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技术室内研究及矿场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老油田高含水后期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的可行性,将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的菌种及其营养液连续注入地层中,封堵裂缝及大孔道,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在菌种及其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心注入能力、聚合物产出能力及其封堵调剖机理.通过油井堵水、水井深部调剖矿场试验的跟踪监测和动态分析,明确了影响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效果的主要环节及因素.矿场油井堵水增油647 t,注水井深部调剖后,周围油井含水下降7.7%~64.5%,有效期12~24 mon.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设备简单,施工简便,有效期长,成本低,效益好,是一项具有良好前景的增采技术.  相似文献   

2.
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技术室内及矿场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老油田高含水后期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的可行性,将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的菌种及其营养液连续注入地层,封堵裂缝及大孔道,扩大注水波及体积。对菌种及其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岩心注入能力、聚合物产出能力及封堵调剖机理。通过油井堵水、水井深部调剖矿场试验的跟踪监测和动态分析,确定了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室内物理模拟驱油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提高原油采收率9%,矿场油井堵水增油647t。对注水井深部调剖后,周围油井含水率下降7.7%~64%,有效期达12~20个月。生物聚合物深部调剖设备简单,施工简便,有效期长,成本低,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项目以高含水油田为目标.开展微生物深部调剖技术试验研究。在菌种及其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心注入能力、聚合物产出能力及其封堵调剖机理。在取得室内物模驱油试验提高采收率9%及油井微生物堵水增油647t的较好效果后,对10口注水井进行了微生物深部调剖矿场试验.周围油井含水下降7.7%~64.5%。通过油井堵水、水井深部调剖矿场试验的跟踪监测和动态分析.明确了影响微生物深部调剖效果的主要环节及因素,为该项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大规模推广应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高含水油田为目标,开展微生物深部调剖技术试验研究。在菌种及其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心注入能力、聚合物产出能力、及其封堵调剖机理。在取得室内物模驱油试验提高采收率9%,现场油井微生物堵水增油647t后,对10口注水井进行了微生物深部调剖矿场试验,周围油井含水下降7.7%~64.5%,一年来持续有效。通过油井堵水、水井深部调剖矿场试验的跟踪监测和动态分析,明确了影响微生物深部调剖效果的主要环节及因素,为该项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大规模推广应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高含水油田为目标,开展微生物深部调剖堵水试验研究。在菌种及其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心注入方式、聚合物产出性能以及其封堵调剖能力。室内物模驱油试验提高采收率9%,现场14口油井微生物堵水最高单井增油647t,10口注水井微生物深部调剖后,周围油井含水下降7.7%~64.5%,一年来持续有效。  相似文献   

6.
生物聚合物调剖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老区高含水油田为目标,开展生物聚合物调剖技术研究。在生物聚合物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岩心注入能力和封堵调剖能力。在取得室内物模驱油试验提高采收率9%,油井堵水增油647t后,对2口水井进行了生物聚合物调剖矿场试验,周围油井含水率下降7.7%~64.5%,一年来持续有效。通过矿场试验的跟踪监测和动态分析,明确了影响生物聚合物调剖效果的主要环节及因素,为该项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大规模推广应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调剖室内模拟及矿场试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阐述了微生物菌种及其代谢生物聚合物的基本特性,探讨了菌种注入能力、生物聚合物生成能力及微生物堵水调剖机理。在低产、低效、高含水区块开展了微生物堵水调剖矿场试验,通过各项指标的跟踪监测和动态数据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影响微生物堵水调剖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扶余油田微生物堵水调剖矿场试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菌种繁殖和代谢规律的研究,确定了目的菌种的适宜培养条件,分析了目的菌株产出生物聚合物的基本条件、影响和制约因素。在对菌种生存竞争能力、代谢产出生物聚合物特征等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生物聚合物的特性、封堵调剖机理及矿场注入工艺。根据目的菌种基因跟踪检测及生物聚合物高效液相色谱跟踪检测分析,研究了影响矿场试验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改善注水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含水油田微生物调剖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报道了吉林油田分公司与日本国石油公团石油开发技术中心在吉林挟余油田东十八九站联合开展的微生物调剖堵水研究和矿场先导性试验情况。所用菌种筛选自某油井采出水,为大肠杆菌Enterobacter sp近缘种,兼性厌氧、嗜温,利用糖类代谢产出一种长链生物聚合物,生物聚合物在水中形成凝胶,凝胶被水流压缩生成生物膜。在室内实验中将菌液和糖蜜共3PV注入长10m的10段串连填砂岩心,岩心渗透率由2.5μm^2下降到2.2μm^2,关闭5d后注水45PV使渗透率从0.8μm^2下降到0.05μm^2,注入纤堆素酶使渗透率恢复到1.6μm^2;由渗透率2~20μm^2的20段岩心组成的三入口三出口填砂岩心网,注入菌种和糖蜜并产出生物聚合物后,高渗段渗透率下降40%~85%,低渗段渗透率下降5%~25%;在天然岩心上,依次注入菌液1.5PV、2%糖蜜3.0PV后关闭5d,继续注水。采收率在水驱残余油基础上提高9%。在包括2口注水井和10口采油井、地温28℃、综合含水88.3%的调剖试验区,第一阶段随注水连续注入菌液28m^3和糖蜜300m^3,在11个月内综合含水下降10.6%。平均日增产原油9.1t;在第二阶段每日以小段塞注入菌液,共注入25m^3菌液和225m^3糖蜜,在10个月内综合含水下降5.6%,平均日增产原油4.8t。在4口采油井实施微生物堵水,菌液以小段塞式或连续式随糖蜜注入,关井10d,油井含水下降14%~37%,单井产油量平均增加129.2t,最高达647t。认为高纯度、高浓度、充足量目的菌种的注入,是微生物调剖堵水成功的关键。图3表1参9。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多段塞调剖剂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调剖机理及效果,通过室内可视化裂缝模型,研究了多段塞调剖剂对单一裂缝封堵及对复合裂缝系统调剖物理过程,阐述了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多段塞调剖机理,并在延长东部油田进行了多段塞深部调剖矿场试验。室内实验及矿场试验表明:对于单一裂缝,多段塞调剖封堵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凝胶充填阶段和凝胶压实阶段,小段塞多轮次注入调剖剂比大段塞连续注入的后水驱压力梯度提高2倍以上;对于复合裂缝系统,多段塞调剖封堵过程则包含三个阶段:调剖剂选择性进入阶段、凝胶充填阶段和凝胶压实阶段,最终使裂缝系统吸水剖面得到最大改善。延长东部油田试验区经过多段塞深部调剖后,注水井都已正常注水,注水压力由0.25 MPa上升到8.5 MPa,注水量由2.0 m3/d上升到8.0 m3/d,油井日增油量为2.52 t,油井平均含水率由90%以上降至71.7%,多段塞深部调剖技术获得了较好的矿场试验效果,可作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增油降水措施的优选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调剖堵水在元284区块取得良好的增油效果,解决了本区油井见水早、含水上升快的矛盾。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综述了深部调剖在本区取得的效果,对本区调剖堵水工艺做了系统性介绍及分析,简述了以弱凝胶为主封堵体系,并总结了本区调剖堵水一些看法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常规油井堵水增产幅度低、有效期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油井深部堵水技术,该技术是将强度由’弱到强的油井堵剂依次注入欲封堵的高渗透条带的远井地带、过渡地带和近井地带,从而达到深部堵水、延长堵水有效期、增油降水的目的。室内研究表明,油井深部堵水可以更高提高水驱波及系数,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并且堵剂放置的位置存在一个最佳深度,此时单位体积堵剂的采收率增值最大。矿场试验也证明了油井深部堵水技术是一项经济效益可观的,控水稳油、提高采收率的可靠、可行的技术,值得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裂缝性油藏微生物调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海涛 《特种油气藏》2012,19(5):124-127,157
针对扶余油田裂缝发育、油藏不均质性严重、产出液高含水、注入水无效循环严重的开发矛盾,系统开展了高性能调剖菌种提高采收率的实验研究。在JFT-001菌生理生化性能、调剖调驱机理、调剖能力及驱油效率等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选定了2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注水井组,实施了微生物调剖驱油先导性试验,累计增油4 157 t,年平均综合含水下降13.2%;在扶余油田东区12-3区块,实施了33个注水井组的工业化微生物调剖驱油试验,累计增油27896 t,见效高峰期井组含水下降10%以上,部分单井含水下降达到30%,整个有效期内区块综合含水下降3%~6%。JFT-001菌深部调剖,施工简单方便,有效期长、环境友好、增产效果好,经济效益明显,是扶余油田在高含水期开发的一项极具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相似文献   

14.
冻胶泡沫体系堵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火烧山油田储层裂缝极为发育,基质渗透率极低,属于特低渗的裂缝性油藏.油田注水开发时间不长, 由于储层存在大量裂缝,油藏纵向和平面非均质性非常严重,导致注入水沿高渗透层或裂缝发育地带突进,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很快,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堵水调剖技术通过封堵高渗水窜层段,较好地调整注水剖面,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从而有效改善水驱状况,提高水驱效率.用堵水技术控制油井含水率,关键在于分析油层注采关系,对区块油、水井进行整体堵调,有效加强低渗透层注水,控制高渗透层水窜,从整体上改善区块的注水开发效果.综合分析H3层H1304井历次堵水效果得出,对其相应注水井调剖后堵水效果较好,采用冻胶泡沫体系堵水比较有效,可以改善地层油水渗流状态,堵水有效期较长.由于每口油井油藏地质特征都不同,所以H3层其他油井同期堵水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南风 《小型油气藏》2006,11(4):55-55
生物聚合物堵水调剖是把能够产生生物聚合物的菌种及其营养液注入地层,使其大量繁殖,菌体细胞及其代谢产出的生物聚合物对裂缝及高渗透层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封堵作用,从而改善层间油水运动状况,缓解层间矛盾,调整吸水剖面,扩大波及区域,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下二门油田非均质大孔道油藏聚合物驱油矿场试验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二门油田H2 Ⅱ油组具有非均质性严重、大孔道发育、水油流度比高的油藏地质特点。注水开发时 ,油井见水早、含水上升快、水驱波及效率低 ,造成水驱开发效果差 ,水驱采出程度仅为 2 4 %。对此开发出高强度调剖剂进行油层深部调剖 ,整体封堵水窜 ;同时筛选适用于污水配制的超高分子量的聚合物(HPAM分子量 :2 0× 1 0 6~ 2 8× 1 0 6) ,增加驱替液黏度 ,改善油水流度比 ,提高波及体积和开发效果。该矿场试验把调剖和聚合物驱两项技术结合在一起 ,共设计 7口注聚井、1 8口生产井。注聚合物前 ,全部注入井实施整体深度调剖 ,平均调堵半径大于30m ,有效地遏止了大孔道窜流 ,使后续聚合物溶液能较均匀地进入油藏剖面 ,确保了聚驱效果。目前已注入聚合物段塞 0 .39PV ,累计增油 9.39× 1 0 4t,阶段提高采收率 6 .5% ,达到了矿场试验预测的开发指标 ,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图 2表 3参 3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微生物采油技术在扶余油田应用的可行性,掌握微生物采油技术的基本方法、原理、特点及矿场实施工艺,较为系统地开展了矿场应用先导性试验。通过扶余油田微生物吞吐、清防蜡、堵水调剖、以及激活本源茵矿场试验动态反应、菌种DNA基因跟踪检测结果的客观分析,说明了影响矿场试验增产效果的主要因素。微生物吞吐250井次,增油18704t;微生物清防蜡58井次,增油2117t,微生物堵水调剖26井次,增油6845t,激活本源茵7井次,增油709t;投入产出比均大于1:2。微生物采油技术工艺简单、实施方便、有效期长、成本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8.
大老爷府低渗透油田深部调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老爷府油田渗透率低、微裂缝发育、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导致开发过程中无效水循环严重、采收率低、综合含水高,因此需要进行油藏深部调剖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通过评价羟丙基淀粉与丙烯酰胺接枝、交联聚合物冻胶在油藏中的运移、成胶时间、选择注入性及封堵强度等性能,确定该调剖剂完全适合大老爷府的油藏条件.矿场试验后,各注水井的注水压力逐渐升高,平均升高0.65 MPa,区块整体达到了增油降水效果.研究认为:低渗透微裂缝发育的油藏,在高含水开发期通过调剖,可以达到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针对具体的油藏条件,有目的的开发合适的调剖体系,并对其适应性进行正确评价,则是保证调剖试验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高含水期堵水调剖存在封堵半径小 ,增油有效期短的问题 ,地下仍有部分残余油和死油不能被驱出。现有的单一的调剖堵水工艺技术不能满足高含水期对改善层内、层间及平面矛盾的要求 ,以及动用水驱驱不到的剩余油。IPCS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改善高含水期堵水调剖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文章介绍了IPCS技术的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王集油田东区油藏地质特征,根据油藏特征进行调驱工艺及段塞设计,开展了1个井组的矿场试验,结合油藏特征分析了试验井组凝胶微球调驱效果。矿场试验结果表明:注入凝胶微球后,注水井注水压力升高,地层充满度增加,吸水剖面改善,低渗透层有效启动,水窜优势通道得到有效封堵,井组平面上实现了注水受效方向改变,对应油井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聚合物微球调驱技术是非均质油藏高含水开发后期进一步挖潜剩余油的一项有效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油藏的开发效果。试验井采用凝胶微球调驱后,井组累计增油860多吨,累计降水1.2×104 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