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库曼斯坦东北部的阿姆河盆地,是中亚地区最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根据钻井岩心、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资料,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均由海侵和高位两个体系域构成。总体表现为水体向上变浅序列。通过应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对阿姆河盆地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台地储层沉积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划分出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礁滩、前缘缓斜坡和盆地6个相带。确定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及前缘缓斜坡的坡内礁、滩相沉积最有利储层发育。储层岩性主要为厚壳蛤礁灰岩和各类颗粒灰岩,以发育保存良好的原生孔隙型与裂缝-孔隙型储层为主,认为台地边缘和斜坡内的储层分布明显受沉积期的有利礁、滩相带和埋藏期成岩作用等复合因素控制,这一特点可作为油气勘探潜力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巴西桑托斯盆地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含油气沉积盆地,其盐下湖相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近年来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而针对主力储层的高精度层序划分和沉积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制约了该地区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结合盆内钻井、测井、地震资料,对桑托斯盆地L油田盐下Barra Velha组(简称BV组)进行高精度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划分,明确了湖盆沉积层序演化规律,建立了盆地内L油田BV组微生物礁的沉积模式。结果表明:BV组可划分成1个三级层序、4个次级旋回;湖相微生物礁相作为BV组重要的储集相带,分布在湖盆两侧台阶坡折带,且在高水位环境加积发育,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及火山作用。该研究成果可为桑托斯盆地乃至整个巴西东南部海岸含盐盆地盐下湖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墨西哥湾盆地中生代沉积特征。分析认为,墨西哥湾盆地晚三叠世主要发育河流相、冲积扇相及浅水湖相等陆相红层沉积;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广泛发育了盐岩沉积;晚侏罗世到白垩纪期间,盆地上倾方向发育河流和三角洲相,盆地周缘广泛发育滩坝及生物礁滩,下倾方向发育水下浊积扇和正常海相泥岩沉积。在对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盆地的构造演化背景,建立了沉积演化模式,并分析了沉积模式及构造演化控制下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认为,礁相油气藏为研究区中生代的主要油气藏类型,此外,海底扇以及滑塌扇等深水碎屑砂体是油气富集的重要相带。  相似文献   

4.
西北巴拉望盆地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第三系生物礁储层中,该区生物礁形态多样,类型复杂,预测难度大。针对该区礁灰岩的储层特点,综合利用地震、地质、测井和钻井等资料,以地震沉积学为指导,综合运用地震属性和波阻抗反演划分有利储集相带,交叉应用AVO技术和烃类检测等技术研究含油气性。初步探索出1套适合于该区生物礁识别和预测的方法,摸清了礁灰岩的分布规律和储层特征,预测了生物礁的平面分布范围,划分了有利勘探相带,为该区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巴西桑托斯盆地油气富集规律,指导下一步的油气勘探,结合地震、钻井等基础资料对该盆地油气成藏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裂谷期湖相泥岩是盆地一套优质并广泛分布的主力烃源岩,成熟度整体呈现"东部成熟、西部过熟"的分带特征;2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层系是盆地主要勘探领域,其中湖相微生物礁藻叠层石灰岩与生屑滩贝壳灰岩是主要的储层类型;3盐岩盖层发育四类构造样式并呈三带展布,从封盖作用上可以划分为西部薄盐-无盐通道区和东部厚盐封闭区;4盆地发育盐下、盐上两大勘探层系,其中盐下勘探层系主要位于东部厚盐封闭区,为盐下生盐下储成藏模式,而盐上勘探层系主要位于西部薄盐-无盐通道区,为盐下生盐上储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盐岩盖层厚度与烃源岩成熟度是该盆地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具体表现为盐岩盖层厚度差异决定油气的成藏层系,而烃源岩成熟度差异决定油气藏类型;东部隆起带外带与中央坳陷带东部的盐下裂谷期勘探层系潜力较大,是未来勘探的2个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6.
湖相碳酸盐岩广泛发育于中国各陆相含油气盆地,与海相碳酸盐岩相比,湖相碳酸盐岩沉积规模较小,受多物源陆相碎屑体系干扰,易于发育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作为一种致密油储层得到重视。干旱气候封闭-咸化湖盆碳酸盐岩致密油储层分布区,以青海古近系、四川侏罗系为典型,称之为内源沉积湖相碳酸盐岩储层沉积有利相带。通过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对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地区上干柴沟组进行了横向、纵向的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探索了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的沉积模式及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认为湖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的演化为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致密油储层提供了有利相带,从滨浅湖到半深湖—深湖区,存在湖相混积滩坝、滨湖白云岩化泥灰坪/泥云坪、浅湖叠层石礁滩和半深湖相裂缝性泥灰岩有利微相带,对柴达木盆地及其相类似盆地湖相碳酸盐岩—混积岩致密油储层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地区下第三系湖相碳酸盐岩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湖相碳酸盐岩是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的重要油气储集层,主要分布在沙河街组四段上部和一段中、下部。有骨架碳酸盐岩、颗粒碳酸盐岩及泥晶碳酸盐岩三大类。骨架碳酸盐岩岩体类型有礁、礁丘和骨架生物层。礁主要分布于水下台地(或隆起)上的清水区,以礁核及礁前微相的储油物性最好,有原生骨架孔隙、生物体腔孔隙及次生溶蚀孔隙等。礁丘分布于盆地或古岛屿的陡坡水域,以礁丘核的厚度最大,孔隙最发育。生物层分布于盆地及古岛屿的缓坡水域,或有陆源碎屑注入的浑水区,厚度较小,孔隙分布比较均匀。颗粒碳酸盐岩岩体类型有滩、堤、坝、沙咀及藻滩等,分布在滨、浅湖区。原生孔隙及次生孔隙都比较发育。泥晶碳酸盐岩由化学沉积及生物化学作用形成,主要分布于深湖和浅湖区,储集空间有层间缝及溶沟。据此建立的湖相碳酸盐岩沉积模式,已在油气勘探中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在岩心、薄片以及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震相、地震属性以及古地貌来识别台地边缘带,追踪和揭示了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寒武系-中下奥陶统不同期台地边缘相带分布与变迁。台地边缘带发育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砂屑灰岩、生屑灰岩、鲕粒灰岩与泥晶灰岩等。台缘滩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呈杂乱反射或空白反射特征,礁(丘)滩复合体外部呈丘状外形,内部为显杂乱反射或空白反射。较大的礁(丘)滩复合体快速生长形成地层厚度增大的建隆特征,以及向盆地区沉积厚度急剧减薄形成的陡坡或远端变陡特征是判断台地边缘的证据。应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识别碳酸盐岩岩性和沉积能量的方法,结合有机碳、碳氧同位素等资料,编制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探讨海平面变化对不同时期台地边缘相带迁移的控制作用。早寒武世塔东南地区以斜坡-盆地相为主,台缘不发育;中晚寒武世海平面不断下降,台地类型为局限台地,台地边缘相发育且向盆地方向迁移;早奥陶世全球海平面开始上升,蓬莱坝组沉积期台地边缘宽度变窄;鹰山组下段沉积期海平面下降,台地类型变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相带变宽;鹰山组上段沉积期经历了快速的水进,海平面又开始下降,台地边缘相带向盆地内侧进一步加宽;一间房组沉积之后随海平面快速上升,台地被淹没。  相似文献   

9.
南大西洋盆地深水区盐下地质特征差异性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大西洋两岸盆地盐下深水区已成为油气勘探的热点区域,这些盆地经历了相似的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含油气地质条件也颇为相似。近年来在巴西沿岸盆地不断有重大发现,而在西非沿岸盆地盐下勘探一直未有突破。选取桑托斯、坎普斯和宽扎3个重要盆地,开展盐下地质特征对比研究,分析了盆地结构、沉积储层、烃源岩特征的差异性,认为盆地构造对沉积储层起控制作用,并进一步控制了油气成藏和聚集。巴西桑托斯盆地、坎普斯盆地分别呈现出"两隆一凹"和"三隆两凹"的构造格局,凹陷带为有利生烃凹陷,隆起区为主要油气聚集带,其规模大而且分布比较集中;而西非宽扎盆地略呈"三隆两凹"的格局,与坎普斯盆地构成共轭关系,但其盐下构造格局多为垒—堑相间的翘倾断块,规模小而分散,呈狭窄条带状展布。桑托斯、坎普斯和宽扎3个盆地盐下均发育极好湖相页岩烃源岩,沉积于微咸水—盐湖环境,为Ⅰ—Ⅱ型干酪根,并均已被钻井所证实。巴西桑托斯和坎普斯盆地盐下主要发育两套储层,即同裂谷晚期生物介壳灰岩和坳陷期微生物岩;西非宽扎盆地近期的油气发现表明,其盐下亦存在此类储层。  相似文献   

10.
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发育有台内海槽(深水盆地)、台地前缘缓斜坡、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和开阔台地4个相带,其中环绕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发育的台地边缘礁、滩相地层为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层段,储层岩性主要为礁、滩相的结晶白云岩,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较大和物性较好等特点。以沉积相分析为依据,以测井相和地震相分析为技术方法,通过已知礁、滩体的岩-电转换测井相响应特征与地震反射和地震属性分析,建立了礁、滩相白云岩储层的测井相和地震相模型.确定地震剖面中的烟囱效应是寻找礁、滩相白云岩储层和气藏的有效标志。在此基础上,以建立的礁、滩体地质模型作为预测有利相带的地震反演约束条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预测有利生物礁、滩相白云岩储层发育区及白云岩厚度分布图。圈定出有利储层发育区的优选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提高,滩坝作为陆相湖盆重要的储集体类型在隐蔽油气勘探中逐渐得到重视。以渤海湾盆地霸县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为研究目标,立足于岩心、钻井岩-电响应特征确定滩坝的类型及组合,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解释并基于地震沉积学原理,明确不同成因类型滩坝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滩坝岩性以(钙质)细砂岩、粉砂岩、生物灰岩、白云岩及泥质灰岩为主。依据岩性组合将滩坝划分为碎屑岩滩坝、碳酸盐岩滩坝、混积滩坝及风暴滩坝4种类型,并建立相应的滩坝沉积模式。其中,碎屑岩滩坝是三角洲前缘砂体改造、再堆积的结果,碳酸盐岩滩坝为低物源供给背景下湖盆内碳酸盐原生沉淀的产物,混积滩坝是陆源碎屑与内源碳酸盐岩碎屑混积的产物,风暴滩坝的形成则与湖浪对早期滩坝的破坏作用有关。滩坝时空分布具有继承性特征,垂向上从湖侵体系域至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碎屑岩滩坝—混积滩坝—碳酸盐岩滩坝—混积滩坝—碎屑岩滩坝依次叠置,平面上古湖盆内断层翘倾盘及古底形凸起区是滩坝的重要发育部位,马西走滑断层末端形成的局部挤压隆起是大规模碳酸盐岩滩坝及混积滩坝集中发育区。滩坝的类型及发育特征记录了断陷湖盆构造-层序演化信息,是沉积盆地形成早期古地理格局及演化过程的物质表现。通过对滩坝的精细解剖,有助于恢复盆地的早期演化过程,为下一步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大西洋中段两岸盆地为大西洋开裂形成的共轭被动陆缘盆地,具有相似的演化过程和油气成藏特征,但两岸勘探程度和勘探领域各有区别。如何借鉴南美巴西桑托斯盆地、坎波斯盆地盐下油气勘探成果,指导西非安哥拉宽扎盆地的盐下油气勘探是当前该区域勘探研究的重点。此文对南大西洋中段两岸的油气分布特征、构造沉积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了两岸油气成藏特征的异同。认为西非宽扎盆地和巴西坎波斯盆地具有类似基底构造形成的垒堑相间构造格局,在盐下储层沉积时的某个特定古水深区域,基底隆起形成远离物源区的古浅水区,碳酸盐岩储层及与基底隆起的相关构造圈闭发育,周边地堑区供烃,盐岩提供良好的封盖条件,具备形成盐下大油气藏的条件。将会成为安哥拉未来储量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滨里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里海盆地是中亚地区油气资源最丰富的盆地之一,以其广泛分布的一套下二叠统上部孔谷阶巨厚盐岩层而闻名。构造演化主要经历了早期裂谷阶段、中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和后期裂谷收敛阶段。盆地油气勘探始于19世纪末,整个100多年的勘探历程可以分为早期盐上和晚期盐下两个勘探阶段。盐上层系油气田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但规模小的特点,油气藏数量占整个盆地的80%以上;而盐下层系由于生物礁建造和碳酸盐台地礁发育良好,多分布大型甚至巨型油气田,目前盆内已发现的9个可采储量大于5×108bbl的油气田均发育于盐下层系。盆地最重要的烃源岩为中泥盆统—中石炭统的欠补偿大陆斜坡沉积的相对薄层富含有机质的石灰岩、硅质岩和泥岩;石炭系生物礁灰岩以及生物碎屑灰岩是最主要的储层;最主要盖层为全盆范围分布的下二叠统孔谷阶盐岩;盆内发育大量地层—构造圈闭,主要沿滨里海盆地边缘分布。从寻找大油气田的角度出发,未来重点勘探方向应以盐下为主,兼顾盐上,重点区域为阿斯特拉罕—阿克纠宾斯克隆起带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下侏罗统大安寨段是四川盆地致密油勘探的重点层位,但油气特征复杂。在对大安寨段的岩性特征进行详细研究时,将大安寨段划分为8种岩相:厚层块状重结晶灰岩相、块状亮晶介壳灰岩相、块状—薄层状泥晶介壳灰岩相、薄层状含泥质介壳灰岩相、泥岩与泥质介壳灰岩的薄互层相、薄层状含介壳泥岩相、黑色泥岩相、紫红色到灰绿色泥岩相。总结了大安寨段的沉积模式,划分为5种沉积微相,即滨浅湖泥、滩后、滩核、滩前和浅湖—半深湖泥。最后,通过对比不同岩性的孔渗特性并结合沉积环境进行分析,明确了沉积微相对储集层的控制作用,滩前微相具有较好的致密油成藏条件。  相似文献   

15.
满南地区中-上奥陶统生物礁地震解释及其含油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塔里木盆地满南地区的地震剖面上,中-上奥陶统有一种类似背斜形态的丘状异常反射,曾被认为是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岩隆,但与塔北中-上奥陶统生物礁及国内外生物礁的地震反射特点对比后确认,该丘状异常反射为生物礁的反映.礁属枢纽带碳酸盐岩沉积体系的台地边缘堤礁,礁后发育滩,礁前缘发育倒石锥,礁体宽2~4km,东西方向延伸90km,呈S形展布,与塔北中-上奥陶统生物瞧构成马蹄形礁群,礁体最大厚度可达500m,礁体储集性能良好.满南礁体将是今后盆地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2007—2008年间,巴西石油公司在巴西桑托斯深水盆地盐下层序接连发现了3个超大型油气田,使得该区盐下领域成为新的勘探热点。分析了桑托斯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特征、基本石油地质条件,以及盐下油气成藏特征,指出巴西坎波斯盆地、大西洋彼岸的西非宽扎盆地、下刚果盆地的盐下层系,与桑托斯盆地盐下层系在沉积时期属同一盆地,并经历了相似的盐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构造演化。通过类比研究,认为这些盆地与桑托斯盆地盐下层系具有相似的石油地质条件与成藏特征,其盐下层系勘探前景十分广阔,应是未来重要的油气战略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四川盆地南部(蜀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台内礁滩分布认识不清的问题,结合四川盆地晚二叠世长兴期区域沉积背景,对蜀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的岩石类型、测井响应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了蜀南地区长兴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晚二叠世长兴期蜀南地区为连陆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分为半局限台地相与潮控滨岸相,包括台内滩(礁)、半局限潟湖、碎屑潮坪3个亚相,岩性以颗粒灰岩、礁灰岩、生屑泥晶灰岩、含生屑泥晶灰岩、泥晶灰岩与碎屑岩-混积岩为主。纵向上,长兴组由2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沉积旋回构成,海侵半旋回以潟湖沉积为主,海退半旋回以台内滩(礁)沉积为主。其中,台内滩亚相根据不同的岩性、滩体厚度等可划分虫屑灰岩微相(滩核)、藻屑灰岩微相(滩翼)以及滩间3个微相。平面上,长兴组一、二段的沉积相带展布具有继承性,较长一段而言,长二段沉积时滩体的沉积范围、规模均明显扩大,并具有向南、东迁移的趋势。高能相带的物性参数相对较好,为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研究结果对深化该区储层分布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巴西东部海上大坎波斯盆地是中国油公司在巴西的主要投资目标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勘探成果,厘定了盆地的构造演化阶段,剖析了盐下裂谷系的构造特征,并简要讨论了其构造差异对盐下成藏的控制作用。大坎波斯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晚三叠世—侏罗纪的克拉通内坳陷、纽康姆期—巴雷姆期的陆内裂谷、阿普特期的构造过渡期、阿尔布期—三冬期的初始拉张和坎潘期—上新世的大规模裂陷5个阶段。裂谷期的构造体系总体呈现倾向(东西)分带、走向(南北)分段的“斜向棋盘”格局。从倾向角度看,按基底埋深的高低可分为近岸低凹带、中部低凸带、近海低凹带和外部高地带4个构造带;从走向角度看,由于调节断层带的作用,形成了研究区内3个构造分段,即桑托斯、坎波斯与圣埃思皮里图,它们在构造线展布、裂谷形态与沉积厚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裂谷体系对盐下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烃源岩的成熟度、油气圈闭的类型及优质储层相带的分布3个方面。大坎波斯盆地的外部高地带与中部低凸带既是盐下油气运移的聚集带,又是优质储层的发育相带,因而是盐下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9.
勘探初期,D盆地内地震剖面上出现的地震反射异常现象都已做了各种推测,例如下图所示的剖面上出现的地震反射异常,最初解释为生物礁。并引经据典论证了这种解释的可靠性。其理由是,该反射结构外形呈丘状,内部反射杂乱,它座落在一组平反射层之上,上覆地层的反射又层层超伏在该异常的丘状体上,似乎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生物礁反射特征。另外还认为该反射反映石炭系地层.由于D盆地石炭纪时期为正常浅海稳定的碳酸盐岩沉积.气候温暖潮湿,生物发育,不乏有生物礁的形成,并在盆地边缘晚石炭世地层中已发现了生物礁和生物滩.其地质模型如下图的右下角  相似文献   

20.
巴西大坎波斯盆地盐下深海领域自2006年发现Lula特大型油田以来,已经发现了一系列大型油气田,成为全球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通过勘探发现、油气特征等分析,对盐下油气系统的成藏条件进行研究,认为盐下湖相泥页岩生烃条件优越,形成多个生烃中心、强充注油气系统;巨厚膏盐岩层延缓烃源岩演化,有效保存油气;湖相微生物岩储层大规模发育是油气富集的关键。采用规模序列法对盐下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重新评价,待发现油气可采资源量约为331×10~8bbl。系统总结勘探历程与经验后,提出勘探思路转变、持续投入和技术进步是盐下大油气田发现的关键,商业性油气发现风险主要受优质储层规模、油气藏类型和经济储量规模的影响。裂谷期隆起区背景下的构造圈闭是最重要勘探目标,其次为地层—岩性圈闭,超深海远洋高隆带具有非常大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