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性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至关重要,德育环境是隐性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德育环境需要从学校、社会、家庭3个方面着手,积极改进大学校园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家庭伦理环境。  相似文献   

2.
公益广告是以传媒方式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一条新生途径。公益广告作为一种先进的社会文化形式,极大地影响着青少年道德认识、伦理规范等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发展;作为一种德育途径,公益广告与学校、家庭的道德教育一起,呵护青少年的道德成长。在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视域中,公益广告具有直觉感染、潜移默化,多方互动、激励认识。自觉导向、凝聚思想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信息化社会为大学德育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传统德育提出了挑战大学德育应把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作为德育的新内容,逐步实现大学德育科学化、专家化,建立社会、大学、家庭、媒体四结合的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使受教育者学会自律。因此,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主体意识和道德自律意识,加强自律德育逐渐成为德育研究的重点。应明确当代德育由他律到自律转向的应然性,从社会、学校、家庭和受教育者个人四个方面共同努力,最终实现道德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在社会发展新的变化面前,高校应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转变传统道德教育观念,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寻找大学生道德教育新的方法和途径,真正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德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强调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 ,要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想道德教育、劳动与技术进步教育、革命传统与时代主旋律教育。认真学习毛泽东系统德育思想 ,对深化教育改革 ,改进高校的德育工作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网络化社会初具规模,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已不可避免地受到网络的影响,其中网络对文化的冲击甚为巨大.而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也遇到了时代的挑战.笔者通过网上、网下2646份问卷调查和调研分析,提出了红色文化网络化发展的应对措施,即可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四个层面去尝试,希望对红色文化的时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德育与道德教育在外延和内涵的界定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区别。但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得知,我国目前对道德教育的研究大部分都避开'道德教育'和'德育',对其论证,或者对其论证不明确,造成了理解上的障碍。因此试从'德'与'道德'的历史与现实角度来对'德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9.
人的存在是以人为本体的道德教育问题研究应然的出发点。现代社会人的主体性、市场性、社会性存在状态决定了道德教育的社会化转型成为超越现代道德教育困境的重要途径。在人的存在论视角下,社会化的道德教育更加尊重人的基本需要,具备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人本论基础;重视隐性道德教育因素的德育作用,可以有效地弥补传统道德教育的不足;不是泛生活化的道德教育论调,而是在认可传统道德教育形式德育功能的基础上强调受教育者道德教育系统的社会性建构。  相似文献   

10.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加强全民道德教育,应特别注意正确处理好道德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现状;道德教育与社会风气;德育与智育、美育、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等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以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是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网络已成为新世纪传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利用网络的迅捷、开放、互动等特点,把红色文化与网络传播有机结合起来,是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的生长点,离开生活世界,道德教育最终将走向虚无。传统道德教育的误区就是脱离生活世界,现代道德教育理应植根于生活世界,因为生活世界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  相似文献   

13.
质疑“大德育”格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西方的德育指称道德教育。我国古代无德育概念。但存在德育事实;近代从西方引进德育概念时,指称道德教育;但在现代化过程中。德育内涵不断膨胀。外延不断扩张,逐渐演化成“即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形成“大德育”格局。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背景下,“大德育”遭遇质疑。  相似文献   

14.
许多德育工作者认为,德育宣传教育越多,德育效用越大。但事实并非如此。道德教育拘泥于物象与规范的授受,造成了对人的终极价值的忽略。将经济学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运用于德育工作研究,探讨道德教育方法和内容的创新,使道德教育能够满足人民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要,使各种道德规范不再拘泥于物象与规范的授受,而内化为人的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新阶段,充分挖掘和利用江西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因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独特的优势。当前高校充分利用江西红色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精品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具直观感受性,内容维度更加丰富、立体,形式更加生动、简洁,教育更具针对性、个性化。大数据时代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优质素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天然有效载体,地方红色文化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通过校馆合作建立研究教学基地,加强红色文化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将红色文化素质拓展活动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程,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专题网站,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悦纳"能力等途径更好地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7.
回归生活世界 重建德育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远离现实生活,面对思想道德领域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改革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势在必行。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应是回归生活,道德教育内容、德育方式、德育原则等都应围绕回归生活来重建。  相似文献   

18.
道德叙事作为一种道德教育方法,在中西方历史上早已存在,且往往渗透在家庭德育中。而近现代以来,中外德育却多偏重于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说教,忽略了这一传统而有效的德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美国兴起"新品格教育","道德叙事"重新得到重视。国内外关于道德叙事的研究各有侧重,国外偏重于课程编制、道德叙事教育实验等实践研究,国内对道德叙事的研究涉及内涵、特征、类型、作用等各个方面,但国内外研究都较为零散,尚未形成系统化理论。  相似文献   

19.
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两课”教学是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的一些实际工作可为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以重庆工学院“青年红色根据地”这一红色网站为例,阐述了网络平台为隐性德育的发展带来的良好机遇,改变了隐性德育的传统模式,使隐性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大大加强,促进了隐性德育的科学化、现代化,拓展了隐性德育的平台,增强了隐性德育的效果,使网络平台成为开展隐性德育的新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