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空间发展基础。本次研究在构建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三生"空间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定量测度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的耦合互动关系,结果表明,穿芳峪镇乡村"三生"空间发展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大部分村庄仍未完成从高耦合向高协调的转变,乡村"三生"空间整体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的发展状态。由"三生"空间评价分析可知,乡村旅游业是推动"三生"空间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本研究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镇域乡村"三生"空间协调发展,优化"三生"空间格局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处理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本文阐述了在产业园区与周边乡村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三生"空间体系,紧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优化"生态-生产-生活"功能布局的思路和方法,旨在为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园区升级、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创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乡村地域多功能协同提升是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推动土地综合整治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乡村"三生"功能协同提升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交互关系的理论框架,以山东省王村镇为研究区,构建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区域特征解析,耦合"三生"功能强度与协调度关系形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分区格局,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揭示不同格局中乡村地域弱势功能,并提出相应的多元化整治模式。研究发现:①王村镇地区"三生"功能整体协调性较高,不同村庄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性和不协调性;②王村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格局分为适度整治区、优先整治区和重点整治区,具有"点—线—面"的形态特征,农业生产资源匮乏、生活设施条件不便、绿地面积偏少等问题是"三生"功能的短板;③结合障碍因子组合情况,设计出8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用于实现王村镇乡村"三生"功能协同提升,进而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城乡规划编制中的“三生空间”划定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理解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这"三生空间"的概念来源,发展目标为出发点,分析了"三生空间"概念下其对象具有的空间尺度的差异性、空间功能的复合性、空间范围的动态性及空间用地的异质性等特征。以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为基础,分别从城乡全域、城镇区域、乡村区域探讨了不同空间区域视角下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对象内容。进而结合城乡规划体系提出了分别依托城乡总体规划、城市(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规划来划定"三生空间"的工作重点和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5.
该文基于当前"多规合一"规划背景,以湖北省宜昌市车溪村规划为例,从乡村"多规合一"的内涵理念出发,进行"多规合一"乡村规划实证研究,探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融洽的乡村"多规合一"规划统筹方法。对乡村规划中多种规划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协调,以生态空间为规划图底,重视对生态用地的管控,实现生态包容共生;推进乡村产业有序合理升级,高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凝聚乡村人气,传承民俗文化遗产,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和谐的土地利用格局。实现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推动车溪村经济文化建设,促进乡村空间城乡和谐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构建多规协调的乡村规划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九大将"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城乡发展的重要结构性转变。鉴于此,文章以重庆南岸区为例,运用"三生"空间(生态-生产-生活)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重庆市南岸区乡村生态空间脆弱、生产空间受限、生活空间不便三个关键问题;构建以乡村振兴目标为导向的"三生"空间规划研究体系;提出具体乡村生态空间开发保护与空间管制方法、产业组合模式选择与构建、乡村居民点体系完善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三位一体的乡村空间规划策略,以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空间重构是引导乡村"三生"空间达到新平衡,实现乡村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以杭州市西湖区绕城村美丽乡村建设实践为例,系统梳理了规划前村庄"三生"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空间重构的总体策略,在土地流转的基础上进行土地整治,从生产空间整备与引导、生活空间改善与提升、生态空间修复与拓展3个方面着手,实现"三生"空间的融合发展。对当下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在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瓶颈时代,农业特色小镇应运而生。文章从"三生"融合的视角分析了苏南农业特色若干小镇基本概况,结合小镇案例,以规划方案为主、区域主导功能为判断准则,划分出各小镇的"三生空间",从整体到局部对比分析了"三生空间"在各小镇的分布情况,探讨了"三生融合"发展于农业特色小镇的重要性,认为生产、生活、生态无界融合是影响农业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缩和生态游憩空间缺乏等多重压力。因此率先启动的五大郊野公园的建设应运而生,是城市与乡村交织边缘地域的土地系统化整理,其为保护和改善自然风貌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做出良好的典范作用。浦江郊野公园将成为都市中的一片林海,一个绿色生态的休闲核心,成为集生态、生活、生产"三生一体"的绿色示范空间。  相似文献   

10.
小流域是山区乡村产业发展和人居空间活动的基本单元,肩负着区域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的双重重任.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引入地方性知识,导向更高效的治理模式,是实现乡村空间治理的重要路径和目标.综合地理、社会、治理多学科理论研究基础和分析框架,从人居生态单元、"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以及弹性尺度和多中心网络三个方面解析小流域空间治理的理论逻辑;基于武陵山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乡村小流域的实证研究,从地理识别、地方认同和治理可行三个层次提出了乡村小流域"地理-社会-治理"多层一体的空间治理实践基础;最后,面向国家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加强空间治理能力的要求,从人居生态空间治理、贫困空间治理和空间组织治理三个方面实现山区乡村小流域空间治理目标,为破解山区"碎片化"的治理困境提供重要的政策设计工具和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耿虹  赵东昊  朱霞 《华中建筑》2020,(5):130-134
为指导乡村的生态宜居建设,该文期望从中国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营建策略中汲取智慧,并以武汉市罗家岗村为例,探索地处夏热冬冷、潮湿多雨地区的"木兰石砌"民居为创造良好人居环境而在建筑选址、建筑组合和建筑单体方面采取的营建策略,通过Ecotect、Phoenics软件模拟分析其气候适应性,并指出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可持续性在于"低成本"、"低技术"下的"在地建构"与"自然融合",启发未来乡村民居采用因地制宜的传统气候适应性营建策略,建设更具地域特色的乡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探索新时代乡村有效治理模式,以调动多元主体参与村庄建设为核心的共同缔造理论应运而生,并在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几个试点村付诸实践。共同缔造理论是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以调动居民参与意识和能力来开展的。而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以下简称"三生空间")构成了乡村完整的人居环境。鉴于二者之间有着以人居环境为交集的内在联系,若能将共同缔造理论应用于村庄规划中"三生空间"的三种要素(以下简称"三生要素")优化,会为我国乡村治理创新提供全新的视角。本文以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董家楼村为例,试图以乡村"三生空间"为微观层面研究对象,将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共同缔造理论作用于"三生空间"各个要素,探索乡村"三生一体"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进而促进乡村宏观治理水平改善,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特色小镇三生功能评价及等级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生产、生活、生态为核心的三生功能空间越来越受关注。特色小镇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重要发展单元,其现状评估和发展趋势已成为国土研究及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辽宁省第一、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为例,通过构建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从镇区、村庄两个层面评价特色小镇的三生功能,结果表明,辽宁省特色小镇三生功能发展总体水平较好,但特色小镇三生功能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存在特色小镇三生功能不均衡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特色小镇三生功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伴随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乡村空间在此期间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成为城乡工作的总要求。"三生空间"的协同布局是乡村空间充分发挥功能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以乡村空间优化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以庐江县汤池镇为案例,对三类空间的发展进行了现状梳理与总结,分析"三生空间"的协同程度,最后对三类空间的优化以及"三生空间"如何协同发展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双重背景下,传统村落面临着新的挑战,亟待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发展途径.文章引入了"三生"的概念,以"三生"协调为切入点,指出了"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对河南省麻地川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现存问题和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8)
作为都市现代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休闲农业,是一种集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的多功能性产业,在保障生态、旅游观光、促进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太原市休闲农业近年来发展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休闲农业建设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田园综合体"是新田园主义理论在中国乡村的在地实践,它关注了乡村现存的建筑荒废、风貌环境破坏等现实问题,开创了以循环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宜居为一体的新模式,是引导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进程。本文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需求出发,以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朱家林田园综合体为例,对乡村建筑的居住与交往、使用功能及历史价值等方面展开思考,通过对朱家林村不同功能建筑的本质特征及改造的必然性进行阐述分析,探索乡村建筑的更新与重构的方法,为以后乡村建筑建设提供一定的思路,促进田园综合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地方性景观在复杂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呈现着动态的生态适应与分化重构,揭示其重构机制是乡村多元特色保护和宜居化发展的基础。以受生态约束的兰考县典型乡村为例,梳理了生态适应视角下,兰考乡村地方性景观在县域集中性生态治理与适应、乡村地方性景观分化与重构2个阶段的行动者网络过程,分析了伴随着的乡村土地利用结构、建筑分布格局、院落空间形态等景观特征演化;并对乡村地方性景观分化重构的机制进行了剖析,发现生态约束的程度变化主导着景观重构的阶段演替,且生态适应路径差异化变迁推动乡村景观分化为原生型、拼贴型和迁移型等地方性类型,为乡村的多元定位与转型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韩坤  田华  郑广慧 《城市建筑》2022,(7):124-126
推动乡村绿色经济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之一,同时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意义。乡村空间是农民在乡村生活的基础,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平度市南村镇美丽乡村示范片规划为例,从现状问题入手,对片区内自然要素进行分析,在生态环境优化、三生空间建设、社区环境治理等方面提出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希望对未来生态宜居乡村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乡村规划中对于"三生空间"协调问题的讨论集中在宏观与中观层面,而对于微观"乡村社区"中的这一问题及相关规划方法的研究则很少见.研究基于发达国家的规划和管理经验,分析了乡村社区规划中的"三生空间"协调的目标,并梳理了面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具体规划方针与措施.研究意在为乡村社区规划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参考,让三生协调的发展思想在微观尺度的乡村规划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