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气质色谱测定分析甘草提取物加热处理前后气味成分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加热处理前后甘草提取物的气味成分,有21种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有38种物质发生了变化。加热处理前后甘草提取物的气味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使甘草提取物加热处理后腥味物质消失。  相似文献   

2.
依次用乙醚和乙酸乙酯为溶剂,对正己烷提取后的长竹荪子实体粉末进行索氏提取。乙醚和乙酸乙酯的提取率分别为1.57%和1.85%,然后采用GC-MS对乙醚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图谱解析结果显示乙醚提取物中含有43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9.98%;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含有73种成分,占总含量的99.56%。两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优于乙醚。  相似文献   

3.
刘敏  周茜  郝红伟  王唯霖  刘新愚  赵文 《食品与机械》2015,31(4):159-161,177
为探究以乌梅、马齿苋、大青叶等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提取物中的抑菌活性成分,以不同含醇量的溶液处理复方中草药水提物,进一步除去水提物中的杂质,进而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将水提醇沉后的复方中草药按照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分为正己烷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4个极性部分,以抑菌圈的大小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各极性部位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含醇量为70%时能够有效去除复方中草药水提物中的杂质,减少对活性成分分离过程中杂质的干扰。各组分的抑菌作用强弱顺序为:正丁醇相水相乙酸乙酯相正己烷相。说明该复方中草药提取物抑菌活性物质主要是一些高极性的物质,其余物质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减少烟草加工、贮存、流通等环节中烟草甲虫的为害,以10种具有不同特征气味的植物样品(辣椒、花椒、陈皮、香叶、白豆蔻、甘草、当归、白芷、罗汉果和绿茶)为材料,采用昆虫四臂嗅觉仪进行植物材料粉末及其提取物(甲醇、乙醇、正己烷单一溶剂提取物及甲醇正己烷、乙醇正己烷组合溶剂提取物)对烟草甲成虫引诱活性的试验。结果表明:辣椒、罗汉果、白芷、绿茶粉末对烟草甲成虫的引诱活性较高,引诱指数均达45%以上。在这4种植物材料单一溶剂提取物中,辣椒正己烷提取物、绿茶乙醇提取物的作用效果较好,引诱指数在40%以上。在植物组合溶剂提取物中,辣椒两种组合溶剂提取物均表现显著引诱效果,引诱指数分别为56.42%和67.46%,明显高于单一溶剂提取物;绿茶和罗汉果乙醇正己烷提取物的引诱活性优于甲醇正己烷提取物,也优于其单一溶剂提取物。  相似文献   

5.
用不同溶剂分别提取辣椒籽、辣椒皮中的抗氧化物质,以大豆油为底物,采用碘量法研究辣椒提取物在光照条件下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辣椒籽、辣椒皮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大豆油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在光照条件下,辣椒皮的抗氧化性大大增强,而辣椒籽的抗氧化性基本没有变化;不同溶剂对辣椒皮提取物抗氧化性没有影响,而不同溶剂辣椒籽提取物的抗氧化性不同,排序为甲醇提取物>正己烷提取物>乙醚提取物.  相似文献   

6.
刘文营 《食品科学》2017,38(9):46-52
将0.04%茶多酚、0.02%甘草提取物、1.0%VE和不等量(1.0%、2.0%)鼠尾草添加到羊肉乳化香肠(简称羊肉肠)中,考察添加物质对羊肉肠脂肪氧化、颜色和挥发性风味物质主成分的影响,并就挥发性物质中酯类、酸类、醇类和醛类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天然活性物质的添加降低了羊肉肠脂肪的氧化程度,添加样品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样品的挥发性物质主成分相似,不能通过主成分分析进行区分;羊肉肠的L~*、a~*、b~*、C~*和H~*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尤其是甘草提取物、鼠尾草的添加对C~*和H~*值的影响显著(P0.05);处理组样品中酯类、醇类、酸类和醛类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同添加物对羊肉肠品质的影响各异,鼠尾草抑制脂肪氧化程度与添加量非正相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与添加量同样未发现明显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热处理对何首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总抗氧化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实验,研究了热处理对何首乌4种溶剂提取物(甲醇、乙醇、乙醚和正己烷)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与传统煎制工艺的水提取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热处理对乙醇提取物的4种抗氧化能力都有显著的增强效应,且抗氧化能力均高于水提取物。对热处理前后各样品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及其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热处理导致各溶剂提取物中总酚含量降低,显著提高了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与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好的正向线性相关性,表明热处理对多酚物质的影响可能是抗氧化活性改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荸荠皮粉及其乙醚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挥发性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和种类。结果显示,荸荠皮粉含93个挥发性化合物,荸荠皮乙醚提取物中含57个挥发性化合物;两者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荸荠皮粉主要为脂肪酸类和醇类,其他组分含量很低,而乙醚提取物主要为酯类、醇类、醚类和烷类。两者拥有5种相同挥发性化合物,分别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正己醛、乙醛、正十六烷。在化合物类型分布上,荸荠皮乙醚提取物中酯类含量最高,其次分别为醇类、醚类和烷类,荸荠皮粉中脂肪酸含量最高,其次是醇类和烯类;两者在醇类、酮类和醛类分布方面最为接近,酯类和脂肪酸类相差最大。分析发现,荸荠皮粉及其乙醚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有显著差异,乙醚对香味贡献率高的酯类和醇类的提取有较好效果,但应防止原料在热加工脱水过程中的酸败反应,为改进荸荠皮香味剂的开发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用异丙醇、正己烷、乙醚分别从油茶饼中提取酚类化合物,所得到的3种提取物中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分别为:764、105、276μg/mL。研究这3种酚类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包括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以及对Fe2+的络合能力和Fe3+的还原能力。结果表明,异丙醇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对Fe3+的还原力极显著地大于正己烷提取物和乙醚提取物。而正己烷提取物对超氧阴离子有较强的清除能力,3种提取物对Fe2+的络合能力没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油茶饼提取物有显著的抗氧化性,而异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蝉花中脂肪酸成分和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蝉花(Cordyceps ciecadae Shing),是一种虫菌相依的组合体,其化学成分复杂多样,具有多种药理功能。为明确其脂肪酸成分,探讨不同提取溶剂对脂肪酸成分和相对含量的影响,分别以正己烷、石油醚、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蝉花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各提取物脂肪酸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7种不同溶剂提取液中脂肪酸种类及相对含量不完全相同,其中共有脂肪酸成分为十四烷酸、十五烷酸、十六烷酸、棕榈油酸、十八烷酸、油酸、亚油酸。除共有脂肪酸外,每种溶剂能提取出一些特有的脂肪酸。7种溶剂提取液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都超过了81.5%。  相似文献   

11.
以滁菊为原料,利用亚临界技术提取滁菊净油;分别采用丁烷、丁烷+乙醇(夹带剂)、二甲醚和二甲醚+水(夹带剂)4种溶剂进行提取,采用GC/MS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溶剂提取净油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并用所得净油分别进行卷烟加香评吸实验。结果表明:①4种溶剂提取的净油中共鉴定出48种化学成分,包括21种烯类、10种醇类、7种酮类、3种酯类、2种羧酸及其他成分。②4种净油中对应成分质量分数的差异较大。随提取溶剂极性的增大,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的质量分数逐渐降低。③以二甲醚为提取溶剂时,所得净油能较好地改善口感,卷烟烟气香气质和香气量改善,杂气降低,刺激性减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同一级别不同厂家的酱油在关键香气成分上是否存在着差别,使用液液萃取结合溶剂辅助风味成分蒸发的方法提取了3种特级高盐稀态酿造酱油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联用(GC-MS-O)仪对提取物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中嗅闻到37个香气活性化合物(OACs),并通过香气特征、质谱数据、保留指数、标准品对其进行了定性,并以2-辛醇为内标,对其进行了定量;基于定量结果和它们的香气阈值,计算了香气活性值(OAV),其中OAV>1的共有23种,它们是3个酱油样品的关键香气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级别不同厂家的酱油在香气活性物质的种类、含量以及关键香气成分上存在着显著差别,应该制定评价酱油香气等级更具体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广西发酵酸笋的最佳气味物质提取方法,为进一步进行气味分析提供方法支持,本实验以广西发酵酸笋作为材料,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别对液液萃取(LLE)、同时蒸馏萃取(SDE)与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3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和比较。结果表明三种提取方法的最佳提取条件和提取效果为:LLE法以乙醚作为提取溶剂,饱和氯化钠溶液为稀释液,萃取物峰面积最大,萃取物质种类为34种,气味贡献物相对含量低;SDE法以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稀释液采用100 mL饱和氯化钠溶液,提取时间为2 h,气味贡献物相对含量高,但萃取物质峰面积最小,萃取物质种类最少,为24种;HS-SPME法采用65 μm PDMS/DVB萃取头,添加1.2 g氯化钠,萃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0 ℃和30 min,萃取峰面积较大,萃取物质种类最多,为41种,气味贡献物相对含量高。故HS-SPME法为最佳萃取发酵酸笋气味物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金华火腿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金华火腿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所得蒸馏液以乙醚萃取后再使乙醚挥发得到浓缩液,最后以色谱一质谱联用仪进行分离和鉴定。在金华火腿挥发性成分中共鉴定出48种化合物,包括烷类、醇类、醛类、酮类、烯类,酸类和酯类。其中大部份化合物都是在金华火腿挥发性成份中首次检出。  相似文献   

1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姜花根、茎叶、花3个部位的挥发性化学成分,并用GC-MS法对其进行分析与鉴定,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得出各成分在组分中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从姜花中分别鉴定出57,63,60种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36种,占各部位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的83.864%,66.624%,86.912%。姜花3个部位得到的挥发性成分大多为萜类化合物,且β-蒎烯在根、茎叶和花中的含量都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杨木自催化乙醇法蒸煮废液成分复杂、副产物价值高等特点,对废液中的有机酸进行分析。首先制取杨木自催化乙醇制浆废液,对分离出木素的废液用乙醚萃取,将萃取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仪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废液中的各成分复杂而且都很微量,主要是一些酸、酯、低分子木素等,约25种,其中乙酸和甲酸含量较高。其次对杨木自催化乙醇法蒸煮废液减压蒸馏至无液体来分离木素,对全部馏分采用容量分析的方法测得总酸含量为0.043 mol/L,同时用气相色谱定量测得乙酸含量为1.864 g/L、甲酸含量为0.665 g/L。  相似文献   

17.
为准确对奶粉中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OPO)进行定量检测,本次试验采用浓盐酸水解样品,无水乙醚和石油醚提取脂肪,以十七碳甘油三酯(C17:0)为内标,正己烷定容,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仪对其OPO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分离奶粉样品中OPO色谱峰,重现性良好,RSD为1.52%,回收率为90.0%~96.12%,且该方法检出限为20 μg/mg、定量限为70 μg/mg。本次建立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可准确检测奶粉样品中OPO含量,为OPO国标检测方法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乳品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品质优化及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方法保障。  相似文献   

18.
SPME-GC-MS分析罗非鱼体中挥发性风味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质联用仪(GC-MS)对罗非鱼鱼肉、鱼头、鱼皮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和分析鉴定,各组织中分别检测出35、35、3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羰基化合物和醇类物质占主体,总含量高达66.51%、74.76%、85.26%。并结合气味活度值(OAVs)对罗非鱼体中关键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鱼肉中鉴定出E,E-2,4-壬二烯醛等9种风味活性物质,鱼皮和鱼头中分别为10种和5种。壬醛、辛醛、E-2-辛烯醛共同构成罗非鱼鱼腥味,存在于鱼体各组织中。1-辛烯-3-醇和己醛分别具有蘑菇味和青草味风味特征,和具有风味活性的低分子碳链醛类物质共同构成了鱼体整体腥味。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甘草、高良姜、黄柏、北豆根、艾叶、连翘等6种中草药提取液对桃果实采后致腐真菌毛霉和青霉的抑制效果,采用生长速率法与活体果实接种孢子悬液法,对不同中草药提取液的抑菌效果进行对比,筛选出抑菌效果良好的中草药种类,并进一步通过体积浓度梯度稀释法,对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中草药提取液对桃果实采后致腐真菌毛霉和青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甘草和连翘提取液的抑菌效果较强,黄柏和高良姜提取液的抑菌效果一般,艾叶和北豆根提取液的抑菌效果较弱。甘草和连翘提取液对毛霉的MIC均为培养液体积分数的25%、MBC均为培养液体积分数的50%;甘草和连翘提取液对青霉的MIC均为培养液体积分数的12.5%、MBC均为占培养液体积分数的25%。  相似文献   

20.
SUMMARY —Investigations were undertaken to characterize the volatiles collected from heated boar fat, particularly those components responsible for swine sex odor (SSO). Boar fat volatiles were collected by heating (to 150°C) the ground carcass fat in an all glass distillation apparatus with a liquid nitrogen trap attached. The condensed moisture and liquid nitrogen trap contents were combined and continuously extracted for 48 hr with diethyl ether. The ether was evaporated on a steam bath and the residue subjected to olfactory-gas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by using a heated collection vent and a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Using this analytical technique, a perspiration-like odor was detected resembling the SSO that normally emanates from heated boar fat. Further analysis using a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 unit gave a molecular ion of 272 for this peak and major fragmentation ions identical to a 5a-androst-16-en-3-one standard. This standard was obtained by chromic acid oxidation of 3a-hydroxy-5a-androst-16-ene. Other types of odors were also noted in the boar fat volatile mixture, including those resembling perfume, wood, onion, musk and "Ivory" soap. This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e presence of a unique smelling steroid accounting for the perspiration-like odor of heated boar fat. Furthermore, it has shown that the SSO component can be isolated directly from boar adipose tissue at normal cooking temperatures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