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裂缝型油藏天然裂缝发育程度较高,增产改造时需要对油藏可压性进行整体评价,以提高油藏整体改造效果,本文针对基岩裂缝型储层物性特点,开展储层岩石脆性、断裂韧性等岩石力学测试实验,结合裂缝型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点,对基岩裂缝型储层可压裂性评价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三轴压缩试验与脆性评价、抗拉强度测试、全直径岩心压裂测试,建立基岩裂缝型储层的可压性评价模型,形成基岩裂缝型储层典型区块可压性剖面,确定影响复杂裂缝扩展的主要地质因素,为后期基岩裂缝型储层压裂裂缝形成机理及工艺优化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非常规储层压裂选层方式上,岩石的复杂程度一直是重要的评定参数之一,如何准确描述岩石的复杂程度亦成为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多重分形的方法针对辽河油田A区块致密储层岩石内部的矿物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通过多重分形谱函数表征了岩石的复杂程度。研究表明,该区块脆性矿物含量丰富,矿物分布均为右偏多重分形,其中石英的分布最广,复杂程度及不均性最强,储层矿物分布复杂,适合进行体积压裂改造。  相似文献   

3.
在页岩气储层评价中,岩石脆性的评价可用于指导压裂施工层位的选择、评价储层可压性及预测压裂效果。由于储层的非均质性及高昂的取心成本,需结合测井曲线构建脆性指数对页岩气储层进行评价。基于常规测井资料,在利用带约束的最小二乘优化算法反演矿物组分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矿物岩石力学特征差异分析的脆性指数模型对XX1井五峰-龙马溪组储层脆性进行计算。评价结果表明,计算脆性与实验分析脆性一致性好,平均相对误差为4.69%,且其变化规律与岩心分析变化规律较为一致,能较好地运用于实际可压性评价。  相似文献   

4.
《辽宁化工》2021,50(2)
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目前已成为我国油气藏所开发的重点。然而受到页岩储层低孔超低渗透物性特征的影响,页岩气的经济开采必须依靠水平钻井与压裂改造才能实现。基于页岩气储层的主要物理性质,以现有的储层可压性的各类评价指标,从地质可压性、体积可压性两方面入手,提出一套计算页岩气储层可压性的评价方法,并结合现场X井的数据进行页岩气藏可压性的实例计算,判断其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层具有岩性致密、储层低孔特低渗、天然裂缝不发育等特点,先导试验区水平井采取各种不同工艺进行体积压裂改造,均未达到经济有效动用效果。如何提高致密油层压裂开发效果,实现该区储量经济有效动用,以满足该类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的需求。通过研究该区地质特征及前期改造特征分析,提出了体积压裂新思路,优化方案设计,筛选了水平井配套压裂工艺。在吉37井区现场应用2口水平井,微地震监测结果显示形成了多压裂缝切割储层,达到了体积改造的目的。2口井压后均获得高产,为致密油层实现大规模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进行致密油气储层体积压裂的可行性判断,选用脆性指数、综合应力评价系数和裂缝发育级别作为判断因素,在得到每一个因素的判断标准的基础上,定义体积压裂可行性判断的整体标准参数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对应的权重分别为:0.63、0.26和0.11。选取X油田Y地区的致密油气储层进行实例判断,其整体标准参数值为0.811大于判断值0.518,则X油田Y地区致密油气储层适合进行体积压裂。  相似文献   

7.
《化工设计通讯》2017,(2):34-35
研究了页岩可压裂性指标体系的相关问题,结合断裂韧性、页岩脆性等可压性影响因素,提出判别页岩储层形成可压裂性的关键是揭露复杂地质、岩石力及水力裂缝等原因。为探索工作区域压裂施工参数对断裂韧性和页岩脆性程度影响,研究了控制水力裂缝扭曲的相关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李澈  李雨澈  郭佳 《当代化工》2014,(5):732-735
页岩气储层以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为主要特征,在开采过程中需通过实施水力压裂改造储层以形成工业产能。页岩储层脆性的评价对于合理设计压裂方案具有从而提高压裂作业效率、节约开发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地球物理技术可为页岩气储层脆性的定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主要包括岩石物理实验、地球物理测井和地球物理反演等。对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以四川盆地某区块的页岩储层脆性预测为例说明了其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致密油藏具有渗流阻力大、半径小,以及岩性致密等特征,一般情况下,单井的实际自然产能是比较低的。体积压裂水平井的实际运用,可进一步改进裂缝渗流径道,储层体积改造增加,致密油藏整体产能大幅度提升。通过对致密油藏地质特征以及缝网形成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储层流体渗流规律以及缝网实际参数对油藏产能产生的影响,希望能够为致密油藏体积压裂开发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0.
岩石的脆性特征是影响与控制压裂裂缝演化机制与缝网形成的重要参数,现有脆性表征方法均是对岩石整体的脆性进行描述,并未深入分析岩石的微观力学特征对岩石破裂的影响,对指导压裂裂缝走向与改造储层体积方面还缺乏可靠性描述。研究发现岩石的宏观脆性破裂是岩体在受外界载荷的作用下其内部微观裂缝不断萌生、扩展的过程,宏观破裂是微观破裂达到一定程度后引发的表象,微观破裂是造成宏观破裂的根本原因。对岩石微观力学性质研究可揭示其破裂行为的内在本质。文章通过矿物分析衍射仪测定岩心内各矿物成分含量,根据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岩石在不同矿物分布、含量下,其力学性质变化规律,建立了一种岩石微观力学参数表征方法,为研究岩石破裂规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致密油区块有效动用,提高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在致密油A试验区试验应用了整体缝网压裂改造技术,探索致密储层有效改造手段。针对致密油区块F及Y两套层系具有储层致密、层间跨距较大的问题,通过缝网与井网的优化设计、缝网压裂工艺优选以及配套工艺优化,配合工厂化压裂作业施工,满足了试验区致密油储层低伤害、纵向精细化分段改造的要求,确保了储层整体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何璇 《辽宁化工》2015,(1):50-53
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矿物成分复杂、储层物性差,准确识别储层岩性及矿物成分是进行物性评价的关键。多矿物解释模型以最优化解释为目标,在充分利用已有测井信息的基础上,可识别出多种岩石矿物组分及其相对含量,并可获得储层孔隙度等物性信息。由此得到的矿物组成还可判断岩石脆性特征,从而为开发中水力压裂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B区块致密砂岩储层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不能良好反映储层特性,而通过应用多矿物解释模型对该区储层岩性及物性特征有较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扶余油层储量丰度低、渗透率低、储层致密,油井常规压裂改造效果不理想,文中提出在扶余油层老井开展多层段大规模缝网压裂、新区开展直井大规模缝网压裂后弹性开采及水平井缝网-体积压裂思路,同时,提出了采用直井五点法矩形井网代替水平井开发的技术思路,对扶余油层的经济有效动用具有重要知道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吐哈盆地丘东洼陷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具有埋藏深、高压、储层破裂压力高、地温高、特低孔特低渗、非均质性强、横向储层厚度变化大、纵向分布多等特点,储层加砂困难,增产改造工艺技术面临极大挑战。针对区块储层改造难点,优化了针对性的压裂工艺技术:针对致密砂岩储层特低孔特低渗、岩石致密,采用滑溜水+胶液混合压裂工艺技术,滑溜水形成复杂体积缝,胶液携砂增大砂浓度并提高导流能力;采用分簇射孔+复合桥塞分层压裂工艺实现分层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改造效果,对探索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储层改造技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苏北盆地阜宁组低渗储层压裂改造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苏北盆地阜宁组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 ,以及以往水力加砂压裂的储层改造效果情况 ,对低渗储层压裂改造后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从储层地质条件和压裂工艺水平两大方面进行了评价 ,提出了适合于苏北盆地阜宁组低渗透储层改造的选井选层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6.
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都表明缝网压裂工艺能够实现致密储层的体积改造,有效改善致密储层的渗流能力及动用状况,大幅度提高了采油井措施增产效果,对低渗透致密储层有效动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开展小规模缝网压裂试验,从井层优选、方案优化设计及效果评价等方面,探索缝网压裂针对低渗透油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雷家致密油储层受储层客观条件制约,前期探索实施了多项目储层改造措施,均未取得预期效果。近两年依靠水平井、体积压裂等新技术不断进步,现场实施3口水平井,均采用分段射孔、体积压裂方式进行改造,压裂整体效果得到大幅改善,但试采情况各不相同。本文通过分析3口井压裂参数与试采情况,提出符合目前开发水平的储层改造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储层改造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致密油储量丰富,作为我国能源的有效补充,其高效开发也显得越来越迫切。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是致密油气开发的关键。由于致密油储层物性的特殊性,其压裂参数的确定目前没有测试的标准和规范。为准确获取致密油压前所需参数,在查阅国内外致密油储层压裂设计所需参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致密油的开发实践,提出了基于储层全岩分析、岩心分析、岩石力学分析、地应力、流体性能、支撑剂性能等关键参数的测试方法,这些参数对压裂方案设计中的压裂工艺的选取、压裂材料的选择、裂缝形态的扩展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高效开发致密油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区块储层致密,部分水平井存在钻遇率低、固井差的问题,试验应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本文介绍了水平井体积压裂改造机理,针对致密油水平井存在的问题,优化了针对性试验方案,并分析了试验效果。现场试验6口井,微地震监测结果显示,储层实现了体积改造,投产初期单井日产油6.2t,阶段产油1794t,达到了方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针对苏北盆地阜宁组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以及以往水力加砂压裂的储层改造效果情况,对低渗储层压裂改造后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从储层地质条件和压裂工艺水平两大方面进行了评价,提出了适合于苏北盆地阜宁组低渗透储层改造的选井选层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