白色,黄酮较少。共19种酚类被检出,其中p-香豆酸最丰富,没食子酸均未检出。3种藜麦结合型DPPH·清除力均较强,黑色结合型、白色和红色游离型FRAP和ABTS+·清除力较强,黑黎多酚抗氧化相较最高;藜麦粗纤维、蛋白含量与游离酚、黄酮及其结合型FRAP和ABTS~+·清除力显著相关,可用来评估黎麦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性高低。  相似文献   

9.
总结概述了我国对藜麦中多酚提取纯化工艺及功能活性研究现状,展望了其研究方向,为藜麦多酚的深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酶制剂对藜麦馒头中酚类物质、馒头色泽、弹性和口感等品质的影响及其对营养功能的作用效果,试验以藜麦为原料,采用木聚糖酶、真菌淀粉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酶解后混合30%谷朊粉制作藜麦馒头,测定质构、游离酚、结合酚、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酶处理的藜麦馒头物性数据均有所提升,其中真菌淀粉酶组的硬度、弹性、咀嚼性分别提高87%、8%、96%;木瓜蛋白酶组的硬度、弹性、黏聚性分别降低30%、20%、26%。在多酚含量方面的影响,木瓜蛋白酶组总酚含量提高99.23%,但果胶酶组结合多酚提高约32.67%。木聚糖酶组游离黄酮的含量增加25%,而结合黄酮含量降低17.98%。木瓜蛋白酶处理藜麦馒头的游离和总多酚提取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增加96.67%、61.60%,而游离多酚铁离子还原能力增加32.30%。真菌淀粉酶增强藜麦馒头的硬度、弹性、咀嚼性,木瓜蛋白酶处理释放出更多的游离酚,木聚糖酶释放更多结合多酚,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3种品系藜麦(黑藜麦、红藜麦和黄藜麦)进行体外模拟消化,研究多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多酚含量为黑藜麦红藜麦黄藜麦(P0.05),总黄酮含量为红藜麦黑藜麦黄藜麦(P0.05)。经体外模拟消化后,口腔、胃和小肠能显著促进多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的释放(P0.05)。FRAP抗氧化能力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约为口腔小肠胃大肠(P0.05),且藜麦消化液抗氧化性与多酚类和黄酮类物质释放量呈显著正相关。经体外消化后藜麦中结合型多酚类化合物(没食子酸、阿魏酸等)被显著释放,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使藜麦具有较高的营养健康价值。  相似文献   

12.
藜麦由于其丰富均衡的营养价值,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萌发技术作为一种谷物精深加工方式,能够显著改善藜麦产品的风味及感官品质、降低不期望物质含量、促进功能成分富集(如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等,特别适合开发降血糖、防治乳糜泻、改善便秘、促进消化的新型藜麦食品。综述萌发过程中藜麦的主要营养物质变化、生理功能特性研究进展,旨在为藜麦高值化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藜麦由于其丰富均衡的营养价值,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萌发技术作为一种谷物精深加工方式,能够显著改善藜麦产品的风味及感官品质、降低不期望物质含量、促进功能成分富集(如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等,特别适合开发降血糖、防治乳糜泻、改善便秘、促进消化的新型藜麦食品.综述萌发过程中藜麦的主要营养物质变化、生理功能特性研究进展,旨...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藜麦为原料,采取响应面的方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多酚工艺。在单因素的实验基础上,研究温度、时间、液料比和功率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80min,功率为177W,液料比为17∶1mL/g时多酚的提取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量为10.13mg/g。多酚的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藜麦中的多酚还原力、对·O_2清除率、对·DPPH的清除率、对·OH的清除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提高。研究结果可为藜麦多酚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5.
《食品与发酵工业》2020,(2):157-164
为了明确小麦粉中添加藜麦粉对馒头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该文探讨了高筋小麦粉中添加不同比例不同品种藜麦粉(红藜麦、白藜麦以及黑藜麦)对混配粉面团和馒头品质的影响,分析了混配粉面团粉质特性、馒头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以及馒头加工过程中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10%和20%藜麦粉的3种藜麦混配粉馒头均能保持较好的弹性、黏聚性和回复性,且感官评价总分均在82分以上,而添加30%藜麦粉严重降低了馒头品质。3种藜麦混配粉馒头的多酚含量均显著高于高筋小麦粉馒头(40. 39 mg GAE/100g),尤其添加20%藜麦粉的黑藜麦混配粉馒头最高(165. 41 mg GAE/100g)。在藜麦馒头加工过程中,抗氧化活性降低。与小麦馒头相比,添加20%藜麦粉的馒头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加,其中,添加黑藜麦粉的馒头抗氧化活性最高(ORAC值为2 624. 4μmol TE/100g)。3种藜麦粉的适宜添加比例为20%,此添加比例可以在保证藜麦混配粉馒头品质的同时有效提高馒头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
以西藏地区种植的藜麦为原材料,探究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中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功率、乙醇体积分数5个因素对3种藜麦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在获取单因素影响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响应面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3种藜麦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均为料液比1∶24(g/mL)、提取时间42 min、提取温度42℃、提取功率205 W、乙醇体积分数为70%,在此条件下3种藜麦多酚提取量分别为(2.653±0.021)mg/g、(2.437±0.017)mg/g、(2.357±0.025)mg/g;3种藜麦多酚提取量模型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00 1),失拟项不具有显著性(P0.05),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48 3(白)、0.970 7(红)、0.962 0(黑),模型与实验值拟合度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杂粮黄酒的营养与功能特性,本文使用氨基酸分析仪及Folin-Ciocalten法测定小米黄酒、燕麦黄酒、藜麦黄酒和黍米黄酒等杂粮黄酒的氨基酸组成及多酚含量,并通过DPPH自由基法、ABTS+·法、ORAC法评价其及抗氧化特性。发现小米黄酒总氨基酸含量最高,燕麦黄酒、藜麦黄酒次之,黍米黄酒最低,不同酒种间氨基酸组成差距较大;总多酚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藜麦黄酒、小米黄酒、燕麦黄酒、黍米黄酒;小米、燕麦、藜麦黄酒的抗氧化性均显著高于黍米黄酒,其中藜麦黄酒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而小米黄酒抑制ABTS+·产生的能力及氧化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最强。以上结果表明小米、燕麦、藜麦酿制的黄酒总氨基酸含量要高于北方传统(黍米)黄酒,在抗氧化特性方面也更具优势,因此这些杂粮可作为新型保健黄酒的酿造原料。  相似文献   

18.
分别以秘鲁黑藜麦、红藜麦、白藜麦为原料,研究其发芽过程中生物活性物质(γ-氨基丁酸、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皂苷和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72h发芽处理的黑、红、白藜麦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有所增加,最高可分别达110.10,157.40,135.70mg/100g;表儿茶素含量增幅最大,分别增加了7.11,5.32,1.32倍;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含量分别增加了4.23,2.79,3.29倍;此外,3种藜麦的皂苷含量和总多酚含量均随发芽时间的延长而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能力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发芽能提高藜麦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综上,通过发芽处理可有效提高藜麦中有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明确小麦粉中添加藜麦粉对馒头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探讨了高筋小麦粉中添加不同品种藜麦粉(红藜麦、白藜麦以及黑藜麦)的不同比例对混配粉面团和馒头品质的影响,分析了混配粉面团粉质特性、馒头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以及馒头加工过程中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10%和20%藜麦粉的3种藜麦混配粉馒头均能保持较好的弹性、粘聚性和回复性,且感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多酚等营养成分及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比较四川省盐源县2种藜麦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2种藜麦蛋白质含量相近,且氨基酸组成稳定,均未出现重金属超标和农药残留现象,都具有较高安全性和营养性,但红藜3号的食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