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结合沥青质沉淀机理相关材料,对沥青质的物理化学沉积机理、沥青质堵塞储层孔喉的机理进行了总结,通过分析原油中沥青质发生絮凝的温度、压力、组分,找出该油田发生沥青质沉积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搞清沥青质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总结历年巴什托油田解堵实验成果,为巴什托油田后期综合治理提供依据,对防止储层损害,确保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型斜螺旋沉淀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沉淀技术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斜螺旋沉淀技术的设想,其核心是通过装置本身特殊的构造形式来形成螺旋水流,从而综合利用颗粒的重力,水流阻力和离心惯性力来促进颗粒从水流中分离。本文采用正交试验与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此新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且对颗粒在螺旋水流中的沉淀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沥青质沉积机理及其如何防治已成为石化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但国内外研究学者对沥青质沉积机理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对沥青质相关研究进行调研整理,首先对沥青质的定义与结构进行阐述,之后对沥青质沉淀、聚集作用、沉积过程模型及各种影响因素对沥青质沉积的影响进行综述,为日后学者研究沥青质沉积机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5.
6.
董涛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13)
两伊边界新投产油田为轻质油油田,主力产层A油组是灰岩储层,生产过程中沥青质析出沉淀,堵塞井筒的现象很严重,且A油组压力系数1.63,温度136℃,原油中硫化氢浓度约5000ppm,储层平均埋深4100m、有效厚度60m、由4-5个物性差异较大的小层组成,这些因素给酸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酸化是该区的主要增产方式,按照在国内积累的酸化经验设计并实施了几次酸化作业,实施效果均不理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挤酸压力太高,排量太小,酸液转向效果差等,所以酸化后,仍然难以判断油井的潜力或是起不到增产稳产的效果,并且本区酸化作业费用高,平均单井单次酸化费用100万美元以上,这些问题给油田的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带来了严峻挑战。通过对历次酸化、洗井作业及油藏、流体和井筒的综合分析,改进了酸化作业程序、优化了酸液体系,运用了复合酸液转向技术,酸化后A3井产油约6000bbl/d,是酸化前产量的1.7倍。本次酸化作业的成功实施不仅缓解了该区的产量压力,而且为同类高温高压碳酸盐岩轻质油沥青质析出井的酸化工艺的成功实施和不断改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油气开采与生产过程中,原油沥青质沉积的问题屡见不鲜。通过对原油中沥青质的沉积规律研究,筛选并评价了11种不同的沥青质抑制剂,其中抑制剂1的抑制效果达96.79%。抑制剂的加入使得沥青质颗粒更好的溶解到原油中,起到了“增溶”作用。抑制剂分子可以使得沥青质颗粒粒径分布变窄,平均粒径由3480.6 nm减小至476.3 nm。研究为原油中沥青质沉积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分析了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为抑制剂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原油开发中出现沥青质沉积问题,会导致油井及集输管线堵塞,从而影响原油正常生产和油田的高效开发。本文通过对BA原油中沥青质进行元素、XPS和FTIR分析,可知该沥青质表面官能团以碳氢化合物(C-C,C-H)为主,还含有硫酚和硫醇等脂肪类硫以及羧基等酸性官能团,可为沥青质沉积抑制剂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抑制剂是通过破坏沥青质缔合体的相互作用来达到抑制聚沉的作用,利用激光粒度仪对原油加正庚烷(沉淀剂)后沥青质颗粒的粒度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油样中加入含有胺基碱性基团的抑制剂FAE183,能抑制沥青质的絮凝与沉淀,使沥青质颗粒的粒径显著减小。由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分析可知,FAE183抑制剂与沥青质的主要作用机理为酸碱作用,并辅以氢键作用和偶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强度以及胶结料胶接强度形成原理,指出强度形成后期内聚力相对于内摩阻力对混合料强度的组成有更大的贡献,有利于控制实验室条件促使混合料达到最优性能,为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应用化工》2022,(Z2):3-8
塔河油田于奇西区、八区和十区存在部分典型油井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达50%以上,随着油藏开发的深入,地层压力等参数的逐渐下降影响,胶质沥青质随之在原油举升过程中不断析出,在井筒内堆积造成堵塞,影响油井正常生产。通过对塔河油田井筒堵塞物性质分析及结构研究,找到塔河油田井筒发生沥青质沉积的原因,并依据沉积机理和堵塞物主要组分,研制了JD-1系列分散解堵剂,对其溶解性能性能和抑制性能进行了评价:在适合温度和加量下解堵率可达100%,不稳定原油中加入质量分数1%的JD-1剂可有效抑制沥青质沉积,采用SARA方法计算出每100 g堵塞物中至少加入40 g JD-1剂才能使体系稳定。JD-1剂有望应用于沥青质堵塞井筒的分散解堵。 相似文献
12.
石油运输主要是管道运输,也是当今被公认的最具安全性、最具有效性的石油运输方式。为了保证输油管道的安全运输,最重要的是做好输油管道的防腐处理。腐蚀输油管道原因很多,防腐技术现有方法众多。通过几种常用的方法,对输油管道腐蚀原因的分析并对防腐技术进行研究,对我国石油管道运输业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阐述了对沥青质沉积过程的认识并对沉积机理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沉积的主要因素;展望了沥青质沉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4)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石油工业已经取得了更大进步,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的石油发展最为迅速,不过在发展的同时,试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主要研究试油井筒状况和试油安全评价技术,为以后的试油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原油中的沥青质聚集沉积在管道导致原油的开采运输困难.首先通过对沥青质本身的紫外以及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得出了沥青质在稠油中的聚集原理.然后对沥青质添加抑制剂前后的红外、分散性、粒径分布以及扫描电镜的表征,得出了沥青质抑制剂的抑制机理为:沥青质析出是由于抑制剂和沥青质之间发生氢键、分子间作用力以及 π-π 堆积或共轭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构建了等离子体前置放电增强催化的反应系统,依托该系统开展了HZSM-5在线提质生物油的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了反应温度、催化剂填装高度和放电功率等对精制生物油产率的影响规律;并在最佳工艺下引入Ti/HZSM-5进行生物油提质,探讨催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各因素对产率影响显著,且相互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当反应温度为400℃,催化剂填装高度为20 mm,放电功率为30 W时,精制生物油产率达到18.1%,与预测值18.5%较为接近。采用Ti/HZSM-5催化时裂解脱氧性能明显增强,产率下降至16.0%,但烃类含量和组成得到明显提高和改善,多环芳香烃降至6.33%,C_(14)及以上的大分子烃类仅为2.81%。前置放电为后续催化反应提供了物料基础,且活性物质的冲击既增强了催化剂活性,又改变了反应物的吸附行为,而Ti离子与活性物质的相互作用促进了碳正离子反应的进行,并在"烃池"机理的作用下,形成以单环芳香烃为主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价融雪除冰剂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能力并揭示交互作用机理。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开展融雪除冰剂/矿粉沥青胶浆流变性能实验。运用Sigmoidal函数和WLF方程构建复数模量主曲线,基于Palierne模型中的C指标评价融雪除冰剂与沥青的交互作用能力,并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揭示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通过交互作用评价C值得出随着融雪除冰剂替代矿粉量的增加,融雪除冰剂与沥青的交互作用逐渐减弱。石灰岩矿粉沥青胶浆有蜂型结构,形成密集交织的网状体系,而融雪除冰剂加入到沥青中通过吸收沥青中的轻组分而均匀分散,在沥青胶浆中无蜂型结构,降低了融雪除冰剂与沥青交互作用能力。鉴于融雪除冰剂对沥青混合料融冰雪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融雪除冰剂不宜全部替代矿粉。 相似文献
19.
人工地震采油技术是利用一定的设备在油层附近产生频率很低的机械波,通过声波的特性在油层发生一系列的波动效应,达到多口井增产增注的一种物理采油方法。它是一种适应低渗透、高含水中后期油田开发的比较理想的物理法采油技术。作者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归纳和总结,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20.
黄炜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7):84
九龙1井在钻井施工过程中使用到了一系列的钻井新技术,包括空气钻井、泡沫钻井、氮气钻井、孕镶涡轮钻井技术等,通过对这些钻井新技术内容分析和实际应用研究,得出这些新技术在九龙1井钻井过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很好地控制了井身质量,而且能有效地提高机械钻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