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自由基聚合得到两亲性甲基丙烯酸-co-甲基丙烯酸甲酯无规聚合物P(MAA-co-MMA)。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黏度法对聚合物进行表征。用此共聚物进行自组装成胶束,并用罗丹明B进行模拟载药、释药。用激光粒度散射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胶束载药、释药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此聚合物能够自组装形成315~384 nm胶束。胶束的药物包封率达1%,在模拟生理pH值条件下载药胶束能起到明显的长循环药物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2.
侯露 《广州化工》2022,50(9):14-16+22
近年来,刺激响应型聚合物胶束作为纳米药物载体因其独特的优势,如具有靶向性高、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毒副作用小等优势,而应用于药物靶向治疗中,其中pH敏感型聚合物胶束是基于生理条件下包载药物,特定pH条件下释放药物,而达到药物靶向释放目的。本文主要综述pH敏感型聚合物胶束的种类、特性、应用于药物靶向治疗的原理和研究进展,为开发和应用pH敏感型聚合物胶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杜煌  常达  唐二军  袁淼  刘少杰 《化工学报》2016,67(Z2):164-170
以离子液体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Amim]Cl)为反应介质,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法合成了微晶纤维素接枝有聚甲基丙烯酸(MCC-g-PMAA)的pH敏感性聚合物。用透析法将模型药物阿司匹林包覆在聚合物胶束内,并对载药胶束的体外药物释放机制进行研究。通过红外、核磁、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胶束形貌、胶束对阿司匹林的载药性能及释药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胶束能够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球状胶束,对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包载效果,阿司匹林在碱性条件下的累积释放量大于酸性条件,载药胶束表现出了良好的pH敏感性和药物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PLA嵌段PEG聚合物的合成、性质和质量评价方法,对其所形成的载药胶束的性能评价指标进行了总结,并综述了其作为胶束在药物载药系统中的应用,尤其是应用在抗肿瘤药物上的研究进展。结论:PLA嵌段PEG聚合物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相容性,为目前胶束载药系统中聚合物的研究热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载药纳米聚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载药纳米聚合物具有体积小,能穿过组织间隙并被细胞吸收,因而在药物输送方面具有许多优越性。本文从聚合物纳米粒、聚合物胶束和树状大分子三个方面综述了载药纳米聚合物的研究状况,并指出目前纳米聚合物载药存在问题,展望载药纳米聚合物的几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两亲性聚合物马来酰亚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mal-PEG-PCL),通过1H-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荧光染料尼罗红为探针,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采用透析法对脂溶性药物阿霉素(DOX)进行包载,并进一步考察载药胶束在不同pH环境下的体外释药情况。结果表明:聚合物mal-PEG-PCL的CMC为156μg·m L~(-1);载药量为14. 71%,包封率为36. 78%;体外释药初步表明36 h内载药胶束释药可达83%,并具有明显的酸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RAFT)制备一种可生物降解的以腙键(hydrazone)连接的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腙键-聚己内酯(PHPMA-hyd-PCL)两亲性聚合物。运用核磁共振(1H 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透析法制备胶束,形成以聚HPMA为亲水壳层、聚己内酯为疏水内核、腙键为pH敏感基团的胶束。动态光散射(DLS)以及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聚合物胶束呈规整球形且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00 nm。以抗癌药物阿霉素作为模型药物模拟体外释放实验,结果表明负载阿霉素的PHPMA64-hyd-PCL80聚合物纳米胶束在pH=7.4的缓冲溶液中48 h累积释放率仅为16%,在缓冲溶液pH=5.0中24 h可以释放85%。在pH=5.0时,由于腙键的断裂,载药胶束显著溶胀增大,抗癌药物迅速从胶束中释放出来,证明该纳米胶束具有较好的药物促释能力。因此,该pH敏感胶束具有作为药物载体的良好潜能。  相似文献   

8.
在离子液体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中,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在微晶纤维素(MCC)上接枝了pH敏感性的聚4-乙烯基吡啶(P4VP),合成了具有pH敏感性的药物载体材料MCC-g-P4VP。通过对亲水性模型药物罗丹明B和疏水性模型药物阿司匹林的包载及体外释放,研究了胶束对亲水性药物和疏水性药物的释放机制。利用FT-IR、NMR、GPC、TEM、XRD和UV-Vis等分析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胶束形貌、胶束对药物的载药性能及释药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MCC-g-P4VP聚合物胶束对两种药物的包载效果较好,载药胶束具有球状的核壳结构,载药胶束在药物释放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pH敏感性且在酸性条件下的药物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疏水性药物从胶束中释放的过程具有更加明显的pH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pH敏感聚合物(pH-sensitive polymer)载体靶向输送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肿瘤组织的细胞间质呈弱酸性(pH值7),而肿瘤细胞内的溶酶体和内涵体具有更强的酸性(pH值4~6)。pH敏感聚合物在酸性介质中能发生质子化或化学反应,使其物理或化学性质发生改变。使用pH敏感型聚合物做成的药物载体能够对肿瘤酸性微环境产生响应,实现药物的快速释放、激活载体的靶向传输功能、促进载体的细胞内吞。大量实验表明,pH敏感型药物载体输送抗肿瘤药物可以明显增加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从而饱和肿瘤细胞的多种抗药机制,克服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提高抗癌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其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海博  党婧 《粘接》2014,(4):58-63
聚合物纳米胶束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在人体内的循环时间,还可以有效控制药物的释放而实现靶向治疗效果,极大地减少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通过嵌段共聚物的纳米工程,可制备出具有细胞或组织靶向性且对物理或化学刺激敏感的高分子药物载体。本文综述了对pH值、温度、超声波和光具有响应性的聚合物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控制释放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离子液体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Amim]Cl)为反应介质,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ATRP)法合成了微晶纤维素接枝有聚甲基丙烯酸(MCC-g-PMAA)的pH敏感性聚合物。用透析法将模型药物阿司匹林包覆在聚合物胶束内,并对载药胶束的体外药物释放机制进行研究。通过红外、核磁、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分析手段对聚合物的结构、胶束形貌、胶束对阿司匹林的载药性能及释药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聚合物胶束能够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球状胶束,对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包载效果,阿司匹林在碱性条件下的累积释放量大于酸性条件,载药胶束表现出了良好的pH敏感性和药物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能够在水溶液中通过自组装形成聚合物胶束,其疏水嵌段构成胶束内核,可以有效包载疏水性药物;而亲水嵌段构成胶束外壳,有利于胶束的稳定和体内长循环。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载体得到了广泛研究,有些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和应用阶段。概述了聚合物胶束的特点,介绍了聚合物胶束的组成、载药胶束的制备方法以及聚合物胶束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一些实例,并对聚合物胶束载药体系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刺激响应性聚合物胶束是一种对内源性或外源性环境有响应的新型聚合物胶束,它随内源性或外源性环境的变化,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由于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在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对内源性或外源性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化疗药物负载刺激响应聚合物胶束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很有前景的途径。概述了近年来刺激响应性聚合物胶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刺激响应性聚合物胶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ε-己内酯(ε-CL)为疏水链段,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A)为亲水链段,4-氰基-4-[(十二烷基硫基硫羰基)硫基]戊酸(CDPA)为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在以甲苯为溶剂、N2氛围、80 ℃、反应24 h的条件下,通过RAFT聚合法制备了两嵌段聚合物PEGMA-b-PCL。将其自组装为胶束用作纳米药物载体,并以姜黄素(Cur)为胶束负载药物。考察了两嵌段聚合物结构、分子量及分布,表征了胶束载体粒径、形貌,测试了胶束载体的载药和释药性能。结果表明,不同嵌段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478~7318,此类聚合物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在常规条件下(pH=7.4)其范围为0.920~1.600 μg/mL。胶束载体粒径范围为:68.34~186.30 nm。当n(CDPA)∶n(ε-CL)=1∶200时,胶束载药量和包封率最高,可达12.05%和75.26%。在不同pH值环境下,药物缓释性能可达15 d,其中pH=5.0时释药量可达35.38%。  相似文献   

15.
以自制的羧甲基壳聚糖-油酸聚合物(CMCS-OA)为载体,采用透析法对盐酸阿霉素(DOX)进行包载,载药聚合物(DOX-CMCS-OA)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达到30.28% 和65.83%.体外释药实验表明,DOX-CMCS-OA在pH值为5.0和7.4下1660 min时累积释药率分别为262.29% 和232.64...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碘酸钠氧化葡聚糖制成聚醛基葡聚糖,以己二酰肼为间隔臂,通过生成腙键分别偶联肉桂醛,接枝醛化mPEG。透射电镜观察该偶联物在水相中可自组装成粒径为200~300nm的纳米胶束。紫外跟踪检测在pH为5.4、6.8、7.4缓冲液中的释放行为,显示肉桂醛的释放速率v(pH=5.4)〉〉v(pH=6.8)〉v(pH=7.4)。所制该载药隐形纳米粒将可借助EPR效应被动靶向富集于肿瘤组织;在拟肿瘤细胞溶酶体pH≈5.4环境下可敏感释药,因而将具备一定的肿瘤靶向释药性能。  相似文献   

17.
透析法制备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给药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4-二甲氨基吡啶(DMAP)和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作催化剂和缩合剂,合成聚乙二醇-共轭亚油酸(PEG-CLA)聚合物;以PEG-CLA为载体,采用透析法制备了紫杉醇聚合物胶束给药系统;利用动态光散射法(DLS)、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能谱(XPS)表征了紫杉醇胶束的粒径与粒径分布、形貌以及表面组分特性,分别在pH值为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和1 mol/L水杨酸钠溶液中进行了紫杉醇胶束的体外药物释放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紫杉醇胶束外形大致呈球状,粒径在100 nm左右,且粒径分布较窄。X-射线光电能谱显示,胶束表面没有吸附紫杉醇。在体外药物释放实验中,发现水杨酸钠对紫杉醇的释放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使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模拟方法,对不同拓扑结构聚合物自组装胶束包载阿霉素(DOX)的载药性能进行了研究。模拟了五种相同嵌段种类不同拓扑结构的聚合物(PCL_(22)-PDEA_(25)-b-PPEGMA_5)n(n=1,3,4,5,6)自组装载药胶束体系,模拟过程中,不同拓扑结构聚合物都自组装为PCL(核)-PDEA(pH响应)-PEGMA(壳)三层结构的胶束。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臂数目的增加,具有偶数臂结构的聚合物胶束载药量显著减少,而具有奇数臂结构的聚合物胶束载药量无明显变化;且适当增加六均臂星形聚合物胶束的亲水嵌段比例能够明显提高胶束的稳定性和药物的包载量。  相似文献   

19.
姚文杰  辛梅华  李明春  方江海 《化工进展》2015,34(1):173-177,223
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先经过氯乙酸羧化后,再通过酰化反应接枝到双烷基壳聚糖上,制备高接枝度的N,N-双十二烷基-3,6-O-mPEG-壳聚糖(PEDLCS)双亲性衍生物,用1H NMR、FTIR、EA等对产物进行表征,并用透析法制得PEDLCS载酮洛芬(KP)胶束。结果表明,PEDLCS在水溶液中能自组装形成胶束,CMC值为0.1170mg/mL;载药胶束的最优投料比为KP/PEDLCS=0.8:1,载药量34.48%,包封率65.78%,粒径155.1nm,Zeta电位-31.6mV。载药胶束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响应性实验表明,随着pH值的减小,胶束的稳定性降低,胶束粒径变大,具有可逆性。pH值响应范围符合肿瘤细胞微环境(pH值为7.2~6.0),有望成为具有pH值响应主动靶向的隐形纳米胶束。  相似文献   

20.
由两亲性大分子自行组装形成的聚合物胶束被广泛地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的靶向输送,但是聚合物胶束纳米载药系统面临着困境,即胶束进入人体内后其稳定性大大减弱,导致药物的提前释放从而失去了靶向作用。因此阐明影响聚合物胶束稳定性因素是进一步设计和制备物理稳定的聚合物胶束药物输送载体的基础。本文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概述聚合物胶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其作为重要的药物输送载体在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受到血液微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