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以对苯二甲酸双羟基乙二醇酯及其二聚体作扩链剂合成的聚醚聚氨酯-酯嵌段共聚物在退火和急冷条件下的热行为,分析了材料形态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同时用动态力学分析法进一上不阐述了其相容性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偏光显微镜和光学解偏结晶速率仪研究了嵌段聚醚酯共聚物的结晶形态和等温结晶过程。结果发现,结晶速度K 随聚酯含量增加而增大,随聚醚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交联剂使结晶速度K 减少。嵌段聚醚酯的等温结晶过程可用Avrami方程描述,最快结晶速度K 对应的结晶温度Tmax与聚合物熔点Tm 的关系满足经验式Tmax = (0 .8 ~0 .85) Tm 。  相似文献   

4.
通过端二异氰酸酯聚醚预制物与齐聚醚砜二酚模型的氢转移加成聚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聚芳醚砜-聚醚氨酯嵌段共聚物。得到了聚合反应的适宜条件:二甲基酰胺作溶剂,甲苯作稀释剂,使反应物质量浓度为35%,以环三乙烯二胺作催化剂,反应温度100℃。  相似文献   

5.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聚合过程中,添加阻燃剂2-羧乙基苯基次膦酸(CEPPA)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乙二醇(PEG),制备阻燃共聚醚酯.通过乌氏黏度计、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失重分析仪(TGA)、微量水分测试仪、极限氧指数测试(LOI)和锥形量热测试仪(CONE)等手段,对所合成产物的特性黏数、热转变温度、热稳定性、吸湿和阻燃性能等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阻燃共聚醚酯的阻燃性和吸湿性与PET相比均有所提高,其LOI达到27%,含水率达到0.67%,但热转变温度、结晶度以及热稳定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不同的硬段和软段,合成了具有可熔性的聚醚-酯-酰胺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比较了不同反应条件下所得材料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7.
以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与氨基乙酸(Gly)为反应原料,N-甲基吡咯烷酮(NMP)为介质,合成了PMDA-GLY型酰亚胺二元酸单体,用该新型二元酸单体与聚四氢呋喃醚、1,4-丁二醇,采用二步法熔融缩聚,合成了系列软/硬段比例不同的聚酯酰亚胺聚醚热塑性弹性体(PEIE),并采用元素分析、1H-NMR、DSC、TGA、DMA对二元酸单体和该系列共聚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构表明聚酯酰亚胺聚醚弹性体的特性粘数、熔点、热稳定和储能模量随着含有酰亚胺结构硬段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随之降低,在低温下有较强的变形回复能力。  相似文献   

8.
共聚醚酯的合成工艺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磺酸盐基团和不同聚乙二醇添加量的共聚醚酯(COPEET),研究了COPEET合成的特殊规律以及COPEET的常规性能、热性能及吸湿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添加PEG体系的COPEET缩聚反应时间均较常规PET缩聚反应时间缩短;COPEET的羧基含量极低;二甘醇含量随PEG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PEG添加量的增加会降低COPE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PEG添加量小于40%时,有利于COPEET的结晶,而过高的添加量会妨碍COPEET的结晶;COP—EET的熔融温度随着PEG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COPEET的饱和含水率随PEG添加量的增加而有规律地增加.  相似文献   

9.
以ε-己内酯,6-氨基己酸、聚乙二醇、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采用本体熔融聚合法合成了可降解的聚醚酯酰胺基聚氨酯共聚物(PEEA-U),并采用1H-NMR和FTIR对该材料进行了表征,确认了合成反应的进行。采用DSC、TGA/DTG对其热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TDI的加入,共聚物的熔点升高、熔融热增加,即材料的结晶度增大,同时材料的热分解温度亦随之升高。同时对材料的水解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着TDI的加入,材料的降解速度减慢;并且对于同一种材料,其降解速度随降解介质的pH值发生变化,当pH从9.10降到4.02时,材料的降解速度大大加快。  相似文献   

10.
PLLA-PEG-PLLA三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萘钾和聚乙二醇形成大分子引发剂,在超声波震荡下引发L-丙交酯开环共聚,合成出不同EO/LA物质的量比的PLLA-PEG-PLLA三嵌段共聚物。利用FT-IR和1HNMR表征了三嵌段共聚物的结构。通过接触角和吸水率测试表明共聚物的亲水性是随着EO含量的增大而增强。采用DSC和POM研究共聚物的热性能和结晶形貌表明,共聚物各段熔点比各自均聚物低且有一个Tg,由于共聚物中EO/LA物质的量比的不同,表现出某段的单独结晶或两段都不结晶。因此,可通过改变嵌段含量,制备不同性能的材料,扩大聚乳酸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弹性织物服装穿着广泛,结构设计却没有相适性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文章分析了各种弹性织物的特性,并对不同弹性性质的服装织物与服装结构造型设计相适关系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弹性织物适用的服装结构设计参数,有助于提高弹性织物的服装生产成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合成并应用熔体纺丝法得到了(AKABKB)n型聚酰胺酯一聚醚弹性纤维。用X光衍射及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它的组成、拉伸、热历史等因素对其结晶行为的影响。并计算了有限长分子链体系内共聚物与均聚物比例及KA、KB。将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结合体系内相分离情况对实验现象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双重结晶峰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考虑小尺度效应影响的金属纳米丝弹性模量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子动力学的方法来模拟金属纳米丝的拉伸实验,得到纳米丝屈服前每一位移步的应力、应变值;基于非局部弹性理论,在考虑小尺度效应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了纳米丝的应力-应变关系。根据应力-应变关系,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的纳米丝的应力、应变数值计算出金属纳米丝的拉伸弹性模量,修正了小尺度效应对纳米丝弹性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纤维混凝土弹性模量的细观力学求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细观力学理论中的Mori-Tanaka法和Eshelby等效夹杂法求解了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对影响纤维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若干参数进行讨论,得出纤维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砂、石、纤维和水泥(基体)4种组分物理性能和体积率等不同参数的函数。通过比较理论解和已有试验数据可知,二者吻合较好,证明利用细观力学的理论求解纤维混凝土弹性模量是一种可行并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了壳聚糖/聚乳酸复合超细纤维支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纤维的形貌进行了观察,发现随着复合纤维中聚乳酸含量的增加,纤维的平均直径在增大。对所制得的纤维支架的孔隙率、拉伸性能及亲水性进行了测试。制得的纤维支架在组织工程领域拥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适合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PDLLA/HA复合纤维的制备工艺,并探讨了PDLLA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HA的含量等对纤维成型的工艺条件和纤维性能的影响。PDLLA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和HA含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都会提高复合纤维的加工成型温度,而温度的选择和控制、拉伸速度是影响成纤维性能的关键因素,所以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0~30万的PDLLA基体中,添加适量的HA微粉(直径为4~20μm),在低于160℃为宜的成型温度条件下,可制备出PDLLA/HA直径为15~30μm的复合纤维。  相似文献   

17.
用静电纺丝法对聚氨酯在不同质量分数(4%~16%)和不同电压(14 kV~26 kV)下的可纺性进行了研究;制备了聚氨酯/聚丙烯腈共混溶液的扭曲螺旋纤维,研究了聚氨酯和聚丙烯腈不同质量比以及电压对扭曲螺旋纤维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聚氨酯的质量分数为13%、电压为20 kV时得到的纤维形貌最好;聚氨酯和聚丙烯腈质量比在1:1~13:5之间均可得到扭曲螺旋结构的纳米纤维;随着聚氨酯和聚丙烯腈质量比的增加,所得螺旋纤维螺旋环的螺距增大,螺旋环的直径变小;当电压增大时,扭曲螺旋环的螺距减小,螺旋环的直径变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用氮气低温等离子体和甲炕低温等离子体对短纤维的处理。结果表明,纤维表面有明显刻蚀现象,并产生接枝和沉积作用、因而增大了纤维与橡胶基质的粘合力、提高了短纤维对橡胶的补强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P(PEGA-HAM)/PEG固-固相变粒子为相变材料(PCM)、以PP-g-PEGA为增容剂与成纤聚合物(PP)按不同比例混合,通过熔融纺丝工艺制备不同相变材料含量的蓄热调温纤维。IR测试分析确定了固-固型相变粒子的化学结构以及三元共混体系的化学组成;通过DSC、纤维强力仪以及SEM表征了蓄热纤维的热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外观形态;利用XRD和毛细管流变仪表征了三元共混体系的结晶性能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当PCM为12%、PP-g-PEGA为3%时,调温纤维的相变焓为12.17J/g,断裂强度为4.86cN/dtex,纤维表面光滑完整;P(PEGA-HAM)/PEG含量的增多破坏了PP基体中α晶的形成,使得PP的结晶度降低,三元共混体系的剪切黏度随着PCM的增多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流变行为,剪切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通过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活性炭纤维( ACF)对Fe3+的吸附性能,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动态吸附穿透曲线;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吸附前后ACF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ACF对Fe3+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化学吸附;随着ACF比表面积增大或吸附溶液温度升高,对Fe3+的吸附容量增大;动态吸附时,当流速为10 mL/min,最有利于出水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