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当前传统村落的价值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一致认可,其保护也因此广受关注.传统村落门户空间因其位置突出、空间构成复杂、历史上曾经承担过重要的职能,且修建时往往倾注了全村的力量等原因,而成为村落空间形态和传统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蔚县暖泉镇4个传统村落的门户空间为研究对象,历经多次调研,从空间构成、空间尺度和空间形态三方面对门...  相似文献   

3.
4.
巢湖地区因为其经济和交通的双重战略价值,使得这地方成为历代王朝的必争之地。长年的战乱让皖中地区人口流失严重,经济发展滞后。元末明初,在政府的鼓动下,一场由各地迁移而来的移民们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营建活动。他们在此地开辟家园,建造了融合当地文化的村落空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巢湖北岸的村落空间。随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深入,皖中地区巢湖北岸的传统村落越来越被人所重视,它们出现填补了建筑史上关于皖中地区传统村落研究的空白,同时也为皖中增添了一抹浓郁的传统气息。  相似文献   

5.
以桂林138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ArcGIS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从空间生产理论视角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桂林国家级传统村落具有显著的集聚分布特征,其分布受聚落空间生产的区位性与演进性两大属性的基础影响,使桂林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表现为:与地形、水域等聚落形成要素呈空间正相关,与交通通达度、离城镇距离等聚落演进要素呈空间负相关。故相关部门在制定桂林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时,应重视聚落演进要素对村落传统风貌的潜在冲击,对易受聚落演进要素影响的传统村落,制定针对性的风貌管控与引导措施;反之,则应立足聚落形成要素的优质空间本底,加强对村落发展动力的分析,增强传统村落空间对社会生产方式变化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是传承传统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以山东省12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网络数据、地理基础信息数据、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采用GIS、 RS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山东省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及地理分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山东省传统村落呈集聚型分布,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于“中南-东北”方向椭圆形区域内,呈明显“双核”分布特征;2)村落自然地理分异特征明显,集中分布在山前/山间平原、丘陵和低山3种地形上,村落数量与高程、坡度呈负相关,且整体距离水域较远,对水源的依赖性不高;3)村落人文地理分异特征明显,相对封闭的交通条件、发达的经济水平、适度人口规模和丰富的文旅资源,有利于传统村落的开发和保护。对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地理分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山东省传统村落的发掘和活化,打造传统村落保护的齐鲁样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ArcGIS10.0软件,运用空间分析法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了湖南省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传统村落分布整体为离散型,部分区域为凝聚型;地区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于湘西州、郴州、永州、怀化4个市州,其他地区分布较少;且多沿河流、道路分布;从地形、海拔、坡向、河流、村落可达性等自然要素以及人口、社会经济等人文要素,分别探索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的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关系,发现海拔对传统村落的分布格局影响最大,位于海拔500 m以下的传统村落为188个,约占湖南省传统村落总量的73%。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其空间演变规律。运用ArcGIS与SPSS软件分析浙江省636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得出浙江省传统村落的分布类型`为凝聚型。表现形式为:在空间上,传统村落分布不均衡;在各种影响因素中,道路、人口密度、年平均气温对传统村落的分布影响最大;总体来看,浙江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受自然、社会、生态等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呈双核集聚式;在经济欠发达区域,传统村落数量偏多。传统村落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分布差异明显,呈负相关性分布。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治理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已成为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研究命题。通过既有研究文献的梳理,辨析传 统村落保护发展与空间治理的概念内涵,明晰两者关联逻辑,总结空间治理下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主要路径、影响因 素、空间治理重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为乡村治理及传统村落 保护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从观察村民在户外空间中的日常交往活动入手,结合分析村落中人的行为特征及主要活动,了解人们在不同的户外空间中的行为需求及规律特征,同时通过空间与环境构件对人行为的影响及反馈,得出二者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古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与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承载着一个区域的历史变迁和地域文化。以古徽州"一府六县"所辖范围为研究区域,以古徽州范围内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名村和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文献法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和演化。研究发现:魏晋南北朝之前的传统村落增长缓慢,宋朝新增传统村落数量达到鼎盛。元明清时期传统村落格局基本定型,数量增加减少,区域整体呈现出星罗棋布的发展特点。古徽州传统村落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低海拔,沿水,各县不均衡"的特征。古徽州传统村落在类型上主要有传统农耕类、交通枢纽类、特色产业类和商业贸易类四种类型。181个传统村落中,有30个发生过转型。部分传统农耕型从魏晋南北朝和明清时期开始分别向交通枢纽和商业贸易型转形。总体来看,古徽州传统村落体现出了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由个别县向其他县辐射,沿水发展的时空开发特征。  相似文献   

12.
合理引导空间适应性转型改造成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基于行动者网络转译模型,以绩溪县仁里村为例,探究传统村落空间现状问题及其发展诉求,提出空间的适应性改造引导策略。结果表明:(1)在仁里村历史演进过程中,与其空间发展相关的行动者趋于多元化;(2)行动者对空间产生了生活、生产、生态以及文化等功能需求;(3)行动者网络与空间存在联结,基于行动者网络空间发展诉求,提出增强生活空间整体性、拓展经济空间多样性、提升文化空间多重性等空间适应性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以广西280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 运用计量地理分析方法, 通过ArcGIS 10. 5 软件, 分析广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 并探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广西传统村落趋向于凝聚分布, 主要集中在桂北地区, 桂西地区少有传统村落分布, 传统村落分布在广西范围内呈现不均衡性; 在市域尺度上, 传统村落呈集中分布趋势, 形成桂林-贺州主要聚集区和以柳州、 玉林为主的两个次级聚集区; 地貌、 水系分布、 交通可达性、 经济发展以及历史文化因素共同影响了广西传统村落的分布; 不同民族聚居的传统村落显现出不同的选址偏好, 汉族多居住于低海拔、 平坦地区, 少数民族村落多分布在较高海拔的坡地, 传统村落整体趋向于靠近水系分布。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作为现代文化发展的根源,近年来关注度逐渐加深、价值不断突显,相应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工作也在不断深入,但总体来看传统村落保护仍然较为缺乏整体性保护视野。本文通过对传统村落保护研究工作进行梳理总结,从空间解析角度将传统村落解构为自然生态空间、人工物质空间和社会文化空间,并对其下一级别的具体保护内容进行说明,从而构建整体性保护体系,并以安徽省黄山市呈坎村为例对所构建的保护体系进行应用,为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系统科学地认知传统村落文化是这类乡村振兴的基础。基于区域的、动态的视角,应用类型学、文化的梳理与解读、空间分析的方法,总结分析漓江风景名胜区周边传统村落多民系多民族的民居类型特征、文化折射与表达的作用路径,探究多民系文化交融和折射下的建筑群空间组织、建筑形制,多民族文化碰撞交融所折射的建筑符号与建筑元素的空间表达。系统梳理得出多民系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文化折射与表达的形式、空间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较好地解决了当前传统村落保护更新中重建筑形式轻文化内涵的问题,凝练出景区周边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与景观资源,为可持续的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街巷肌理和建筑组合所形成的空间环境对村落历史文化遗存内涵的价值体现和形成作用,是传统村落更新改造和功能活化的关键。本文运用空间句法技术,以绩溪县仁里村为例,用轴线地图拟合村落空间,计算空间句法整合度等指标,并结合调研得出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对传统村落空间的形成与演变进行分析。分析得出,仁里村传统空间的形成与现代空间的演变均与人的活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村落外部道路的发展造成了传统空间与现代空间的割裂,外来游客与村落原住民在生活方式等方面未能较好融合,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村落空间的衰败。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从步行空间构形、街巷院落功能、村落整体效率多个方面探讨传统村落活化路径。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是解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工作。运用空间句法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对唐模古村进行空间解析,利用量化后的空间分析结果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的保护区划划定、街巷路网调整、功能结构布局等重要规划内容提供了依据。廓清了空间句法在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中应用的若干问题,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线和修正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