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确分层测压一直是压力监测的一个难题,尤其是针对电潜泵井"Y"型分采管柱的分层测压技术研究甚少.传统的测试方法需要在井口关井测压,一方面严重影响产量,另一方面存在较大井储效应;采用存储式仪器则造成严重测试占产.文章介绍了一种跨隔分层测压技术,该技术在分层测压时,不需要动原井管柱、关井,以及开关滑套,不影响其他层正常生产,并能减小井储效应,可在油井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实现仪器一趟下井获取全井分层地层压力.通过29口井共83层的实际测试应用,该技术可为油井分析及油藏监测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能够减少测试占产、降低作业成本,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孝感地区盐碱厂的7~#、8~#井是一对采用水力压裂法生产卤水的盐井。在压裂——扩槽阶段,我们人为的采用泄压放喷的措施,封闭了不理想的通道,从而使压井工作顺利进行。7~#、8~#盐井,井深分别为379.9米和376.17米,井距约140米,两井的方位为 NW——SE向。1984年11月19日我们用 YLC——500型压裂  相似文献   

3.
常规压裂、酸化解堵措施对地层堵塞的油水井具有普遍性,但措施费用较高,同时压裂、酸化过程对地层伤害大。常规的隔采工艺主要是用来治理套损井,使其恢复产能,井下关井测压是利用常规的隔采工艺附加预制工作筒(带盲板)能更准确的测得地层的压力(封隔器座封封堵油套环空,预制工作筒封堵油管)。文章主要利用井下关井测压工艺对近井地带堵塞的油井进行诱喷解堵,关井测压时间由常规的7天延长至15-20天不等(因井的不同情况而定),封隔器解封时聚集的油层高压瞬间释放,对油层进行诱喷解堵,即测得了地层的压力,又起到措施解堵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与常规的压裂、酸化解堵措施相比,其优点是投入少,对地层无污染,效益显著;其缺点是适用范围较小,局限性大,起钻诱喷时井喷风险高。  相似文献   

4.
长期注压采矿区,第三系盐层生产溶腔较大,加之地层裂隙发育,造成采矿区出现第三系与第四系裂隙串通卤水污染现象.通过布置泄压井,对生产溶腔进行降低水位,缓解环保压力,进一步扩大对老采区溶腔水位主动控制范围,达到治理地表及第四系水体污染,并作为生产卤井增加采卤量的目的.泄压井施工存在地层相当不稳定、裂隙发育、涌水量巨大等难点...  相似文献   

5.
罗城矿区经数十年开采,盐层顶板和岩盐溶腔大面积连通,矿区挖潜困难多、难度大.借鉴石油行业成熟的精细控压钻井技术,结合罗城矿区钻井施工实际进行改良,形成了满足该矿区资源挖潜改造的简易控压钻井技术.该技术通过对精细控压钻井技术和设备进行优化,调整工艺流程,解决了施工过程中恶性井涌、井漏等问题,达到安全快速钻进的目的,为同类...  相似文献   

6.
为了卤井正常检修(主要是换油管工作),大安盐厂于1982年12月17曰至21日分别在13井、流13井、15井进行带压下油管试验获得成功。为水溶连通生产卤井检修工作取得可喜的进步,也为研究带压修井提出了有益的资料。带压下油管装置采用导向防喷堵头装置,该装置为一闭封式锥形结构,经加工后将防喷堵头塞入所下  相似文献   

7.
卤井管理作为矿山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际工作中,因管理方法不当,而导致井下事故的发生,应引起重视。在这里,就如何加强卤井管理的问题作一些探讨。在卤井生产过程中,由于卤水浓度过高,而卤水含膏、含砂量过高,地面温度过低,开关井操作不当等因素,常常会造成井下管串结晶堵塞事故。这时,卤井所反映的预兆为:注水压升高、注水量变小;返水量变小,含气量增加,卤水温度降低等。大量事实表明,岩盐结晶与管壁的粗糙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越是粗糙的管壁,越易形成结晶。由于井下数千余米管壁的粗糙度是无规则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隆××井为例,介绍了采用“控制回压与置换法的压井工艺”处理井喷事故的经过和取得的较好效果,并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文中特别提出,为有效地控制和处理井喷事故,在“地质钻井施工设计书”上应有准确可靠的每层地层的“地层破裂压力梯度”数值。并提出了取得该数值的几种方法,其中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裸眼地层压力试验法”。  相似文献   

9.
抚顺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城下压覆大量的煤炭及煤层气资源,如果这些资源能够被开发利用,不仅能带动抚顺经济的发展,还将对我国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升级起到借鉴作用。通过对抚顺城下压煤现状及煤层赋存特征的研究,提出可先在城区中部老虎台矿附近,选择地面条件较好的地区施工一对水平对接试验井(U型井),进行城下压煤区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果水平对接试验井组产气量较高,则进入修建输气管线、LNG加气站等商业化开发利用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在大多数钻井作业中,大量经费用于解决钻井相关的问题,包括卡钻、井漏和过高的泥浆成本。为了降低这类问题所引起的非生产时间(NPT)百分比,其目的是控制环空压力损失,特别是在因孔隙压力和破裂压力梯度太靠近而被称为窄安全密度窗口,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钻探井花费将下降,从而使以前认为难以钻进的窄安全密度窗口井也可以实现钻井。控压钻井(MPD)是一种新技术,它通过控制环空压力损失使我们能够克服这些类型的钻井问题。由于石油行业对这项技术了解程度还不够深入,文章讲述了控压钻井技术原理,并着重描述在钻井中应用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1.
根据岩盐钻井水溶矿区,大面积连通采区低压大排量涌水,影响事故卤井修治的实际状况,提出了采用以双闸板防喷器加旋转防喷器为主要装备的带压修治井工艺及装备进行卤井修治,以稳定进入中后期开采的岩盐采区的生产能力,挖掘其生产潜力,提高岩盐采出率.  相似文献   

12.
我矿于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开始用对流法采盐,一九七○年五月又试验采用水力压裂法采盐。五年多来,已钻31口生产井,压通了13对压裂井,6口对流井先后投入生产,累计采卤量189万米~3,卤水浓度23~21°Be′,Nal 含量260克/升以上.通过五年多的生产实践,使我们对卤盐  相似文献   

13.
十五 本节释读清代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 龙海井文约一件,契文如下: 立书合约人团首邢瑞五、王克俭、萧 安亭,缘同治七年冬,邀众伙在自流井富 厂新垱蒋家沟下冲观音崖龛后,佃明王元 吉业内三十班子孙业全眼井地基壹埠,更 名龙海井,平地下锉,逗本开淘。同中议 定:压山铜钱柒拾串整,即日山主亲手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湖北、江苏两地部分盐厂的几对水溶水力压裂井采用提前反压井在双井压裂扩槽施工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厂16井为大山铺矿区联通井之一,3″中心管于1984年初放压修井时在裸眼段遇卡无法提起。所产卤水因井下情况不断恶化而逐渐淡化。因此,1985年底停产并改作多井联通生产的注水井使用。 为了挖掘矿山潜力,1987年我厂组织力量对该井进行修治工作。第一步预计将3″中心管倒扣至卡点以上。由于井涌淡卤量大(110  相似文献   

16.
水平井施工中钻具不同于直井的钻具组合,采用滑动钻进方式,钻柱不旋转,钻柱与井壁间的摩阻完全有钻柱轴向力克服,钻柱发生屈曲,产生托压甚至自锁,容易卡钻,使水平钻进无法进行。在水平井施工中由于井斜角和水平位移的增加,摩阻和扭矩增大是非常突出的问题。特别是深井水平段较长时,对钻具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保证较高的安全系数;另外深井长水平段施工中,水平段钻柱的屈曲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河北邢台XD1井是一口水平分支井,该井设计有20个水平分支孔,每个分支孔有3~5个控制点,水平施工时,水平井段长,方位变化很大,要摆动接进70~80度左右的方位变化,这样井眼轨迹就比较弯曲,使的摩阻增大。在施工N1,N2,水平分支孔时,就出现了严重的托压现象及粘卡现象,特别是在滑动钻进时,不能有效的把钻压传递到钻头上,工具面控制很困难,把水力振荡器使用在水平分支井上后,加上合理的钻井技术参数,有效的克服了在滑动钻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结果表明,把水力振荡器技术应用到水平分支井中,能够有效的改善井下钻压的传递,明显降低摩阻,防止钻具粘卡事故的发生,提高钻进速度,缩短施工周期。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望都县侯陀大队的经验作了回答:布局不合理,井打得越多,浇地越少;布局合理,井少浇地多,这是因为地下水源的分布情况不同,打井要根据地下深、中、浅的含水层对井的深浅和井距作合理的布局。这个大队调整机井布局之前有43眼井,只浇2400亩地;合理调整后,7眼井浇地4006  相似文献   

19.
资3井系资中双河地区卤水勘探井,去年8月21日取心钻进至井深789.31米后,因停泵检查修理,造成卡钻事故。曾先后用上提、下放、转动和用300型水泥车、700型压裂车蹩压均未解卡。又曾用100公斤吊锤上砸、下砸均告失败,鉴于无反扣钻杆,被迫采用75T 千斤顶上顶至47T,自φ50m/m 钻杆母接头丝扣下本体顶断,起出309.22米钻杆,并发现钻具有伸长  相似文献   

20.
总结不同上浆辊材质和压浆辊材质、表面状态、硬度、配置情况及浸压方式下的上浆质量。阐述了合成橡胶上浆辊、不锈钢上浆辊、微孔橡胶压浆辊、光面橡胶压浆辊的特点和上浆效果;分析了压浆辊硬度、前后压浆辊配置、上浆辊和压浆辊配置及浸压方式对上浆质量的影响。指出:合成橡胶上浆辊与合成微孔橡胶压浆辊配置较适于细号高密品种的上浆;压浆辊硬度应与压浆力相适应;浸压形式的选择要保证浸透和被覆要求。认为:应根据所浆品种选择压浆辊和上浆辊的材质,合理配置压浆辊硬度和压浆力,选择适宜的浸压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