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表面流人工湿地对低污染水的生态净化效率,对人工湿地中湿生植物的组成进行比选研究,设置8个由不同湿生植物(包括挺水、沉水和浮叶植物)组成的表面流人工湿地,比较其净化尾水氮磷效果。结果表明:挺水植物圆币草(Hydrocotyle verticillata)和大聚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组合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净化尾水氮磷效果最好,其人工湿地对TN、NO-3-N和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8.6%、62.6%和78.2%,对TP和溶解性无机磷(DI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4.5%和80%。浮叶植物睡莲(Nymphaea L.)人工湿地去除氮磷能力次之,TN、NO-3-N、NH3-N、TP和DI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5%、55.2%、63.3%、56.1%和64.7%,体现一定的污染物去除潜力。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Hara]在与圆币草等共存净化尾水过程中逐渐失去优势种地位。而由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等挺水植物构建的表面流人工湿地,虽然生物量高,但其氮磷去除效果较差,尤其是再力花人工湿地对TN、NO-3-N和NH3-N平均去除率仅在18%~36.2%之间,对TP和DIP平均去除率也分别只有41.5%和38.7%。因此,采用圆币草和大聚藻组合构建的表面流人工湿地能更有效净化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磷,对TN的去除尤为高效,能有效提升尾水水质。  相似文献   

2.
采用"垂直流-水平流"潜流湿地组合工艺对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尾水进行处理,研究了在不同季节下该组合工艺对尾水污染物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组合人工湿地在夏季、秋季时处理效果良好,COD出水浓度可达到19.48mg/L,氨氮出水浓度为0.45mg/L,总氮出水浓度为1.54mg/L,总磷出水浓度为0.015mg/L,出水标准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83)》Ⅳ类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针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中常存在的碳源不足、氮去除率较低问题,研发了自供碳尾水湿地构建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包含构建湿地植物供碳周年模式、不同物候型水生植物配置效果评价、构建复合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和关键过程的参数化.技术体系已成功应用于大型尾水湿地工程示范,可广泛应用于尾水湿地构建工程.  相似文献   

4.
采用多级生态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厂尾水,研究多级生态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尾水效果和原理以及构筑物设计参数。实践结果表明:运用多级生态处理工艺深度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厂尾水,污水厂尾水排放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时,多级生态处理工艺出水质量浓度稳定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标准,且多级生态处理工艺运行管理费用几乎为零,兼具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灌河沿线分布多个城市和乡镇,为保证河道水质,针对不同河段污染特征及场地条件,沿线分别布置支流汇入口表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厂尾水潜流人工湿地、河道滩地溪流湿地、入河排污口生态湿地等4种不同工艺类型的人工湿地。为验证人工湿地对水质改善的效果,采用MIKE21模型对灌河进行二维水动力水质模拟,对比分析了人工湿地工程实施前后灌河控制断面水质情况,结果表明:通过对沿线生活污水排放口、支流汇入口、面源污染排放区等设置人工湿地,能够有效降低入河污染物量,人工湿地在改善河流水环境和水生态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江苏省水资源服务中心、河海大学总结分析了国内外人工湿地技术发展和经验做法,完成内电解强化脱氮湿地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新型生态处置技术示范工程,为我省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达标尾水进行生态处置,实现生态利用提供了技术途径。针对城镇污水厂尾水水质特征及其生态影响,将铁炭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优化设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和水量的不确定性,考虑进水水量、TSS、BOD5、TN、TP的区间变化,以出水时TSS、BOD5、TN、TP的质量浓度标准为约束条件,单元面积为决策目标,以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基于一级动力学污染物去除模型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区间数优化设计模型。该模型包含初沉池、人工湿地床(表面流和潜流式)两个单元,考虑了设计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实例计算表明,模型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中水资源化是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途径。济宁市一直在进行探索如何用好中水资源这项工作。济宁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水质虽然能达到国标一级A排放标准,但离回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且深度处理投资较大,可利用率较低。为解决这个问题,济宁市尝试利用煤矿塌陷地建设人工湿地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进行生态处理,水质得到净化后,供给周边工矿企业用水,实现中水回用。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人工潜流湿地系统在养殖污水净化方面发挥的作用,基于查干湖野鸭湾野鸭救护繁育站为研究对象的水循环体系,以养殖尾水水质净化为目标,采用复合垂直流潜流湿地污水处理技术进行养殖污水净化处理,开展人工潜流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研究。工程建设运行后于鸭舍、沉淀池、湿地出口设置3处水质检测采样点,通过对水质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潜流湿地系统的水质净化效果,为吉林西部河湖连通区典型湖泊湿地生态修复及黑臭水体治理提供技术样板。  相似文献   

10.
将生物塘/人工湿地床组合工艺作为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介绍了整个试验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并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进行了分析。连续的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TN、TP和NH4+等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系统出水水质可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对于水域污染物总量的消减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水库是城市供水的重要环节,水库滨库带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库,会对水库水质造成较大影响。随着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兴起,表面流人工湿地因其在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方面的良好效果,在水库等土地资源丰富的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南山沟湿地工程位于碧流河水库上游滨库带,工程采用多级表面流湿地工艺,通过地表漫流处理生活污水,同时对汇水区的非点源污染进行净化,并通过设置溢流堰减缓湿地坡度、增大各级湿地长宽比等措施,提升污染物去除效果,有效削减滨库带入库污染物。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南陵县城区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需要通过建设中水回用压力管将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的中水提升至后港河人工湿地深度净化后补给市桥河,经过生态湿地和湿地公园处理后水质考核指标需达到地表水准V类,以满足城区市桥河、古亭河生态用水要求,达到补水活水效果。为此选择了后港河人工湿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串联加上人工浮岛湿地组合工艺来对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经过实验测试,得出的结果是:出水COD浓度低于40 mg/L,符合GB 3838-2002标准中V类水质的要求;NH3-N浓度低于2mg/L,达到GB 3838-2002标准中V类水质的要求,这意味着它满足了设计要求。同时,该人工湿地NH3-N去除率为77.50%,COD去除率为51.76%。  相似文献   

13.
在天津市空港经济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人工湿地输水管网设计中,建立规划管网的EPANET水力模型,采用湿地污染物去除一级动力学方程确定管网中节点的用水量,根据水力模型的管网平差计算结果—节点压力、管段流速以及水头损失进行分析,调整初始设计不合理的管段管径,解决了不同地块的人工湿地如何合理地配水以及管网压力过高的问题,提高了人工湿地管网设计的合理性,降低了管网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对湿地的配水管网设计提出了探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探寻污水处理厂配套尾水湿地净化效果,以长江大保护试点城市某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为例,通过现场调查与采样,分析湿地出水水质特征,探讨影响湿地污染物去除效率因素。结果表明:尾水湿地出水COD、NH3-N及TP浓度满足设计目标,潜流湿地对COD去除率较高,表流湿地对氨氮及磷的去除率较高,优于涵养塘;湿地实际运行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染物负荷与设计值不符,影响污染物去除效果;据此提出湿地运行优化建议,促进湿地深度脱氮除磷,提升尾水湿地效能;运行优化可提高潜流湿地污染物去除率,同时污水处理厂减少碳排放94.74 gCO2/m3。研究结果可为该尾水湿地运行管理及长江大保护试点城市系列污水处理厂配套尾水湿地设计与运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工艺节约占地面积、稳定净化效果、简化管理、降低运行和建设费用的目标,采用厌氧/好氧/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进行工程设计。在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良好的情况下,污水经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各项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针对昆山千灯印刷电路板(PCB)工业园区废水排放特性和原废水处理厂现状,设计新建规模为8 000m3/d的火炬废水处理厂,用以处理PCB工业园区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综合考虑,新老废水处理厂相结合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人工湿地深度处理工艺。其中预处理主要针对酸洗、碱洗以及企业内部预处理后的络合废水,采用调节—破络—混凝沉淀的处理工艺;生化处理采用以投药式活性污泥法为核心的处理工艺,后续辅以人工湿地深度处理。运行结果表明,该废水处理厂尾水可稳定达到《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T1072—2007),经人工湿地处理后出水可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V类水体标准,可为今后电路板产业基地的废水综合处理及回用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7.
不同填料对阶梯式人工湿地降解农业废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人工湿地填料对农业废水污染物降解效果不稳定的问题,采用阶梯式人工湿地方法对农业废水进行降解,选择钢渣、石灰石、麦饭石、竹炭粒4种常见填料用于阶梯式人工湿地,研究了它们对农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降解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当污水停留时间(HRT)为7 d时,对污水中COD、浊度、TP、TN和NH3—N的降解率,钢渣分别为79.7%、88.7%、83.5%、74.4%和81.2%,石灰石分别为73.6%、70.7%、55.2%、50.1%和56.9%,麦饭石分别为81.3%、89.7%、78.6%、79.2%和81.5%,竹炭粒分别为67.6%、88.5%、68.3%、69.2%和73.2%,出水水质基本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云  蔡彬彬 《人民长江》2017,48(10):30-32
将生态湿地技术用于处理南通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详细介绍了处理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并对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运行结果表明:生态湿地技术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对COD、BOD5、NH3-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0.1%,55.3%,76.6%,57.8%以上,出水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的要求,有效削减了污染物的入河排放量,改善了区域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9.
人工湿地对滏阳河河水净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中不同植物对滏阳河受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以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系统中各植物对受污染滏阳河河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湿地对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TN、TP、CODMn、凯氏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37.1%、26.3%、45.39%、57.8%、64.7%、43.9%,对受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显著。出水均达到GB 18918—2002Ⅲ类水排放标准,部分指标已达到一级A类标准。该成果可以应用到永年洼高效净污人工湿地系统示范工程中。通过分析发现部分指标的去除率较低,如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仅为26.3%,故建议修建湿地系统示范性工程时使水流以S型向前推流,以增加水力停留时间,为各污染因子的吸收提供足够的反应时间,进而提高这些指标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20.
人工湿地是指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填充一定深度的基质,种植芦苇等根系发达的水生植物,污水由湿地的一端进入,以推流方式与布满生物膜的介质和溶解氧进行充分的植物根区接触,进行吸附、过滤、及湿硝化、反硝化作用而获得净化。人工湿地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流人工湿地,潜流流人工湿地可分为水平潜流流人工湿地和垂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