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
3.
4.
以两歧双歧杆菌、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1:1:1 混合)为发酵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葛粉发酵饮料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选出的发酵条件为:葛粉乳液中添加牛乳70%、葡萄糖1.5%、蔗糖5.0%、混合菌种接种量6.0%、发酵温度40℃、发酵时间10h。在此条件下产品发酵酸度为5.20%,活菌数7.14 × 107CFU/ml,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5.
6.
7.
以麦胚为原料,利用复合乳酸菌发酵研制麦胚乳酸菌发酵饮品。以离心沉淀率为评价指标,优化稳定剂含量;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麦胚乳酸菌发酵饮品工艺条件,并测定其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最佳稳定剂为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0.5%、琼脂0.2%;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es)、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乳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按照配比1∶1∶1∶1∶1∶1∶1制备发酵剂,接种量0.03%,发酵时间24 h,发酵温度 42 ℃。在此最佳条件下,麦胚乳酸菌发酵饮品为乳酪色,质地黏稠,口感细腻,总蛋白3.53 g/100 g,总膳食纤维2.12 g/100 g,维生素E 1.28 mg/100 g,亚油酸669 mg/100 g,α-亚麻酸75.8 mg/100 g,乳酸活菌数2.1×109 CFU/mL。 相似文献
8.
9.
以从健康人体中选育出的发酵活力高、耐氧性和抗逆性强的优良发酵菌株长双歧杆菌(Blm)作为主要试验菌株,以乳酸菌保加利亚乳杆菌(L.b-DR)和嗜热链球菌(S.t-3)作为辅助菌株,研究了接种量及菌种配比、基质起始pH值、发酵温度、氧气等因素对双歧杆菌与乳酸菌混合发酵胡萝卜汁牛乳饮料时,对凝乳时间、活菌含量、pH值和产品感官风味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并确定了Blm与乳酸菌混合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在胡萝卜汁牛乳培养基(25%胡萝卜汁和5%蔗糖)中,总接种量3%(3×107cfu/mL),其菌种配比为Lb-DR∶St-3∶Blm=1∶1∶1,基质起始pH值7.0,发酵温度39℃,有氧条件发酵。产品凝乳时间在3.33 h,pH值为4.5左右,总活菌数可达1×109cfu/mL以上,橙黄色,组织状态致密细腻,无乳清析出。对该产品的工艺条件探究,为开发其它功能性益生菌乳制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双歧杆菌牛乳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经耐氧驯化的双歧杆菌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不同菌株,接种量,牛乳固形物学浓度,初始pH值和培养温度与牛乳发酵后菌浓度,发酵酸度的关系,找出最佳的双歧杆菌牛乳发酵条件,并进行牛乳发酵试验。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微波处理对小麦胚芽稳定性及组成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微波加热技术对小麦胚芽进行灭酶处理。采用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经微波灭酶处理后的小麦胚芽油。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微波处理可使酶活力从38 500 U在90 s后降至31 300 U;小麦胚芽油脂肪酸组成基本无变化,不存在反式脂肪酸;油脂过氧化值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小麦胚芽水分则降低;微波辐射时间对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影响不大,而对水溶性蛋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含二十八碳醇的脱脂小麦胚芽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含二十八碳醇的小麦胚芽饮料的工艺流程,确定了最佳配方和工艺要点,研究了随 着保存时间延长饮料中二十八碳醇的分布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麦胚花生乳复合保健饮料及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叙述了以小麦胚芽和花生为原料制作麦胚花生乳复合饮料的方法。通过实验确定了该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影响产品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小麦胚芽蛋白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胚芽蛋白是一种完全蛋白,其氨基酸全面平衡,且易于被人体吸收,在营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对小麦胚芽蛋白营养价值、制备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