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安庆地区早期矿冶遗址考察工作收获颇丰,新发现矿冶遗址20余处。科学分析显示,安庆地区早期合金体系有两种,分别为锡青铜和砷青铜,生产工序推测为先冶炼红铜,再添加锡料、砷料。铜、砷料推测来自当地,锡可能产自江西。安庆地区青铜冶金面貌具有地域性技术特征,相关工作是构筑皖西南早期冶金技术以及青铜文明的重要环节。安庆地区早期矿冶遗址考察研究更为重要的考古学意义在于将长江中下游的鄂东南、赣北、皖西南、皖南四大商周时期矿冶遗址群串联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铜山岭遗址位于湖南江永县铜山岭农场办公大楼斜对面50米处,遗存面积约为2 000 m2。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将其定为战国至汉代的矿冶遗址。2020年对该遗址进行了田野调查并采集冶金遗物。使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等对遗址所得7个炉渣样品的基体成分和金属颗粒进行检测分析。初步研究表明,该遗址使用烧结—还原熔炼法,冶炼产品为粗铅。炉渣均为还原渣,具有适当的熔点及较好的流动性,渣中铅含量较为稳定,表明当时的冶炼技术已到达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江西地处长江下游的南岸,地层出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十分优越,地下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有色金属矿藏。大量的考古资料表明,自历史进入阶级社会以来,聪明智慧的江西古代先民凭藉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中国古代冶金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本文拟以瑞昌铜岭商周古矿冶遗址为基础,结合清江吴城等地的考古发现,对江西先秦时期的冶金业略作探讨。 一、先秦时期江西有色金属的开采 江西先民最迟在殷商时期已掌握有相当水平的采矿技术。1988年在赣西北发现了瑞昌铜岭商周古矿冶遗址。据考证,铜岭古矿其时代最早为商代中叶,中经晚商、西周,直到  相似文献   

4.
枞阳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铜矿资源和众多的古代矿冶遗址,成为探索安徽青铜时代冶金技术发展的重要地区。采用XRD、SEM-EDS等方法对该地区祖家墩遗址出土炉渣进行检测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祖家墩遗址出土炉渣均为冶炼渣。通过铜硫比和周围矿山开采情况,推测该遗址所使用矿石更可能为硫化铜矿石。根据炉渣中夹杂的金属颗粒判断,祖家墩遗址可能同时存在红铜和砷铜两种冶炼活动,其砷铜不排除是使用氧化矿与含砷硫化矿石共熔还原而成,砷料来源应与铜陵当地多金属矿床有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境内铜牛井矿冶遗址出土炉渣、矿石及炉渣中夹杂的金属颗粒进行检测分析,进而探讨遗址的冶炼工艺。结果表明,铜牛井遗址出土的炉渣均为炼铜渣;出土的磁铁矿很有可能作为助熔剂使用;炉渣中夹杂的冰铜颗粒尚无法断定铜牛井遗址使用的是“硫化矿—冰铜—铜”冶炼工艺,也可能是使用含硫氧化铜矿或混合矿直接还原,其具体冶炼工艺的确定有待更多考古资料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对辽宁建平县牛河梁红山文化保护区内小北山冶铜遗址进行调查和冶金遗物进行科学分析。结果显示,遗址炉渣为铜氧化矿石直接还原的冶炼渣,炉渣化学成分相对波动较大,冶金技术相对落后。通过对采集遗物分析、与相关遗址对比研究和C~(14)测年,初步判断小北山冶铜遗址属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  相似文献   

7.
铜山利国古代冶炼遗址位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中心的珍珠泉附近,对两处遗址进行田野调查并获取炉渣、矿石等冶金遗存。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EDX)、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金(矿)相观察等科学试验方法,对17个炉渣等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合炉渣的化学成分与显微组织探讨该遗址的冶炼性质与技术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其中一处遗址为冶铁遗址,技术类型为生铁冶炼,炼铁渣属于硅钙铝系高钙炉渣;另一处遗址有高铁炉渣遗存,综合判断很可能是生铁炒钢炉渣。  相似文献   

8.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对广西梧州后背山遗址出土的炉渣、矿石及炉壁等冶金遗物进行科学检测。结合炉渣形态、基体成分与物相、炼炉型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后背山遗址为一处古代块炼铁冶炼遗址。该遗址为目前梧州地区发现并经科学发掘的一处年代最早的冶炼遗址,对该遗址及其出土冶金遗物分析研究,可以为探讨古代梧州地区乃至岭南地区早期冶铁技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平山战国冶铁遗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北白家岸村西侧,面积约47 000 m2。2022年7月对该遗址进行田野调查并获取炉渣、炉壁等冶金遗存。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仪(EDX)、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X)、金(矿)相观察等科学试验方法,对10个炉渣等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合炉渣的化学成分和显微组织讨论该遗址的冶炼性质与技术特征。结果表明,该遗址为冶铁遗址,技术类型为生铁冶炼,炼铁渣属于钙硅铝系高钙炉渣。  相似文献   

10.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六陈镇六浊岭遗址是目前贵港地区冶铁遗址群中唯一一处经科学发掘并报告的冶炼遗址,共清理出了13座炼炉,出土了大量炉渣、矿石、木炭、鼓风管及炉壁等冶金遗物。对出土木炭进行碳十四测年分析,结合出土陶瓷器类型学分析可知,六浊岭遗址为一处晋唐时期的冶炼遗址。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成分分析及金相显微镜观察等科学分析方法对遗址出土的炉渣、铁块及矿石等冶金遗物进行科学分析,结果表明,平南六浊岭遗址为一处块炼铁遗址。  相似文献   

11.
在实验室对冶金含铁尘泥在冶炼工序实现直接回收利用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C-FeO反应的工况条件必须控制在温度大于950℃,金属化率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并指出转炉是添加铁碳球的最佳位置。同时,开展转炉加铁碳球工业验证性试验,得出铁碳球对转炉终渣TFe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平均金属铁收得率约50%,加铁碳球的经济价值取决于废钢和铁水的价格差、铁碳球加入量及S含量3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我国金属资源及有色冶金废渣现状,提出有色冶金废渣中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是我国有色冶金、金属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提出多层次、多元化综合利用有色冶金废渣的概念,文章还介绍了我国有色冶金废渣中回收有价金属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3.
有色冶金废渣中有价金属回收的技术及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金属资源及有色冶金废渣现状,提出有色冶金废渣中有价金属的综合回收是我国有色冶金、金属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提出多层次、多元化综合利用有色冶金废渣的概念,文章还介绍了我国有色冶金废渣中回收有价金属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蓝田县怀珍坊遗址是一处商代早期的冶炼遗址,出土了大量铜渣、木炭、红烧土块等冶金遗存。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了怀珍坊遗址采集的矿石和冶炼渣等考古样品,结果显示:该遗址采集的矿石为斑铜矿,冶炼渣为还原渣,其中大部分冶炼渣是硫化矿石直接冶炼红铜的,少量冶炼渣是氧化矿石直接冶炼红铜的。研究中未发现熔炼渣,进一步证实了该遗址应是一处性质单纯的小型冶炼遗址。研究结果对深入探索关中东部地区商代冶铜技术的发展,以及与商王都地区的文化交往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大型渣缓冷项目的逐步推广,对渣选矿缓冷设备的需求急剧增加。文章对比了两种缓冷配置方案,讨论了渣包车与渣包配合使用的优势。通过调查分析,比较国产与进口渣包车的特点,探讨说明国内各大渣选矿采购、应用渣包车的现状。根据渣包使用工况的分析和国内各渣选项目的选择,铸造渣包目前已获得较大应用市场。文章还提出根据产能先定渣包再配套选择渣包车的选型方案,并根据案例分析此方案之优点,进而保证项目的较优化收益。  相似文献   

16.
孙亮  张立国  郑志辉  王东  张勇 《中国冶金》2016,26(12):61-64
冶金固废的综合利用是实现钢铁联合企业固废零排放的关键环节,介绍了一种利用烧结机工艺处理各类冶金固废技术,并对产品进行了在转炉使用的工业生产实践。结果表明,烧结机处理冶金固废从理论和实践上可行;生产的冷却造渣剂在转炉使用效果良好,促进了转炉化渣,能够替代部分球团矿,提高了脱磷率、金属收得率,降低了氧气消耗,对钢水硫质量分数影响甚微;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冶金行业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