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大牛地气田奥陶系水平井岩性复杂、岩屑细碎识别困难、随钻伽马测井不能区分灰岩和白云岩等问题,采用元素录井技术,通过主量元素与不同岩性的岩石矿物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计算岩屑中的灰岩含量、白云岩含量、泥质含量和砂质含量,实现了对岩性的精确识别。元素录井方法在奥陶系水平井的应用效果明显,通过元素含量及各矿物成分含量变化特征能够及时准确地卡准地层层位,进行轨迹调整使其在设计的A靶点准确着陆;在水平段,能够及时判别岩性是储集层岩性还是围岩地层岩性或泥岩夹层,从而指导地质导向进行正确的轨迹调整,有效提高了储集层钻遇率。  相似文献   

2.
杨税务潜山带位于冀中坳陷廊固凹陷东部,是华北油田油气接替的新领域,由于潜山地层岩性复杂,储集层空间展布差异大,在油气层评价、储集层改造过程中出现了多层岩性与电性、显示与试油结果不对应或矛盾的现象。针对这一难题在该区采用XRD矿物分析技术对岩性精细定名,应用随钻镜下岩石薄片鉴定技术对杨税务潜山奥陶系的岩石微观特征进行储集空间分类评价。结果表明,上马家沟组下段、亮甲山组为该区最好的碳酸盐岩储集层;峰峰组下段、上马家沟组上段、下马家沟组下段为该区较好的碳酸盐岩储集层,明确了进一步勘探改造选层目标。  相似文献   

3.
阚留杰 《录井工程》2014,25(3):27-29
为了在钻井现场准确识别钻遇的复杂地层岩性,及时判断钻遇地层层位,渤海油田将实验室薄片岩性鉴定技术引进井场。通过缩小实验室薄片鉴定设备体积,并简化鉴定内容及流程,可以达到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对录井岩屑岩性进行鉴定和分析的目的。以渤海湾的两口复杂预探井为例,在钻探潜山油气藏时,利用井场薄片岩性鉴定技术准确识别出沙河街组生物碎屑灰岩、古生界灰岩和白云岩、中生界凝灰岩等,切实提高了对地层复杂岩性及疑难层位识别、判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深层潜山碳酸盐岩地层岩性识别成功率低的状况 ,应用模糊数学原理 ,建立模糊数学识别碳酸盐岩岩性模式。识别和划分深层潜山碳酸盐岩地层岩性 ,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深层潜山碳酸盐岩油气藏储层。选择反映深层潜山碳酸盐岩岩性特征的测井参数 ,在取心资料标定下 ,确定阈值 ;利用所建岩性识别模式 ,对碳酸盐岩岩性进行分类 ,依据最大隶属原则 ,识别碳酸盐岩岩性。应用实地研究资料 ,识别十种碳酸盐岩岩性 ,并与岩心鉴定统计分析结果对比 ,符号一致性达 94%以上 ,表明该方法识别深层潜山碳酸盐岩岩性精度较高 ,在地质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发育大套致密油层,由于岩性复杂,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层薄且频繁交替,加之水平井钻井工艺复杂和水平段长,致使岩屑细小,影响了常规地质录井岩性鉴定、地层划分及水平井地质导向的准确性。钻探现场利用碳酸盐岩分析仪获取岩屑中方解石和白云石的矿物含量,结合区域地质、油气显示和实钻地层岩性特征进行层位卡取,采取连续分析碳酸盐岩含量的变化特征、结合优质储集层油气显示特征和岩性特征的方法指导水平井地质导向。现场十余口井的实际应用表明,碳酸盐岩分析在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勘探中可作为岩性识别、地层卡取和水平井地质导向的一种有效录井方法。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苏东41-33区块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马五段碳酸盐岩储集层受沉积、成岩等因素的影响,岩性复杂多样,因此,岩性的识别是储集层评价的关键。测井和录井资料分析表明,苏东41-33区块马五段主要发育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和泥岩7种岩性。通过敏感性参数分析,选取反映岩性的自然伽马、密度、光电吸收截面指数和补偿中子4种测井参数,采用马尔科夫概率模型约束的朴素贝叶斯方法进行多参数综合解释。通过与测井和录井岩性资料分析对比,识别正确率达到85.34%,相比传统的朴素贝叶斯方法,岩性识别正确率提高12.39%.此方法得到识别精度较高的碳酸盐岩岩性测井解释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复杂岩性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7.
XRD矿物分析技术的推广应用,打破了传统岩屑录井中岩性定名方法,应用技术数据手段进行岩性定名已成为提升录井技术含量的一个途径。通过恩平凹陷10口井的XRD矿物分析技术应用,在各组段岩性特征变化规律上,根据矿物含量变化建立了层内的标志层,同时依据石英、长石、黏土矿物参数建立砂泥岩岩性划分标准和特殊岩性划分图板;在储集层物性识别上,XRD矿物分析技术获得拓展性应用,利用砂岩成熟度参数与电测伽马曲线相结合,建立了规律良好的储集层物性评价图板。从技术成果总结可以看出, XRD矿物分析技术不仅适用于随钻快速评价,而且在岩性物性认识上是勘探开发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石油快速钻井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提高机械钻速的同时,也缩短了钻遇地层岩屑样品捞取时间,同时岩屑样品粒径变小,给岩屑录井带来难以准确识别钻遇地层岩性的不利影响。针对录井工程面临的技术难题,录井技术人员研究出一系列光谱检测识别岩性技术。为进一步对比不同光谱岩性识别技术的优缺点,分别阐释了基于光谱检测技术的X射线元素录井技术、X射线衍射录井技术、激光识别岩性技术的原理及技术特点,对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的谱图识别岩性、元素组合关系识别岩性、砂岩-泥岩-碳酸盐岩三角图板识别岩性、Ca/Mg比值数据识别碳酸盐岩等多项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并给出了录井施工应用实例,描述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探讨了成分检测在今后岩性识别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塔里木油田塔中、塔北、库车三大区块目的层埋深大、构造复杂、地层压力系统差异大、非均质性强以及钻井工艺提升导致的岩屑细碎、地质界面识别不清楚,碳酸盐岩地层划分、界面卡取及膏盐岩层界面卡取难,钻遇高压盐水层及孔、缝、洞发育段出现易漏、溢、卡的钻井复杂加大经济成本,影响钻井周期等一系列问题,在现场录井的基础上,利用元素录井技术将地层资料数据化、曲线化并成图,可直观反映地层变化特征。通过区域井应用元素录井技术并总结、寻找规律,进而对岩性进行有效识别、预判膏盐岩层底部界线、进行碳酸盐岩地层划分和层位卡取,在钻遇异常高压层及孔、缝、洞发育段实现提前预警、规避钻井复杂,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切实发挥了元素录井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复杂钻井技术条件下随钻采集的岩屑难以真实反映地层岩性的实际,探讨了地层剖面恢复方法。一是运用常规岩屑岩性识别恢复地层剖面,包括采用“一看、二翻、三照、四滴、五闻”法识别真假岩屑,利用“岩屑体积跟踪法”解决岩屑代表性差的问题,利用“去尾法”解决岩屑后拖的问题;二是综合利用多种录井资料恢复地层剖面,包括利用色谱资料进行剖面归位,钻具振动法判断随钻地层岩物,综合运用随钻常规录井参数判别岩性;三是应用物理方法识别恢复地层剖面,包括运用数码成像技术识别恢复地层剖面,岩石物理检测法识别岩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录井技术建立地层岩性剖面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钻井条件下随钻采集岩屑难以真实反应地层岩性,因而单纯依靠岩屑描述建立地层岩性剖面难免存在误差。该文从常规地质录井岩性描述角度出发,探讨了结合气测、地化、定量荧光等录井方法建立地层岩性剖面的具体方法;提出“岩屑体积跟踪法”识别真假岩屑和“去尾法”落实地层底界方面的作法;同时针对岩屑混杂、细碎,甚至呈粉末状给岩屑描述造成困难,阐述了应用岩屑自然伽马检测值落实岩性的方法及可行性。进而为在复杂钻井条件下建立地层岩性剖面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应用录井技术建立地层岩性剖面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杂钻井条件下随钻采集岩屑难以真实反应地层岩性,因而单纯依靠岩屑描述建立地层岩性剖面难免存在误差。该从常规地质录井岩性描述角度出发,探讨了结合气测、地化、定量荧光等录井方法建立地层岩性剖面的具体方法;提出“岩屑体积跟踪法”识别真假岩屑和“去尾法”落实地层底界方面的作法;同时针对岩屑混杂、细碎,甚至呈粉末状给岩屑描述造成困难,阐述了应用岩屑自然伽马检测值落实岩性的方法及可行性。进而为在复杂钻井条件下建立地层岩性剖面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3.
PDC及高压喷射钻进等钻井新技术在港北潜山太原组的应用给该区块录井油气显示发现带来了巨大挑战,导致常规地质录井未能及时发现太原组油气藏及其岩性组合特征,为查明该地区地层的地质信息,并确定最适合该类油气发现的录井技术组合,以港北潜山油气层的两口探井为例,对其录井方法组合系列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并对太原组岩性和含油性重新认识。最终确认,碳酸盐分析+薄片鉴定+XRD+XRF的录井技术组合对本地区复杂岩性及储集层的识别有良好的效果;气测+三维定量荧光+岩石热解分析的录井技术组合可以有效应对本地区地层含油性的判别。  相似文献   

14.
四川盆地彭州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四段碳酸盐岩地层受沉积、成岩等因素的影响,岩性复杂多样;因此雷四段碳酸盐岩的岩性识别对该层位的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岩心观察,彭州地区雷四段岩性主要发育白云岩、灰质白云岩、云质灰岩、灰岩和石膏岩5种岩性。根据多元判别分析,利用岩性概率因子计算进行多参数的岩性识别。通过与实际资料对比,岩性识别的吻合率为89.3%,是一种有效的复杂碳酸盐岩岩性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川东北元坝地区空气钻、PDC和孕镶钻头+高速螺杆钻井新工艺的大量运用,钻时快、岩屑细碎甚至呈粉末状的特点,给常规录井工艺带来了岩性识别难、地层界线不易判断的问题。X射线荧光录井技术具有完全不受岩屑颗粒直径限制、分析周期短的特点。通过分析岩样中镁、铝、钾、硅、硫、钙、铁等14种元素的含量来判断岩性和识别地层,弥补了常规录井的不足。其中,YB10井在井段702~7155m通过采用X射线荧光录井技术,现场共分析样品4 115个,根据元素含量、曲线变化特征,结合露头岩性资料,对陆相砂、泥岩和海相碳酸盐岩进行井下岩性识别,经与电测资料对比吻合度达92.60%。   相似文献   

16.
港北潜山石炭-二叠系地层煤、碳酸盐岩、砂岩等岩性交互发育,且多为过渡岩性,有效的岩性识别直接制约物性和含油性的评价,如何有效评价港北潜山岩性是测录井综合评价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港北潜山上古生界复杂储集层岩性特征开展研究,形成了一套测井、录井资料相结合,适合港北潜山上古生界碎屑岩储集层的岩性评价技术,提高了潜山复杂储集层的岩性识别能力,为储集层有效性及含油性的评价奠定了基础,为油田增储上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随着PDC钻头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高钻速、高时效.进而有利于降低钻井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却由于钻屑细小.砂岩和泥岩之间钻时变化不明显.而给岩屑录井带来诸多问题。PDC钻头不仅使录井油气发现率.剖面符合率下降.同时还造成地层对比.岩性归位.油气层解释困难。面对上述挑战.开展PDC钻屑录井随钻岩性识别技术的研究,使随钻录井岩性识别和油气显示快速评价解释技术进一步提高,从而提升油田的整体勘探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8.
李祥 《石油仪器》2014,(3):84-85
X射线荧光岩屑元素录井(XRF)技术的引进旨在解决辽河油田地层在复杂的钻井新工艺条件下的岩性准确识别难题,并建立了XRF录井资料解释方法.XRF对生产现场鉴定岩性,特别是潜山面卡取、潜山内幕特殊岩性的识别有很大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在南堡油田潜山卡层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PDC钻头、大位移井和欠平衡井等钻井工艺的广泛应用,随钻录井中的岩屑变得细小、混杂,难以识别,给卡准潜山界面带来很大困难。针对这一现状,以X射线荧光元素录井技术为基础,对南堡油田岩石元素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实钻岩屑元素资料,制作了岩性解释图板,划分了两种钻遇潜山类型,揭示了风化壳残积层元素发育规律,介绍了元素曲线随钻应用实例,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南堡油田的潜山卡层新方法。现场试用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是常规潜山卡层方法的补充,为安全、快速钻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吴炎 《录井工程》2017,(2):42-45
潜山油藏储集层具有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内幕岩性杂乱等特点,为了提高地质导向技术在该类油藏水平井钻探中的作用,以辽河油田S 625区块元古界潜山为研究对象,应用录井、测井和物探手段,针对水平井钻井过程中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识别方法进行研究,分别建立潜山地层岩性与裂缝识别的录、测井法和裂缝识别的地震反射特征法,解决了该潜山地质导向过程中井底轨迹钻遇层段判断、岩性识别、现场有利裂缝型储集层识别的主要问题,经过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