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以感官代偿特性为出发点,借助盲人更为灵敏的听觉与触觉感官,提出一种以听觉代偿为主、触觉辅助代偿的产品设计思路,减轻盲人在使用产品时的认知负担与操作难度。方法 以感官代偿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现有盲人产品案例的调研分析,以及对盲人群体的特征、需求和代偿方式展开探讨,研究了感官代偿下盲人产品的设计,总结出感官代偿下盲人产品设计的原则与策略,以支撑和规范后期的设计实践。结论 经盲人穿衣搭配产品的设计实践验证,将感官代偿作为设计理念指导盲人产品的设计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形成以产品功能实用性为基础、盲人用户需求为导向、多感官交互机制为手段、情感互动体验为目标的设计策略,可用于指导今后盲人产品的设计,实现盲人与产品互动的无障碍性与愉悦性,从而给予盲人丰富的心理体验与情感满足,体现出对盲人群体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李晨 《包装工程》2020,41(4):288-290
目的分析听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体验的重要性及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艺术化表达方式。方法首先从视觉传达的发展引出其对艺术效果的高标准,提出合理而巧妙的多感官表达的必要性,然后分析视觉传达设计与多感官表达的含义,探索两者在感官刺激、感官满足、趣味体验等方面相互促进的基础与条件,最后分别从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方面展开论述,详细探寻多感官表达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体现,总结两者在融合与促进过程中的发展方向,寻求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和共促。结论在新媒体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想要打破固定的视觉效果,寻找到一定的艺术平衡,使信息的传递更加快速、准确,必须与多感官表达相结合,多层次地调动受众的感官机能,科学规划感官体验流程,更完美地表达出所要传递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由于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各行业的经济发展也得到迅猛提升,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产品包装设计的视觉舒适性、实用性以及观赏性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同时,对于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视觉空间设计也更加关注。产品包装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创作过程,而基于多感官体验的产品包装设计视觉空间的研究也是重要环节,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主要涉及产品完整的信息、产品包装创作的方案以及产品包装外形美观度、视觉舒适度的展示,产品包装设计直接影响产品的展示效果,提高产品包装设计的创作质量是保证包装应用价值的关键。因此,探究基于多感官体验的产品包装设计视觉空间研究过程,分析与总结产品包装设计的创作要点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黄蓉 《中国科技博览》2011,(37):300-300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服装产业也发展迅猛,服装设计渐渐凸显个性与品位,市场分工更趋明细化,在这样的前提背景下,服装卖场陈列设计在服装品牌的终端销售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进而对服装品牌的推广与营销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研究消费者感官特性中的视觉感官要素来分析服磐卖场陈列设计中各要素如何使其更加人性化.市场化,并对其产生积极的引导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文良  赵婉兵  韩雪  张永年 《包装工程》2022,43(14):213-220
目的 针对盲人难以精准、便捷、安全服药的问题,基于感官代偿原理,研究如何利用触觉、听觉等感官代偿的潜在优势设计“适盲性”药品无障碍包装,辅助盲人实现科学、合理、精准用药。方法 基于盲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药品包装在适应盲人使用时的“痛点”,在把握盲人感官代偿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研究药品包装适盲性无障碍设计的途径和方法。结论 在基于盲人特殊的感官代偿机制设计盲用无障碍药品包装时,要理性、深度地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触觉和听觉的代偿潜能来解决盲人的服药障碍问题。通过简洁规范的盲文标注设计、科学合理的适盲性结构设计、智能交互的语音指令设计等方式,改善药品包装的核心信息呈现方式,提升药品信息传递的便捷性和准确性,使盲人能够独立自主地识药、取药和服药。  相似文献   

6.
感官体验与包装设计的巧妙融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天舒  杨天明 《包装工程》2012,33(20):102-105,139
以多感官综合设计思维为启示,分析了消费者的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和听觉等感官机能的特点,论述了五感在设计中会产生交互,使商品定位和信息传达更为高人一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光的传播引发奇妙的视觉体验,仿生包装造型吸引视觉取向,触觉产生连锁的"通感"体验,味觉和嗅觉引领"印象"包装营销等诸多观点。  相似文献   

7.
肖红  郭歌 《包装工程》2012,33(8):35-37,48
通过阐述多感官人机交互界面的概念,分析了交互界面的视觉设计发展趋势——动态化、多维化、综合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机交互界面的视觉设计应遵守"简洁易用"的总原则,并根据多感官人机交互界面的功能与特点,依次提出了:简洁性与美观性并存,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易用性与交互性并存,静态与动态并存,理性与感性并存这5条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8.
多感官交互式设计利用各种感官的交互体验,有效传播商品信息,吸引消费者。包装设计中的多感官交互式设计包括视觉交互、听觉交互、触觉交互等形式。不同形式的交互设计可使消费者产生良好的用户体验,从而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因此,设计者应根据商品的特点,选择适当的交互设计形式,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消费体验。  相似文献   

9.
吴春茂  廖奕晖  袁姝 《包装工程》2023,44(14):170-178
目的 构建一个多感官视角下的时尚体验设计模型,达到启发多模态时尚感知设计实践之目的。方法 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界定多感官、时尚体验与设计模型的内涵定义。其次,运用模型假设法,提出多感官视角下的时尚体验设计模型。再次,通过工作坊进行设计求证。最后,运用调研问卷与SUS系统可用性量表对结果进行评估与讨论。结论 多感官视角下的时尚体验设计模型包括了愉悦感知的流行式样、愉悦感知的潮流行为、价值意义的流行式样、价值意义的潮流行为4个部分。研究表明:相较于价值意义为导向的设计,多感官能对愉悦感知产生更加直接影响。在可用性方面,该模型有助于设计师产生新的概念,但在易学性方面,使用该模型前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本研究旨在通过积极体验设计理论的导入,从多感官视角出发,为时尚体验设计概念的有效生成提供方法工具支持。  相似文献   

10.
色彩和材料对日本产品感官设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尹瑾 《包装工程》2012,33(14):94-97,110
以日本设计师在感官设计上对色彩的"空"和应用材料的质感创新为出发点。分析了色彩"空"的内涵和发挥材料的质感、肌理在感官设计上的作用,探讨了日本感官设计在色彩上的"空"与我国传统美学空白的差异。论述了色彩的"空"和材料质感对激发消费者感官活跃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色彩的视觉张力是诱发消费者其他感官活跃的重要原因,强调说明借鉴日本产品感官设计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沈琼  唐诗源  姚子颖 《包装工程》2022,43(18):255-261
目的 针对视障家庭用户在饮水方面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需求的情况,分析现有饮水机设计研究的不足。基于包容性设计理念,进行家庭用户操作能力水平多样性分析,以及饮水机偏好多样性分析,以此指导饮水机产品的开发设计。方法 运用观察访谈法对视障家庭饮水需求进行挖掘与整理,通过问卷调研法了解用户的偏好。其次,对视障家庭中视障者、老年人、中青年三类用户进行现有饮水机的可用性测试,结合用户饮水需求和产品偏好提出三个设计策略:多模式简化使用步骤、水质检测提升饮水品质、多通道反馈适配操作能力,基于此对饮水机进行再设计。结论 在符合视障家庭用户多样能力的前提下,通过设计实践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提升了视障家庭饮水机的使用体验,为改善视障家庭饮水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参考,对相关产品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锡金  赵灵芝 《包装工程》2022,43(12):375-377, 385
目的 针对现有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中的不足,从公共艺术视角分析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创新尝试路径。方法 首先对公共艺术的概念与相关延伸进行整体论述,展现一个直观而深刻的理论认知;其次以理论论述为基础,总结出人、环境与功能方面的设计要求与不同的艺术追求;最后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就公共艺术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思路进行划归,尝试从设施在关照人群、迎合环境和丰富功能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验证,阐述并总结了公共设施设计中更加开放的设计形式与方法,希望以此提升公共设施的实用性、艺术性与审美性,满足社会大众之所想与所需。结论 公共艺术理念渗透于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过程中,是提升公共设施形式与功能的有效尝试,也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其在突出现代城市公共设施的个性化、特色化、审美化的基础上,促使城市公共空间散发出更大的魅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徐佳  林子翔  高卉  禤宇明 《包装工程》2023,44(4):255-261, 335
目的 针对视障儿童群体认知渠道受限、感觉通道缺失导致的图形图像认知困难的问题,设计帮助他们加深理解对象,提高认知水平,增加学习趣味的辅助认知图形工具。方法 通过融合多种感觉信息的方法提高触摸图形的信息量,基于盲人的V-T-M图像认知模式,采用结构化问卷调查、结构化设计流程,对小学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对象进行触视觉融合图形设计,并采用CAT同感评估技术评估设计效果。结果 设计了适用于小学视障儿童学习使用的视觉与触觉融合系列图形,显著改善了视障儿童对课文对象的认知清晰度,同时增加了他们的理解程度、想象力、学习兴趣和美感体验。结论 基于触视觉融合的图形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视障儿童的图形认知需求,明显改善了视障儿童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认知效果。  相似文献   

14.
彭毅 《包装工程》2003,24(5):75-76
文章探讨了对当下艺术设计教育拓展的可能性空间,寻求和建构一条既有利于各画种特色的多元发展,又有利于学生自我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5.
陈昆 《影像技术》2010,22(5):11-13,30
摄影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摄影艺术品不再单单是平面视觉而且是在触觉甚至是在嗅觉上使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得到充分的表现。新媒体艺术呈现出后现代文化现象种种表征,成为艺术世界中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领域。而数码艺术属于新媒体艺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数字图像技术成为一种基本的语言和工具,以数字图像技术完成的数字影像作品一直倍受关注和争议,争议的焦点则是它对人类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它的艺术价值。本文通过当代艺术的视觉对数字影像艺术的影响分析,来探寻数字影像艺术当代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新林 《包装工程》2020,40(22):83-88, 94
目的 针对视觉无障碍家居设计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探究视觉障碍群体在家居生活中的生理、心理及行为特征,了解其生活状态及其对无障碍设计的需求,探索针对视障者家居生活的无障碍设计原则与方法,以期为视障弱势群体营造人性而平等的家居环境。方法 借助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获取视障者家居生活相关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其身心状况及在家居生活中的困境。通过优秀设计案例分析,探讨无障碍家居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论 根据无障碍设计与通用设计的基本原理,结合视障者家居生活的具体情景,并在充分考虑视障者生理条件与精神诉求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视障群体实施无障碍设计的安全原则、容错原则、便捷原则、自立原则、兼容原则,并从感官代偿法、事理学方法等方面深入阐述了视觉无障碍家居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徐滢  周媛 《包装工程》2020,41(8):305-308
目的探索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路径,并结合陶瓷元素的融入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方法基于陶瓷文化的产生及发展,就其在整个丰富与变化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审美特点进行分析,总结陶瓷文化元素给予现代艺术设计的全新思路与资源来源,提出其在提升艺术设计作品文化价值、商业价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接着深入现代艺术设计内部,以平面设计、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和服装设计为焦点,开展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论证,探讨现实设计思路与策略。结论陶瓷艺术包含多方面的元素,其与现代艺术设计的结合,可以很好地展现作品的品位与风格,在塑造完美视觉效果的同时提升作品的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并在促进传统陶瓷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良性的循环效应,极具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剪纸艺术在现代各个设计领域中的应用,挖掘现代设计与剪纸艺术相融合的设计要素。通过查阅非遗保护相关的文献及专利,搜集研究现有的各个设计领域所包含的剪纸艺术相关设计与文献,并且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从现代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融合多媒体技术四个角度的对剪纸艺术的运用进行逐个案例分析,进一步明确简直元素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对剪纸艺术元素进行整理、归纳、运用,理出和现代美学的共同点。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立在当今仍具有现代设计中的美学构成要素,这是现代设计与剪纸艺术的“共通”处。保护非遗应从设计研究与应用角度深挖,遵循设计美学等专业基础理论并付诸实践,让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更加充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陈绍华 《包装工程》2018,39(4):214-216
目的在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戏曲艺术的发展瓶颈后,探究传统戏曲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及策略。方法立足于传统戏曲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几种应用方式,从包装设计、动漫设计和纤维设计三个方面探究传统戏曲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辅助论证。结论融入了传统戏曲符号的现代艺术设计具有相对独立的欣赏价值和审美意义,并逐渐被应用到更多设计领域,展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有效促进国内社会创新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准接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创新研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社会创新视角下设计的发展趋向,对相关概念、热点、策略,以及未来研究动向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方法 运用可视化文献数据分析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和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内外“社会创新”和“设计”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设计理念、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结果评价四个角度探讨国内外社会创新视角下设计研究发生的变化。结果 提出社会创新视角下设计发展的三大趋向:社会责任与价值取向、设计战略与创新模式、设计理念与研究方法,并构建了协同机制。结论 总结了国内外社会创新视角下设计研究关注焦点的异同、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动向。协同机制的提出,从整体和系统角度阐明三大趋向的逻辑与关联,为应对未来挑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社会创新与设计领域交叉是未来设计研究的重要发展趋向,多学科交融也将是社会发展之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