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凡口矿盘区开采法的主要问题是采矿设备不配套。所谓机械化盘区分层充填法,实际上除了应用铲运机之外,其他回采工艺基本与该矿普通上向分层充填法相同,采场生产能力也仅比后者高30%左右。为此,矿山组织一条配套机械化采矿作业线,经初步试验,采场生产能力提高了将近60%。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确定合理回采顺序,并进行充填体稳定性分析后确定适合矿山技术经济条件的上向斜壁进路水砂充填法试验方案。它的主要技术特点是用斜壁进路连续回采,用不加胶结料的水砂充填,因此采矿成本低、生产安全可靠、采场生产能力大.目前该采矿方法巳在全矿全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刚 《采矿技术》2012,(4):80-83
针对凡口铅锌矿用盘区机械化上向中深孔充填法回采间柱采场的过程中,沿用原来的爆破技术所产生的问题和目前企业对安全提出的新要求,对爆破网络及爆破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并引进光面爆破技术,进一步完善了该采矿工艺。  相似文献   

4.
许新启  罗映青 《矿冶》2002,11(4):9-11
为适应采矿设备大型无轨化发展要求 ,本文根据凡口铅锌矿多年生产经验及研究结果 ,通过总结采场生产能力与主要作业工序的关系 ,给出了不同采场尺寸及无轨设备条件下适宜的盘区机械化分层采矿的充填效率 ;并参照路面设计原理 ,合理设计了大型无轨设备运行的采场分层充填强度 ;最后在满足上述充填要求的基础上 ,通过改善充填材料组成及优化充填工艺 ,达到了降低充填成本、提高矿山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盘区机械化充填采矿工艺在凡口铅锌矿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建 《采矿技术》2011,11(1):4-5,10
盘区机械化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为凡口矿的主要采矿方法之一,按凿岩方式的不同分为水平浅孔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和上向中深孔分层充填采矿法,分别介绍了这2种方法在凡口铅锌矿的采矿工艺及具体应用,指出该采矿方法能充分配套使用大型无轨机械设备进行开采作业,提高了采场生产能力与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6.
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是一种回采率较高的方法,适合于高品位且矿体围岩均不稳固的矿床条件。然而这种方法的采矿工效低,采场生产能力小,且需消耗相当数量的支护材料。采用高进路,并使相邻分层的回采进路交错布置,可使其采矿工效及采场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且大大降低木材消耗。本文介绍了金川龙首矿试验这种高进路下向胶结充填采矿法的采场结构与回采工艺,并对胶结充填体——矿石间柱在回采过程中的稳固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广东凡口铅锌矿细砂水砂充填采矿工艺是由磨砂、选矿尾砂、水泥和水进行合理配比后对采空场充填,采用100mm的塑料管代替178mm的铸铁管进行输送。此新工艺与原充填工艺相比,每充填1m3节约水泥150kg、磨砂0.35m3、尾砂0.35m3。该项目是由凡口铅锌矿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共同研究开发的。专家鉴定认为:该工艺具有创新性,大大提高了采场生产能力,确保充填工艺连续可靠,大大地提高了充填作业效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凡口铅锌矿充填采矿新工艺应用成功@桦山  相似文献   

8.
<正> 广东凡口铅锌矿是我国最大的铅锌生产矿山,资源条件优越,储量大、品位高、远景好。降低损失贫化意义更为重大。为了最大限度地回收矿石资源,减少损失贫化和避免地表崩落,采用充填采矿法,并将矿块划分为矿房、矿柱二步回采,最后回收顶、底柱。为了提高采场生产能力,降低贫化损失,盘区机械化分层充填法和VCR法为目前矿山的主要采矿方法。地测部门用直接  相似文献   

9.
针对凡口铅锌矿采场矿体变化比较大的问题,根据矿体现状,采用VCR法回采与台车回采相接的生产工艺,首先,在离进路远端采用VCR法爆破后先不充填,然后,在进路近端采用台车回采,台车采场利用VCR法采场切面为自由面和VCR法采场空场为补偿空间进行打孔侧崩,最后,再一次性充填采场。该方法不仅减少了作业环节、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贫化损失、节约了充填成本,还降低了人工作业量,减少了作业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采矿设备大型无轨化发展要求,根据凡口铅锌矿多年生产经验及研究结果,通过总结采场生产能力与主要作业工序的关系,给出了不同采场尺寸及无轨设备条件下适宜的盘区机械化分层采矿的充填效率.其次,参照路面设计原理,合理设计了大型无轨设备运行的采场分层充填强度,最后,在满足上述充填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改善充填材料组成及优化充填工艺,达到了降低充填成本、提高矿山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深部高大采场全尾砂胶结充填理论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冬瓜山铜矿深部矿体距地表约1000 m,矿区构造应力复杂,属高地应力分布区域,采用空场嗣后全尾砂胶结充填法开采。在实验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Terzaghi法和Thomas法对其高大型采场充填体受力状况进行了理论分析,用有限元法对采场围岩和充填体的应力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开采扰动条件下在采场周围形成的不同程度破坏区域。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大型露天-地下联合开采铜矿山的开采现状,将协同理论引入地下采场的稳定性分析,主要考虑了地下采场中矿房、矿柱以及充填体假柱在结构尺寸上的协同作用,对原有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了改进。为保证改进后地下采场在巷道掘进及矿房回采过程中的稳定,对3个充填方案下掘进巷道和回采采场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充填方案,在待开挖矿体中掘进较大尺寸的巷道,其巷道基本稳定;回采过程中,其采场的稳定性与充填体刚度相关,充填体的刚度高低结合,采场应变、位移较理想。底部块石胶结、上部尾砂胶结充填是地下采场的首选方案;采用的大采矿横巷9 m扩底采场结构方案,回采过程中,采场顶板的稳定性提高了,同时出矿巷道的变形较小、保持稳定,该改进采场结构参数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根据鸡笼山金矿盘区机械化分层充填采矿法的特点及工程地质与环境条件,建立了其采场模型,对其开挖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根据计算结果,优化确定了尾砂胶结充填体的配比及采场矿房矿柱的尺寸。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安庆铜矿1#矿体整体开采方案的试验研究,提出一种地下金属矿山新型无矿柱连续开采方法:利用高强度尾砂胶结充填体和出矿底部结构的三角矿柱形成隔离层替代阶段间水平矿柱,并通过合理的采场布置、回采顺序和充填方法,确保各阶段采场安全高效开采。该方法为全矿体连续开采提供一种新思路,对丰富连续开采理论有着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七角井铁矿急倾斜中厚矿体的安全回采,设计了阶段空场嗣后膏体充填法,并采用FLAC3D对开采和充填前后的采场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分段凿岩、阶段出矿及低强度膏体充填适用于稳固型的急倾斜中厚矿体开采,矿石回收率82%,贫化率8%,矿块生产能力900~1 200t/d。膏体充填以全尾砂、干抛尾、水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充填体浓度77%~79%,灰砂比1∶30~1∶15。采场在不充填条件下难以维持长期稳定,膏体充填控制了矿柱水平位移,减缓了顶板下沉及应力集中,有效维护了采场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尾砂充填采矿法采场预近顶护帮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河东金矿的采矿生产能力,我们在河东金矿进行了新的采矿方法-预控顶分段空场尾砂充填采矿方法的研究。该采矿方法采用采场预控顶技术,中深孔爆破,铲运机出矿,尾砂充填。采场切割井用中深孔一次爆破技术,采场周边及上盘则采用光面爆破技术,确保采场稳定。为确保试验顺利进行,在采场进行了综合的护顶和护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发现,在密闭状态下,尾砂中硫含量的高低对胶结充填体的早期与后期强度及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在暴露状态下,含硫量低至4%的尾砂胶结充填料试块也会出现裂纹,直至全部崩解。指出采用高含硫尾砂充填的矿房和首层充填体,在底柱和矿柱回采时,揭露时间不宜超过50d,否则会氧化破坏。  相似文献   

18.
选取合理的充填配比和采场结构参数是采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矿山实现安全回采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措施。根据岩体开挖释放能量与充填体峰值变形能相近的原则,确定了符合中关铁矿的最佳充填配比为1∶6。在此充填配比下,针对中关铁矿的开采技术条件,对影响采场稳定性的矿房长度、矿房跨度和顶板厚度这3个因素进行了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得到9种试验方案。运用FLAC3D对9种不同方案的采场结构参数进行模拟计算,分析对比了各方案矿房回采充填后采场顶板和充填体矿柱的应力及位移分布情况,研究了各因素对采场稳定性的影响顺序,进而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了优选。计算结果表明:矿房长度和矿房跨度是影响采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最优的结构参数为矿房长度50 m、矿房跨度18 m、顶板厚度8 m,该结构参数下能够保证采场的稳定性且能有效提高矿山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郑攻关  张亚海 《金属矿山》2004,(6):24-25,35
凤凰山铜矿-360m中段深部开采设计采用浅孔留矿法、VCR法和水平分层充填法,实际开采中进行了两次改进,即缩小充填法采场的尺寸,采用尾矿充填扫面技术,取得了多回收矿产资源,提高回采安全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硬岩铀矿开采中效率低、损失大以及堆浸铀尾渣、含放射性废石处置难等问题,结合“协同开采”理念,提出了硬岩铀矿无废协同开采模式。该模式通过调整回采工程布置,优化充填与尾废处置 工艺流程,采取相应的工程技术措施,使采矿与堆浸、采矿与充填、充填与堆排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协同,达到安全高效开采铀矿资源和无废处置铀矿冶尾废的目的。以粤北某铀矿为例,分析了现有上向分层干式充 填法和堆浸、尾废处置工艺的特点,开展了堆浸铀尾渣充排试验,改进了采矿方法,设计了采—充—排协同工艺方案,并对其工程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灰砂比为1∶10和1∶14、质量浓度为76%的充填体, 能够满足该矿机械化上向分层充填法和地表同步固化堆排的要求;采用无废协同开采模式后,采场生产能力和回采率可分别提升至135 t/d和88.86%,含放射性废石达到地表零排放,堆浸铀尾渣通过井下胶结充填和地 表固化堆排得到了有效处置,矿山经济效益和环境质量得以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