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谢文东 《中国包装》2022,(12):48-50
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不仅展现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风俗,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蒙古族传统图案纹样就是其民族特色文化的鲜明载体。本文以蒙古族的传统图案纹样为切入点,结合食品包装设计,分析蒙古族传统图案纹样的基本类型,并探讨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要点,以期为设计提供更多的灵感,做抛砖引玉之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研究蒙古族服饰纹样在马奶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为目的。从蒙古族服饰纹样的特征入手,着重对其颜色的搭配及纹样的分类进行归纳,探寻并总结蒙古族服饰纹样的特点,将其运用到马奶酒包装的配色、标志设计、瓶盖设计以及瓶身的设计上。将蒙古族服饰纹样与马奶酒包装设计进行有机结合,极大地增强了此产品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提高了产品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使产品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唤醒人们对民族传统的追忆,推动传统文化在创新中赓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云彦 《包装工程》2021,42(24):93-101
目的 随着我国对文化数据体系建设方面的推进,文化数字化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依托我国重点研发项目,开展了蒙古族游牧居住环境经典文化元素原型数据库架构设计应用研究。为设计、文化研究等专业领域提供蒙古族经典文化元素的使用规范与研究依据,并为蒙古族民族文化数字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基于我国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中国设计风格的经典文化元素及原型数据库研发》元数据标准,对蒙古族游牧居住环境经典文化原型数据库中造型、材质、色彩及纹样四类元数据进行标注。针对民族特色文化数据资源较少、类型资源挖掘不足、文化数据孤岛、文化内涵关联不清的问题,设计蒙古族游牧居住环境经典文化原型数据库架构,并以实证案例的形式证明本研究的有效性。结论 构建蒙古族游牧居住环境经典文化原型数据库架构是对蒙古族文化数字化的保护、研究及专业领域使用规范化的有效方法,同时为其他民族地区经典文化原型数据库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呼斯乐  安蕊 《包装工程》2024,45(12):404-413
目的 “普斯.贺”是蒙古族人民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纹样,然而对“普斯.贺”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且人们对其认知较为模糊,梳理“普斯.贺”这一称谓的历史时间线,印证其来源,明晰其造型,解析其文化内涵,为传承并创新蒙古族传统纹样提供设计参考。方法 建立在个案研究、田野调查法与文献分析法的基础上,通过对附着于蒙古族衣、食、住、行上的“普斯.贺”进行系统考证。选取典型样本进行分类、编码,从图案学和类型学角度出发,提取纹样的造型轮廓、构成方式并进行归纳分析。结论 “普斯.贺”这一称谓自清代就已开始使用,一直延续至今,其造型来源于汉字“寿”,通过纺织品等载体传入蒙古族,因其自身具有的结构、内涵与蒙古族的审美意蕴高度契合,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圆满和生命永生的精神诉求,成为蒙古族物质载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饰纹样之一。通过本研究,以期更好地传承蒙古族传统纹样,为非物质文化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补充。  相似文献   

5.
夏飞英 《包装工程》2018,39(22):40-45
目的 研究蒙古族文化特色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首先对蒙古族文化特色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字符号、图案符号和色彩符号进行分类研究,归纳出蒙古族文化符号在食品包装中的设计原则。以蒙古族特色食品包装设计为例,分析蒙古族文化符号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探讨蒙古族文化特色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价值。结论 将蒙古族文化特色融入到食品包装设计中,不仅可以赋予食品包装独特的民族韵味,使蒙古族食品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还可以促进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蒙古族图形图案的构成设计规则及吉祥寓意,将蒙古族图案进行重构与再创,探索蒙古族图案新的表达方式,不仅能够让设计师更深入地理解蒙古族图案元素,探索蒙古族图案的现代表达形式,而且能够提升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使地域传统图形得到更好的创新、发展以及传承。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田野调查收集蒙古族图案元素,并对蒙古族图案通过元素分析、类型整理、寓意提取、图形衍生与组合变化后进行具体设计,结合蒙古族图案的关键词提取及形象感、独特性、可塑性和民族认同度,对蒙古族图案元素进行评分和筛选,从而进行新的蒙古族图案的组合与设计。结论提取蕴含于蒙古族图案中的形态、吉祥寓意,结合图案元素评分与提取的设计过程,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有关那达慕大会的田野调查中,我们被安排搜集每匹马在靠近臀部的位置都有的用烙铁烙成的图案,它的存在一直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蒙古族,将马放在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似乎有关马的一切都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文化。在这里我们将对蒙古族文化当中马身标记存在的原因和社会功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民族元素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冬楠 《包装工程》2011,32(2):109-111,122
以研究民族元素在设计中的作用为基础,通过对首饰风格特征的分析,研究满足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和心理需求的首饰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民族文化对于世界文化的影响,说明民族元素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并重点以蒙古族元素为例,研究蒙古族元素的特征及其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以蒙古元素为表现特征的首饰。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解决蒙古族团花纹应用时,因卷曲纹样基元形态提取不规范而导致的应用效果不佳问题,为蒙古族传统纹样的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本文以蒙古族团花纹为例,提出了一种数字化创新设计方法并加以实践。首先,从纹样的基元、结构、色彩三方面对蒙古族传统纹样进行艺术特征分析,解读不同纹样的文化内涵并归纳造型特征。随后,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取纹样基元,利用函数曲线替换其比例失衡的线条,进而规范纹样基元,提升纹样美观度。结果 规范后的纹样基元运用形状文法进行创新设计,使纹样得到创新的同时在视觉形象上也有所提升。结论 该方法既保留了蒙古族传统纹样的风格特征,又符合现代设计的审美需求,丰富了蒙古族传统纹样在进行当代产品应用时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敏  李少博 《包装工程》2019,40(24):326-331
目的探析蒙古族马烙印图形特征及内在意蕴。蒙古族马烙印图形高度概括的形态是概念形态表象化的结果,是形与意的结合,反映了蒙古族向往美好生活的积极态度,探索蒙古族马烙印图形特征不仅可以使其得到传承与发展,还可以向民众传播蒙古族传统文化。方法通过文献梳理与实地考察收集蒙古族马烙印图形,并运用归纳法对其形态种类、形态构成及传承性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其内在构成规律与吉祥寓意,从而使民众对蒙古族马烙印图形有新的认识。结论蒙古族马烙印图形丰富的种类与独特的构成形态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征,而且体现了血缘关系的传承性特征,其造型凝练、意蕴深远,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饱含了蒙古族对马群增产、财产守护、幸福安康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1.
孙斐 《包装工程》2019,40(16):77-82
目的 陕西秦绣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主要研究当代秦绣图案中抽象几何纹样的提取及衍生图案设计方法,并对其进行设计应用,验证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思路。方法 首先采用分析比较法、归纳总结法、聚类分析法、型谱分析法对秦绣图案的表现题材、色彩、几何纹样、构成形式进行研究。其次,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典型秦绣样本图案中的色彩、几何纹样设计元素。最后,利用形状文法对几何纹样进行推演及衍生图案设计。结论 将秦绣文化融入到现代设计中,一方面有利于为现代设计注入新的设计文化语言;另一方面有利于秦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使秦绣文化在数字化时代能实现自我创新。  相似文献   

12.
吕建华  刘大志  陈铭 《包装工程》2017,38(24):210-215
目的 凉山彝族漆器是中国传统器物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彝族人民在几千年的不断探索中创造出的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生活器具,漆艺家具则伴随着漆器的发展而诞生。归纳总结包括纹样与色彩在内的凉山彝族家具装饰特点,并对彝族家具装饰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思路与途径进行分析。方法 溯源彝族漆艺家具与彝族漆器之间关系,并从凉山彝族漆器文化入手解读彝族漆艺家具装饰文化。结论 凉山彝族漆艺家具主要以餐桌椅类型为主,凉山彝族漆艺家具包括有自然、动物、植物和生产生活工具的四大类装饰纹样,并有以均衡方式构成独立的适型纹样和连续装饰纹样的两大类装饰纹样构成形式,色彩方面则以黑、红、黄为主体的色彩体系。最后,指出彝族漆艺家具的继承与发展应结合工艺、形态与材料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李安娜  梁燕 《包装工程》2023,44(24):357-366, 397
目的 以可量化和可视化的方式对黔东南苗绣中鸟图案的色彩特征和搭配关系进行探究和呈现,为苗族图案设计创新提供色彩规律借鉴,同时为民族色彩数据库的建立做准备。方法 运用中值滤波算法以及自适应纹理滤波算法对212张样本进行去噪平滑处理后,用K-Means聚类算法提取图像色彩,采用自动获取k值的方式确定色彩提取数量,以主色优先方式构建色彩网络模型。借助HSV色彩空间模型,以频数统计的方式从色相、饱和度、明度三个维度对不同绣法的色彩特征进行归纳。结论 研究结果以数据和图表形式表现苗绣中鸟纹的色彩搭配及规律情况,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出苗绣鸟纹刺绣图案的色彩特征,研究结果可为设计师提供大量色彩搭配方案参考,提高设计师工作效率,对民族图案的再设计应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再创新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故宫作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被世人熟知,而其宫殿飞檐上的脊饰却因体量小易被忽视。脊饰深刻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为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对故宫飞檐脊饰进行推广和创新。方法 运用图像基因提取法,从飞檐脊饰图像设计切入,将立体的脊饰雕塑转化为平面展示形式,在此过程中结合其历史典故、发展历程及其图像、色彩基因信息,系统性分析其纹样构成后与其神话性背景纹样结合,完成平面化的创新组合与重构。结果 考虑以重构的飞檐脊饰图像为中心的数字艺术交互装置落地方案,并寻求其适配的商业化场所与运用方案,从而完成飞檐脊饰在数字艺术中的运用与传播。结论 脊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了我国民族文化、巧思、信仰、神话等。通过分析未来数字艺术呈现方式的多种可能性,强化数字艺术的沉浸感与互动体验,为传统纹样数字化呈现提出了新思路,并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赵利娜  王赫德 《包装工程》2022,43(2):352-357
目的以游牧习俗境遇下蒙古族经典器物皮囊壶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多视角、广维度的设计学研究方法进行细致剖析,密切贴合游牧习俗与皮囊壶造型之线索,一方面深入牧区充分调研其具体功用之概况,另一方面与相关手工艺人细致了解其工艺之特性。结果基于此,从微观层面对蒙古族皮囊壶工艺质料、拎持构造、储蓄承载、转场迁徙4个方面进行设计学、人体工学及力学的探索与分析。同时,将蒙古族皮囊壶研究置于宏观游牧文化时代背景中,客观严谨地追溯其熔科学理念于器、铸游牧精神于貌、展民族特性于器3个方面的设计准则、理念及范式。结论传承并弘扬经典的蒙古族传统器具设计理念,为中国北方游牧草原地区传统蒙古族器具设计的研究和现代化延展提供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田萌 《包装工程》2023,44(10):316-319
目的 探讨数字媒体艺术与蒙古族文化的融合策略,在优化新媒体数字艺术创作的同时进一步促进蒙古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方法 厘清新媒体数字艺术与地域文化的关系,结合蒙古族文化中的图案、色彩等元素对新媒体数字艺术与蒙古族文化的融合路径进行探讨。结论 中国的新媒体数字艺术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既要借鉴外来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又要有自己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特色,要将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与新媒体数字艺术加以融合,才能使数字艺术设计更具生命力,使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得以进一步传承。  相似文献   

17.
涂雨潇  李正 《包装工程》2023,44(20):336-345
目的 梳理清代挽袖中寿纹饰元素的资料和实物,使中华传统服饰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方法 以苏州大学博物馆、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展出的清代挽袖藏品实物为研究样本,结合文献研究法和图像分析法,对寿纹饰元素中的寿字纹饰和寿意纹饰分别进行论证,剖析其中的造型形式、构建方式,探讨寿纹饰元素所隐喻的文化内涵。结论 清代挽袖中的寿纹饰元素从根本上是人们借物抒情的设计载体,是集吉祥纹样与文化为一体的装饰符号产物,有助于寿文化的传播。清代挽袖中寿纹饰元素的构建方式趣味多元,巧妙地将纹样的形式、内容,以及文化融合于其中。挽袖中的寿文化内涵是华夏民族人伦亲情的一种表现,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践行当今崇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物质文化遗产明代法海寺壁画中的图案与色彩为原始素材,研究以文化遗产内容为设计对象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旨在形成特定文化遗产向产品设计转换的方式探索。方法通过文创产品设计应用方向的主题性构建与分化,对原始图案与色彩的转换设计,分析研究壁画这种特定文化遗产的绘画特征(如应物象形的图案类型、随类赋彩的色彩特征等)向文创产品的创新转换中的方式、方法变化。结果结合设计案例,分析研究了壁画图案、色彩的主题构建可能性与多元性应用,以期为此类文化遗产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建立实践样本与方法积累。结论本研究对将中国文化遗产转化为创意产业及文创产品设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生产力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